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评价0001_第1页
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评价0001_第2页
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评价0001_第3页
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评价0001_第4页
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评价00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评估赵先信浦发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我想的话,在这里头作为一个业界人士,谈一下自己的观察和一些体会、一些个人的意见。我的一个总的想法、 总的观点是这样的, 总体上看的话,目前中国银行业系统这个系统 性的违约风险还不能够说是很显著,或者说还是看不到有这样一个系统性的违约或者说是系统性的资产质量的一些风险,当然局部的风险或者是问题是存在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尽管如此,但是商业银行它的这个风险杠杆是在放大的, 那么这个风险杠杆就 是通常所说的财务杠杆不太一样, 财务杠杆就是把那个权益除以它的总资产, 风险杠杆主要 看银行的资本水平跟它的风险资产的比例, 按照这个指标

2、来衡量的话,商业银行的风险杠杆 实际上是在放大的,资本和损失拨备的补充压力是在上升,这是第二个观点。第三个观点,从目前我们银行业的微观运行机制来看,我们商业银行对资本的补充目前主要是依靠利差,法定的利差水平,这样一个模式是很难持续的,这是第三个。第四个的话我想要改变目前这样一个情况,根本的出路还是在于对银行的微观运行机制进行改革,特别是要把银行切实转变成从主要是吃资产的帐面利差变为来经营风险资产,经营风险,从而获取风险收益,真正能够对风险进行恰当的溢价,这是一个主要的方向。一、目前系统性的违约风险尚不可见首先来看为什么说目前看不出系统性的违约的风险或者是说系统性的资产质量的问题主要从我们的历史

3、来看,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最近两千年以前这段时间,如果说你回顾一下这一段历史的情况的话,中国的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两次大的信贷的膨胀周期,这两次的信贷膨胀周期的话都造成了严重的资产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了1999年以来大规模的不良资产的划拨、划转。如果你看一下商业银行的年报的话,有些银行在2004年的时候不良资产还达到了 24%这样一个水平。为什么在这之前两次信贷周期会造成严重的资产质量问题,产生系统性的风险,我想主要是跟中国经济特别的运行机制是有关系的,因为在那之前,中国的经济主要是经历了一个商品市场货币化的行为,很多以前我们都是计划经济,后来突然发展市场经济了, 一些商品、 一些多余的农产品

4、都可以交易了,这个交易就对货币产生了需求,也导致了一些居民家庭的收入,特别是一开始是农村家庭,后来到了城市家庭、居民家庭的收入开始上升,但是财政收入比例是下降的,如果说你看一下过去一开始改革开放20年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基本上是下降的,这样一个趋势就导致财政再去继续投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没有钱可投,但是另一方面又看到大量的存款在银行系统里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当时就出现了一个政策,就是拨改贷,就是本来是财政向国有企业无偿拨款,后来变为从银行贷款, 这一贷就带来问题了,问题在哪儿,刚才讲就是财政本身以及国有企业本身它是没有权益的,或者权益是非常少的,它的自有资金,它的(Its own funds

5、)这一块是非常少的,我们都知道如果说没有自有资金 支撑的话,它的信贷很容易出现问题,这就是过去两次周期以来,为什么说那两次信贷扩张都导致了严重的资产质量问题,就是因为信贷扩张是没有权益支撑的,没有自有资金支撑的扩张,所以它出现了问题。那么我这里有两张图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是银行信贷的增长曲线和国有部门主要是国有企业它的自有资金的变动,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相反通过做一些因果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就是导致信贷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财政的一些投资的决策,特别是一些预算内资金的一些行为,这是过去的一个历史情况,就是说没有权益的信贷增长肯定是一个无效益、高风险的增长,它也很容易出现系统性的违约,资产质量问

6、题。这一轮为什么我说不一样呢?我觉得这一轮的货币化可以看出来,它不再只是商品领域的货币化,它更多的是一个要素主要是财富领域的货币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以后,一些能够带来资本升值的领域是比较明显的,大家知道像房产、地产还有一些资源,这些的领域价格升值是比较快的,升值货币化就带来了权益的增长,所以这一轮的信贷扩张基本上是伴随着权益的同步的扩张。这里面我以企业部门为例,做一个回顾,这个图是从1999年以来到目前为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它的权益的增长情况和信贷增长情况,你可以看一下,从2000年以来,工业企业部门的权益资金的变动, 也就是说自有资金的变动跟它贷款的变动基本上是同步的,而且幅度相差不大。

