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_第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_第2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_第3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_第4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 .本组教材以“思维”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 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有根据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改写的田忌赛马;还有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 水。配合“思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习作”安排了 “神奇的探险之旅”等内容。2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3 .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积累经典名 旬。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了解人物

2、的思维过程与 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 .自主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2 .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 程。3 .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4 .指导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三、本单元课时安排15 .自相矛盾2课时16 .田忌赛马2课时17 .跳

3、水 2课时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1课时语文园地六 .2课时15.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 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4.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5. 初步接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6.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注释,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7.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4、,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 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 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1. 交流故事,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故事吗?(喜欢)请你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一个成语吗?(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成语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画蛇添足郑人买履 ) 。2. 谈话揭题: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史中的瑰宝,成语故事无疑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语言简洁

5、、内容完整、含义深远的故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 15 课就是一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二、借题拓展,初步交流。1. 了解寓言: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简短,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2. 简介出处,了解作者。( 1)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

6、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 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2)韩非: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 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子”是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3. 观察课文插图,结合题目说说自己的发现。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演示象形字“矛”和“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

7、有趣,并指导书写。三、借助“矛” “盾” ,引导交流。1. 咬文嚼字。( 1) 引导学生结合对 “矛” 和 “盾” 的了解, 说说 “矛” 和 “盾” 的特点。 ( “矛”锐利, “盾”坚固。 )( 2)鼓励学生把“矛”和“盾”两个字与“锐利”“坚固”结合起来说一说,进行词语搭配与说话的训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古代人在战斗中用锐利的长矛刺穿敌人的胸膛;古代人在战斗中用坚固的盾抵挡敌人刀枪和剑戟的进攻。)2. 观察插图,想象故事。( 1)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 矛、盾、拿、卖,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

8、( 2)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 矛、盾、拿、卖、夸、锐利、坚固。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互相交流: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问题引导:那个人是怎样夸自己的矛的?又是怎样夸自己的盾的?(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穿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 “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穿! ”)(3)课件出示有关图片,教师给出词语: 矛、盾、拿、卖、夸、锐利、坚固、无言以对、 嘲笑,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象情景,用上老师给出

9、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穿它 ! ” 然后,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 “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穿! ”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 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言以对。众人嘲笑他。)(4)你见过像故事中的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的这样的矛和盾吗?(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3. 谈话过渡:以上我们是用白话文来看图说话讲故事,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那时候人们使用的语言文字和我们现在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称那时候人们用的是文言文, 我们称那时候人们写出的文

10、章为文言文文章,韩非写出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阅读欣赏韩非的自相矛盾。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会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2. 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难读、难懂)3.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指导。楚人 /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 /之坚,物 /莫能陷也。 ”又誉 /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 “以子 /之矛 , 陷子 /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 /之盾 /与无不陷 /之矛,不可/同世而立。4. 学生自由朗读,熟读成诵。五、作业设计:把课文读给别人听,争取别人的意见,把课文读好;用自

11、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3. 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二、再读课文,交流探究。1.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2. 互相交流:讲述故事时要把哪些问题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3. 了解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1)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战国时期;地点: 楚国; 主要人物:一个楚国人。)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楚人” )( 2)了解“楚人”。“楚人”是做什么的?(实盾和矛。)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楚人有鬻盾

12、与矛者”。)“鬻”是什么意思?(卖。)“者”是什么意思?(的人。)是能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说。(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教师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学生说 “在战国时期,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4. 了解事情的经过。( 1)韩非是怎样描写事情的经过的?(誉之曰:“吾盾 / 之坚,物 / 莫能陷也。”又 / 誉其矛曰: “吾矛 / 之利,于物/ 莫不陷也。 ”或曰: " 以子 / 之矛 , 陷子 / 之盾,何如?” )( 2) “誉之曰”是什么意思?( “誉” ,夸耀; “之” ,这里指盾; “曰”,说; “誉之曰”的意思是夸耀他的盾说。 )( 3)

