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电力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云和电力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云和电力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云和电力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云和电力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印发云和电力局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云电生2011148号 局属各部门、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确科技发展方向,特编制云和电力局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发文执行。附件:云和电力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主题词:能源电力发展规划通知附件:云和电力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云和电力局2011年7月目录前 言第一章科技发展现状1.1企业发展现状1.1.1电网现状1.1.2科技工作成果现状1.1.3电网科技发展现状1.1.4科技人才队伍现状1.2存在的主要问题1.2

2、.1电网网架需进一步加强1.2.2电网智能化需进一步提高1.2.3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章“十二五”科技发展形势和技术需求2.1科技发展形势2.1.1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先进农网科技成果作支撑2.1.2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1.3全面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任务2.2 科技发展技术需求2.2.1用电规模不断增长要求提高优化规划水平2.2.2电网装备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2.2.3智能电网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2.2.4环境保护要求深入研究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2.2.5客户多样化需求需要提供友好互动的用电服务第三章“十二五”科技发展

3、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3.1指导思想3.2编制依据3.3编制原则3.3.1与上级科学发展规划衔接的要求3.3.2坚持统筹安排的要求3.3.3县级供电局对科技成果推广的要求3.3.4规划可操作性的要求3.4规划目标3.4.1总体发展目标3.4.2主要技术领域的发展目标第四章“十二五”科技发展重点任务4.1重点任务4.1.1输变电技术4.1.2配电技术4.1.3用电营销技术4.1.4自动化技术4.1.5通信与网络4.1.6信息化4.2“十二五”科技项目计划第五章“十二五”科技投入分析5.1科技投入5.2预计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3预计取得的科技成果第六章保障措施   

4、; 前 言1规划目的和意义云和电力局在“十一五”期间,电网技术水平、电力科技开发以及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保障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促进农网与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切实加强云和电力发展、管理中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指导科研开发及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落实农网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发挥科技规划在科技发展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组织编制了本规划。 本规划明确了云和局“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方向,确立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今后科技发展的基本纲领,是推动建设创新

5、型企业的重要保障,并对云和局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制定年度科技计划的基本依据。2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本次规划范围为云和县供电范围,包括13个乡镇,分别为云和镇、崇头镇、紧水滩镇、石塘镇、朱村乡、赤石乡、云坛乡、A溪乡、雾溪乡、黄源乡、云丰乡、大湾乡、沙铺乡。规划基准年:2011年;近期规划:20122015年;远景展望:2020年、2025年。若无特别说明,本次规划引用的数据为2010年12月底数据。3规划的重点内容本规划认真总结了云和电力局“十一五”期间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取得的成绩,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为指导,以国家

6、电网公司“十二五” 农网科技发展纲要及浙江省电力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三集五大”体系建立为主线,以在“十二五”期间需着重解决的难点、热点技术落后问题为主要课题,以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来促进电网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警惕,分析了农网发展形势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云和局“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围绕输变电、配电、营销、自动化、通信、信息等6大专业,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农网科技工作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制定了保障措施,指导推动云和局“十二五”农网科技进步工作。 第一章 科技发展现状1.1企业发

7、展现状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丽水市中部,东和丽水市莲都区相邻,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和龙泉市毗连,北与松阳县交界。县域东西宽38里,南北长47公里,总面积98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9万亩、耕地11.4万亩、水域1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云和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浙江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和丽水市级文明县城”。云和县电力工业局成立于1992年,由丽水电业局实行行业代管,下辖10个职能部室、13个二级机构和1个多经企业,负责辖区内35kV及以下配网的运营和管理,担负着云和县4镇10乡,170个行政村的供电任务。截至2010

8、年底,全局共有职工309人,其中在职职工199人,离退休职工110人,另有劳务派遣制人员123人。云和电力局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安全、效益、服务、发展”的总方针,全面推进电力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获得了诸多荣誉。2003年,被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2005年,被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劳动保障诚信单位;2006年,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丽水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被丽水市纪委授予市廉政文化进企业示范单位;2008年,被浙江省电力公司授予“一流县供电企业”,被浙江省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被丽水市政

