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竞争态势及我国对策_第1页
国际标准竞争态势及我国对策_第2页
国际标准竞争态势及我国对策_第3页
国际标准竞争态势及我国对策_第4页
国际标准竞争态势及我国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 王金玉2006年8月 27 日昆明 一、国际标准竞争的态势 二、我国技术标准面临的挑战 三、我国的国际标准竞争策略 一、国际标准竞争的态势 (一)国外制定标准化战略的背景 (二)国外战略重点及核心 1.战略性转变 进入21世纪,国外标准化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盟、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化工作由日常工作被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地位! 欧 盟(率先)、美 国(其后)、加拿大、日 本、法国、英 国、德 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研究并发布了标准化战略。 各国为制定战略投资之多、力度之大、用时之长都是空前的。 资金:日本60亿日元 (4.2亿元) 专家:3

2、00多名 时间:各国约2年 (1)遵守国际规则的需要 1995年,WTO通过签署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WTO/SPS协议)的方式,把国际标准提升到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地位。 协议明确规定:WTO的各成员国制定本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应以已有的国际标准为基础。各成员国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得对国际贸易形成壁垒。WTO的规定对各国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引领作用。(2)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标准化跨国协调,甚至需要动用外交的手段、政府高层的力量,标准化不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就难以集中优势应对和解决

3、战略性难题。(WAPI)(3)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抢占产业战略制高点的需要,各国将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紧迫性日益增大。一些国家制定的产业技术发展战略对标准提出了战略需求。 ( 4)满足消费者价值观的需要 消费安全是国际大趋势,适应消费者价值观的需要,当前的商业观念已由重商主义转变为重消主义。消费者迫切要求用标准为其提供公平、透明的有关商品的指标信息。国 家 重点领域美 国健康、安全、环境、高技术日 本健康、环境、消费者和弱势群体、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加拿大健康、安全、环境四类:公益;高新;制造业;弱势

4、群体(1 1)重视公益性领域标准化,确保社)重视公益性领域标准化,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会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安全、环境等领域是社会受益的公益性领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领域是ISO、IEC的战略方向,各国亦把其作为重点。(2 2)重视高技术领域标准化,为国家创造更多)重视高技术领域标准化,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些领域是各国必争领域)的财富(这些领域是各国必争领域)信息技术: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 量,是知识型社会的基础技术。生物技术:未来15年可能形成和信息产业 并驾齐驱的生物技术产业群。纳米技术:未来2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能达上 万亿美元。(3 3)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争取竞争

5、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争取竞争有力条件力条件 日本制造业基础好,具有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关键标准:产业自动化技术标准。产品制造全过程标准以及制造后的修理、 回收、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的闭合系统的标准。几何产品规范(GPS: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表面化学分析技术标准。(4 4)寻找竞争空白点,先声夺人)寻找竞争空白点,先声夺人 日本把没被各国重视的发展残疾人、老年人、弱势群体技术作为国际标准竞争的重点。据日本调研结果,欧、美、日老年人、残疾人约占20%,生产满足这部分人需求的产品(通用品),则会出现数百亿美元的大市场 。日本联合韩国和中国

6、进行国际标准提案。(中国4:2:1家庭)1.重点争夺战略高技术领域。2.重点发展健康、安全、环境等领域。3.重点开拓空白领域。4.重点发挥自身优势特色领域。 2.部分国家战略核心 国家或地区国家或地区战略核心战略核心战略类型战略类型欧盟控制制高点 控制美国控制争夺制高点控制、争夺日本重点争夺制高点 重点争夺发展中国家争取发言权 积极参与(1 1)经济实力)经济实力(GDP:全球40.8万亿,发达国家32万亿)美国:12.4万亿美元欧盟:12.9万亿美元(德2.7、英2.4、 法2、意1. 7)日本: 4.66万亿美元(中国: 1.77万亿美元)(2)发达国家技术实力研发投入占全世界的86%。专

7、利数占全世界的90%以上。科研人员占世界总数的71%(552万:392万) 。未来15年,美、欧仍在全球科技进步中起主导作用。前10名是美、日、德、加、瑞、英、法和以色列等。(美国兰德公司2020年的全球技术革命研究报告)承担重要秘书处重要秘书处主导制定重要国际标准重要国际标准承担国际组织主席、副主席(1 1)重大利益驱动)重大利益驱动 能否控制战略制高点关系到巨大经济利益得失德国:经济年增长率为3.3%左右 ,标准1/3 (资本的贡献率占1.6%,劳动力的贡献率占0.2%,专利许可占0.5%,专利占0.1%,标准占0.9%,欧洲80%以上的工作是做国际标准化)。 美国:1600亿美元:400

8、亿美元:壁垒日本:300亿日元英国:25亿英镑/年,提高劳动生产率13% GSM制式手机标准解决了410万人口就业,全世界有12亿人口在用GSM制式手机(中国3亿)。(2 2)“胜者全得胜者全得” 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末提出了“胜者全得” 理论。 一个企业在高技术领域哪怕是迈出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可能占有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他竞争对手将很难生存。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占领世界微处理器、系统软件90%的市场份额,后来者甚至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是有机会也是很难的。 (3)做“头脑型国家” (创新型) 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标准战略、专利战略 和新产业技术战略的合力作用,长期成 为“头脑型国家”,使发展中

