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与有效教学_第1页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与有效教学_第2页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与有效教学_第3页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与有效教学_第4页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与有效教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与有效教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从学生出发,也就是,不是教师喜欢说什么,而是学生喜欢听什么。就教学双方而言,“教”是为“学”服务的,是为“学”创造外部条件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主导的作用。而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点拨来实现的。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关乎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兴奋剂”。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重视课堂语言的锤炼,尤其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教师能用心锤炼,设计出体现人文关怀、充满教学智慧的语言,学生便会有如沐春风、情真意美之感。这便是“语文味”的充分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的有效途径的重要一环。1、设计精彩的导入语。“一般说来,课始五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的初始阶段,呈上升状态;515分钟学生心理维持兴奋状态;1525分钟内学生心理处于疲劳波谷,注意力下降。”(卿成课堂教学结构)。因此,在学生课始五分钟内处于的第一兴奋点上,用简洁、精彩的导入语,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从而开启课堂,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其作用不可轻视。具有趣味性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富于鼓动性的导入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带有启发性的导入语,能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饱含情感性的导入语,可以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

3、间的心理距离的作用。总而言之,导入语叠彩纷呈,引人入胜,形式多样:问题引入式,数字对比式,诗文、名言导入式,情感导入式,谜语、故事导入式等等。 数年前,我曾有幸听过钱梦龙老师上说明文食物从何处来一课,其导入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他就提出一个怪问题:“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谁能告诉我,我吃的都是食物吗?无论是或不是,都要讲出理由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阐明理由。以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运转,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比简单地提出“什么是食物”要精彩多了。曾看过这样

4、一则春的导入语: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值得可怜值得同情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肯花心思去设计好它,一定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2、巧妙设问。巧妙设问是

5、打开学生理性思维的金钥匙。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学生情绪智力重要的一环。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而是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有价值、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课堂设问,应该由浅入深。例如,我指导一个老师上阿里山纪行录象课,就是用“问题教学法”析读课文:“哪些句子交代了作者的行踪?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对阿里山的感受?”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不难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轻松解决这几个问题后,老师自然而然地点拨学生学习游记的一般写法“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整篇文章中你最喜欢,最欣赏哪些句

6、子?哪一段?请简单说说理由”这一设问,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美。这个教学环节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亮点。(此录象课获市一等奖。)课堂设问,还应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例如:我上鼎湖山听泉一课,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美这一环节时,我不是问学生“哪一段写得最美”,而是问学生:“你最欣赏哪些句子、哪一段?为什么?”同样的内容,换个角度发问,既新颖,又尊重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又例如:“麓这个词怎么解释?”(山脚下)是一般问法,如换成“要表示山脚下有一个什么词?”这就用了倒问法。倒问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再例如:“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

7、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故事说到这,同学们想一想,老人会说写什么?如果你是那位老人,你会怎样想呢?”故事嘎然而止,老师恰到好处设置的悬念,强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考,争相回答。这便是激趣问所起的作用。此外,运用假设对比问,用假设的方法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以便从“不应该那样”、“那样就不好”的角度做深一步的探求;对于某些容易理解错误的地方、某些容易混淆的地方、某些需要辨析之处,运用多项选择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辨析;运用连环诱问法,或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大前提、小前提在推出结论,问问相连,逐

8、步诱导,在问与答的间隙中,为学生留下了更多思考、理解的余地,同时把提问和导读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就像泉水,一旦泉眼打开,汩汩清泉便会奔涌而出,给人惊喜,给人快乐。3、多说一些体现人文关怀、激励味浓的话。语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体现出尊重学生感受的人文关怀,充满对学生的激励之情,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泛读课文之前,微笑着对他的学生说:“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这篇文章老师曾读过很多遍,也非常喜欢。老师在读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大家注意听,如果读到你心动的地方,不妨和老师一起读。好,

9、大家准备好,我们开始了。”(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应和读)师:“刚才大家和老师一起用声音演绎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老师的体验,请大家对老师的朗读作一下点评。”课文赏析中,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兴奋地说:“说得太好了。他不光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找出了写作方法。大家给他掌声。”说美的公开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美,作了哪些论述?看看在这些论述中,作者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说美的公开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即兴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或写一首关于美的小诗,或写一段关于美的随笔。第一个起来发言的学生