9、府评丽水市“丽水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被浙江总工会授予浙江省A康杯优胜企业;2010年,被浙江省消保委授予“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1.1.1电网现状云和电力局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及“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电网科技投入,“四新”技术在电网中不断推广应用,电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省公司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期间,云和电网快速稳定发展,共投入电网建设资金2.8亿元,相继竣工投产了220kV睦田输变电工程、110kV杨柳输变电工程,电网结构日趋完善;新建及改造35kV变电所5座,新增主变容量12600kVA,新建改造35kV线路28km;新建改造配电变

10、压器180台,总容量24500kVA,新建改造10kV线路96km;新建改造0.4kV线路180km。截止到2010年,云和电网现有220kV变电所1座,主变1台,总容量180MVA,110kV变电所3座,主变4台,总容量为153.0MVA;35kV变电所5座,主变8台,总容量46.5MVA,用户35kV变电所2座,主变5台,总容量36.0MVA。35kV线路10条,总长度122.11km;10kV配电变压器1042台,总容量213.37MVA,10kV线路56条,总长度684.95m。2010年实现销售电量3.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4%。地方统调电厂发电量为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45.48个百分点。云和电网初步形成以220kV为支撑,110kV为主干,35kV为主的电网结构,网架结构较为合理、装备优良、技术较为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管理水平较好的县区级电网。1.1.2科技工作成果现状(1) 科技投入现状“十一五”时期,云和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省公司、市局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电力营销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等建设工作,实现了35kV、10kV开关无油化,变电所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安装率100。“十一五”期间

12、共完成投入科技资金约3750万元,完成了供电所班组信息系统,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10kV配电线路在线无功自动补偿装置,SOG负荷开关以及开闭所环境监测系统等一系列科技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2) 科技管理现状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管理机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成立了以生产局长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生技科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小组,明确生产技术部为科技项目管理牵头部门,下设办公室和专业工作小组,并且配备了兼职科技人员,局属各工区、部门均配备了兼职科技管理人员,各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形成了三级科技管理网络,为科技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确保科技规

13、划和年度计划得以全面实施,云和局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的特点搞好指导工作,并制定了云和电力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科技工作管理的有关制度,对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为科技项目全面实施提供有力保证。并通过按月通报项目进度、科技项目验收等工作,使科技进步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有效提高了科技进步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3)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和效益现状“十一五”期间,云和电力局广泛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省电力公司推广的科技成果。完成了10kV配电线路在线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光纤

14、通信、电力营销系统、95598 客户服务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等一批科技成果和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基层班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紧水滩供电所结合自身实际开发“班组信息系统”和检修工区自行制作的“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均获得了省公司县级供电企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不断强化班组的创新管理,QC活动蓬勃开展,20072009年,共注册QC小组53个,共完成QC成果53个,其中12个QC成果获得了省、市级优秀QC成果奖励,其中“多功能令克棒”和“变压器温度控制器的防雨装置”两个QC成果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型专利。QC活动的全面开展,使班组的科技创新充满活力。1.1.3

15、电网科技发展现状(1) 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现状云和局经过“十五”、“十一五”电网建设,整体电网的网架结构和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变电所开关无油化,节能型主变比率达到90%以上,绝缘导线、平行集束电缆等新产品得到全面推广。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SOG智能型负荷开关等新技术设备得到应用。在节能环保方面,变电所无功电压自动控制安装率100%,大力推广应用S11型变压器、非晶合金变、调容变压器、单相变压器等节能型配变。尝试了开闭所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通过自动开启排风扇、除湿机、排水设施等实现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实现对开闭所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安全稳定