9、国家长期成 为“躯体型国家”。(4)保持国家地位发动软战争 美国的21世纪新国家安全战略明确了谋 求全球称霸的目标,要在政治、经济、金融、外交等领域发动更多的软战争攻势。标准化战略是美国一揽子战略的组成部分。(1.)承担ISO、IEC秘书处情况(2005)国家ISO%IEC%合计%美国13518.42916.716418英国12313.42413.814716.2德国9816.82413.812213.4法国81112715.510811.9日本456.1148596.5(中国)121.631.7151.7其他 734174908部分国家承担的ISO秘书处情况变化(例)国家2000200120

10、0220032004增减美国138140136138135-5德国130124124121123-7英国11311110610498-15法国8186848380-6日本3235364041+9俄罗斯1513151515(中国)612+6其他ISO147个成员国(个成员国(2005年年2月)月)美、英、德、法:占秘书处总数的美、英、德、法:占秘书处总数的59.5%IEC65个成员国(个成员国(2005年年2月)月)美、英、德、法:占秘书处总数的美、英、德、法:占秘书处总数的59.8% (2)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情况 ISO标准:14941 IEC标准:5296 总计: 20237 发达国家:占95

11、%以上 (中国: 47项,0.23%,其中ISO标准32项,IEC标准15项) ISO IEC 年代主席年代主席1947-1949 美国 1938-1945 意大利1950-1952 法国 1946-1948 比利时 1953-1955瑞典1949-1951 瑞士 1955-1958 英国 1952-1954美国 1959-1961 芬兰 1955-1957 英国1962-1964 苏联 1958-1960 瑞典 1965-1967 印度 1961-1963 荷兰 1968-1970 土耳其 1964-1966 罗马尼亚 1971-1973 美国 1967-1969 法国 1974-1976瑞

12、典 1970-1972 英国 1977-1979 苏联 1973- 意大利 各国承担ISO、IEC主席情况 ISO IEC 年代主席年代主席1980-1981 法国 1974-1976 苏联 1982-1985 印度 1977-1979 日本 1986-1988 日本 1980-1982 美国 1989-1991 加拿大 1983-1985 法国 1992-1994 美国 1986-1988 英国1995- 德国 1989-1992 澳大利亚 1996-1998 新加坡 1993-1995 德国1999-2000 意大利 1996-1998美国 2001-2002 巴西 1999-2001 瑞

13、士 2002-2004 美国 2002-2004 日本 2005-2007 日本 2005-2007意大利国家承担主席数比例%ISO/TC主席总数美国3016德国2915.5 192名(空位5名)英国2513.4法国2312.3日本115.9加拿大84.3(中国) 42.1美、德、英、法、日总计:118,占总数63.1% 以上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制定标准化战略的背景、战略重点和核心,以及他们的战略实施成效,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国际标准竞争中,我国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1.大部分国家标准落后于国际水平国家标准:国家标准:2068820688项(项(20052005年底)年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

14、先进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94949494项项采标率采标率:45.89%45.89%我国采用我国采用的的19941994年及以前制定的年及以前制定的ISOISO、IECIEC标准标准占占70%70%以上以上。 在我国采用的ISO标准中:1106项采用的是更新以前的ISO标准;736项采用的是已经作废或失效的ISO标准;1842项与现行ISO标准没有对应关系。2.我国技术标准被国际市场认可的 为数不多我国除个别技术标准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外,绝大多数技术标准在国际上远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美国ANSI标准,日本JIS标准,德国DIN标准,英国BS标准,法国NF标准已被世界上公认

15、为先进标准,并被众多的国家采用。国外协会标准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ASTM标准、API标准等也同样被众多国家采用。欧洲贸易活动中使用率最高的标准依次是DIN标准、ASTM标准和BS标准。3.3.按照中国技术标准生产的产品附按照中国技术标准生产的产品附 加值低加值低 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外国公司授权的专利数占60%至90%以上,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不到10%。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已超过50%,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所占比重偏低。在104项彩电关键技术中,我国只掌握60%;在65项手机关键技术中,我国只掌握50%;在57项DVD

16、关键技术中,我国只掌握15.8%。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惊人 1985年:7亿美元 1990年:27亿美元 1995年:101亿美元 2000年:370亿美元 2005年:2183亿美元国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所占比例很低,2005年三资企业出口占88%,国企仅占12%。国企产业利润已从2000年的6.7%降到2005年的4.22%。4.我国技术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的比例低 在 ISO、IEC 近2万项标准中,我国提交或主持制定的有47项,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23%。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外或国际标准。1.没有建立完善的国际和国外标准跟踪机制2.采用国际标准分析研究不够3.参与

