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_第1页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_第2页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_第3页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_第4页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 划分结果。 (8 分) 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的传播及其特征。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 它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 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 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 P 波) 和横波( S 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 P 波较 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 33km 处 P 波从 7.00kms 突 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 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把莫霍面之上的 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 莫霍面之下的

2、部分称为地幔。 在大约 2890km 深处, P 波从 13.6km/s 突然降到 7.98km/s, S 波向下消失了, 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 把 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 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 级圈层,如软流圈等。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 意义。 (7 分) 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 的相互叠置状态。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 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 点。 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

3、, 时代 连续的接触关系。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 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平行不整合接触 (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 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 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它反映的 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 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 显著的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 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 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它反映了地壳下降 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 在垂直方向

4、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 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 下降,接受沉积。新形成的地层与不整合面大致平行, 但与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角度不 整合反映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3.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 及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 。 答: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在固体的地球上层, 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较塑性的软流圈;较 刚性的岩石圈可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板块,它们在塑 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 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 对稳定,板块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 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

5、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 石圈表面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 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 6 分) 岩石圈板块边界可划分出3种类型:离散型,两侧 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且在此边界 岩石圈板块得到增生。 (3 分) 汇聚型边界,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板块边界造成 挤压、对冲或碰撞;且岩石圈板块在此边界消亡,又 分俯冲型和碰撞型两种类型。 (3 分) 平错型,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 的生长, 也没有板块的消亡。 如,转换断层等。(2 分)4. 论述河流的地质作用(以下苇甸野 外地质考察路线为例) 。(15 分) 答案要点: 1河流的侵蚀作用:分为下蚀作用和

6、侧蚀作用: 前 者是指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底 部进行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而后者指河 水以其本身的动力和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进行破坏, 使河床弯曲,河谷变宽、变直的过程。 (2 分) 下蚀作用形成 V 字形河谷、急流、瀑布,通过向源侵 蚀作用使河流的源头上移,加长河谷。下蚀作用的极 限面叫侵蚀基准面, 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 ( 3 分)侧蚀作用由横向环流引起,凹岸遭受侵蚀,凸岸接受 沉积,使河道变得更加弯曲,形成蛇曲,并可发生截 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与此同时,河谷变得越来越宽、 越来越直,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如地壳抬升,河漫滩 可转变成阶地。(3 分) 2河流

7、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河水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 质从上游往下带走,此过程即河流的搬运作用。碎屑 物质在搬运过程中, 从上游到下游, 其颗粒由粗变细; 其外形由于被磨圆而呈圆形,或碎屑物质被分选而使 得某个粒径颗粒碎屑集中在一起。对于扁平的砾石, 其扁平面微倾向上游(即扁平面为迎水面) 。(3 分) 河流由于运力降低,将搬运物在河床或河口堆积下来, 即为河流的沉积作用。最粗的砾石在河床底部沉积; 在河流的凸岸形成边滩沉积(主要以砂为主,在上游 可夹些砾),在洪水期可在边滩上沉积河漫滩物质 (以 黏土为主,上游可夹些砂) ,形成二元结构的沉积物。 ( 2 分) 河流的沉积物叫冲积物,在野外可见有层理构

8、造,其 中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上游,砾石的磨圆 度好,冲积物的分选性也好, 且具有二元结构。(2 分)5. 简述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准则。(7 分)答案要点:相对地质年代的含义:各种地质事件发 生的先后顺序( 1 分)。 地层层序律:地层的概念,只要未发生倒转,则老 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 3 分)。 化石层序律:化石的概念,根据生物演化律可知古 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 之则越新( 2 分)。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 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1 分)6. 简述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 答案要点: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表现为岩

9、石圈表层 的风化作用以及风的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风化作用指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在大气、温度、 水、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或矿物在原地遭受分 解和破坏的过程。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 化两种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主要有岩石和矿物碎屑、 细小的粘土、土壤和风化壳。 风的剥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形成各种风 蚀地形,如风蚀蘑菇石、风蚀谷、风蚀城、风蚀穴、 风蚀柱等。 风的搬运作用是指风将碎屑物质从一个地点搬运到另 一个地点的过程。 一旦风力减小,风所携带的碎屑物质会逐渐沉积下来, 即发生风的沉积作用。风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往往 在原地和异地分别形成岩漠、戈壁和沙漠、黄土等。

