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讲病情观察_第1页
望诊讲病情观察_第2页
望诊讲病情观察_第3页
望诊讲病情观察_第4页
望诊讲病情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 病情观察 酒泉市中医院 秦 浩 琰绪论 病情观察是指运用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的方法,收集病情资料以诊查疾病。四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诊查病变反应,各有其独特作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但不能互为取代。病情观察是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医务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诊的来源 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和他自己多年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四诊法”,即“望、闻、问、切”,成为中医辨证施治重要依据。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

2、,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神”“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 扁鹊很重视也善于望诊,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所谓“切诊”,就是脉

3、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切诊的注意事项一、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二、诊脉程序(一)时间选择 (二)患者伸手(三)定寸关尺 (四)浮中沉(五)举按寻 (六)用心体察三、脉诊原理切诊的注意事项一、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1、手指灵活,屈伸自如2、粗细均匀,间距适当。3、纹理细腻,触觉灵敏。二、诊脉程序(一)时间 1、平旦 2、空腹 3、休息(二)伸手放脉枕上,与心脏同一水平(三)定寸关尺1、中指定关 桡骨茎突为关。2、食指为寸 3、无名指为尺4、拇指察反关脉 5、寸上为鱼际(四)浮中沉1、浮皮肤2、中肌肉3、沉

4、筋膜(五)举按寻1、举皮毛2、按骨3、寻移动(六)用心体察1、浮沉表里 2、迟数寒热3、短长阴阳 4、大小虚实5、滑涩气血 6、力量胃气7、节律神 8、寸上头9、尺下根三、脉诊原理(全像学说全息律) 1、左寸心关肝尺肾寸上头尺下性 2、右寸肺关脾尺命门寸上颈项尺下下肢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2、判断疾病发展趋向和转归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4、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病情观察要求1、既有重点,又要全面2、细致而准确3、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4、认真记录观察重点简要进行交班,发 现异常和危证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昼夜变化与病情有一定关系:“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

5、加、夜甚”,是指所有的疾病都是早晨症状变轻,白天疾病平稳,傍晚疾病症状开始加重,夜里发病最为严重。说明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岐伯曰: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朝则为春,人气始生,病气衰, 故旦慧;日中为夏,人气长,则胜邪,故安; 日入为秋,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为冬,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说明早、午、晚、夜时人体阳气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与之相适应的病情有慧、安、加、甚的变化。例如:心脏病病人,在白天特别是上午病情一般都比较平稳,每到下午尤其是晚上、半夜发病的病人增多,护理人员应掌握这个规律,夜间应加强巡视病房,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 望

6、诊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望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以自然光线为佳。 (一)望诊目的 望诊是观察病人的发育、面色、舌苔、表情等。它是对病人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察,以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变化,必然反映到体表。(二)望诊的内容1、望神 2、望面色3、望形态 4、望头颈5、望五官 6、望皮肤7、望分泌物 8、排泄物9、望舌 10、望小儿指纹1、望神、望神 望神:是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

7、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神的产生与人体精气和脏腑功能关系极为密切。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两者关系密切。如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当形神表现不一致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如久病形羸色败,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昏迷烦躁,虽形体丰满,亦非佳兆 。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 (1)望两目:望神重点是观察两目。 因目通于脑,目的活动直接受心神支 配,眼神是心神的外在反映,目为脏腑精气汇聚之处,目之视觉功能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故有“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的说法。 一般而言,凡两目神光充沛,精彩内含,运

8、动灵活,视物清晰者为有神,是脏腑精气充足之象;凡两目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动不灵,视物模糊者为无神,是脏腑精气虚衰之征。 中医理论强调“神形合一”,有形才显神,形健则神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体表现于人体的目光、色泽、神情、体态诸方面,而诊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 (2)望神情: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心神为人体的主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神正常,则人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反映灵敏;反之如心神已衰,则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反映迟钝。 中医望神观察的重点是眼神、神情、气色、和体态,而两目是神气盛衰的重点反映,故望眼神的变化更为

9、重要。根据病情变化的轻重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五种。 (1)得神:“有神”。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2)少神: “神气不足”。表现为两目晦滞,目光乏神,面色少华,暗淡不荣,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迟缓。提示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病人。 (3)失神:“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分 精亏神衰而失神; 邪盛神乱而失神 精亏神衰而失神: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

10、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邪盛神乱而失神:表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闭。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 (4)假神:“回光返照”。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病人突然神志清醒,很想見到親人,此時目光明亮,面色通紅,聲音響亮,食欲大增。 假神的出现,是因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

11、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古人比作“残灯复明”,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假神与病情好转应加以区别。 (5)神乱:指神志错乱失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多见于癫、狂、 痴、痫等病人。 神乱的表现: 焦虑恐惧 狂躁不安 淡漠痴呆 卒然昏倒 焦虑恐惧: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的症状。多属虚证,常见于卑惵、脏躁等病人,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狂躁不安: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的症状。多属阳证,常见于狂病等,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淡漠痴呆: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

12、多属阴证,常见于癫病、痴呆等,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卒然昏倒: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症状。属痫病,多由脏气失调,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 神志错乱与邪盛神乱的不同:神志错乱是言神志错乱,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常无“神乱”表现,病情不一定危重,神乱症状主要是作为诊病的依据;邪盛神乱所致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等,亦属神乱,主要是神志昏迷,一般出现于全身性疾病的严重阶段,病重已至失神。2、望面色 面色的分类(1)常色主色客色(2)病色分为五类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证。 黄色主虚证、湿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13、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1)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现,是精神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神气(光明润泽)、有胃气(隐约微黄、含蓄不露)的表现。常色因时间、气候、环境等变化,又有主色、客色的区别。 主色是终生不变的面色,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这个就是健康的黄色。而不健康的黄色,往往是淡黄、没有光泽的,就好像是植物缺乏养分和枯萎的样子。 由遗传或环境而致面色偏白偏黑、或红或黄等。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偏黄,这是正常的; 客色是健康人的面部随着季节

