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考博微观经济必备资料 参考答案_第1页
清华考博微观经济必备资料 参考答案_第2页
清华考博微观经济必备资料 参考答案_第3页
清华考博微观经济必备资料 参考答案_第4页
清华考博微观经济必备资料 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为什么劳动的供给曲线可能是向后弯曲的?22. 论述厂商生产和成本的对偶性。23.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请利用完全竞争理论来说明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并由此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你的建议和主张。44. 人们为什么相信只要企业和消费者都追逐个人利益,经济就能最有效率?55. 间接利润函数的一阶齐次性和凸性又什么经济意义?56. 试用博弈论思想方法,论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想法。77. 总结效用公理体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98. 微观经济学指出:为了实现当前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必须把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这就是所谓的瓦尔拉定律。然而实际经济生活中

2、,人们并不会把收入全部花掉,而是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这种现象是否说明了实际消费活动并不是依照当前效用最大化准则进行的?请阐明理由109. 市场上有两家通讯公司a和b从事移动通讯业务,它们提供的服务完全相同。用x表示消费者使用公司a的网络通话的时间,y表示消费者使用公司b的网络通话的时间。假定消费者对移动通讯消费方案是按照通话总时间来评价的:通话时间x+y越多越好。试求消费者对移动通讯的需求集映,并说明其连续性情况。1110. 连续性原理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1311、高级微观经济学提出了两套效用理论体系,一套是确定性条件下的效用理论体系,另一套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效用理论体系。请对这两套体

3、系加以比较分析。1412、为什么完全竞争经济是最有效率的?那么垄断造成的损失表现何在?垄断厂商最多能够获得的超额利润是多少?(可用图示方式加以分析)1513、l的意义:1814、运用博弈论解决一般经济问题就是把市场作为局中人,从后台请到前台,如何从博弈论的角度刻画市场经济人?1815、需求弱公理的意义和作用,需求强公理。2016、基于偏好的需求映射具有零阶齐次性,满足瓦尔拉定律,连续可微,并且具有对称的半负定替代矩阵。反过来,当基于选择的需求映射也满足这些条件时,该需求映射能否看成基于偏好的需求映射呢?2117、显示性偏好2218、什么是竞争均衡?为什么说竞争均衡必在核心之中,即 w(e )

4、Í c(e )。2319、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2320、理性消费者的偏好关系应服从下面三条公理:2421、博弈论为什么能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523、什么是生产集合和生产可能性前沿,生产最大化是否在可能性前沿?2624、阿罗德布鲁模型(arrowdebreu model):2725、概述预期效用理论,同一个人为什么既参加保险又参加赌博?2826、概述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两种后果,并给出解决措施。2827、根据科斯定理,讨论产权界定对讨价还价的影响。2929、为什么将完全竞争作为经济学理论研究基础?3130、为什么垄断带来低效率配置,我们还是要部分减持垄断?311. 为什么劳动

5、的供给曲线可能是向后弯曲的?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供给曲线具有特殊的形状,一般说来,它向后弯曲。(1)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6、(2)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

7、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2. 论述厂商生产和成本的对偶性。l 对偶定理 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min wx s.t. f (x) = q 与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 max f (x) s.t. wx = c 是互为对偶的两个问题,这就是产出与成本的对偶关系,类似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效用与支出的对偶。这种对偶关系的存在使

8、得成本函数 c = c(q) 与投资收益函数互为反函数:3.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请利用完全竞争理论来说明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并由此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你的建议和主张。 我们已经看到,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长期内,企业只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处生产,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利润为零。这种情况让消费者最满意,但生产者显得无可奈何。面对这种情况,生产者能够甘心吗?不能!为了利润而生产经营的企业不会就此罢休,他们要进行技术创新,也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利润途径。企业可以使用的技术创新手段主要有这么几种: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开拓市场范围、