16、运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水平,逐步提高云和局配网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2) 电网智能化现状“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班,进入智能化的阶段,无功电压自动控制、调度自动化、远程集中抄表等智能化系统在电网中得到初步应用。调度自动化技术装备总量持续增加,通过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系统软、硬件的升级改造,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水平。目前自动化系统覆盖了辖区的1座220kV、3座110kV、5座35kV变电站信息。依托先进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变

17、电站监控信息的分层和画面优化,达到快速、准确采集和处理各种信息量,实现电网调度的集中监控、分析控制、智能调度和可靠运行。随着城区配网的发展,城区配网线路全部实现手拉手供电,城区配电线路绝缘化率大幅提高,真空开关、开闭所、环网柜、箱变等新型配电设备得到普及,城市和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网架日趋合理。在配网线路无功在线补偿装置以及开闭所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但是配网自动化设备在配电线路中基本上还没有使用,仅实现了部分变电所的配网自动化和部分线路上A装自动化设备,不成规模,离智能配网建设所需的全景配网实时运行信息还有一定的差距。国网“SG186”营销业务支撑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有效支撑了营销业务的

18、效率提升和工作规范。积极开展了远程负控、低压无功补偿等先进技术手段,强化分散补偿、就地补偿、随器补偿等多款实用装置的推广力度,配网功率因数合格率明显提高。营业厅的排队叫号服务系统、综合自助服务系统等系统的投运,为优质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5) 通信网络和信息化现状云和电网通信目前广泛采用以基于SDH平台、带宽622M的光纤环网通信模式,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9个通信站点,光纤网络规模初步形成,通信光缆共计近51KM,覆盖了下属5座35kV变电站、4个供电营业所。配合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为35kV变电站均实现了自有光缆通道为主通道,租用电信光缆通道为备用通道的

19、通信模式,有力保障了变电所的无人值守运行。通信业务网络同时为云和局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持,已建成了由电信、移动电话的办公电话交换网、调度电话交换网、高清会议电视系统、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内外网信息系统等业务网络,全面解决了电网业务的运行要求。在企业管理系统建设方面,逐步完成国网SG186工程建设,已完成营销管理、协同办公系统的推广应用,并达到实用化的要求。2011年SAP全面应用,财务、物资、人力资源模块先后上线运行,实现了企业信息系统“省、地、县” 业务的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各项设备信息化管理已融入日常工作,管理人员也逐步适应了ERP各模块的规范、操作和业务流程,改变

20、了原来粗放的管理方式,设备管理理念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ERP系统已逐渐成为管理业务运行的核心平台。1.1.4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为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近年来,云和电力局持续引进了具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20多位,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推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锻炼科技人才队伍,促进云和电力高效、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制订了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和争先创优管理办法等激励制度,提高职工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并对技术比武获奖人员

21、、学历再提升人员和QC获奖成果进行奖励,充分鼓励员工再学习再教育,积极推动员工技术创新的意识,继续开展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全员岗位适应性培训,对各级各类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岗位能力,增强岗位创新能力,提升整个队伍的素质。截止2010年底,现有在职职工19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6人,占员工总数的58.29%,按专业技术资格等级分组:高级职称1名,中级26名,初级89名;按技能等级分组:高级技师2名,技师2名,高级工26名,中级工8名,初级工2名;按文化程度分组: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60名,大学专科64名,中专35名,高中13名,初中及以下26名。人才当量密

22、度0.75。1.2存在的主要问题1.2.1电网网架需进一步加强云和电网近年来在省公司和市局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电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基本建成了相对可靠的网络格局。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城市电网建设的加快,云和县城目前东有110kV白龙变,南有110kV杨柳变、西有110kV云和变的T字形城市配电网,该配电网通过开环相连的方式运行,基本上可以实现区域的网格化供电要求。全县10kV配电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仅有少量新建道路和变电所出线采用电缆线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配电网结构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配电线路供电能力不足,线路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影响配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23、运行。农村配电线路防雷、避雷能力薄弱,台风、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都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220kV睦田变,110kV杨柳变、白龙变,35kV黄岗变、崇头变只有一台主变,不满足N-1要求。35kV紧水滩变只有一条35kV线路供电,N-1问题严重制约电网可靠性的提高。2、“十二五”期间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将继续深入推进,县城面积将进一步扩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生活的方式和需求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单位面积的负荷密度将有显著上升,城区现有10kV配电线路的装接容量将不断增加,城区现有的10kV配电线路将难以

