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设计_第1页
《寓言四则》设计_第2页
《寓言四则》设计_第3页
《寓言四则》设计_第4页
《寓言四则》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寓言四则设计一、课文悟读画蛇添足写的是某舍人违反常理, 受主观意识支配而硬给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做多余的事,就会徒劳无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说: 事莫妙于适可而止,过则生灾。”这则寓言还包含着对原始图腾崇拜的批判。楚人以龙为图腾,某舍人潜意识受龙的形象支配,故画蛇添足。而战国已进入理性觉醒时期,人们认为把蛇画成龙的样子是违背了常理,故予以嘲笑。这则寓言批判了原始思维方式,是人们理性觉醒的飞跃。寓言的寓体多重性决定了寓意的多样性。买犊还珠即似双刃剑,具有双重讽刺作用。从卖方说,为了卖出宝珠, 把珠盒 包装”得富丽华美,结果将买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珠

2、盒上而事 与愿违,这就说明做事应注意目的,不可主次颠倒。从买方说,有眼无珠,被华美的珠盒所 眩惑,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以致取舍不当。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看清本质。否 则,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滥竽充数也有多重寓意,它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而最风的温床。从齐滑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改革用人制度,好一一听之”说明要打破传终原形毕露的人,也提出了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大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蜂起,乐以教化”渐成风气,人才争夺日益激烈。从文中两君主 好音”的场面,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体制:齐宜王好大喜功,讲求 排场,南郭处士得以尸位素餐,而齐湣王锐意改革,事必躬亲,南郭处士无法蒙混过关。结 合韩

3、非子的好 帝王之术”可知:对人才必须全面考察,逐一考核,择优录用,谨防假冒。塞翁失马体现了淮南子人间 人间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几”的要旨,塑造了一个 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 ”的善术者形象。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 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 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 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 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 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 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

4、跛独存,格调也较低。二、亮点探究1画蛇添足中某舍人为何要给蛇添上足?这则寓盲对你有什么启迪 ?学习探究:蛇本来无足,某舍人却陶醉于先画完蛇的自得之中,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寓言告诉我们,脱离实际,只能弄巧成拙。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本身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原则,同时也要把握做事的分寸。2蛇果然无足吗?探究学习: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据1982年9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泰国博他伦府高颂县玛吕区第一村就发现了一条有两 足的毒蛇。3 买犊还珠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 ?探究学习: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层寓意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的,它是个别的”深层寓意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反映了

5、某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它是一般的”关于买犊还珠的讽刺对象,历来见仁见智。从文中主要描写对象和结尾来看,讽 刺对象应是楚人,楚人本想以华丽的匣子来显示宝珠的贵重,却因喧宾夺主而事与愿违。 但看文章要兼及整体,从文中关键语句郑人买其犊而还其珠”即事情的结局)来看,讽刺的对象还可以是郑人,郑人虽只写一句,但他并非陪衬,他只看外表,忽视实用,没有眼光,舍 大取小,他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楚人包装”行为的嘲弄。理解了这点,我们便可开掘思维,洞悉寓言的哲学意蕴。4.联系生活实际,买犊还珠给了你什么启示 ?探究学习:看问题应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予以审视,并密切联系实际,使见解更有针对性和批判性。就楚人而

6、言,可以肯定其精于商道,善于卖犊”生活中, 酒香还怕巷子深” 好花还靠绿叶扶”适当 包装”是一种精明巧妙的经营策略。也可以批评其喧宾夺主,蒙骗顾客。一 些商家不在商品质量上出力气,却热衷大做广告;某些政府不在增产增效上下功夫,却沉迷形象工程”自然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就郑人而言,可以批评其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用人单位只注重对象 豪华”的档案,消费者只痴迷商品 华丽”的盒子都是拣了芝麻丢了 西瓜。也可以跳出定势思维,肯定其眼光独到,大胆取舍,说明一个事物的价值在一定程度 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不妨追求商品的艺术价值,满足于对商品的审美享受。5从滥竽充数这一寓言中,你悟出了

7、哪些道理?探究学习: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滥竽充数则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思维的蓝本。据文中四个方面的人物活动,我们可相机进行思维发散。从南郭处士这一角度进行顺向思维:他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终于原形毕露;进行反向思维:他只身逃走,具有自知之明;还可运用 否定之否定规律再次进行逆向思维:他的逃走是出于被迫无奈,毫无自知之明可言。 从齐宣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好排场,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实行 大锅饭”制度,这是滋生各种不正之统的制度,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从南郭处士周围的乐工这一角度进行侧向 思维:乐工与南郭处土相安无事,不敢揭露事情的真相,说明了不正当的人际关系的危害性。6联系实际,谈