9、使用成本较低的新材料、实现新的组织以提高组织管理技术、引进或发明新的生产技术以有效降低成本。当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利润之时,其他企业纷纷效,这又导致市场价格回到企业的最低长期平均成本水平上,但市场供应量较技术创新前上升了,并且又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可见,只有技术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4. 人们为什么相信只要企业和消费者都追逐个人利益,经济就能最有效率?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做出决策的,市场是个体之间进行交换的平台。通过自由的市场交换行为,每个个体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福利也由此得到改进。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驱动力量是利润。利润是生产活动的货币形态

10、净受益,等于生产活动的总收入减去生产活动的总成本。如果另一项活动能比这一项活动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那么企业必然选择另一项活动。因此,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企业必赚不亏,而是说:如能获利,就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如果亏损,就要做到让损失最小。可见,利润最大的生产安排才是企业的最佳安排,生产最优化就是指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p=mc,lmc=lac=smc=sac=p5. 间接利润函数的一阶齐次性和凸性又什么经济意义?但价格要素p和产品价格q的变化会引起最大利润(p,q)的变化,最大利润与价格要素p和产品价格q(p,q)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

11、把这种关系称为间接理论函数。(184)。间接利润函数一阶齐次性是指(tp,tq)=t(p,q)。经济意义是;当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按照同样倍数增长时,尽管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供给量不发生改变,当厂商的经济利润却增加了同样的倍数。结合消费者理论需求函数的零阶一齐次性,但消费者收入和产品价格同倍增加时,消费者需求不变。由此可见,只要让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按照同样倍数增长,并增加消费者收入,这种膨胀方式不但保持了生产者对生要素的需求不变,对产品的供给不变,消费者对生产品的需求不变,生活水平不变,而同时又使生产者的经济利润同倍增长,诶厂商进一步组织生产积累了资金,促进了厂商的资本积累。第一种经济意义:平均利

12、润高于平均价格下的利润。间接利润函数的凸性是指间接利润函数是凸函数,对于任何一个价格体系(p1,q1)和价格体系(p2,q2),且t(0,1),都有利润t间接利润(p1,q1)+(1-t) 间接利润(p2,q2)>=间接利润(tp1+(1-t)p2,tq1+(1-t)q2)。经济意义是,如果上半年投入要素价格低,产品价格高,厂商加大生产,获得较高利润,如果下半年投入要素价格高,产品价格低,厂商就降低生产获得较低利润,那么厂商整年的平均利润为上半年利润与下半年利润之和除以12个月。如果我们按照上半年和下半年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取平均水平,厂商按照这个平均水平组织生产获取最大利润,会发现

13、这种生产方式的利润大于等于前者。可见,随着要素和产品的价格来定产品要素需求量和产品供给量比按照平均价格水平来定产品要素需求量和产品供给量要好。第二种经济意义:企业在价格冒险中是风险爱好者。企业面对的既定价格为c, 但可以选择参加一个公平赌博以改变价格。赢:可获得有利的价格 a,概率为t;输:将得到不利的价格b,概率为1- t。要是不赌,则只能接受既定价格 c = t a +(1- t) b(此等式来自于公平赌博)。 间接利润函数的凸性表明: 赌博的预期利润高于不赌的利润,即 。因此,企业的选择是参加这个赌博。可见,在价格冒险中,企业是一个风险爱好者。6. 试用博弈论思想方法,论述对构建和谐社会

14、的想法。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做出决策的,市场是个体之间进行交换的平台。通过自由的市场交换行为,每个个体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福利也由此得到改进。基于理性人假设,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个体都具有自利的特点,每个个体通过自利行为,间接的、不自觉得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对于具有自利行为特点的个体而言,利他或者说替别人着想,再考虑自己的得失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利他行为特点的个体为数也很多。因此自利还是利他行为的选择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单纯以普通个体的自利行为就概括全体人类都是自利的,这样的结论是片面的。自利固然有利于个体的存在,利他行为难道就不利于