13、那个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你能用自己的话替这个人夸夸他的盾吗?( “吾” ,我,我的; “之”,的; “坚” ,坚硬,坚固;“莫能” ,不能;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 “刺穿”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意思是“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 4) “又誉其矛曰”是什么意思?(那个人又夸耀他的矛说。 )他是怎样说的?(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你能用自己的话替这个人夸夸他的矛吗?( “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5)指导朗读。那个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学生各抒己见。)他先夸自己的(盾一坚固得很什

14、么矛都不能戳穿) 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多人朗读,学生评价。)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读出“夸耀”的语气,注意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动作。 )5. 了解事情的结果。( 1) 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 有人买吗?为什么?(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2) 如果你就是其中围观的人,听了那个人的话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学生自由发言。)( 3)文中“或曰”是什么意思?(“或” ,有人; “曰”,说; “或曰” ,有的人问他。 ) 有

15、人说了什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以”,用; “子”,你; “之”,的; “陷” ,动词,戳、穿; “何如” ,会怎么样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4)面对别人的质疑,那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什么反应?(其人弗能应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其人” ,那个人; “弗” ,不能; “应” ,回答。 “其人弗能应也” ,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5)你认为,如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会有什么的结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坚固,这跟

16、他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锐利,这跟他说的“吾矛之利,于物 / 无不陷也。 ”一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6)指导朗读,读好人物对话,注意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动作。6. 了解后人评价。( 1) 后人是怎样评价这件事的?(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 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夫”,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 “不可陷”,无法穿透; “无不陷”,什么都能穿透; “之”,的; “同世而立”,同时存在;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

17、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7.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一次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吗?(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 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8. 反复读课文,熟读成诵。四、总结学习方法,课本剧小表演。1. 交流学法:通过学习 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你觉得文言文好不好学?(好学)你是怎样学习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的?(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再读课文,把课文

18、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熟读课文,读准语气,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2. 表演朗读:学生自愿到讲台上表演读课文,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卖矛盾先得意扬扬地炫耀自己的矛和盾,后来被问住,张口结舌的语气、神态。五、联系生活,明白道理。1. 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你受到什么启发?(说话、 做事必须实事求是,讲究分寸,而不能相互抵触,或故意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2. 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

19、怎样的后果?(学生自3. 拓展交流: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刘彪大概是生病了,所以没来上学。( “肯定”和“大概”矛盾。 )(2)我估计今天一定会下大雨。( “估计”和“一定”矛盾。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昨天”和“一夜”矛盾。 )(4)六一儿童节到了,会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五颜六色”和“红”矛盾。)(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清明上河图就是仅有的一个。( “很多”和“仅有”矛盾。)(6)我今天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一篇日记没写。(“全部”和“只剩下”矛盾。)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 .通读全文。2 .总结全文:自相矛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

20、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 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 把事物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 矛盾、尴尬境地的人。3 .课堂练习:(1)我能说出下列加粗词的意思,我还能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吾盾之固,物莫能陷也。(周:坚固。莫:没有。)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利:锋利。物:东西。)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子:你、您。何如:怎么样?)(2)快乐阅读,开心做题。板书设计自相矛盾盾一坚,物莫能陷矛一利,物无不陷不可同世而立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 句意,反复品读,

21、把握人物形象。2 .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 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16. 田忌赛马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拳”等 4 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3.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 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22、,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1. 纸牌小游戏。老师拿出六张扑克牌, 分为两组, 分别是红桃的4、 8、 10, 梅花3、7、 9。老师和学生各选一组, 然后比大小。老师依照田忌赛马的思维跟学生玩两盘, 把输和赢的两种情况都体现出来。2. 在历史上, 像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还真不少, 你知道哪些?官渡之战曹操2 万人战胜10 余万敌军赤壁之战周瑜、刘备5 万人战胜20 余万敌军淝水之