7、这跟以前严重脱离权益的信贷扩张是完全不同的,这是第一点。另外一点的话,你再来一下工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你可以看一下,实际上也是逐年上升的,说明什么呢,说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在明显的改善,它的还款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增强,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除此以外作为工业企业它在整个银行部门中、银行贷款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下降的,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第三个指标就是从企业本身它的杠杆率来看,企业本身它的财务杠杆率也是下降的,这 里可以看一下,它的总负债占它资产的比例也是逐年下降的。所有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就企业部门来说,因为有了权益的增长, 因为有了杠杆率的改善,目前这个信贷的扩张基本上是看不出有

8、什么系统性的资产质量风险。第二个就是居民部门, 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来, 大家对房地产领域是 一个热点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说居民想方设法能够去获取贷款去购房,这是一个情况。 对房地产这块领域按揭贷款这块的风险也是强调的比较多,我认为的话,从我们分析居民部门特别是购房抵押贷款这块, 它的风险主要要看居民部门他自己的财务杠杆比率,也就是家庭的负债比率,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这个负债比率是跟房价它的变动是直接相关的。这里头有一张表,大家可以看一下,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即使是保持首付比例不变, 那么家庭或者借款人实际的负债规模都是在增加,比如说房价从100变成300,虽然说还是20%的首

9、付,但是实际的贷款的规模已经大幅度的上升了,但是一旦房价开始下跌,它就会 导致这些在高位区域介入的购房户他实际的负债比例也就是杠杆比例会迅速的上升,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这也是威胁房地产按揭贷款领域资产质量的一个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也就是杠杆率的变化。如果说再有一些创新, 比如说我们允许加按揭贷款,或者说这房屋净值贷款, 比如说像在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发生的情况,房屋升值了,我可以先把原来的贷款还掉,然后以更高的房价再来去贷款, 获取更高的贷款,如果这样的话,一旦房价下跌,居民家庭的负债比率会上升的更快,这是一个情况。当然,如果对房地产的投资成为一种投机的氛围成为主导,比如大家都争着去买二套房、三

10、套房,家庭的杠杆率也会放大的更快,这里头也是道理跟刚才是一样的,一旦房价从高位往下走,实际的负债比率就会迅速的放大。放大的话,你可以看一下这个图是比较清楚的,我们在实践中归纳出来, 就是影响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就是贷款对房价的比例就是LTV ,就是贷款对房价的比例,很显然,房价下跌的话,会导致贷款对房价的比例往上走。另外一个就是左边这个,这一列就是房价收入比, 一旦加息,那么这个家庭可支配的收入占它负债的比例也会往 下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他出现违约,资产性出现负值,然后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会出现违约,这是一个基本的违约机制。遇到这个违约机制,再来看我们国家房地产信贷的情况,抵

11、押贷款情况,这种风险,大规模的违约风险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微乎其微的,因为这个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就是在特别是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出台了一系列限购、 限房的一些政策, 比如说认房又认贷,这样一些前提下,对首付的比例,对二套房、三套房的购买都出台了非常严格的限定。那么这个限定以后就会发现,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个房价能够下跌的规模跟银行首付的比例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报道说,银监会说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抵押 贷款能够承受 50%的房价下跌,一开始大家可能认为这个是有点过于乐观,但是如果对照 我们刚才的分析来看的话, 大致上是靠谱的,因为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中国已经有余额的房地 产抵押贷款实际的首

12、付比率,如果能够计算出这样一个比率的话,比如30%、40%,按照这个比率来看的话,我想大概是能够看出来我们能够承受房价下跌的幅度。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在居民部门,特别是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看不出有系统性的资产质量问题。第三个就是政府部门, 就是大家说的比较多, 地方融资平台这块, 我想关于地方融资平 台贷款的余额有各种各样的估计,官方的估计有三种:比如有一个广为引用就是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它估计的话,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大概是不到5万亿。另外人民银行的报告里头,有一个上限说大概是 14万亿,还有银监会的估计大概说是9万亿,等等大概就是说最高的14万亿,最低的大概是 5万亿这样一个规模。那么一个规模是不

13、是足以产生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可以从总量来看,如果说按照刚才讲的就是对国家主权债务一般的分析原理来看的话,目前即使加上其他的一些债务,我们债务占GDP的比例也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根据财政部的官方口径大概是50%左右。另外一个如果从负债机制上看的话,可能还是也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你比如说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地方政府的负债它是有一个抵押的负债,跟一个纯粹通过发新债还旧债这种滚动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联系到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这一轮的货币化主要是 财富的货币化,财富和要素的货币化决大的份额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这个风险也不是太大。二、银行的风险杠