15、社会化的人类个体存在吗?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于这个问题给出另一个角度的答案。以下的分析类似于传统的囚徒悖论博弈,但是分析过程中考虑不同策略选择的概率。假定社会上只有两类人,或者两种行为选择:自利和利他。假定自利个体和自利个体之间交易,结果是势均力敌,每个个体得到a单位的收入(a>0)。假定自利个体和利他个体之间交易,结果收入都被自利个体获得,因此其收入为3a,利他个体完全贡献,收入为0。假定利他个体和利他个体相互帮助,完成一项交易,整个社会福利由于摩擦减少而增加,每个个体可以获得2a的收入。于是得到以下收入支付博弈矩阵:个体 i个体ii自利利他自利(a, a)(3 a,0)利他(0,3

16、 a)(2a,2 a)如果社会上利他个体的比例为p,则自利的概率为1-p。于是当个体为自利行为时,其期望收入为:is=(1-p)*a+p*3a=a+2ap当个体为利他行为时,其期望收入为:io=(1-p)*0+p*2a=2ap因此一般情况下,由于个体选择自利行为的期望收入a+2ap大于选择利他行为的期望收入2ap(因为a>0),因此自利行为成为大多数个体的选择。由于自利个体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于是一些原本是利他的个体,也会或者由于收入不足而人口减少,或者变成利己的个体。但是如果通过政府的作用,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使得利他成为人人都能够遵守的行为规范,利己行为只要出现,就会被他人排斥,每个

17、人都知道自己应该以利他为行为准则,同时能够分辨出哪些人是利己者,哪些人是利他者。于是利他者就会选择和利他者合作,回避和利己者合作,于是每个利他者可以得到收入2a;利己者由于难以和利他者合作,正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每个利他者都能够分辨利己者,于是利己者只能跟利己者合作,每个利己者只能得到收入a。这种情况下,就会鼓励全社会的个体争当利己者。即使有个别的利己个体,也会或者由于收入太低而人口减少,或者转变成利他者。整个社会如果完全都由利他者构成,那么交易的结果将是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当然可能不是平均分配。具体分配数额取决于个体的贡献份额。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18、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根据本文的分析,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利己行为虽然存在明显不利于全社会福利的摩擦问题(上例中,完全由自利者组成的社会,由于每个自利者得到a单位的支付,社会福利为2a;完全由利

19、他者组成的社会,每个利他者获得2a的支付,社会福利为4a。)。需要政府鼓励个体的利他行为,并非只具有政治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而是能够通过建立明确分辨自利利他行为的社会机制,形成社会利他合作行为要比利己行为更为有利的社会氛围,以更加明确的经济杠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促进社会主义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 7. 总结效用公理体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n 设 p 是消费集合 x 上的偏好关系。函数 u : x®r 叫做是 p 的效用函数,是指 u 满足如下条件:n 当 u 是 p 的效用函数时,也称 u 是 p 的效用表示,或称 p 是 u 的诱导偏好(induced prefe

20、rence,即 u 诱导的偏好关系,记作 )。 效用函数的意义在于依照消费方案的效用大小,来用实数对各种消费方案进行标号。可以看出:如果 u : x®r 是偏好关系 p 的效用函数,那么 u 在任何严格递增变换j : r®r 下的结果 v = j (u) 也是 p 的效用函数。因此,只要 p 的效用函数存在, p 的效用函数就无限多。这些表示相同偏好的效用函数,叫做等价效用函数,可以等同看待。显然,对于任何两个效用函数 u 与 v ,我们有:u 与 v 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 yÎx )(u(x) £ u( y)Û(v(x)

21、£ v( y)。连续效用函数存在定理商品空间 的任何道路连通子集上的连续偏好关系都有连续的效用函数。因此,理性消费者必然有连续的效用函数。 8. 微观经济学指出:为了实现当前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必须把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这就是所谓的瓦尔拉定律。然而实际经济生活中,人们并不会把收入全部花掉,而是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这种现象是否说明了实际消费活动并不是依照当前效用最大化准则进行的?请阐明理由瓦尔拉斯运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在一系列严格假设的条件下,建立以四组方程为主要内容的一般均衡价格模型体系。这四组方程是:商品需求方程、资源需求方程、商品供给方程、资源供给方程。他假设以x、y、p、w分