24、支撑未来发展的需要,单一通过增加变电所出线难以解决根本性问题,急需对现有城区配网络进行升级改造。3、目前部分区域配网网架的结构仍显薄弱,负荷转供能力不强,局部停、限电风险较大,制约配网供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部分线路分段开关之间或开关站内负荷偏大,一旦出现重载,运行方式难以满足N-1,负荷较难转移。4、部分变、配电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含量低,抗灾能力、抵御外来干扰能力差,电网故障率难以大幅度降低。5、随着城乡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国家更加严格的土地和物权保护措施,高压线路走廊和变电所所址的选择越来越困难,使输变电工程的实施周期日益拉长,并使工程造价也不断攀升。 6、用电负荷峰谷

25、倒挂,地方统调负荷分散,运行方式受到天气影响很大,运行情况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云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1.2.2电网智能化需进一步提高(1)35kV变电站设备差异性较大,综自系统存在不同的架构体系,未能实现统一平台,变电站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仅利用规约转换,容易引起信息丢失,又增加了变电站的复杂性和成本。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设备状态能够实现在线监测的信息量少,难以全面、有效支持状态检修的深入开展。(2)在SOG开关、开闭所、箱变、单相变、非晶合金变压器等新型配电设备仅是初步试用阶段,远未达到广泛普及应用,目前仍有部分S7型配电变压器在运行,需进一步推广应用节能型配变。(3)配

26、网自动化没有开展,离智能配网的要求较大,全景配网实时运行信息、配网故障自愈等配网自动化功能缺少,配网自动化建设所需的差距很大,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根本性提高。(4)生产管理手段比较粗放、落后,虽然紧水滩供电所自发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班组信息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推广到其他各个供电所,但系统功能仅限于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管理方面,生产业务流未能实现,系统功能缺陷逐渐显露。必须加快生产管理系统的上线,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技术趋势,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5)缺乏建设智能配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目前的标准和规范已经不适应智能配网的建设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建立智能配网技术架构体系。(6)用电信息采

27、集覆盖面较小,目前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主要以专变用户为主,其它用户的覆盖率还比较低,系统功能与国网系列标准有一定差异,还不能完全支撑新能源使用、互动式服务的开展。(7)依托国网营销信息系统,开展了多种收费方式的建设和应用,网上缴费厅、电费充值卡等新型缴费方式尚未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元化的用户要求。(8)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充电网络还没有形成,信息管理系统、充电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方面的联合运行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探索。(9)国网SG186系统还远没实现(八大业务应用中只推广了营销管理系统)。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的要求,要加快电网调控配一体

28、化、智能化变电所、配电自动化建设,扩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范围和应用等。1.2.3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云和电网经过几年来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节能型主变、SF6断路器、数字化变电设备得到应用,建成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个,电气化村34个,但节能型配变应用比例尚未达到100%,仍有部分设备档次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电网建设和发展,在新设备、新技术上的推广没有得到全面应用,科技成果推广的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仍没有充分挖掘,导致科技项目的水平参差不齐,综合技术实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十二

29、五”期间云和电力局要紧密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为目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继续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第二章“十二五”科技发展形势和技术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云和电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加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的攻坚期。在“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引领下,大力推进“两个转变”,电网发展进入了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阶段,公司发展进入了以“三集五大”为特征的新时期。2.1科技发展形势2.1.1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先进农网科技成果作支撑随着

