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芍药甘草附子汤_第1页
85芍药甘草附子汤_第2页
85芍药甘草附子汤_第3页
85芍药甘草附子汤_第4页
85芍药甘草附子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5 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 )芍药 9g 炙甘草 9g 制附子 9g 上 3 味,以水 1000ml ,煮取 300ml ,去滓,分 3 次温 服。(功效 )扶阳益阴,阴阳两调。(主治 )汗多,反恶寒,肢挛急,脉沉细或微细。(临证加减 )1. 本方芍药、附子、甘草、再加桂枝、大枣治汗后亡阳。2. 本方加乳香、鸡血藤没药治风寒腰痛。3. 本方加元胡、 干姜、 荜茇、 白芍各用 30g 治肠痉挛。4. 本方加太子参、桂枝治腓肠肌痉挛。5. 本方加鸡血藤、当归、透骨草、伸筋草,川断治风 湿痛。6. 本方加大黄,治寒腹中拘急,恶寒甚,腰脚挛痛, 睾丸胀痛,二便不利者,名芍药

2、甘草附子大黄汤。(九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68)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8)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疑非仲景方。提要 汗后阴阳两虚的证治。释义 本条以“发汗,病不解”冒首,则应分析始初之病 情及不解之原因。始初 之病既宜发汗,自必有可汗之证,如发热,恶寒、无汗、头 痛、身痛,脉浮等。若汗之 得法,其病当解,即令未愈,亦应脉证不变,或有所减轻。 今发汗病不解,且“反恶 寒”,是为学者提供辨证关键, 盖以表证未解, 则应发热恶寒 并见,今日“反恶寒”是 发热虽罢,而恶寒更重,知病不解者,

3、非表证不解,而是造 成变证。变证如何 ? 从“虚 故也”及“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则辨析不难, 盖汗后不发热, 而恶寒为主证之一, 知为发汗伤阳,阳虚不能温煦所致,因之曰“虚故也”。又, 芍药甘草附子汤,乃芍药 甘草汤加附子而成, 而芍药甘草汤, 为治阴虚脚挛急之主方, 因知其虚,除阳虚恶寒 外,当有阴虚,经脉失养,而致脚挛急等证 (参见 29 条 )。60 条曰: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是汗下后阴 阳俱虚之证,亦当与本条 互参,即本条出现微细之脉,亦在情理之中。选注 成无己:发汗病解,则不恶寒。发汗病不解,表实者, 亦不恶寒。今发汗,病且不 解,又反恶寒者

4、,荣卫俱虚也。汗出则荣虚,恶寒则卫虚, 与芍药甘草附子汤以补营 卫。 (< 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方有执:未汗而恶寒,邪盛而表实,仇雠之恶也。已汗 而恶寒,邪退而表虚,怯懦 之恶也。盖汗出之后,大邪退散,荣卫衰微,卫气疏慢,病 虽未尽解,不他变而但恶 寒,故曰虚,言表气新虚而非病 变也。 (< 伤寒论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医宗金鉴 ) :发汗病不解之“不”字,当是衍文, 盖发汗病 不解,则当恶寒,今日 反恶寒者,正所谓病解之义也。病解恶寒,始谓之虚。伤寒发汗病不解,则当恶寒,非表虚也,是表邪犹在不 解,仍当汗也。今发汗汗 出。病已解,不当恶寒矣。反恶寒者,非表

5、邪也,乃阳虚不 能卫外所致,故以芍药甘草 附子汤主之。盖用附子以扶阳,芍药以补阴,甘草佐附、芍 补阴阳而调营卫也。 (< 医宗 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 钱天来:发汗病不解者,发汗过多而阳气虚损,故生外 寒,仍为未解之状也。恶寒 曰反者,不当恶而恶也。本以发热恶寒而汗之,得汗则邪气 当解而不恶寒矣。今病不解 而反恶寒者,非风寒在表而恶寒,乃误汗亡阳,卫气丧失, 阳虚不能卫外而恶寒也。或 曰:既云发汗病不解, 安知表邪未尽乎 !曰:若伤寒汗出不解, 则当仍有头痛发热,脉 浮紧之辨矣,而仲景非惟不言发热,且毫不更用解表,而毅 然断之曰虚故也,即以芍药 甘草附子汤主之