22、别表示商品的数量、资源的数量、商品的价格、资源的价格。则居民对商品需求为,需求总价格为;居民对资源的供给为供给的总价格为。按照假设,居民对商品需求的价格量恰好等于他们对资源供给的价格量,因为居民是靠出售自己的资源才得以购买商品的。于是:又因厂商对资源的需求为,需求总价格为;厂商对商品的供给为,供给的总价格为。按照假设,厂商对商品供给的价格量与他对资源需求的价格量相等,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于是:式等号左边与式等号右边的价格量相等,意味着居民对商品需求与厂商对商品的供给恰好一致。即从商品方面来看:式等号右边与式等号左边的价格量相等,意味着居民对资源的供给与厂商对资源的需求恰

23、好一致,即从资源方面来看:总之,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体系中,商品和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相等,这一恒等式就是瓦尔拉斯定律。换而言之,瓦尔拉斯定律是指在一般均衡价格模型体系中,生产者愿意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数量,正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居民愿意供给的资源数量,恰好等于厂商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实际消费活动并不是依照当前效用最大化准则进行的,这是因为第一,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的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指每个人都按照消费者一生的收入状况来进行消费支出,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受限于整个家庭一生的总收入,而不仅仅局限于当前收入;第二进行投资。消费者除了消费意外,还而已进行投资,获得更多的收入;第三是消费者对货币存

24、储的偏好。因此,人们的消费决策不是当前的效用最大化做出的,而是按照跨期消费和跨整个生命周期说决定的。9. 市场上有两家通讯公司a和b从事移动通讯业务,它们提供的服务完全相同。用x表示消费者使用公司a的网络通话的时间,y表示消费者使用公司b的网络通话的时间。假定消费者对移动通讯消费方案是按照通话总时间来评价的:通话时间x+y越多越好。试求消费者对移动通讯的需求集映,并说明其连续性情况。 p1:公司a的话费(元/分种)。 p2:公司b的话费(元/分种)。 x:消费者使用公司a的网络通话的时间(分钟)。 y:消费者使用公司b的网络通话的时间(分钟)。 r:消费者准备用于支付话费的收入。这样,平面上的

25、向量 x = (x, y) 表示着消费者的通话选择:使用网络a通话 x分钟,使用网络b通话y分钟。这样,消费者的消费集合便为 。既然两家提供的服务完全相同,那么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不论是用谁的网络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因此,消费者移动通讯消费方案的评价可以按照通话总时间多少来确定的: ("x, yÎx)( (x, y) p ( x1, y1) Û (x+y £ x1+ y1) )即消费者认为,移动通话的总时间越多越好。这样,无差异曲线为直线:x + y = u (0 £ u < ¥) 通话向量 x = (x, y)

26、 的话费为: px = p1x + p2y 预算集合为:b ( p, r) = x,yÎx : px £ r,py £ r 下面来找出b ( p, r)中所有最好的通话向量,即确定移动通讯需求 d( p, r)。为此,对任何( p, r)dÎ,可按照 p1 > p2、p1 < p2、p1 = p2 三种情形分别讨论。(2) 移动通讯需求的确定我们通过图示来直观地说明移动通讯需求的确定。r/p2x1r/p1px = rd( p, r)(1) p1> p2的情形(2) p1< p2的情形(3) p1= p2的情形通话时间越多越好b (

27、 p, r)b ( p, r)通话时间越多越好通话时间越多越好d( p, r)d( p, r)x1x1x2x2x2r/p2r/p2r/p1r/p1ooob ( p, r)r/p2可见,在两家公司提供的服务相同的情况下,话费价格低的公司完全占领市场。小灵通公司正是看到了这一特点,在2002年果断采取降价策略,在中国移动通讯市场上一举获得成功。(3) 移动通讯需求的上半连续性和非下半连续性移动通讯消费者明显地满足需求上半连续性定理的条件,因此移动通讯需求集映 d( p, r)是上半连续的。但它不是下半连续的,这一事实的证明思路是去证明在 p1 = p2 > 0 的地方d( p, r)不下半连