23、战谢玄8 万人战胜80 多万敌军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1. 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读一读。2. 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轻蔑(q 1 ngmi e )、孙膑(b i n)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瞪、耀、蔑、赢”, 并在黑板上示范。(“瞪”是左右结构, 部首是“目”, 右上方的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耀”是左右结构,部首是“ W ",右下方是“隹”,而不是“住”。“蔑”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口”,不是“四”,下面是“戍”,不要少写一 点。“赢”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月”,下面是“月、贝、凡”。)三、再读课文,整

24、体感知。1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2 .自由读“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两次比赛各是怎么赛的?画出 两次赛马的对阵图。3 .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学、讨论。(2)小组汇报:第一次赛马第二次赛马齐威王田忌齐威王田忌上上上下中中中上下下下中两次赛马的相同之处:a.两人的马没换。b.比赛规则没变一一各自把马分等级。c.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后中等,再下等。两次赛马的不同之处:a.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后上等,再中等。b.比赛结果不同。c.齐威王前后心情不一。第一次齐威

25、王胜,得意扬扬。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 口呆。四、课堂小结。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只要多思考,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能。)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两次赛马的比赛结 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赛失败后,孙膑与田忌的对话和表现。二、品读感悟, 体会情感。1. 自由朗读12自然段。(1) 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这说明彼强我弱。而比赛的时候却是 “上等马对上等马 , 中等马对中等马, 下等马对下等马”。 所以田忌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2) 体会“垂头丧气”

26、是写田忌初赛失败后的情绪。垂头丧气 :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失败后情绪颓丧 , 非常失望的神情。(3) 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 实力或技巧方法)组织学生议论, 各抒己见, 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312 自然段。2. 有感情地朗读第312 自然段。要求 :(1) 找出描写田忌情绪的三句话。“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是写田忌初赛失败的情绪,认为好朋友孙膑也看不起他。“你是说另换几匹马”是写田忌只看到马力的强弱,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重要。“那还不是照样输”是写田忌没有信心,缺乏求胜的精神。(2) 找出描写孙膑神态的四句话。“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

27、不了多少哇”是写孙膑当朋友失意时 , 热情鼓励。 “我不是挖苦你 , 你再同他赛一次, 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是写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摇摇头”是否定田忌的想法,“一匹也不用换”初次表露出马力强弱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再三用必胜的语言鼓舞田忌的斗志, 终于使田忌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再次比赛。表现在田忌说: “当然不服气 , 咱们再赛一次! ”3. 体会三个人的对话。默读1318 自然段。提问 :(1) 第二次比赛, 马还是原来的马, 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下对上, 上对中 , 中对下。

28、调换出场顺序。突出孙膑善于观察, 认真思考, 深入分析的品质。)(2) 齐威王为什么失败?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 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 便讥讽田忌 : “怎么 , 难道你还不服气?”这段话是写齐威王根本没把田忌放在眼里, 充分表现出骄傲自满的弱点。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来吧 ! ”这段话是说齐威王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 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讲解以上两句话, 要充分突出齐威王盲目骄傲自满, 只凭马力、不善智谋, 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田忌胜了第二场, 齐威王稍有觉醒但已经晚了, 已无调整余地了, 所

29、以到第三场比赛下来, “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突出思维的重要性。(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中心句 )三、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1. 除了田忌赛马里面两种比赛匹配的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有 , 但只有孙膑说的那种是取胜之道。再次突出了孙膑的聪明机智。)2. 让学生各选一个角色朗读课文, 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演一演。演完并让学生再次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3. 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是智力的比赛, 不是力量的比赛, 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 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 ,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 采用恰当的方法

30、, 这样才能取胜。)板书设计田忌赛马初赛失败-再赛胜利孙膑献策教学反思1. 从游戏切入课文,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 历史上 , 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 都有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 靠的就是多思考, 用发散性思维统筹各方面。17. 跳水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 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 1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3. 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

31、神态、动作、 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4.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5.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1. 观看跳水视频。同学们 , 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我们观看奥运