14、杆正在放大,资本补充和损失拨备补充的压力 上升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从银行角度看,它的风险杠杆是在放大的。这里面有几个例子: 一个存贷款的增长,如果说联系起来货币的增长的话,就比较容易解释,特别是在09年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那么在五年的时间内,银行的资产增长了大概是1.5倍,是这么一个情况。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增长幅度可能更大一些。这个相应的话,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银行, 五大银行占比也有一些个变化,国有银行的在整个银行资产中的占比是有所下降的,股份制有所上升。这样一个扩张表面上看,按照传统的财务指标来分析,特别是按照杠杆率来分析, 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你把银行的权益除以银行的资产没有太大的变化。

15、但是如果说你看风险杠杆就已经开始预警了, 主要表现在资本充足率上有一些下降, 这 个下降还是在银行竭尽所能的去融资这样一个基础上出现的,没有一个融资的话,这个下降可能更明显。另外再看传统的指标就是所谓的资产质量指标,应该来说风险也是比较低的,特别是表现在不良余额和不良率都是在下降的。但是如果你要看准备金,损失准备金相对于整个资产的比例实际上是下降的,换句话来说,由于资产质量不断的改进,后三类就是五级分类的后三类不良贷款绝对余额是下降的, 虽然说按照不良贷款的绝对余额去提准备金表现为比例上升,但是由于不良贷款余额本身在下降,所以虽然说这个比例上升了,导致了整个准备金的规模相对于总资产的规模实际上

16、是下降的,这是一个情况。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去补充银行的资本,那从数据来看,我们是统计了13家上市银行的情况,可以看出来银行对资本的补充主要是依靠权益的增长,其中来自利润的部分大概占了 50%,利润包括盈余供给、未分配的利润、一般准备金,这三块。另外一个 渠道就是向资本市场融资,这个不用再细说了,大家都比较清楚了,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再 融资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三、资本补充过分依赖利差水平,难以持续那么这样一个模式, 接下来想回答一下是不是可以持续,我们通过利润,通过利差来去补充资本金这样一个模式是不是能够持续?能够维持我们资产的这样一个增长。我想的话,要具体来分析,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利

17、润的主要来源还是利差这块。其中可以看一下,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从各行的年报、半年报看,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还是不低于 76%,最高的时候将近 90%,主要依靠利差收入。这样一个利差收入算下来, 要去补充目前的资本需求的话,这个缺口是非常大的, 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 13家银行平均起来,大概需要现有的利差水平,现有大概是200-300PP这样一个水平再扩大一倍,翻番才能够基本维持,如果说我们利润的流程比例比较低的话, 可能这个缺口会更大,其中国有大银行好一些,股份制银行的缺口会更大一些。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差异,我想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原因, 一个就是相对国有大银行来说,股份制银行它的资产增

18、长的速度相对比较快一些。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股份制银行平均的风险权重资产的风险性权重比较高,还有一点就是对利息的依赖程度更高一些,是这么一个情况。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旦就是说法定的存贷款利差收窄,那么银行的利差必然也随之收窄。这里有一个图大家可以看一下,从02年以来,各个期限的存贷款利差,特别是从07年为分解点,基本上还是有所下降的,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个情况就是说目前我们银行的贷款的不良率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处于历史的最低点, 一旦出现这种周期性的反弹, 那么可能这个利差就会被吃掉很大一块。这里头有英国银行家杂志前25家的排名,大家可以看一下,最左边的几家银行就是建行、中行和农行,我们的 利息收入占

19、比是比较高的, 但是我们的不良率基本是最低的,这跟金融危机以来西方这些大银行正好是相反的,他们目前正好是处于不良率最高的时期。一旦我们这个不良率也开始反弹的话,很显然,目前这 2到3个百分点的利差是很容易被侵蚀掉的。第三点,就是目前这种对利差的依赖它会导致真正的市场化的改革很难启动。因为银行越是依赖利差,利率自由化越是很难启动,这里头的原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是一个情况。四、根本出路在于改革银行的运行机制接下来我再简单谈一下, 怎么样去走出这样一个困局,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银行只是盯住资产的帐面利差收益变成盯住风险资产的风险收益,这可能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资产回报率联系的是利息和资产的规模,强调的是资产的帐面回报, 很容易强化银行对利差的依赖以及对资产规模的偏好。如果说我们突出强调对风险回报的考核,这个情况可能会引导银行更多的向风险去收益,去进行恰当的溢价。这里头也有一张图,13家上市银行它净利息收入占风险资产的比率,这个比率是下降的,说明什么呢,说明自2004年以来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溢价要求是偏低的,而且是持续的走低,因为你对风险溢价不够, 那么就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帐面利差,就是人民银行法定利差的经营上面,就会导致我们对资产规模,对资本过度消耗,这样一个模式很显然是不可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