28、续。为此,任意给定收入r > 0和价格 ,选一个开球v使得 。则对包含 p°的任何开集u以及u中这样的点 p = ( p1, p2):p1¹ p2,都有d( p, r)iv = f。故d( p, r)在( p°, r)处不是下半连续的。lx1x2oovpp1 > p2d( p, r)wd(w, r)w1 < w2d( p, r)iv =ff =v id(w, r)价格空间消费集合10. 连续性原理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1. 偏好连续性的意义之一:评价的持续性l 连 续 性:对任何 xÎx,集合 yÎx : y p x和

29、yÎx : y f x都是 x 的(相对)开子集。人们的主观评价具有持续性:评价结论不易推翻。例如,被评价为“坏人”的人,这顶“坏人”帽子很难摘掉:若又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坏事,肯定怀疑是他干的。消费评价也是如此:如果过去一系列消费活动都不比 x 好(差),那么其极限活动也不会比 x 好(差) 。反映在偏好上,就是偏好的连续性,这正是下述定理揭示的事实。定理 设 p 为消费集合 x 上的偏好关系。则下述命题相互等价:l p 是连续的偏好关系;l 对任何xÎx , yÎx : y p x和 yÎx : y f x都是 x 的相对闭子集;l 对任何 z, x,

30、xnÎx (n = 1, 2, ),x = lim n¥® xn,若 xn p z (n = 1, 2, l),则x p z ;若 xn f z ( n = 1, 2, l),则 x f z 。偏好连续性的意义之二:生活水平较高在生活水平低下,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偏好不具有连续性。他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其次才考虑穿着问题。等吃穿问题都妥善解决之后,才再去考虑改善住宅。在食物、衣服和住宅的消费上,他的偏好可用字典序来表示。当生活水平较高时,消费者偏好不再是字典序,而要考虑消费的综合效用,能对消费计划作出综合评价,他的偏好也就表现出连续性。因此

31、,偏好的连续性是消费者生活水平较高的表现。l 字典序不连续:字典式偏好可表述为:对于 ,令a =zÎx : z p x及b =zÎx : z f x。则a 不是x 的相对开集,b 也不是x 的相对闭集。11、高级微观经济学提出了两套效用理论体系,一套是确定性条件下的效用理论体系,另一套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效用理论体系。请对这两套体系加以比较分析。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

32、在无差异曲线中。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表达式为,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 )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2)联系: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

33、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12、为什么完全竞争经济是最有效率的?那么垄断造成的损失表现何在?垄断厂商最多能够获得的超额利润是多少?(可用图示方式加以分析)均衡的条件都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两种市场的均衡产量都取决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交点,该点对应的产量便是此时的均衡产量。两种图示的不同点有: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点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均衡点没有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并且位于其下降的部分。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就是边际收益和

34、边际成本交点所对应的价格,p=mc。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则不是,它是过该点的垂直线与平均收益的交点即pmc。后者是存在多余的生产力的。两种市场的均衡条件也不一样,前者是mr=lmc=smc=lac=lmc,而后者是mr=lmc=smc。前者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平均成本曲线是和需求曲线重合的。而后者则不是这样,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从资源配置效率上比较,竞争性市场是有效率的,原因在于: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

35、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全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

36、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生产成本。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

37、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垄断性市场是缺乏经济效率的,原因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需求曲线越陡峭;垄断程度越低,需求曲线越平坦。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在垄断市场上

38、,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太确定,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近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数量比较低。总之,垄断势力的存在,使得厂商可以维持低产高价,从而资源配置不足。(2)该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实践意义由于垄断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损失,政府要采取反垄断政策,来消除垄断的影响。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反对垄断,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政府可以依据