6、,则知所谓虚者,阳气也。与上文 (指 75 条 ) 虚字无异,其脉必微弱, 或虚大虚数而见汗出但恶寒之证,如附子泻心汤证,及用桂 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 附子汤之类,故曰虚故也。 (< 伤寒溯源集。太阳中篇 ) 尤在泾:发汗病不解,反加恶寒者,邪气不从汗出,正 气反因汗而虚也。是不可更 逐邪气,当先复正气。 (< 伤寒贯珠集。太阳上篇 )评述 成氏对本条证候,以营卫俱虚为解,并无原则错误,然则阴以赅营,阳以 赅卫,而本条发汗后,表证已罢,而反恶寒,脚挛急,脉微 细,是病情离表入里,故言 营卫俱虚,反觉局限,不如阴阳俱熨贴。方氏谓发汗后大邪 退散,病情未发生变化,其 恶寒者,不过表

7、气新虚而已,大有商榷之必要。盖邪去而表 气新虚,当以“将息”为 主,何用补阴扶阳之重剂,况且汗后邪祛,表气新虚,惟恶 风而已,避之则不恶,与“反恶寒”不侔甚矣。(金鉴 )谓病不解之“不”字是衍文云云,究 其立论之原因,是将“病”字局限为太阳病所致,其实此“病”字,为泛指病证, 并非 专指太阳病,论中所见甚多,恕不列举。若能明乎此,则读& It;金鉴)文字,不至晦涩难明。钱、尤二注详略虽异,然皆中肯明晰。治法 扶阳益阴。方药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方义 本方由芍药、炙甘草、炮附子三味组成亦可 视芍药甘草汤加附子。炮附 子温经扶阳;芍药补血敛阴,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 再从配伍来看,芍药配炙甘 草

8、,有酸甘化阴之妙,在芍药甘草汤中,其剂量为各四两, 乃针对阴伤脚挛急而设;在 本方则为各三两。仍取酸甘化阴之用,其量略小者,以证兼 阳虚故也。附子配甘草为辛 甘化阳而设,且甘能守中,使辛甘温之性,守而不走,正合 扶阳于内之意。芍药酸苦微 寒,得附子之助,则益阴养血而不凝滞,故药虽三味,而为 扶阳益阴之佳方。方论选 成无己: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营,附子之辛热,固 阳气而补胃,甘草之甘,调 和串酸而安正气。 (< 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钱天来:芍药酸收,敛汗液而固营阴,附子辛热,补真 阳而强卫气,甘草扶植中 州,调和营卫,所谓温经复阳之治也。 (伤寒溯源集太阳 中篇 ) 吕样村

9、:此桂枝汤去桂、姜、枣,加附子,亦桂 枝汤之变方也。经云发汗病不解, 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汤主之。发汗后之恶寒,其非表邪可 知。若因其恶寒而投以桂 枝,误也,故以附子合芍药甘草,从阴分戢其阳,阳回而虚 自止矣。 (珍本医书集成。 伤寒类。伤寒寻源下集 )王晋三:芍药甘草附子汤。 太阳少阴方也。 太阳致亡阳,本由少阴不内守; ,少阴表 恶寒,实由太阳不外卫,故取芍药安内,熟附攘外,尤必藉 甘草调和。缓芍附从中敛戢 真阳,则附子可招散失之阳,芍药可收浮越之阴。(绛雪园古方选注和剂 )汪苓友:原方后,有“疑非仲景意”五字,或叔和王氏于 撰次此方之时,认上条(指本条原文 )为伤寒病,发汗不解而恶寒,乃

10、表邪未尽,仍 宜发汗,因疑此方为非仲景意,似不可用,故 (内台方议 )亦云:若非大汗出,又反恶 寒,其脉沉微,及无热证 者,不可服也。明乎此,而上方之用,可无疑矣。(< 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阳明病中寒脉证并治法 )点评 本方为扶阳益阴之方, 注家大致相同, 可互参。 然需说明者有二:其 一,吕氏谓本方为桂枝去桂、姜、枣加附子而成,亦桂枝汤 之变方也。若单从药物组成 来看,似无不可,若从方意及方剂变化规律来看,则有失斟 酌,盖以桂枝汤加减变化, 必无去君药之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去桂问题, 直至目 前尚有争议 )。换言之,既去君药,又不以桂枝名方,则难以维持其论点,因而视本 方为芍药甘草汤加附子,则 理法方药皆通。其二,汪氏云:方后有“疑非仲景意”五字, 并作了辨析,笔者以为恰当。然则,赵刻本(伤寒论)作“疑非仲景方”,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作“疑非仲景意”,仅一字之差,意义略同, < 金匮玉函经 )卷八, < 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