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人才标准国际化已经是一种趋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新生的意义。为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控求的心理取向,小学生创新意识
2、的形成需要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说。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学生就对教师有感情,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微笑面对学生,良言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风解,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首先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一些激励评议。如:你真行!这个见解很独特这些尊重、期盼的评议,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是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生气氛,良言一句终生受益。其次,组织讨论,开
3、拓思路。围绕一个问题,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已风,互相补充,可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讨论形式有:前后座讨论,同座讨论,小组讨论,随意找伴。讨论后可个人发言,其他人补充;也可以集体式谈看法、说见解。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其内容可以校对答案,形成正确的结论;提出问题,寻求同伴帮助;说出解题思路,互相启迪;归纳、概括规律,推广解题策略;开拓创新,扩展思路。世界教育学家,公认环境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因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乐于创新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
4、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目标和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富有创新机会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创造欲望,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上课开始,教师就说: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学随即出示:40.5÷15 ,2.38÷0.34= ,10÷3 ,58.6÷11 ,当学生发现,后两题永远除不尽时,教师及时说明这就是课本例×和例×,也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求知、去探索。这样引入,既复习了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为
5、学习新知识作好和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二、树立创造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 于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如0.28和0.3 谁大,我教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的方法,十分位上的3比2 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但也有的同学立刻就想到0.3 可以化为0.30 元, 那么0.30 就比0.0
6、8 大,虽然我觉得加0 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但想到加0 后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所以,也支持他们可用其他的方法。并适当加以表扬这位爱动脑筋的同学,这样,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是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有勇气和信心 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是激发兴趣的基础。在教学中,讲解要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语言富有美感。教师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正准备上课,有位同学才进教室,老师说:“上课铃怎么提前响了,让这位同学都迟到了
7、。”学生在充满幽默和宽容的批评后,改正了迟到的缺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道题,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帮助学生尝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课堂要重视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对这些兴趣非常浓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巩固兴趣的保证。成功的教学艺术在于用真情感染学生,当教师对学生有真诚的爱时,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教师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答错了,不能板着面孔训人,尽量做到微笑教学,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歧视弱差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儿童心里特点,组织开展数学游戏、智力游戏,介绍数学常识和讲数学家
8、的故事,开展速算比赛,应用题一题多解,编唱一些数学歌诀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后,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学生,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
9、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五、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看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类比法。类比推理在科学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在数学中它同样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
10、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例如:在辅导学生解答后面一道题目时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某人从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的顶部到底下用了7.5分钟;他若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则用1.5分钟可到达顶部。如果他不走,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停电,他用多少时间可从底部走到顶部?学生初次接触这道题目时,觉得很难思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此时,学生有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心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提醒学生:这题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题,有的学生觉得像行船问题,楼梯向上的运动像水在流动,人向下的运动好像是逆水行,。有了这一启发,学生就跃跃欲试了,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到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把此人从上往下的运动类比成逆水行舟,并根据从上到下用7.5分钟,求出自动技扶梯与人的速度差为电梯长度的17.5 ;反之类比成顺水而行,求出速度和为11.5 ,再用和差问题的方法求出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的时间为:" 分钟。"某人从底部走到顶部的时间:" 分钟"。 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装修保修合同的格式
- 2024工程水泥供货合同范本工程水泥供货合同模板
- 印刷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考核试卷
- 提前退房合同范例
- 新疆合同范例
- 油面劳务合同范例
- 洪梅学校蔬菜配送合同模板
- 检测分包工作合同范例
- 炉工雇佣合同模板
- 汽车产品设计协议合同范例
- 外墙干挂石材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Unit+2+Natural+Disasters+Reading+导入全文讲解【高效备课精讲精研】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 能源经济研究行业研究报告
- 曹纪平“零压力销售”解读(一)
- 桂林旅游学院新生入馆教育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幼儿园交通安全颗-我们一起认识汽车课件
- 珠海华润银行2023年校园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酸碱平衡紊乱
- 新劳动法专题讲座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
- 听力3000第三册原文及其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