39、反垄断法,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以便通过竞争把市场价格降下来。被重新组合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价格就越接近于竞争性价格。政府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分解原有的垄断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并为新进入的厂商提供优惠条件。对垄断行为进行处罚是为了防止垄断的产生。如果一个行业不存在进入障碍,那么一般说来,垄断厂商不会在长期内获得超额利润。因此,政府利用各种处罚手段来制止垄断行为尤为重要。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13、l的意义:设 x*=x( p*, r*)

40、Îx °,p* > 0,l* 是确定 x* 的边际方程中的拉氏乘数:u¢(x*) = l* p* 且 p* x* = r*。假设hc、hp和hu成立。 间接效用函数 可看成函数 l(x, p, r) = u(x) + l*(r- p x) 与需求映射 x( p, r) 的复合: 。因此,我们有:结合u(x*) = l* p*,可知 。由于 p*和 r*都是任意给定的,因此可把此公式直接写成下述定理的形式:定理 在假设hc、hp 和hu下,对任何( p, r)dÎ,如果 (x,l) 是边际方程的解,即 u¢(x) = l p且 p x =

41、r,则 拉氏乘数是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货币的价格影子价格。代表的货币价格并不是实际表示出来的,而只是一种主观感受,好像货币的影子,引导消费者行为。14、运用博弈论解决一般经济问题就是把市场作为局中人,从后台请到前台,如何从博弈论的角度刻画市场经济人?可把经济 e 看成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之间带约束的博弈。消费者 i 的策略集合就是 xi,生产者 j 的策略集合是 yj,市场这个局中人的策略集合为 。这样,博弈 e 的局势集合就是 z = x1 ´l´ xm ´y1 ´l´yn ´p。 n 消费者:消费局中人(1) 消费者i的收益函数是定

42、义域扩充后的效用函数 ui : z®r:对任何(x, y, p)Îz,ui(x, y, p) = ui(xi) (i =1, 2,l, m);(2) 消费者i的约束条件(预算集合)为y i : z® xi:对任何 (x, y, p)Îz,n 生产者:生产局中人(1) 生产者 j 的收益函数是定义域扩充后的利润函数p j : z ® r:对任何(x, y, p)Îz,p j(x, y, p) = pyj ( j =1, 2,l, n)。(2) 生产者没有约束条件,或者说可把 yj 就看成是约束条件。1. 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把市场看

43、成局中人,就是把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从后台请到前台,让它成为“看得见的手”,让人们看清楚市场是如何从背后调节经济活动的。为此,需要描绘清楚这只手的样子和行为举止。我们已用 p 描绘了它的策略集合,现在来描绘它的收益函数。n 市场:市场局中人或者市场经济人(1) 收益函数:定义为超额支出函数 f : z®r:对任何 (x, y, p)Îz,(1) 约束条件:没有约束,或者可把 p 看成约束。解释:市场要通过价格来调节超额需求,办法是让超额需求支出尽可能大(大,才能限制超额需求)。注意,f (x, y, p)对价格 ph 的偏导数为 。当存在商品h的超额需求时, ,市场便要

44、提高商品h的价格;当存在商品h的超额供给时, ,市场便要降低商品h的价格。可见,f (x, y, p)的定义是合理的。 2. 纳什均衡与竞争均衡把经济 e 看成带约束的博弈e = (xi, ui,y i ; yj, p j ; p, f )后,经济e的竞争均衡与博弈e 的纳什均衡。l 定理 对任何(x, y, p)Îz, 若(x, y, p)是博弈e的纳什均衡, 则(x, y, p)必是经济e的自由处置均衡,即 (x, y, p) 满足下述条件:(1) xi是消费者i 在价格 p 和收入 下的效用最大化消费向量(i =1, 2, m);(2) yj 是生产者 j 在价格 p 下的利润

45、最大化净产出( j =1, 2,l, n);(3) 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自由处置过剩产品: l 定理 设各个消费者 i 的偏好关系都是连续且凸的,并且任何可达消费 xÎxiª 都不是( xi 中的)满足消费。则经济e 的自由处置均衡也是博弈e 的纳什均衡。3. 自由处置均衡的存在性从上述定理可见,只要博弈e 满足带约束的纳什均衡存在性定理的条件,就存在经济e 的自由处置均衡。为此,德布罗提出了如下“5+1”个条件:(d1) xi 与yj 都是商品空间 的有界闭凸子集(i =1, m;j =1, n)。 (d2) 偏好关系 是连续的弱凸偏好(i =1,2, m)。(d3) 存在