30、国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电力公司提出围绕建设集约电网,全面启动中心镇电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电网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升运行效率和灵活管理能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电下乡工作的快速推进,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用电需求急剧增加,负荷特性日渐复杂,对农村中低压配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统筹城乡电网发展,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农村电网规划,加快农网建设,打造坚强可靠的新农网。同时,在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过程中,从经济实用性、安装方便灵活性、环境适应性、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对农网发展支

31、撑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农网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2.1.2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求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农村电网同样需要与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开展符合农网特点的智能配、用电环节研究与建设,研究应用分布式电源接入农网、用电互动化等技术。加快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工作的必然要求。农网智能化建设是电网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可靠供电、优质服务的需要,也是建设坚强电网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十二五”期间,云和局发展智能电网的目标是以浙江省电力公司和丽水市电业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建设以220kV为支撑,1

32、10kV为骨干,配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实现安全、可靠、优质、清洁、高效、互动的电力供应,满足云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3全面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任务通过“十一五”的发展,云和电网和设备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在新时期的发展上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一是电网发展方式上,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在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可靠供电、维护电网运行、客户公共关系等方面面临更大考验。二是企业自身发展上,省公司加快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并按照“三角六向”管理模式,加大县级供电企业垂直管理力度,推进专业化管理和一体

33、化运作,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三是员工队伍建设上,员工科技创新能力、技能鉴定、技术评定的主动性不强,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农网发展及农电管理需要顺应形势,找出薄弱环节,以科技手段支撑管理方式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不断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2.2 科技发展技术需求2.2.1用电规模不断增长要求提高优化规划水平近年来,云和县地方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发展迅速,用电需求和电网规模快速增长,优化资源配置问题突出。需要充分考虑电网的技术经济性,深入研究电网规划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系统、规范先进的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依靠科

34、技手段优化配置电网建设资源,综合解决“卡脖子”、“过负荷”、“低电压”等问题,提高电网供电能力,降低损耗,提升电网灾害应对能力。2.2.2电网装备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早期农网改造时期装备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运行可靠性较差等问题,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节能降损指标的提升,与供电需求不适应,与电网智能化要求差距明显。为了支撑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及智能化建设,迫切需要推广经济实用、结构紧凑、节能环保、适应能力强、满足智能化要求的电网装备。2.2.3智能电网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配网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与智能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缺乏适合统一规范的自动化系统典型建设模式,需要进一

35、步加强研究满足智能化要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终端设备。需要深入研究具有技术灵活、经济实用等特点,适用于测量点多、范围分散场合的通信技术,为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2.2.4环境保护要求深入研究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根据国家要求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必须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降损技术。2.2.5客户多样化需求需要提供友好互动的用电服务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推进、新能源的分散接入,家用电器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以及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家将出台更灵活、更市

36、场化的分时电价政策,用户希望了解更多的电力供应和市场信息的愿望迫切。同样电网企业也需要更好的掌握各类负荷变化趋势和用电营销信息,便于实现电网科学调度。这些必然要求电网具备较强的双向互动、相互协调的能力,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供受电计量装置的功能多样性、信息化水平和安全监控水平提出新的要求。  第三章“十二五”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3.1指导思想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技术需求和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目标。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结合云和电网的实际情况,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

37、济运行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电网建设。瞄准制约电网建设与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推广电网规划、建设、运维及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突破电网智能化关键技术,逐步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有效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建设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云和电网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服务公司与电网两个发展方式的转变,助推“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3.2编制依据本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力集团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相一致,遵循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力集团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发展相关规定,主要编制依据如下:Ø   &#

38、160;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Ø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2009年版)Ø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发展规划(2001-2005-2015);Ø         一流县级供电企业考核标准(

39、国家电力公司);Ø         关于在县级供电企业开展“科技进步先进县”建设活动通知(国网1001号文);Ø         浙电农20081207号附件:新型农网评价标准和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Ø         浙江省电力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Ø  

