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课件答司马谏议书实用教案_第1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课件答司马谏议书实用教案_第2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课件答司马谏议书实用教案_第3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课件答司马谏议书实用教案_第4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课件答司马谏议书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语文版中考语文版中考(zhn ko)文言文复习课件答文言文复习课件答司马谏议书司马谏议书第一页,共19页。基础知识梳理一、重点(zhngdin)字词句梳理1.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1)术:_ 故: _(2)窃:古义:_,今义:偷盗。第五篇 答司马(Sm)谏议书治国之道,政治(zhngzh)主张缘故谦辞,私下,代“我”第1页/共19页第二页,共19页。(3)以为(ywi): _ 之: _(4)译文: _ _ _认为(rnwi)的 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好已经很久了,可 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大概(dgi) 是我们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

2、故。第2页/共19页第三页,共19页。2.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shng bo),不复一一自辨。(1)强聒:_ 聒:_ 略: _ 上报(shng bo): _(2)译文:_ _ _强作解说(ji shu)喧扰(xunro),嘈杂,这里指多话简略回信 虽然想要(向您)强作解说,(但)终 究一定(是)不能被(您)所谅解,所以(我) 只是简单地写此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第3页/共19页第四页,共19页。3.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fnf)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1)重念:_ 视遇: _ 厚: _ 卤莽: _ 见恕: _(2)反复(fnf):古义: _ ,今义

3、:重复。又想到(xin do)对待(dudi)优厚粗疏草率,冒失无礼,现在写作“鲁莽”原谅我书信往来第4页/共19页第五页,共19页。(3)于:_ 所以(suy):_(4)译文(画线句): _在的原因(yunyn)又想到承蒙(chngmng)您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草率。第5页/共19页第六页,共19页。4.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ziy)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1)盖:_ 名实: _(2)译文(画线句): _ _句首发语词名义(mngy)和实际 有学问(xu wen)的读书人所争论的 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第6页/共19页第七页,共19页。5.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4、,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yun bn)也。(1)所以:_(2)译文:_ _ _用以,用来(yn li) 现在您所用来教诲(jiohu)我的,是认为我“增 设新官”“生事扶民”“与民征利”“不接受别人的 意见”,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第7页/共19页第八页,共19页。6. 某则以谓:受命(shumng)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1)以谓:_ 度: _(2)于: _7.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1)举: _ (2)以: _(3)译文:_ _ _以为(ywi),认为制度(zhd)介词,在推行用来 推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令,用来兴办 (对

5、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 (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第8页/共19页第九页,共19页。8.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rc)也。(1)固:_ 前:_(2)译文: _本来(bnli)预先(yxin)至于怨恨咒骂这么多,我本来预先就知道会这样。第9页/共19页第十页,共19页。9.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苟且:_ 恤: _(2)媚:原意为妩媚,活用意思(y s)为_ 。(3)译文(画线句):_ _得过且过(d gu qi gu)考虑(kol)巴结,讨好 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 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第10页/共19页第十一页,

6、共19页。10.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胥:_ 特:_11. 盘庚不为(b wi)怨者故改其度。(1)度: _(2)译文: _ 互相(h xing)只是(zhsh)计划,主张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第11页/共19页第十二页,共19页。12. 如曰今日(jnr)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1)知: _(2)事:原意为事情,活用意思为 _。(3)译文:_ _领教(ln jio),接受做,从事(cngsh),办理 如果说现在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 人的陈规旧法,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第12页/共19页第十三页,共19页。13. 无由会晤,不

7、任区区(qq)向往之至。(1)由:_ 不任: _ 区区(qq): _(2)译文:_ _(3)省略句:无由会晤 提示:省略了宾语,原句应为“无由(与 汝)会面”。机缘(jyun),机会不胜(bshng)情意诚挚 没有机会(和您)见面,(我对您) 不由得从内心仰慕之至。第13页/共19页第十四页,共19页。二、文意理解1. 针对司马光对变法(bin f)的指责,王安石是怎样回答的?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你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吗?(课后习题)第14页/共19页第十五页,共19页。 信中主要针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者五事一一给予驳斥,进而为自己辨明,针锋相对而又入情入理(r qn

8、g r l)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对“致怨”的驳斥,采用不屑一驳的态度,此处无声胜有声。 我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敢于对传统政策进行改革和抨击,把封建生产关系中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这些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第15页/共19页第十六页,共19页。2. 一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展现了王安石无所畏惧的政治家胆略,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展现了王安石政治家的胆略。(课后习题) 王安石不顾众人反对,不论政敌多少,辅助皇上实施改革,难怪那些既得利益因实施新法受损的人“何为而不汹汹然”,反问(fnwn)作结,加强肯定语气,增加了结论的不可置疑性,这样举重若轻对待“汹汹然”的“怨诽”,尽显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胆略与风度。第16页/共19页第十七页,共19页。3. 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lsh)事件有什么作用? 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4. 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第17页/共19页第十八页,共19页。三、中心概括 全文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rnwi)新法“侵官、生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