46、v iÎxi 满足 v i << ei (i =1,2, m)。(d4) 0Îyj ( j =1, n)。(d5) qij ³ 0 (i =1, m;j =1, n) 且 。(d6) 偏好关系 是凸的,并且任何可达消费方案 xÎxiª 都不是 xi 中 的满足消费(i =1,2, m)。德布罗定理 设经济e 满足条件(d1),(d2),(d3),(d4)和(d5),则e 具有自由处置均衡。如果e 还满足条件(d6),则e 的任何自由处置均衡 (x, y, p) 都服从瓦尔拉定律。 15、需求弱公理的意义和作用,需求强公理。n 需求弱

47、公理(选择法则弱公理) 代表消费者选择法则的需求集映d: dix 满足如下条件:对任何 x, yÎx 及任何( p, r), (q, s)dÎ,如果n d( p, r)显示出x p y,即x, yÎb ( p, r) 且 yÎd(p, r),n d(q, s)显示出 y p x,即x, yÎb ( q, s) 且 xÎd(q, s), 则 xÎd( p, r)且 yÎd(q, s)。需求弱公理保证了需求集合d(p,r)是预算集合b(p,r) 中最好的方案的全体,这就解决了前面存在的问题,使得通过观察得到的需求符合了

48、消费选择的逻辑与常规。l 需求强公理(传递性公理) 基于选择的需求映射x : ®dx 满足如下条件:对任何n ³ 2 及任何( p1, r1), ( p2, r2),l, ( pn, rn) dÎ,若 pix( pi+1, ri+1) £ ri 且 x( pi, ri) ¹ x( pi+1, ri+1) (i = 1, 2,l, n -1),则有 pnx ( p1, r1) > rn 。需求弱公理基本上等同于替代矩阵半负定;需求强公理基本上等同于替代矩阵对称。16、基于偏好的需求映射具有零阶齐次性,满足瓦尔拉定律,连续可微,并且具有对称的

49、半负定替代矩阵。反过来,当基于选择的需求映射也满足这些条件时,该需求映射能否看成基于偏好的需求映射呢?将会看到,可积性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看,可积性问题及其答案都是相当重要的。1. 理论意义从理论上讲,可积性问题的答案说明了两件重要事情。l 零阶齐次性、瓦尔拉定律、连续可微性、以及具有对称半负定的替代矩阵,这些都是需求映射的特征性质。所谓特征性质,就是说只要一个映射具有这些性质,那么该映射便一定是从某个理性消费者的偏好出发推导出来的需求映射。l 基于选择的需求映射与基于偏好的需求映射能够一致,关键在于商品之间的替代效应程度具有对称性。将会看到,一个满足零阶齐次性、

50、瓦尔拉定律和需求弱公理的连续可微需求映射,必然具有半负定的替代矩阵,但需求弱公理还不能保证替代矩阵的对称性。可积性问题的肯定性答案则说明,如此的需求映射可由理性偏好导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映射具有对称的替代矩阵。这就展示了替代矩阵的对称性在揭示基于选择的需求和基于偏好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时的重要性。 2. 实践意义从实践角度看,可积性问题答案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l 可从观察到的需求信息构造效用函数,对消费者进行福利分析。可积性问题的肯定性答案表明基于选择的需求显示着消费者偏好,这就让我们可以对消费者进行福利分析,尤其是可以从观察到的需求信息出发,构造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支出函数)。l 使得需求

