【优化指导】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化指导】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纶巾(lún)酹酒(lèi)樵悴(qiáo)卷起(jun)B华发(fà) 故垒(li) 毫杰(háo) 樯橹(lú)C狼狈(bèi) 雨具(jù) 吟啸(xiào) 蓑衣(su)D料峭(qiào) 箫瑟(xio) 泠然(lén) 贬谪(zhé)解析:A项,“纶”应读un,“樵”应写作“憔”;B项,“毫”应写作“豪”,“橹”应读l;D项,“箫”应写作

2、“萧”,“泠”应读lín。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示凭吊)B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C料峭春风吹酒醒(非常寒冷)D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解析:料峭,形容微寒。答案:C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C回首向来萧瑟处 D同行皆狼狈解析:A项,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江流。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C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D 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受窘的样子”。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

3、灭C卷起千堆雪 D吾得兄事之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词类活用现象。答案:C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故国神游A蚓无爪牙之利 B不拘于时,学于余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多情应笑我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项,判断句。答案:D6名句默写。(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完成78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4、,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7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词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析:先找出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然后分析其作用。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答案: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用: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8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

5、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事业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情感。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完成910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9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解析:“诗言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才能悟出他的旷达和坦然。答案:“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情怀;“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坦然。

6、10“竹杖芒鞋”是“闲人”步行所用,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作者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下了这首词,那么“竹杖芒鞋轻胜马”这“轻”字有何含义?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词中的具体意境,揣测作者深层的情感,“轻”不仅仅是客观的体力感觉,更是心理情感上的感受。答案: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二)课外阅读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完成1112题。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7、此情唯有落花知!1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分析。解析:判断手法时要看写的是什么景,此词写的很明显是春景,而“病”字表明抒发的是哀情。描绘画面时首先要有对画面内容的细致描写,可以使用优美的词语进行描绘。答案: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衣带瘦损不堪,值此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

8、了。12唐代皎然在诗式中说:“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此情唯有落花知”一句也有多重意思,试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可抓住关键词,结合本句解释其含义,然后结合内容和情感主旨来分析。答案:“唯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落花)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阅读苏轼的西江月,完成1314题。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本词作于元丰三年(108

9、0)。“夜来”二句:谓秋风落叶引起眉上愁,鬓上霜(白发)。孤光:远照之月光。13词的上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解析:由注可知,此词写于中秋,是苏轼兄弟唱和之作,此时作者被贬于黄州。开篇慨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有对逝水年华的悲叹。三、四句选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的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更替,感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婉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答案: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的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感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婉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14对“把盏凄然北望”中“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你怎样认为?解析:下片首句写

10、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第二句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第三句有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而第四句中的“望”字将上片所有情感都包含其中。答案:有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三、语言运用1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_,是一道风景,_,是一道风景。可是你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_,_,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_,_。解析:要引用或化用古人的写景诗句,要注意所给语句前后的照应关系。答案:(示例)东风裁柳,碧如丝绦小荷初露,涓涓清泉没有东风裁柳的多情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你有抵御艰难的柔韧你有纯洁的心灵16选择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下文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通顺。(只填序号)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但他的五尺之躯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