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 一、教材说明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题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题西林壁头两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题西林壁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选编这两首古诗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或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能背诵并任选一首默写。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三

3、、教学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课上或课外学过李白、苏轼的哪些诗或词。教师准备有关天门山、庐山的挂图(或投影片、录像片断等),课文范读录音带。2.两首古诗特点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望天门山借景抒情,诗中有画,可让学生读读画画、读读讲讲。题西林壁可采用读读议议、读读演演的方法学习。3.学习望天门山,可先让学生自己把诗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以上是第一个教学环节。第二环节,让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

4、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具体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短文。然后在班上交流。第三环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4.题西林壁这首诗字面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可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探讨这首诗的含义,还可采用采访的方法交流讨论的心得。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么看?是只看

5、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他的优点?还可以让学生举出其他事例,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还可以用采访的形式交流。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采访的内容是学习这首诗后受到的启发。“思考练习”1是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并能默写其中一首。两首诗歌的内容风格不同,朗读时感情处理也应不同:第一首写壮观之景、抒豪迈之情,读的时候要读出气势;第二首借常见的现象,悟人生哲理,要读得亲切自然。第二首诗朗读时,还应注意重音的掌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下面加点的词要读得重一些,这些词都是每句诗强调的重点,“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比如“远”稍强,“近”稍弱,“高”稍强,“低”稍弱。在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基础上多读几遍,很容易背诵。默写时,应注意标点符号,可先让学生了解绝句的四句诗都是一个逗号一个句号相间的形式,另外还应注意把字写正确,特别注意易写错的字,如:孤、壁、缘、峰、庐、真。“思考练习”3,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将诗中的道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得到更多启示。启示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应注意,讨论不要偏离课文的内容。四、参考资料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

7、时博览群书,以才闻名于天下,不屑于科举。23岁时出蜀漫游江汉洞庭、金陵扬州。婚后留居湖北安陆,又移居山东。41岁时应诏进京,后因权贵陷害离京,又漫游齐梁、东鲁、幽冀,隐庐山。后因安史之乱中做了永王李的幕僚而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卒于当涂(今安徽)。李白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与杜甫齐名,称“李杜”,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巨大影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省)。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