40、0;      丽水电业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Ø         企业“十二五”电网规划、智能电网规划、通信规划、自动化规划、信息化规划等3.3编制原则3.3.1与上级科学发展规划衔接的要求本次规划的编制与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电力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丽水电业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相衔接,结合云和电网实际状况,紧密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全面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力求正确把握云和电力局的科技发展

41、方向。3.3.2坚持统筹安排的要求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发展总战略为指导,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三集五大”管理要求,结合降能节损、促进节约型和低碳性经济发展方式,制订云和电力局“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发展任务,统筹安排编制年度计划,并通过年度计划实施,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解决电网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用电优质服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全面提升云和电网的科技装备水平。3.3.3县级供电局对科技成果推广的要求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发展以推广应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成熟的科技成果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开发为辅。从云和电网建设与改造需求出发,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研发与技术改进,加

42、速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3.3.4规划可操作性的要求科技规划应密切结合电网发展需求,充分考虑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要满足企业和电网近期对技术发展的需求和远期技术目标的要求,积极应用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和电网技术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体现“先进、可靠、合理、节能”的原则,把科技进步工作和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结合起来,并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发展目标的变化和科技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滚动修改,以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凸显科技规划的可操作性。3.4规划目标3.4.1总体发展目标紧密围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加快建设“一强三优”

43、现代公司发展总战略;根据云和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供电需求,切实解决电网存在的问题,提高电网的受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运行效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和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围绕输变电、配电、营销、自动化、通信、信息等6大专业,推广应用电网适用技术,显著改善电网各项指标,推动电网科技水平全面提升,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大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培育锻炼与之相适应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云和电网科技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4.2主要技术领域的发展目标输变电技术发展目标:按照“三集五大”的要求,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44、,切实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设备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检修状态化。1、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合理优化电网结构,全面解决变电所N-1供电,提高输变电装备技术水平,使云和电网发展成为网络完善合理、供电能力强、供电可靠性高的现代化电网。2、完成电网的发展规划以及城网中压规划的滚动修编,提高电网建设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开展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4、开展设备的带电测试和对重要线路覆冰、污秽、温度、危险点等状态进行监测,为状态检修提供技术支持。配电技术发展目标: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智能化的配电设备,提升电网装备的科技含量,夯实电网科技进步基础,优化生产运行管理

45、模式,提高电能质量及防灾抗灾能力,积极开展配网带电作业、配网状态检修业务,使得各项指标达到国一流供电企业的水平。1、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智能化的配电设备,提升电网装备的科技含量。2、加快配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提高线路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减少供电线损。县城10kV线路实现环网供电的比例达到100%,实现城区低压配网绝缘化率达100%,10kV线路供电半径合格率达到100%,S9及以上节能型配变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全面实施配网带电作业,全面开展配网设备状态检修,提高检修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检修效率。4、优化配网供电半径,在高负荷密度地区加强网络结构,增强

46、互供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5、继续深入开展“低电压”综合治理项目,解决电网过负荷和卡脖子问题。6、运用各种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等手段,实现降损节能。用电营销技术发展目标:积极的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开展关键性、基础性的用电技术研究和应用,拓展面向智能化、互动化的服务能力,科学配置计量、收费和服务资源,建立方便、快捷、安全的营销管理渠道和用电服务体系,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和效率,为电力客户提供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服务。1、力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智能电表、智能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紧密结合。2、拓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范围,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4座。3、

47、全面推广配变智能终端应用,在2013前完成所有配变智能终端的安装,提升配变在线监测水平。4、完成三级营销监控系统建设,采取多种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自动化技术发展目标:以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支撑为平台,不断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大力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自动化系统,通过自动化系统升级和配套应用软件的开发,形成种类齐全、数据丰富、应用广泛的自动化应用系统。开展配网自动化的应用,提高配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实现配网系统的遥信、遥测和遥控功能,研究营配调系统综合管理模式,提高电网智能化和运行管理水平。1、完善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实现调度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的智能化、网络化,实现不同数据通路的信息来源的自动化切