17、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低、收效差4.缺乏标准创新机制(事先、同步、事后标准)5.没有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6.没有建立培养、选拔国际型标准化人才的机制7.7.没有建立稳定的国际标准化活动经费筹集机制8.没有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机制1.影响国际贸易发展 商务部: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损失约170亿美元,相当于出口额的5.2%。科技部:出口直接与潜在的影响直接与潜在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以上。2.制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是中医药故乡,是世界天然药资源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中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

18、额仅为3%。主要原因是我国只有10%左右中药生产企业能达到GMP标准。标准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3.影响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国际 我国DVD产业长期受制于国外的专利技术,使得整个产业基本退出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抓住DVD升级换代的机遇,1999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高清影碟机,但是,由于该技术成果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标准,行业技术标准2005年2月才出台,直接影响我国高清影碟机技术创新成果争取最佳时机走向国际、占领市场。(事先、事后、同步标准) (一)策略的定位 (二)策略的目标 (三)实现目标的途径 (四)政策措施国家或地区战略类型战略核心美国控制、争夺控制争夺制高点欧洲

19、控制控制制高点日本重点争夺重点争夺制高点发展国家积极参与争取发言权中国 重点竞争实质参与、重点突破 “ “重点竞争重点竞争”是指有重点地跟踪采用国是指有重点地跟踪采用国际标准、参与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实力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实力主导制定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重要国际主导制定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重要国际标准,争取承担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国标准,争取承担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的国际标准化机构管理层和技术层的领导职际标准化机构管理层和技术层的领导职务。务。 1 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努力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力,满足我国科技、外贸和产业技术战略的需求,能够强力支撑我国由外贸大国走向外贸强国,维护国家经济

20、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利益。2具体目标(1)基础技术标准跟上国际水平。(2)健康、安全、环境、等重点领域的技 术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3)优势特色技术标准占领国际竞争的战 略制高点。(4)中国技术标准能够被一些国家认同或 采用。我国成为推动亚洲区域、乃至 国际标准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3两步走2010年前,实现整体技术标准水平的提高,跟上国际水平;优势特色技术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我国成为推动亚洲区域标准化活动的重点国家之一。2020年前,战略性的优势特色领域技术标准占领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成为推动国际标准化活动发展的主要国家之一。1有效采用有效采用提高基础技术标准水平提高基础技术标准水平

21、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指:仅等同采用对我国适用有效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中的内容对我国不适用的应修改后采用,并且在必要时与我国的标准或技术进行合理整合;对我国适用有效的国际标准要提前介入,同步制定,达到及时快速转化。(1)基础性国际标准,例如公差配合、机械制图等属于世界性的公共标准,我们应尽量等同采用,目的是使我国基本技术制度和国际接轨。 (2)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应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用于出口的产品标准中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应与国际标准一致。(3)国际标准中的产品标准要分析采用。国际标准先进、合理,没有故意设置的技术壁垒,是市场的主流标准、技术发展的方向,如果我们现有的标准比别人的落后,采用

22、该国际标准技术上可行,则应该积极采用,以推动我国的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外标准水平很高,但其中有些要求对我国不利,或者技术上无法实现,或者其中有“专利专利陷阱陷阱”,则不予采用。(4)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技术或产品,力争制定自己的标准,并争取将该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或者通过产品出口、技术交流等途径使其他国家采用中国标准。2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高重点提高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力领域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力 实质参与是指,积极参与事关我国利益的国际标准制定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使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反映我国的技术要求。(1)一般参与。一般参

23、与的原则是掌握国际标准信息和发展动向,不落后。目的是为有效采用和重点参与提供信息。主要方式是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国际论坛等获取信息。(2)重点参与。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标准项目,特别是力争反映我国利益和要求的国际标准项目,我国要重点参与。(3)争取主动权和争夺领导权。积极争取承担事关国家利益的ISO、IEC/TC、SC秘书处和WG召集人,积极争取承担ISO、IEC主席、副主席领导职务,以及有关管理层的工作。无关紧要的秘书处等不必去争取。3重点突破重点突破优势特色技术领域占领国优势特色技术领域占领国际标准竞争的制高点际标准竞争的制高点 “重点突破”是指,集中我国经济实力、技术实

24、力和人才实力,重点争取制定具有自主创新成果、能够产业化、市场化、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利益的国际标准。(1)技术相对优势领域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就使得我国在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处在相同或相近的起跑线上。我国完全可以在相对优势和巨大市场需求的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以这些实力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将会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展重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软件技术(2)特色产业 中医药、茶叶等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具有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比较优势,以此制定的国际标准将会有力促进我国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3)12大类重点高新技术产品 特别是国家科技兴

25、国战略确定的12大类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讯设备、视听设备、软件、中药。这12大类高新技术产品将作为国家重中之重予以支持的制定国际标准或事实上国际标准的项目。 1 1调整采标政策调整采标政策 (1)建立采用国际标准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采用国际标准指标评价体系 建立我国采用国际标准有效性指标评价体系,评估国际标准发展状况;评估我国采用国际标准适用性;评价国际标准反映我国技术要求情况。确保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有效性。(2)有效利用有效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采标对发展中国家的采标 政策政策 WTO规定,即使有现行的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但在特殊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发展中国家仍可采用某些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