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O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磨炼的句子: 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八、问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

2、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首先 其次, 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6、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7、“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 8、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 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13、“人恒过

3、国恒亡段内部层次是:14、第三段内容和第二段的论述有什么联系? 15、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1处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17、有人 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中,然后慢 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 识? 19、第一段列举六个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0、文中“举”“发”有何异同? 21、“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22、第1段用了什

4、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23、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4、第2段中的过渡句是:使用的论证方 法有: 25、本文列举六个贤人,论述环境(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用事实证明了 26、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联想到一个成语: 9 、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实词积累 (1 )发:起,指被任用(2)吠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 拔(4)筑:捣土用的杵(5) :狱官(6)市:市井之间,市场(7)任:责任,担 子(8)苦:使受苦(9)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0)拂乱:拂,违背;乱,使混乱;拂乱,使做事不

5、顺(门)所以:用这些来(通过 那样的途径来)(12)动:使心动(13)忍:使坚韧(14)曾:同“增”,增加 (15)恒:常常(16)过:犯过失(17)衡:通“横”,梗塞,不顺(18作:奋 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9)征:征验,表现(20)色:脸色(21 )喻:了解(22) 入:在里面,指国内(23)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24)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25)出:指国 外(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给下列字注音:吠(quan)说(yuQ)鬲(gG)拂(bi) 四、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 1) 曾一 增,增加 2) 衡一 横,梗塞

6、,不顺 3) 弼,辅佐 4) 忍一 韧,使坚韧 五、相尖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相矢对联 内忧外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生无情轻如鸿毛 死有义重于泰Lb 孔仲尼厄演春秋,生于忧患 李后主因赋离愁,死于安乐七、用原文答题 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

7、,衡于虑,而后作o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 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磨炼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 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

8、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八、问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

9、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 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6、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年代顺序。(按严格的时间顺序,百里溪应该排 在孙叔敖的前面。) 7、“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 “发”是“起”,指被任用”; “举”是“被举用,被选拔”之意。但舜为帝王,其余人为臣子,故而有细微差别。 8、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例证/事例证明/摆事实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上述六个人及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

10、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 什么?心 理、身体、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为)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1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讲道理论述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 的磨练。 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段做铺垫。 13、“人恒过国恒亡段内部层次是:第一层:“人恒过而后喻”从个人角度正面 论证生于忧患。第二层: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无内忧外患,国家灭 亡)。从个人作为推论到国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 彰。 14、第三段内容和第二段的论述有什么联系?第

11、三段进一步论述磨难如何使人“动心忍 性”。 15、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失败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经历失败才能不断积累经验。 1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增长经 验,磨砺f生情,使人充满生活的激情。 17、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 中,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 么道理?死于安乐。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 识?不能。 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

12、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 等”谈自己的看法。 19、第一段列举六个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出身卑微,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后 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0、文中“举”“发”有何异同?同:即表现人物由低微向显贵的转换过程,又暗示了人 物身份。异: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主要是靠自身才干和努力,故用发;傅说等 人,他们的成功除自身努力外,主要是明主知遇,故用举。 21、“是人”指的是什么人?第一段中所举的一类人。 2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排比。增强气势,意在引出下文议论 23、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由第(1 )段的六个特殊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普通f生结

13、论。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原 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 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24、第2段中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 论证、道理 论证。 25、本文列举六个贤人,论述环境(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用事实证明了人处困 境激发斗志的道理。 26、如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一个遇到困难并不可怕,用它可以激励人们勤奋,发愤;而人们贪图享乐倒是 可怕的,因为它会使人萎靡不振,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2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联想到一个成语: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复习题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本文选定【孟子。告子上】,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舜发于吠亩之中起被任用。田间,田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管夷吾举于 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市井,集市。 故天降大任于世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行拂乱其所为行为O 空乏其身资财空乏,即贫困。 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人恒过犯过失。困于心忧困。衡于患同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作为,奋起。征于色征验,表现出来。而后喻明白,了解出则无敌

15、国外患者 在外面,指国外。 国恒亡 常常。死于安乐也 安乐享受。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有法度的臣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 3. 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共同点;出身卑 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 甚至痛苦的磨练。 4. 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 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5. 作者

16、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 担任大任的人。 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句强调了什么?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 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 志。 7. 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 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生于忧

17、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 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 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O 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 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 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0. 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11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成才离不开个人的 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 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矢重要的作用。 12.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居安思危 13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