48、换,确保电网实时运行的数据的连续、稳定、可靠。2、提高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的高科技含量,实现主站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进一步拓展厂站的远程监控、远程维护。3、完善厂站自动化系统,优化测点,提高测量精度和传输速率,建立互为备用的产站信息传输通道。3、建设统一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智能配电台区,为集中配调提供技术支撑。加快配变负荷终端的建设,提高配电设备自动化覆盖率,形成具备“三遥”功能的配电自动化模式。4、全面深入推进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应用。通信技术发展目标:加大通信网络建设,完善通信网络结构;为配用电信息的统一接入和电力通信网络的一体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电力通信网的

49、集约化发展和标准化建设,提高通信网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能力,提高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1、加大通信网络建设,完善各站点光缆线路联络率,与主站形成环网,优化光缆网络资源,提高光缆容灾能力。2、对骨干层通信网进行增强补弱,传输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加强通信网传输容量和设备水平。3、结合电力系统不断增长的各种业务需求,开展软交换、视频监控、高清视频会议等各种生产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支撑电网智能化和人财物集约化,实现与市局管理接轨。1、继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输配侧、需求侧及营销网点全面覆盖;完善网络架构,实施业务流量管理,提高信

50、息安全可靠性。2、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推广应用。3、输变配一体化生产管理应用系统(PMS)推广应用。4、安全监督与管理方面信息软件的应用。5、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系统的应用。6、完善负荷管理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等。第四章“十二五”科技发展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云和电力局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为解决云和电网各环节所面临的问题、难题以及更好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具体任务包括如下方面:1、为满足云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紧紧围绕云和电网“十二五”规划和实际电力需求,继续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网架结构,提高供电

51、质量和可靠性。2、大力推行配网带电作业和配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进一步提升配网可靠性管理,以“科技进步先进县”为目标,推动各项指标的提升,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3、稳步开展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提高配电线路的自动化程度,降低配网线损。 4、继续加大通信网络建设,使各子站和主站形成环网,提高信息的传输和交换能力,进一步提升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建成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合理可靠,覆盖全面、接入灵活、综合高效的县级通信网络。5、全面建成覆盖全网,结构合理、高速宽带、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健全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防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建立信息共享、快速有效的信息安全应急体系。6、加

52、强用电需求侧管理,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自动缴费终端,进一步拓展营销业务,践行优质服务,促进营销管理向互动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行业形象。7、继续加大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1重点任务4.1.1输变电技术4.1.1.1输变电网络完善主要内容:根据云和县域电网“十二五”规划,结合地方用电需求,改善网架结构,增加电源点,增加供电能力,缩小供电半径,满足不同负荷密度增长条件下,中压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保证重要负荷供电的可靠性。预期目标:到“十二五”末完成所有35kV变电所主变满足N-1要求,重要用户达到

53、N-2。实施计划:1、2011年完成35kV黄岗变2#主变增容工程,解决35kV黄岗变单台主变无法满足N-1的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2、2011年完成35kV黄源变2#主变增容工程,将原SLZ7主变改成更为节能的SZ9型主变,提高设备可靠性;3、2012完成35kV田和3216线改造,提高线路输送能力。4、2013年完成田塘3216线开口环入35kV紧水滩变,解决35kV紧水滩单电源问题,完善电网结构;5、110kV及以上项目原则依据云和电网“十二五”规划,逐年适时安排项目实施。投资匡算:1700万元,费用列入工程费。4.1.1.2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主要内容:随着设备状态检修成为趋势,如

54、何动态掌握设备的实时状况将是状态检修面临的新课题,设备状态实时在线监测是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大力推广状态监测新技术,建设一套覆盖全部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系统具备温度监测、雷电监测、污区监测、通道气象环境监测等主要功能,达到不停电掌握设备状况,为科学评估、制定设备检修计划提供数据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检修工作,大大提升设备可用率,提高设备的供电可靠性,降低设备运行维修成本。试点选择变电站,按照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建设,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对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设备状态及维修进行集中监视和管理。预期目标:“十二五”期间,开展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方面的应用,形成一定的运行经验。实施计划:计划在20

