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合同研究组织集群的发展_第1页
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合同研究组织集群的发展_第2页
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合同研究组织集群的发展_第3页
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合同研究组织集群的发展_第4页
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合同研究组织集群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合同研究组织集群的发展摘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嵌入全球产业链是后发国家发展知识密集产业集群的可行方式的观点,然后运用上海张江合同研究组织(cro)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需要注重外部联系和本地联系的结合。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同研究组织;外部联系;张江 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是我国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路径之一。可是,当前后发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而知识密集型的制造和服务业产业集群主要在发达国家。虽然后发国家并不甘于这种被困于低端的国际产业分工,努力培育

2、自己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但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案例很少。位于上海张江“药谷”的cro研发产业集群就是成功的案例之一,剖析此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厘清知识密集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 一、嵌入全球价值链与知识密集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回顾 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知识密集产业和产业集群,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在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研究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区域创新体系(ris)的重要性,该理论专注于本地化组织之间的动态关系,它研究的本地组织和制度有创新企业、高等院校、公共研究机构和政府激励政策和措施等,上述创新主体在当地创新氛围(milieu)下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后发国家的知识密集产业集群中产、学

3、、研各主体的知识存量都相对较少,本地化知识供给相对不足,此时,外部联系(external linkage)在产业集群竞争力方面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我们看到世界上后发国家或地区的著名知识密集产业集群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和台湾的新竹等都有很强的外部联系。 学者owen-smith和powell在研究美国波士顿生物技术集群时重点研究了知识型、技术型产业集群中知识和创新技术的来源问题,他们使用了“管道”(pipelines)一词来指称产业集群内组织与远距离外部单位进行互动的渠道。他们的实证研究发现,虽然知识溢出效果区域内比跨越区域的明显,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外部管道不重要。恰恰相反,关键性和重大的创新知

4、识常常是通过外部管道引入产业集群的,而不是在当地通过“嗡嗡声(buzz)”产生的。这些管道是集群内单位与区域外和国际的企业和组织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波士顿生物技术产业集群而言,企业不仅根植在当地的区域创新网络中,也同时根植在它们的社会网络中,而这个网络是全球范围内分布的。 还有学者从集群吸收能力角度分析了外部联系问题,giuliani认为集群成长与衰落的原因在于集群吸收能力的强弱,集群吸收能力定义为集群识别、消化、利用来自集群外部知识源的能力。集群的外部联系使得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处发展中国家有资源和成本优势的产业集群能够保持其知识和技术上的“不落后”,从而促进了其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s

5、axenian和hsu专题对美国硅谷和台湾新竹园区的联系进行了案例研究,他们强调台湾和华人技术团体(协会)作为联系管道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技术团体作为联系管道如何促进了新竹信息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外部联系与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cro产业在张江的集聚和演进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称为合同研究组织,是研发外包(r&d outsourcing)的产物。一般地,企业通过事先确立的合同关系,委托某一机构、组织、甚至个人来完成产品研究开发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被委托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即被

6、称为cro。目前的cro主要是指医药研发领域的相关组织,是典型的知识密集产业。 cro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随着美国新药研发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新药研发过程变得更为复杂、更为耗时且费用更高,制药企业不得不借助外部资源减轻费用和缩短时间。而cro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个高度专业化、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研究队伍,并能降低制药企业的管理费用,为制药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cro正是社会分工专业化和风险平均化的产物。目前昆泰(quintiles)、科文斯(covance)与mds pharma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前三名,其中昆泰在全球占有15%的昆泰市场份额。支持这些公司蓬勃发展的正是

7、制药企业对研发资金的巨额投入。当前跨国药企将研发东移,在我国相继设立研发中心。低成本毫无疑问是中国优势之一:我国有大量相对廉价的医科毕业生;而众多急需免费药物的病人和种类繁多的疾病库则降低了临床实验的成本。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临床测试都面临志愿者人数不足的限制。这样的背景直接导致我国cro的诞生。 张江第一家cro是“开拓者化学”,该公司2002年由“海归”回国创业,依靠10万元初始资金在张江设立。当时美国礼来正在国内寻找研发外包公司,“开拓者化学”抓住了这个机会,顺利获得了美国礼来的合约。此后,来自欧美的订单源源不断地找到了“开拓者化学”。值得一提的是药明康德,它后来居上快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研