51、理论具备了可操作性,使得经验研究变得容易起来。可积性问题的肯定性答案让我们在对需求做经验研究时,可直接使用一些形式简单的需求函数,只要验证该函数是否满足零阶齐次性、瓦尔拉定律、连续可微、替代矩阵对称就行了。而这在基于偏好的需求理论中是困难的:在那里,需要首先确定效用函数,然后写出边际方程,最后导出需求函数。所以,可积性问题的肯定性答案使得对需求进行经验研究容易起来,使需求理论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17、显示性偏好显示偏好的定义为:设(x1,x2)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p1,p2)购买的商品束,消费者用完所有的收入,因此有等式形式的预算约束。又设(y1,y2)是在收入既定条件下有能力购买

52、的商品束,这意味着它满足不等式预算约束:。如果这不等式成立,且(y1,y2)确实是不同于(x1,x2)的商品束,就称(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 显示偏好的一般性公理:如果商品束x是选择的商品束,y是能够购买的商品束,x被显示偏好于y,则y不能被直接显示严格偏好于x。这表示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18、为什么说竞争均衡必在核心之中,即 w(e ) Í c(e )。在这个价格体系 p*下,每个消费者都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每个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并且全社会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也就是说,在这个价格体系 p*下,每一种商品的所有买者与卖者都做

53、成了交易,买方满意,卖方满意,并且每一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都一致起来,价格不再调整,经济状态不再调整,整个经济系统实现了全面均衡,即达到一般均衡。由于这种一般均衡是纯粹竞争条件下达到的,故称其为竞争均衡。竞争均衡 (x1, xm, y1, yn, p) 中的价格向量 p 叫做一般均衡价格体系,经济状态 (x1, xm, y1, yn) 叫做经济 e 的均衡配置。19、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l 第一基本定理 设经济e = (xi, pi, ei,qij, yj)(m, n, l)中诸消费者 i 的偏好关系 都是局部无满足的。如果 (x1,l, xm, y1,l, yn, p) 是 e 的竞争均衡,那么

54、配置(x1,l, xm, y1,l, yn)必然是pareto最优的。l 第二基本定理 设经济e = (xi, pi, ei, yj)(m, n, l)满足如下三个条件:(1) 消费集合 xi 是商品空间 的下有界非空闭凸子集(i =1,2,l, m); (2) 偏好关系 是连续的、凸的,并且还具有如下的单调性: (3) 生产集合 yj 是商品空间 的非空凸子集( j =1,2, n)。 如果 (x1,l, xm, y1,l, yn) 是e 的pareto最优配置并且 xiÎxi°,则存在价格体系p和利润分配比例qij ³0 (i =1,2,l, m;j =1,2

55、,l, n) 使得 且 (x1,l, xm, y1,l, yn, p) 是经济 e = (xi, pi, ei,qij, yj)(m, n, l)的竞争均衡。 20、理性消费者的偏好关系应服从下面三条公理:l axiom 1(自反性):("xÎx )( x p x ) l axiom 2(完全性):("x, yÎx )( x p y )Ú( y p x )l axiom 3(传递性):("x, y, zÎx )( ( x p y)Ù( y p z ) Þ ( x p z) )(一) 自反性公理的意义偏好关

56、系服从自反性公理,是因为任何消费方案都同自身都是没有差别的。假若某个消费者认为消费方案同自己比较都有差异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消费者是理性人,恐怕头脑不正常。 自反性公理意味着商品的时空一致性。根据商品区分的时间原则,x = y 意味着 x 和 y 存在的时间是一致的。又根据区位原则, x = y 意味着 x 和 y 存在的空间也一致。只有在商品存在的时间、空间条件都一致 (即时空一致性) 的情况下,才可以仅仅根据商品的物质属性来区分。因此,说 x p x ,就意味着所考虑的时间和空进条件都是一致的。因此,承认自反性公理就暗含着承认时空一致性条件。另外,目前还没有涉及不确定性,所以这里不考虑商品区分的随机原则和随即因素。我们目前是在确定性的环境中讨论静态经济问题,其静态性正是时空一致性条件所蕴含的一层含义。(二) 完全性公理的意义完全性公理是说任何两种消费方案都可以比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难以比较”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对事情真相不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