55、13年对35kV石塘变进行试点建设。投资匡算:50万元,费用列入工程费。4.1.1.3变电站环境集中管理的应用主要内容: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少人或无人值守模式在电力系统得到大力推广,到目前为此,全市基本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模式,实现了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功能。传统的少人或无人值班模式在注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控功能时往往忽视对变电站环境设备、安防设备的管理,变电站附属设备的管理趋于边缘化的趋势,各系统间信息不能共享,成为了监控的“信息孤岛”,缺乏统一、集中的有效监控,与变电站安全防范的要求及设备的运行管理差距较大,如何将变电站附属设备集中管理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预期目标:着眼于智能电

56、网的发展方向,切实解决当前变电站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部署智能电网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站环境集中管理系统,整合安全防范、消防报警、环境监测、动力监测、视频监控、门禁、远程控制等子系统,实现对变电所的人员入侵、火警、漏水、温度等环境情况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历史数据记录,为变电所设备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变电所设备提供适宜的运行环境。实施计划:2011年开展前期调研、评估,2012年完成35kV黄源变的建设,并总结经验。投资匡算:20万元。4.1.1.4配电网经济性分析与对策主要内容:配电网位于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最终都必须通过它来实现。随着国民经济的

57、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时必须把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和供电可靠性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配电网建设投资在整个电网建设投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利用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预期目标:通过对现有配电网的调查,全面评估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对配电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建立配电网经济性分析的模型和方法,分析在不同负荷密度情况下,各种可能配电网接线模式的经济性,分析变电站主变在不同台数和不同容量情况下对中压配电网投资的影响,总结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结论,找出影响配电网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为电网建设

58、与改造提供依据。实施计划:2012年完成课题研究,制定详细的对策。投资匡算:20万元。4.1.1.5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与无功规划研究主要内容:云和电网的负荷增长快,负荷和电源分布不均,主网潮流较大,电网电压稳定性和无功功率的平衡存在潜在的问题。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与无功规划研究以计算电网电压稳定裕度的现状和趋势入手,分析电网电压稳定性的薄弱环节,并从网架优化规划、电源布局和无功补偿设备的优化配置等角度研究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措施,对提高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和优化电网网架及无功功率平衡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和实现电压稳定裕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当前和近期规划电网的电压稳定裕度,把握电压稳定性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59、研究电网电压稳定性的薄弱区域、薄弱母线和关键支路的计算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和近期规划电网的电压稳定性薄弱环节。预期目标:针对电网电压稳定性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从网架规划、电源布局和无功补偿设备配置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从分析电源布局、优化电网网架和无功补偿优化配置的角度,给出提高电压稳定性的对策。实施计划:2012年开展基础调研,2013年对电网进行系统分析,取得成果。投资匡算:25万元。4.1.1.6山区电网抗自然灾害能力研究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的开展防雷、防大风、防涝、防冰抗冰、防污、防舞、防风偏、防鸟害等方面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近几年自然灾害对电网影响情况和发生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提高电网绝缘水平、抗台风能力和抗涝能力等。抓紧电网改造措施、防汛防台应急体系建设等。在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上推广应用线路综合防雷措施、防雷放电间隙等技术措施。防范雷电、洪涝、台风等恶劣气候与自然灾害对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以降低雷击、污闪、冰灾、风灾、洪灾、鸟害、冰灾引起的事故跳闸率。预期目标: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防雷、避雷能力,减少雷击引起的跳闸,减少安全事故和抢修任务,减少设备损坏和用户停电事故,提高电网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水平。实施计划:2012年资料搜集和分析研究,2013年对35kV岗源3208、田塘3212线开展试点建设,根据效果于2014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