8、发外包企业,年服务收入已超过3亿元,为70多家欧美及日本客户服务,客户包括世界前20名药企中的18家以及前10名生化制药公司中的8家。 多家有活力的cro在张江的成功为张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一些美国的中小型cro也移居张江,新设的cro企业不断加入。目前上海张江药谷聚集着大大小小30多家cro,并初步形成了涵盖新药研发各阶段的外包服务链,服务对象以跨国制药企业为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cro起步于此。张江已成为跨国药企中国研发中心的聚集地。 2007年5月,3家cro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联友药业有限公司和华大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发表声明,成立cro服务联盟。这是国内第一个能

9、够各施所长、高质量提供新药研发过程中各项化学相关研发服务的紧密联盟。张江的cro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三、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张江cro产业集群的实践 众多理论和案例分析表明,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的一个可行方案。嵌入全球价值链首先是个战略决策问题要不要嵌入?其次是如何嵌入的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张江的实践做出回答。 (一)本土cro的客户定位 本土cro是面向本地客户还是跨国公司是个战略问题。一般认为,我国的cro在服务本国客户方面有明显优势,所以要定位于中国特色的中药研发,但是中国医药研发的外包市场不成熟却是这种发展战略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国制药业整体发展水

10、平不高,在新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同时利用cro来进行新药研发的还比较少,对cro的需求暂时还比较有限。但主要跨国制药公司需要完成全球的临床试验以及外包新药研发工作,这个市场却是成熟的。所以,为跨国公司服务嵌入全球产业链是当前我国cro做大做强的理性选择。 (二)外部联系管道 就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的而言,嵌入全球价值链不仅仅是解决市场问题,更主要的是知识学习的问题。产业集群外部联系管道和本地企业的互动交流同样重要,尤其是本地知识供给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产业集群。 张江在探索本地cro产业集群与外部知识源的联系方式上主要采取设立合资企业和鼓励国外制药企业和cro企业在张江设立分支机构等做法。 20

11、07年12月中旬,润东医药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与日本cronova株式会社共同投资建立润东科若华医药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几乎同一时间,张江的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美国mpi research公司宣布成立合资企业美迪西-mpi临床前研究(上海)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月上旬,药明康德对外宣称:已和有关方签署最终协议,将收购位于美国的apptec实验室服务公司。 上述三家从事cro业务的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建立了国际信誉,不论他们是吸引海外cro共同建立在华企业,还是直接跨入成熟市场收购国外企业,实际上都建立了一个外部联系管道,促进了本地cro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 (三)吸引

12、和培育主力租户 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要嵌入全球产业链,必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体主力租户。经典的主力租户(anchor tenant)概念是指大型购物中心的大型百货商店,这些知名的大型百货商店吸引了大量顾客群前来购物中心,给其他不知名的小店铺带来客流,促其销售额的上升。可以设想,一家重要的企业在某个区域的设立,可以给周边的企业以正外部性,客观上可以吸引相关的企业在周边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张江cro产业集群的外部联系管道主要是由主力租户建立的。 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在张江设立了分支机构,它无疑是主力租户之一。除了跨国制药企业外,世界著名的cro企业也纷纷在张江设点,如前文

13、提到的美国mpi research公司。主力租户还包括国内的主要cro企业,以及科研院所。这些主力租户之间产生多种合作方式,例如中科院药物所和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中外联手、跨机制合作,设立新药安全性评价实验室等。这些主力租户的存在为张江cro产业集群更好地嵌入全球产业链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四、结论 嵌入全球产业链是后发国家发展知识密集产业集群的一条可行路径,张江的cro产业集群的成功案例印证了上述观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密集产业集群必须做到全球联系和本地联系的结合,即在强化本地根植性的同时,通过主力租户建立外部联系的知识流入管道,才能在国际产业链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owen-smith,j.,powell,w.knowledge networks as channels and conduits:the effects of spillovers in the boston biotechnology communityj.organization 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