10、7. 论述成岩作用的概念、成岩作用方 式及常见的沉积岩类型 。 答案要点: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过 程称为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方式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 作用。 压实作用: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沉积 物中水分排出、孔隙减小、体积缩小的过程。 胶结作用:充填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胶结物) 将沉积物粘结成整体的过程。 重结晶作用: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沉积物中的矿 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的过程。 常见的沉积岩类型有碎屑沉积岩、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岩、生物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8. 断层的基本类型及相因特征 (10 分) 断层是地壳中岩石受到力(构造应力)的作用而

11、形成 的具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通常由断盘、断层面和 断层线组成。位于断层面以上的断盘称为上盘,以下 的为下盘。断层按照两侧端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分为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正断层一般断层面较陡, 表现为沿断层面倾斜线上盘相对向下运动。逆断层断 层面相对较缓,表现为沿断层面倾斜线上盘相对相上 运动。平移断层断层面一般陡立,两盘沿断层面走向 作水平运动。这只是断层标准的运动方式,在多数情 况向断盘表现为沿断层面倾斜线的斜交方向的运动, 成为斜滑断层。9. “将今论古 ”原则的基本内容( 5 分) “将今论古 ”原则是指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作 用,现在仍在发生着。 地质历史上所出现的地质现象

12、, 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着着的各种运动,经过长期作用造成的10. 简述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 环境问题。(10 分) 回答要点: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现 简述如下: 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露天 采矿破 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 地、矿山井下开采, 由于岩石易落、 地面发生大面积 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 对水环境的影响: 矿井突 水;海水入侵; 地域地下水 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地下水污染。 斜坡效应,引 起滑坡、崩塌灾害。对大气的污染: 包括开采矿石、运输矿石等的粉尘颗粒以及释放的气 体 物质等。海洋矿产开发造成的污染:如油井

13、漏油、 喷油等,固体矿产开发也会危害环境。11. 试以冲积物和冰碛物特征为例, 简述机械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 化。(10 分)答题要点:碎屑物质在流体介质中机械搬运一般时通 过推移、跃移和悬移进行的,搬运过程中一般要发生 下列变化,即随着搬运距离和时间的增加,碎屑颗粒 由大变小,磨圆度提高, 分选变好,碎 屑成分由复杂 变简单等。如河流冲积物,在河流的上游主要以粗大 的砾石为主, 分选差,磨圆度也 不好,一般以次棱角 状为主,成分以比较复杂;河流的中游较之上游碎屑 物质在成分、 分选和磨圆 等方面都有变好的趋势; 而 河流的下游特别是平原河流的下游碎屑颗粒变细,一 般以砂和泥为主, 分选性好

14、, 磨圆度高, 成分相对单 一;由于不同季节河水的流量、流速不同,特别是在 中下游发生 沉积,形成透镜状层理等。 而冰川搬运的 碎屑物质由于是载移方式进行,碎屑颗粒之间不能进 行相 互摩擦和碰撞,故此其磨圆度和分选性都不好, 成分也比较复杂,一般不显示层理构造等。 该题 主 要考察学生对机械搬运方式和不同运动介质搬运方式 的理解情况;考察学生对表层地质作用过程 综合分析 和运用能力;考察对磨圆度、 分选性等概念的理解等。 故此,要求学生答出要点即可给分, 答的不全面者, 可视具体情况给分(如果能联系路线实习的内容再加 2 分),但必须回答 (1) 机械搬 运方式或河流及冰川搬 运的特点( 4

15、分), (2)举例区别冲积物和冰碛物主要特点( 4 分)12. 论述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及其 论 证 的 主 要 依 据 和 特 点 ( 至 少 4 个)。(12 分) 答题要点: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主要思想为:较轻的硅铝质的大陆块就像一 座座块状 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 移。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 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Pangaea,围绕联合古大陆的 广阔海洋称 为泛大洋;可能由于某种作用力的影响, 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 形成 现代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 ( 4 分) 主要证据: 1)大西洋两侧海岸线的相似性; 2)生物 学方面的证据,如古生代时期的中龙;3)构造方面的证据, 如美洲和非洲古生代造山带可以连接; 4)气 候方面的证据, 如现在 印度南部、 南美洲东南部、 奥 洲北部、非洲南部的古生代冰川遗迹可以连成一体。( 4 分) 如果还有其他证据加 2 分,或表述清楚等加2 分13. 简述三大岩的相互转化当原先形成的岩石,一旦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岩 石将随之发生改造,可以转化为其它类型岩石。出露到地表面的岩浆岩、变质岩与沉积岩,在大 气圈、水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