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主题;探究诗作风格的变化。 熟读成诵,涵泳体悟。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涵泳背诵。 理解诗歌主题。 把握诗作风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时 一、导入新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 二、活动建构与诗圣同行 板块:忘情吟诵。 教师范读。听清读音,把握停顿、重音。 自由朗读。 指生朗读。校正读音,明确节奏。 齐读全诗。 合作译诗。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第二板块:诗意描述
2、。 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描述的口吻描写泰山的雄伟景象。 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感叹的口吻抒写你站在战乱后的长安城上的感受。 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讲故事的口吻再现当年石壕那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先自行准备,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描述。活动的全部目的在于通过诗意地描述,检验、强化、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活动完毕后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说是否准确、清晰、生动。一句话,关键考查活动参与者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教师可视其情况做点必要的补充,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就要指出这里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二百公里。诗的末联提到的“绝顶”才是
3、指泰山的主峰玉皇顶。 第三板块:品析妙点。 杜甫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在这三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或者标点用得好,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可示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昼犹昏。“割”字提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4、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自由背诵。 第二课时 一、活动建构与诗圣同行 第四板块:感受情怀。 这三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感受出来的? 补充背景。 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唐玄宗
5、开元二十四年,“窃比稷与契”,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喻的年轻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间,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一时期写的。诗人的背后是一个鼎盛的唐王朝,所以在他的诗里便投射了足够的“盛唐气象”。 春望。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的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目睹一片萧条、破败的长安城,诗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石壕吏。 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成大败,郭
6、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讨论明确。 望岳。 抒写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思想抱负。 春望。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带着诗人的感情去读每一首诗,要读得入情入境。指生读,再指生读,齐读。 二、整合总结 辨析比较。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除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外,
7、它们还有哪些不同点? 提示:内容、诗人关注的焦点、语言风格等。 由学生的有关辨析比较内容作结。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诗人在年轻的时候抱定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志向。年轻时候的诗作就充满了昂扬的气势。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也使诗人更多地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痛苦,也时时地为国而担忧,他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息息相通,诗人的心与时代、国家的命运息息相通。他的诗歌由前期的豁达开放而变得沉郁顿挫,充满了深深的抑郁,但他的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彪炳千秋,永放光芒。 背诵比赛。 三、课下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
8、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资料宝藏】 古诗库杜甫诗全集2杜甫图片以及春望书法作品 杜甫一生及其伟大诗篇 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宏伟抱负。再使风俗淳”“致君尧舜上,他有的仁政思想。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
9、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困居长安时期。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
10、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陷贼和为官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 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飘泊时期。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水泥玻璃陶瓷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25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8 木假山记教学设计(含解析)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 12 我们小点儿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3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 对韵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Travel Unit 3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
- 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1 4 四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Unit 8 A green world -study skills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第1课 空气、土壤:空气、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读书分享会:幼儿教育探索
- 缺陷精准定位研究
- 肺部感染教学课件
- 5.3 歌曲 《送别》课件(12张)
- 【妙可蓝多:新消费品牌抖音营销发展策略探析案例(论文)2500字】
- 抗旱报告申请书
- 2024-2030年中国骆驼奶制造市场销售格局与发展趋势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以内的加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210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贵州省语文中考2024-2025学年仿真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招聘高校毕业生10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拉萨市“一考三评”备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