32、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 , 为他们喝彩, 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2. 解题导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跳水?在哪里跳水?怎么跳水?接下来 , 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第17 课跳水。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1. 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 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读一读。2. 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桅杆(w e i g a n)、吓唬(xi hu)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艘、肆、帽、桅”,并在黑板上示范。(“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 横、横、竖、横撇、捺。“肆”

33、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县”,“县”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 折、点。“帽”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由« £和“目”组成的。“桅”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右边是“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时所提的问题,自行找到相关答案。课文讲述了船长的儿 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最终得救的故事。)2 .通读全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 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结果:船长急中生智,

34、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水手拿猴子取乐一(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一(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 救)四、拓展交流。1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有什么话想跟船长的儿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水 手说?(言之有理即可)2 .如果你是船长的儿子,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说?(言之有理即可)五、课堂小结。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遇事应沉着冷静,多思考。)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跳水。3 .跳水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 如战争与和

35、平复活等。二、品t感悟,体会情感。1. 我们都知道, 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那么 , 请同学们画出有关描写水手的语句。(1)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模仿人的动作, 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 很快地爬上了桅杆。(2)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为什么水手笑,而孩子却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 用爪子撕, 好像故意逗他生气。(3)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为何水手们笑得更欢,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 凶了 , 且爬

36、上了桅杆的顶端。(4) 这时候 , 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怎么此时水手们突然吓呆了 ?-孩子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 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5)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为什么会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在横木上的危险程度之深。(6) 等孩子一浮上来, 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 把他救上了甲板。水手们能直观地看到猴子与孩子的动作与神态, 他们的表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点拨总结 : 在整个故事中, 水手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声中恼羞成怒, 失去理智。渲染气氛。开始水手们都“笑起来”,气氛轻松。后来“全都吓呆了”与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对比, 表现

37、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 烘托了紧张的氛围。反衬主人公的品质。水手们平时训练有素, 但在关键时刻却不知所措, 与船长的审时度势、机智果断形成对比, 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2. 感悟孩子的处境。(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只要一失足,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 也难以回转身来。( 出示课件 ) 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 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 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引导 :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 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 : 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

38、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引导 : 语速稍快, 声调稍高 , 突出重点词语。你们朗读的技巧掌握得越来越好了!3. “正在这时候 , 船长从船舱里出来, 手里拿着一支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 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4.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 四十秒钟非常短, 可是时间宝贵, 人们救人心切, 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 想一想 : 在那个危急时刻, 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1)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 孩子只要一失足,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2) 当时天气风平浪静, 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 而且与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 跳进海里是最安全的办法

39、了。(3) 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4) 因为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 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 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 , 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 所以船长拿起手里的枪, 逼迫孩子第一时间跳海。综上可知 , 在当时的危险情况下, 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6. 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跳水” 是事情发展的结局, 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 , 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 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三、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1. 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 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生

40、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人感觉真实又具体。这种对人物描写的方法, 是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和学习的。2. 学习课文后, 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言之有理即可。)3. 在这种危急时刻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如拉棉被让孩子跳下甲板、水手们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 下落位置不定, 不容易接到, 冲击力大 , 容易受伤。船长的儿子水性应该还不错, 水有浮力不会摔伤, 又有水手的帮忙。指出船长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 , 又很安全 , 突出船长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遇事沉着。)4. 这篇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静,要多想办

41、法,用最好 的办法解决。板书设计跳水因一一水手戏猴、猴子放肆、发展一一猴戏孩子、孩子追猴跳X 经过v;船长沉着镇静、机智果断高潮一一孩子追猴、走上横木1结果一一船长举枪、孩子得救教学反思1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始料未及的事,面对这些事件,我们要做的 就是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2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 充分读书,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神态和动作,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 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习作 神奇的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1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2 .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

42、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 具体。3 .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4 .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教学重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 体,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教学难点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1 .( 观看探险短视频) 同学们都看过有关探险的书籍或者电影吧?( 看过 )里面有哪些有趣的情节?你觉得有趣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没错 , 里面的情节能抓住读者的心, 有一定的险情, 而在最关键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个聪明的人带着大家脱险, 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 让我们觉得惊险