8、谈你对塞翁失马的认识。探究学习:塞翁失马较好地说明了要用发展的、 变化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观点。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祸福可以互相转化,要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求得转移,对各种生活现象,宜积极乐观,忌消极悲观;要学会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做到心存忧患,居 安思危。其次,要有成熟的生活态度,祸福的到来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生死、利害、得失 等,并不都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应力求考虑周全,处事谨慎,多一些准备,少一点幻想, 这样一旦面临祸患,就能安之若泰,处变不惊。三、选题设计1蛇龙及图腾崇拜。研究方法:(1) 实地考察法。深入自然,参观蛇馆,了解蛇的形状、种类、特点、作用等。(2)

9、 阅读书籍法。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蛇、龙及图腾崇拜方面的书籍。(3) 类比联想法。由蛇类比似蛇的龙,联想到古代的图腾崇拜现象。参读书目: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宛出版社,1993年出版;信仰的坐标,海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图腾文化,蓝天出版社,1998年出版。2竽古代乐器及古典音乐欣赏。研究方法:(1) 参观调查法。到博物馆参观、了解竽、笙、琴、编钟等古代乐器的形状、特性和历史演 变等。(2) 搜集资料法。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古代乐器、古典名曲的知识。(3) 鉴赏品味法。聆听品味广陵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古典音乐。参读书目: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

10、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出版;音乐作品导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3 我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质及作用。研究方法:(1) 网络搜索法。上网搜索,了解古代音乐的产生、演变等。(2) 问题讨论法。分组讨论,明确乐”与 礼”的关系,理解 乐以教化”的作用。(3) https:/论文撰写法。结合实例,就音乐的运用与鉴赏撰写小https:/论文。参读书目:龙文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吐,1991年出版;中华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丝竹九章,沈阳出版社,1997年出版。4我国古代成语、典故、寓言中的马”。研究方法:(1) 相关链接法。围绕 马”进行相关链接,如九方皋相马、千金市马、

11、骥遇伯乐、指鹿为马、 按图索骥、老马识途等。(2) 意义探究法。分析探讨,洞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的意义。(3) 联系实际法。结合实际,深化对这些成语、典故、寓言的理解。 参读书目: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诗词典故词典,书海出版社,1990年出版;战国策;淮南子;郁离子;列子; 新语;艺林伐山。四、备教卡片鞋片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 齐策。战国时,楚王派大将昭阳领师击魏而夺得八城,又令昭 阳移师伐齐,齐请陈轸劝阻昭阳。陈轸见昭阳,先贺军功,再谈楚的最高军功奖赏是 令尹” 又讲了这个 画蛇添足”的故事,并说: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是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为名足矣,官

12、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 归,犹为蛇足也。”意思是,现在你已帮助楚王打败了魏国,以此捞到的名利已是够用了。 因为楚不会再设两个令尹的,所以再打齐国,齐怕你。你以此称名也足够用了,官职也加不上什么,还不知足,性命难保,即使是再加官进爵,也只能归于后人,这种情形不是同那个 本来已画成了蛇,可是硬去画足,反而连酒也喝不到的人一样吗?昭阳听了,便班师回国。后历代诗人常引此寓言。唐韩愈感春四首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翼霜向趋埃尘。”唐偓安贫: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柬道同相视新河,乘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从来自笑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开课教

13、师:陈苑然开课时间:11月22日开课地点:初三(2)班教学目的1. 正确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实词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语感3.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进一步 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辨析重点字词句意;在朗读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观点教学方法1读议结合法2. 分层教学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学用具幻灯机、录音机教学步骤课前活动生进行课前活动师有针对性简析一、引入有一个成语,它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叫做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一一孟

14、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中的文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二、齐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 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3. 体会排比句的好处(鼓励:男女生曾经都胜过 1班的)生读后教师简评三、讨论质疑与解疑归纳补充(一)、讨论学生形成4人讨论组讨论,时间8分钟幻灯机提示可讨论的内容 教师巡视,适当解疑,提醒 少言寡语者,提示讨论的时间,要求各讨论组 A层次负责人注意把握进度。(二)、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班上讨论。1虚词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环而攻之:指城郭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

15、后,表转接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2、古今义然而不胜者,:这样却亲戚畔之:内外亲属3、实词去委而去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域:限制,名词作动词。畔:通”叛” 4、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 心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 会很少人帮助5、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分析论点第三四段:总结论点治理国家主要靠高压政策还是事实仁政?通过我们对字词的理解,通过我

16、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孟子很重视人和,不可否认,天时和地利都具与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和,要做到人和,就要重视实施 仁政,而不可靠 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和 兵革之利”.四、朗读训练1听录音2、熟读成诵,要求BC层次的同学也要能背作业1. 背诵2. 分类积累词句3. 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板书设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 理解常见虚词2. 找出疑难语句.3. 判断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 如何划分段落?5. 理解孟子的思想:治理国家,主要靠实施高压政策,还是实施仁政 ?教学反馈,转载请语文教案孟子二章由范文先生

17、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注明出处! 八、多一些宽容郭安凤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互相理解和支持。教学重点、难点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 品格。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3段,按照为什么 一一怎么样的思路展开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18、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三、学习第二段思考: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 究。第一层(开头 2句)是总述。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