14、、气候变化,或饮酒、劳动、情绪变化、日晒等引起临时性面色改变,望面色时尤当鉴别。如白天气行于阳,面色光辉而外映;夜晚气行于阴,面色明润而内含;晴天面色红润;阴雨天面色偏暗等。 (2)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异常变化。一般来讲,不论什么颜色,如鲜明、荣润的,表示病变轻浅,气血未衰;如晦暗、枯槁的,表示病情深重 ,精气大伤。 白:苍白、煞白、惨白。这些白色没有光泽、不夹杂血色,都是人们用来形容脸部病态的白色。这种白色多跟气虚、血虚关系密切。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血液的运行和生成又是靠气的,气能生血,气虚了,生血的功能就减退了,血就不能够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还有一种

15、白是体寒引起的,这类人特别需要保暖。 黄:蜡黄、焦黄。“有这两种面色的人,往往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脾胃是先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化,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我们的面部,这时候会出现黄色。脾除了消化营养物质以外,还代谢水湿,如果湿邪不能正常代谢,营养物质异常积聚,也会造成面色出现不正常的黄。 红:通红、潮红。健康的红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而不健康的潮红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潮水那样,比如有人会在下午时面色发红。潮红和阴虚、上火有关,一般面色潮红的人还有五心烦热的表现,也就是心情烦躁、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如果上火属于实火,表现出来就是满面通红、如果是阴虚引发的上火,往往只是在颧

16、骨发红。 黑:枯萎、憔悴。发黑的面色会让人觉得“形容枯萎”,看起来像老了好几岁。脸色发黑和肾关系比较密切,肾虚的病人多见面色黑,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黑是跟肾相对应,所以说肾虚的病人往往多见黑面色。黑眼圈也属面色发黑,它就是因为肾虚导致水代谢异常造成的。 青:铁青。青是属于肝的一种色,脸色发青一般是由气滞血淤引起的。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很明显,比如多疑、爱钻牛角尖、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受寒,我们有时说“冻得发青”,就是因为气滞影响了气血的运行。 3、望形态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1)望姿态:观察病人动静姿态、行为动作。 (2)望形体: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

17、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4、望头面、望头面 脑居头颅内,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所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故心之华在面。因而对头面颈项望诊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 (1)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头部摇动而不能自主,多为风病或气血不足。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发为肾虚、血虚。 (2)望面: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面部肌肉瘫痪,可见口眼歪斜,为风邪中

18、络或络脉空虚,病在阳明经。 5、望颈项 (1)外形变化: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和瘤,可随吞咽移动,皮色不变也不疼痛,缠绵难消,且不溃破,为颈瘿,俗称“大脖子”。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皮色不变,初觉疼痛,谓之瘰疠。(2)动态变化:如颈项软弱无力,谓之项软。后项强直,前俯及左右转动困难者,称为项强。如睡醒之后,项强不便,称为落枕。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为肝风内动。(3)头颈强直可为痉病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风动或肝风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4)头项软弱,属小儿五软(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范畴,为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6、望皮肤 皮肤为一身之表,具有排泄汗液、调节体温、抵御外邪

19、侵袭的作用。可以维持其温煦荣润与正常功能。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了解病邪性质与脏腑气血盛衰状况。 (1)望皮肤色泽:肤色润泽则脏腑精气尚盛,虽病亦易治;若肤色干枯晦暗而无光泽,则为脏腑精气虚衰,病情较重。 (2)望皮肤形态:包括肿胀、斑疹、水疱等。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皮肤紧绷,按之凹陷,抬手不起,称为肿,为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所致;若皮肤虚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气行不畅的征象。 7、望分泌物和排泄物、望分泌物和排泄物 望分泌物和排泄物包括呕吐物、痰、涎、涕、唾、二便、经带、脓液等的形、色、质、量的变化。 望排泄物(大便) 大便如酱色为大肠积热; 似鸭粪而稀为虚寒; 稠黏为热盛津伤,干结

20、为津亏; 兼夹红白脓液为痢疾, 兼夹不消化食物为食积或脾虚。 望排泄物(小便) 小便深黄而混浊,或白如米泔水样,是湿热下注; 色白而清长,为肾阳虚; 色红而浊,为尿血。 (2)望分泌物:痰、涕、涎 望痰 痰色黄黏稠、结而成块,属热痰; 痰白清稀、多泡沫,属风痰; 痰白清稀或有灰黑点,属寒痰; 痰白滑、量多而易咯出,属湿痰; 痰少而黏,难于咯出,为燥痰。 痰中带血而色鲜红,多由阴虚火旺、 热伤肺络所致。 望涎: 口角流涎不能自主,质清量多,以脾虚为主;口流浊涎黏稠,为脾胃湿热,小儿流涎可因虫积、胃热引起;吐出唾沫而量多,多因胃寒、食积或肾虚饮泛而致。 8、望舌 是通过察看舌的形态、质地、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以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占重要地位。 正常舌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舌象是病情观察重要内容。尤其外感热病辨证施治中尤为重要。 观察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 舌体呈什么颜色? 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