10、写的是一段随笔,老师立即点评道:“你的发言很精彩,如果能配着音乐把刚才的发言朗诵出来,那会更美妙的。来,试试!” (生配乐用抒情的语调朗诵。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家的公开课上,老师诚恳地说:“谁愿意与老师一起合作读课文?” 好的例子不胜枚举。尊重学生,适时激励学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本性(以人为本)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撞击、迸发、跳跃。4、善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意境,打动学生。“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肺腑”“精神”的体现,是内心的表白。教学的过程,是一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心与心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

11、,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或温和柔软,或甜润清朗,或激越高昂,以创设意境,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融入作品中去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果老师讲话声调平平、语速缓慢,则容易让学生感到寡然无味,甚至恹恹欲睡;如果声调过于低沉,学生听起来费力,容易精神分散。湖北省宜昌市的陈钢老师上梦游天姥吟留别。他采用指导学生朗读的形式来上这一课。导入课文后,他首先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一遍课文,创设一个动情的氛围,然后把这首诗的朗读方法归结为“畅、涩、轻、重、长、短”六个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每一句语言都是饱含激情的,极富感染力,同学们被老师煽情的话语所打动,情

12、绪越来越高涨,于是,诗的意境、诗的内涵被带了出来,而这些情感的体验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激情,朗读的声浪越来越大,情感也越来越浓。最后全班同学还站起来高声齐诵课文作结。 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将其设计成“品读课”课型。突出朗读,边读边品。通过朗读来达到“理解”,通过朗读来引出“品”,从而“悟”,最后熟读成诵。在反复的朗读中,经过老师的导读和点拨,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音量的强弱、声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重读关键词语等朗读技巧的运用,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渲染了气氛,读出了感情,忠实的再现了作者

13、的情感,让学生品味到了作品的情感美和意境美。这样,整节语文课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从而凭借语感进入到“口诵心惟”、“品味欣赏”的境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可见,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声与情得以和谐统一,充分展现有声语言的魅力,是营造意境的一种手段,是创设诗意课堂的“灵丹妙药”。5、批评学生时,不妨用幽默的话语,作善意的提醒。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使良药不苦口,聪明人想出了糖衣药片,良药就不苦口了;为了使忠言不逆耳,我们也不妨在批评学生时变换一下说法,或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气的变换上,多加斟酌;或采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德国著名

14、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时,宜先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先来个“心理位置互换”:如果我是学生,此时此地心情如何?处境如何?什么样的话听得进?什么样的话会反感?经过这番心理位置互换,批评就能言和色夷,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了。批评学生时,也不妨先对他(她)的某些长处、优点表示赞赏,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再指出他的不足,他就会听得进去了。正如戴尔·卡耐基说的:“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在批评一些不良习惯、不良风气时,采用旁敲测击的方式,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往往会收到

15、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总会发现有些同学喜欢在课堂上照镜子。我没有责骂,也没有挖苦,而是用一种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是不是在这个时辰在教室里照照镜子,人就能越长越年轻、越长越漂亮呢?要不怎么会有同学选这个时候照镜子呢?如果是真的话,我明天也带一面镜子来,上课时照一照,因为老师也想漂亮,也想年轻呀!”我的一番话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而那些照镜子的同学则一边笑,一边不好意思地收起了镜子。没几天,这种现象就会在课堂上匿迹。批评的话,学生往往听不进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如果变换一下说话的方式,正话反说,却常常能够奏效。有一个老师发现班里有学生抽烟,他诙谐地说:“今天我跟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这话令全班同学大吃一惊。他接着说:“第一大好处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半尤剧,这样小偷就不敢来偷你家的东西;第二大好处是咳嗽能导致驼背,可以节省布料;第三,可以演包公,因为从小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妆;第四,可以永远不老,因为吸烟历史越长,寿命越短,自然就永远别想老了。”对于抽烟的同学,这位老师没点名批评,但这一番正话反说的话,足以引起那些吸烟同学的内心震动,使他们意识到吸烟的危害了。可见,批评的语言也要讲究艺术,让学生感到虽然被批评了,但还是被尊重的,同时也会幡然醒悟,积极改正。反之,如果老师在批评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