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地区黄秋葵生物学特性及露地栽培技术_第1页
闽北地区黄秋葵生物学特性及露地栽培技术_第2页
闽北地区黄秋葵生物学特性及露地栽培技术_第3页
闽北地区黄秋葵生物学特性及露地栽培技术_第4页
闽北地区黄秋葵生物学特性及露地栽培技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闽北地区黄秋葵生物学特性及露地栽培技术    陈琦辉 陈桂荣 颜有明 陈木兰摘 要 阐述了黄秋葵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及露地主要栽培技术,总结了栽培品种、播种育苗、定植移栽、大田管理、病虫防治、留种等各环节技术要领,旨在为闽北地区种植黄秋葵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黄秋葵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闽北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57-01黄秋葵,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补肾草、秋葵和羊角豆等。黄秋葵原产于非洲,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我国的福建、台湾、山东、江苏、浙江、重庆甚至北至辽宁、吉林都有栽

2、培。闽北农民有多年种植习惯,如建阳区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hm2以上,为当地主要培蔬菜之一。黄秋葵鲜荚中含有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脆嫩多汁,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一道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除于食用鲜荚外,黄秋葵还具有多种用途。近年的研究表明,福建地区黄秋葵种子制油其蛋白质含量达32.2%,且富含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等多种脂肪酸,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油1。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黄秋葵,种皮暗绿色至暗黑色,千粒重65-75g,茎秆粗壮,绿色或褐色,呈圆柱形;直根系;株高约1.3-2m;叶为互生掌状五裂,不同品种间裂痕深浅不一,浅的如鹅掌,深的如鸡爪,为品种主要识别特征之一;花

3、黄白色,直径8-10cm,花自下而上梯次开放结果,因此采收期可长达150d;荚果有绿色、黄绿色及红色,食用栽培种皆为绿色及黄绿色,荚果果面有棱5道,一般为10-15cm,部分长果型品种长可达30cm。1.2 生长习性黄秋葵属短日照蔬菜,喜温暖,怕霜冻,生长适温25-30,喜强光、较耐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壤土容易获得高产。黄秋葵的吸肥能力很强,以产鲜荚30t/hm2为目标,每hm2大致需吸收氮素至少为199.5 kg、五氧化二磷160.5 kg,钾肥190.5 kg2,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2 露地栽培技术2.1 栽培品种黄秋葵品种较多,一些红

4、色的品种甚至可以用于园林栽培,但生产栽培用种往往选择短果型(果长10-13cm),荚果绿色或黄绿色,果肉纤维少、口感嫩滑,果形较直的品种。适合闽北地区栽培用种主要有五福、清福、南洋、85-1、永福等,其中以五福、清福为主栽品种,露地栽培定植后35-40d左右开始采收,一般产量为20-30t/hm2。2.2 播种育苗黄秋葵怕霜冻,整个生育期要安排在无霜期内,闽北地区无霜期约260-300d,露地栽培黄秋葵为闽北地区主要栽培方式,其最适播期为3月下旬-5月下旬。播种即可采取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为争取提早上市,其育苗阶段如采取大棚育苗,播种期可提早至3月上旬。播种采用塑料育苗钵法育苗,大棚育苗由于苗期

5、较长,可采用直径10cm的中号塑料育苗钵,露地育苗苗期较短,可选用直径7cmm的小号塑料育苗钵。营养土按每100kg疏松壤土加0.5kg砷锌福美双或敌克松1号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再掺入2kg钙镁磷肥作底肥,经充分拌匀后装袋。装袋不宜过满,装至离袋口2-3cm,适当紧压。在整理好的畦上每行整齐摆放10-12钵,每钵播种2粒,用种量3.8-4.5kg/ hm2,播完种后撒上营养土盖住种子,然后在其上再覆盖一层糠壳或糠壳灰。第一次浇水要浇透,以利出苗。早春日夜气温变化大,露地育苗的播完种后还需加盖农膜进行保温。播后3-4d,黄秋葵种子就会发芽。待长至第一片真叶后,要进行间苗,每钵留一健壮苗。日间气温

6、高时,进行揭膜炼苗,促进幼苗矮化健壮。2.3 定植移栽黄秋葵切忌与锦葵科作物连茬。定植前用对土壤进行深耕耙碎,整地做畦,畦连沟宽1.3m,畦宽1m,畦高20-25cm。田块四周开深沟,以利排水,沟深30cm,高30cm。整好畦后每hm2用96%金都尔680ml或90%禾耐斯750ml兑水750kg喷于畦面,防除芽前杂草。当幼苗具有2-3片真叶、苗高10-12cm时即可带土移植到大田。黄秋葵是喜光性作物,栽培不宜过密,每畦栽2行,每穴施少量钙镁磷,与壤土混合后栽入1钵定植苗,定植株距40cm,栽植密度约3.5-3.9万株/ hm2。2.4 大田管理黄秋葵定植后30-40d,在主茎约第4节处开放第

7、1朵花,开花后4-7d即可采收鲜荚。黄秋葵生育期长,其鲜荚可以一直采收到10月上旬。黄秋葵大田管理措施主要是中耕施肥和采收摘叶。在第1朵花开放前应中耕1-2次,结合中耕施1次提苗肥,施用量75kg/ hm2,兑水7.5t进行浇施。进入开花期后,每月追施一次壮果肥,连续追施三元复合肥3次,施用量180-240kg/ hm2,撒施于根部周围,然后培土盖肥。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早衰。南方土壤普遍缺硼,结果期需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补充硼肥。黄秋葵要获得高产,还应注意防旱、除渍,收获盛期遇到高温干旱时,一定要及时灌透水,以提高鲜荚产量和品质。供鲜食的鲜荚,要求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且

8、无老化迹象,荚长10-12cm左右。端午节前,隔天采收1次,端午节后,温度升高,需天天采收。采收可结合摘叶一起进行,剔除畸形、卷曲、老化的荚果,摘除下部无效老叶、残叶及新侧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强内部通风透光。2.5 病虫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较少。苗期重点防治立枯病,出苗后喷洒一次99%恶霉灵1500倍液预防立枯病,发现立枯病苗要及时拔除,并补喷一次。虫害主要以蚜虫、斜纹夜蛾、棉大卷叶螟为主。苗期发生蚜虫可用25%吡蚜酮2000倍液喷雾防治,开花结果期后,可选用生物农药1.3%苦参碱1000-1250倍液喷雾防治。8-9月是棉大卷叶螟幼虫的为害盛期,可选用5%甲维盐6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4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斜纹夜蛾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4500倍液喷雾。开花结果期发生病虫只能选择高效低毒安全间隔期短的农药进行防治,施药后必须设置3天以上的安全间隔期才能采收。2.6 留种技术黄秋葵留种宜选留健壮植株中部、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待果实外壳变成黄褐色,出现有裂沟就可采收,经晒干、脱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