19、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 理的方法。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 述。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 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 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 四 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 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四、探究活动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的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

20、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消息的有关知识。理解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根据消息的特点,分析本文结构及主体部分的层次。情意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科学精神。教学建议课文主题本文报道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时爆炸的事件,及这一事件在美国全国上下 引起的震动、对美国航天事业的影响。课文思路这篇新闻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构成。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点明本新闻报道 的中心事件,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事实。副标题”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揭示了这则新闻

21、的事实结果,同时也作为这则新闻的内容提要。电头”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点明了这则新闻发布的地点、时 间、发报人。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导语是本文的第1自然段。本文导语简明地概括报道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 炸的情况,并点明本次航天飞机失事的严重性。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主体是本文2至11自然段。本文主体部分是这则新闻的主干,是对本次航天飞机失事的叙述和展开。主体部分可以分两层: 第一层是2至9自然段,报道了这次航天飞机失事在 美国引起的巨大反响。 第二层是10至11自然段,报道了这次航天飞机失事对美国航天事业 的影响。写作特点1及时,是对新闻报道的最基

22、本要求,本文作者做到了这一点,当天事件当天报道。2准确。消息中涉及人名、地名、时间,做到了准确无误,数字尽量精确。涉及科学问 题注意使用术语,修饰词语运用得当。3材料丰富。围绕中心事件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作了报道。4详略得当。全文对爆炸事件及反响写得较详,对航天史及空难的影响写得较略;主体部分前三层写得较详,因为这三个方面更为读者关注:7名宇航员只写一人,因为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来自民间,人们更熟悉她,喜爱她,写她也代表写了七人。注意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围绕中心事件报道了大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背景材料,信息量很大。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寻找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

23、解决难点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在大的层次上是很清楚的,但在局部上却有些”错乱”例如时间顺序并不很严格,不时地插入背景材料使得对事件的报道时有中断。表现了消息写法上的另一些特点。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宜作适当讲解,以消除学生的疑惑。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学习消息的有关知识。难点:分析本文结构及主体部分的层次;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组材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驻华盛顿记者写的消息。这则消息,及时报道了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的情况及在美国引起的巨大反响。2播放音像资料设置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的背景;激发

24、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屏幕播放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的电视新闻资料片。指导思想:重现当时的真实情景,营造令人震惊的现场氛围;2引导学生思索,这样一个大的事件, 应该如何去报道,从而初步认识电视新闻与报纸 新闻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对消息的特点的理解。或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一: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情景。 幻灯片二: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的情景。 幻灯片三:七名遇难宇航员的照片。 幻灯片四: 里根总统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的情景。 幻灯片五:(一组)含: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帝国大厦熄了灯火,以示哀悼;华盛顿大教堂响起哀悼死难者钟声;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

25、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等图片。(插播旁白进行解说)教师小结:据北京晚报 1986年1月29日报道,本次事故是自 1961年美国开始载 人宇宙飞行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空难,可见国际影响之大。(二) 学习课文教师:结合播放的音像资料向学生介绍这篇消息的背景及消息的有关知识。这则消息,导语明确,主体部分具体、确切,围绕中心事件报道了大量具有新闻价值的 事实,提供了较丰富的背景材料。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并根据消息的结构找出本文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学生活动: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边阅读,边筛选信息。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出示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幻灯片六:一、利用工具书,给下列红字注音。罹

26、难载人火焰大厦哀悼咨文坠毁迄今舆论二、应掌握的词语:罹难哀悼咨文迹象坠毁迄今目击探索搜集庞大 (11)应征 (12)兴高采烈:学生活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问题。指出文章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内容,划分主体部分层次。本文的标题、导语各有什么特点?明确标题:包括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概括了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畐悔题: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突出了这个爆炸事件的严重性和在美国引起的巨大反响。因此,只要读到这个标题, 就能获得这条消息中最重要的信息。导语:文章第1段。这段中有三句话,一方面概括写出了最新的、最主要的事实,另一 方面还对此

27、做出了评论,并补充了必要的背景材料。主体部分:第211段。报道了大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包括爆炸事件的经过、这一 事件引起的巨大反响和对这一事件原因的初步推测。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已经讲过,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现在要补充说明的是,根据报道内容的要求, 有的消息除了这三部分外, 还增加了某些背景材料, 增加了消息的结 语,本文的情况就是这样。本文中所写的背景材料,除前面已经提到的以外,还有第9段关于女教师麦考利夫情况的介绍、第10段关于美国航天飞机过去飞行情况的介绍、第11段关于今年美国原定的发射航天飞机的计划的介绍等。文中提供的这些背景材料,起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报道中心内容的作用。本文最后的一句话:”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 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可以看做这篇消息的结语,它的作用是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事件的严重 和所产生影响的巨大。明确:这则消息的标题: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副标题;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标题概括事件本身。”升空后爆炸”简明确切。副标题分两部分:前部分写灾难惨重,后部分写最高领导人的态度。标题和副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