43、又有趣。2 . 你想不想去探险呢?今天, 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探险。( 板书 : 神奇的探险之旅)二、启发思路。1. 各位探险爱好者们, 探险需要组队一起的哦, 那么 , 你们想跟什么样的人成为队友呢?读图表及要求, 理解题意,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参考 : 探险无小事, 如果几个人都是不专业的, 都是没有相关经验的小孩子,在发生危险之时, 很可能难以脱身; 如果其他人都是探险专业户, 只有一个小孩子怕没有人可以交谈, 大人们甚至可能会帮忙挡掉所有的危险, 那就达不到探险的目的。 )2. 探险的团队十分重要, 从两列人物中各选一位, 和你组成一个探险小队。你选择的是哪两位?为什么?( 引导学生

44、积极发言, 说出自己想要结伴而行的伙伴是谁, 原因又是什么。)3. 确定探险小队的成员后, 我们来讨论一下去哪儿探险。是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还是南极冰川(引导学生讨论探险的相关地方,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 选择你想要去的探险地点, 思考可能遇到的险情有什么?(遭遇猛兽、暴雨来袭、断水断粮、落石雪崩、突发疾病)5. 了解这些之后, 你还有决心继续探险吗?(有 )那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交流 )三、习作指导。(一 )在整个想象的过程中, 可播放背景音乐, 营造气氛。1. 经过漫长的奔波, 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探险之地。(板书 : 入险地 )2. 想要遇到更有趣的事物

45、, 探寻没有人知道的秘密, 需要走到险地的深处, 小队走进了突然(板书:遇险情)3. 探险小队的某个人说出了某个点子, 全队齐心协力、互帮互助 , 脱离了险境。( 板书 : 脱险境 )多媒体呈现:怎样写探险内容的作文?(1) 把探险过程写完整。到哪里去探险?和谁去探险?探险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如何?这些内容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且要完整。(2) 要写出具体内容。把探险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每个人的语言、动作、 神情、 心理变化等, 都要写出来 , 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3) 写出感受。探险的过程往往是神秘而紧张的, 要把这种特点表现出来, 就需要时时关注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心理变化

46、。这样 , 人物心理的变化, 也印证了探险过程的紧张气氛。(二 )开始写作。听起来咱们的探险之旅非常有意思啊! 下面我们就拿起笔, 一起记录探险过程中难忘的时光吧。写的时候要把过程写具体, 结合人物的心理描写。四、习作点评。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 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探险的过程 , 能使读者身临其境, 语言通顺恰当等。五、小结。学生由自己感兴趣的探险活动开始想象, 到达探险之处, 接着发生险情, 最后脱险。文章由此三部分组成, 把事写具体, 也注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延伸。提议全班同学相互交换作文, 哪些写得不具体的, 把它补充具体, 哪些可以写得更有吸引力的, 可

47、以运用修辞手法的, 再改一改。把全班同学的作文集成一本书叫神奇的探险之旅或探险日记等。板书设计神奇的探险之旅入险地遇险情脱险境教学反思1. 通过这次习作, 让学生懂得了写作文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把自己喜欢的、想象的事情具体地写下来, 再进行修改, 修改成能吸引人的文章, 就算完成了。通过这节课的点评, 同学们受益匪浅。2. 我也发现学生们对探险很感兴趣, 也看过相关电影、漫画 , 但读文学作品的较少 , 应注重对学生读文学作品的培养, 进而使其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 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 ,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48、. 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 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1 .( 谈话导入 ) 同学们 ,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 篇课文 , 今天 , 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2 .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 篇课文 , 想一想 : 每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人物的表现怎样?( 快速过一遍内容)二、交流平台。1.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篇课文人物的思维方式, 由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交流平台, 并回顾田忌赛马和跳水两篇课文, 想一想这两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2. 交流完毕, 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