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梯子的倾斜角说起讲诉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7/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1.gif)
![从梯子的倾斜角说起讲诉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7/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2.gif)
![从梯子的倾斜角说起讲诉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7/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3.gif)
![从梯子的倾斜角说起讲诉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7/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4.gif)
![从梯子的倾斜角说起讲诉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7/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f57f5325-0d40-4594-b911-6ff696e3abb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枣庄市第四中学 孙玫玉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 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3 .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正切的意义,能够用 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2)会利用正切刻画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并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能够用 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教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中,从引入、探究、归纳、应用都充分利用了 “梯子的倾斜程度
2、”这一活生生的 现实情景,在具体活动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对情景问题的讨论产生困惑,再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梯子的倾斜角与直角三角形边的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把每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实处后,再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利用正切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这样使学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简单易懂课前准备:课件,直尺,课本,练习本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弓I入新课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梯子的诸多作用生活小帮手一梯子【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顽皮的小明忘记了家里 的钥匙,他找来了一把梯子,怎样放置梯子,才会 更安全的进入家中拿到钥匙?图1-1【生1】别把梯子放的太陡峭.【生2】把梯子放的平缓一些.【师】我
3、们也经常听人们说这个梯子放的“陡”那个梯子放的“平缓”,该如何判断梯子的“陡”或“平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有关梯子的实例入手,设制了小明爬梯子拿钥匙的动漫情景,以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并且为学生探究梯子的倾斜程 度埋下伏笔,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为生活服务。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探究一【师】(用多媒体演示)图中的三个梯子,那个更陡峭为什么?【生3】第三个梯子更陡峭.因为第三个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比第一个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 大,也比第二个梯子与地面的 倾斜角大,所以第一个梯
4、子更陡峭【师】由此,你有什么发现?【生4】梯子与地面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峭;倾斜角越小,梯子越平缓过渡语: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准确,发现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峭若梯子与地 面的倾斜角不知道,你能判断梯子的陡峭程度吗?探究二1米5米55米【生1】测量梯子与地面的 倾斜角,发现:在图1-2中第一个梯子与地面的 倾斜角比第二个 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大,所以第一个梯子更陡峭; 在图1-3中第二个梯子与地面的 倾斜角比 第一个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大,所以第二个梯子更陡峭;【生2】在图1-2中,这两个梯子顶端的高度相等,而第一个梯子的底部距离墙是1米,第二个梯子的底部距离墙是 5米,所以第一个梯子更陡峭
5、【师】很好,这个同学抓住了梯子的底部与墙的距离这个量,也判断出了第一个梯子更陡峭 可是这个方法只能判断 等高的两个梯子,对于图1-3中的两个梯子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判 断哪个梯子更陡峭吗?若能,说一说你的方法.【生3】不能用,因为这两个梯子不等高 【生5】上面两个梯子虽然不等高,但是它们的底部到墙的距离相等,第一个梯子的高4米,第二个梯子的高6米,所以第二个梯子更陡峭【师】这个同学很棒!他抓住了梯子的高度这个量,并且判断出了第二个梯子更陡峭可是这个方法只能判断与墙距离相等的两个梯子,对于下面的梯子能不能用这种方法 呢?探究三【师】(用多媒体演示)【生1】这两个梯子的高不等,底部到墙的距离也不相等,
6、所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用 【生2】可以通过测量梯子与地面倾斜角的大小来判断梯子的陡峭程度 测量第一个梯子与 地面的倾斜角为68,测量第二个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为 37,所以第一个梯子比第二个 梯子陡峭.过渡语:同学们表现的棒极了,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可是测量梯子与地面倾斜角比较麻烦,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请看下面的挑战.探究四【师】观察下面三个梯子,并填写下表:4米4米2米梯子梯子高度(h)梯子底部与墙的距离(a)梯子与地面倾斜角(a)h a2米4米27124米4米4514米2米642【师】1.梯子与地面倾斜角有什么变化?2.梯子的陡峭程度有什么变化?3. h的值有什么变化?a【生1】梯子与地面倾
7、斜角越来越大【生2】梯子越来越陡峭.【生3】h的值越来越大a【师】由此,你有什么发现?【生4】梯子与地面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峭,同时-的值也来越大a【生5】当斜角不易测量时,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来比较梯子的倾 斜程度【师】让我们为这个同学的精彩发现而鼓掌!【生】鼓掌【师】那么对于既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来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生】1.第一个梯子的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2.5,2. 第二个梯子的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0.75,所以第一个梯子更陡峭.设计意图:通过五个逐层深入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 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既对已学知识和
8、生活经验进行了回味和运用,也让学生的思想逐步向本节课的中心“两直角 边之比”靠近。从而强化了对“正切”概念的生成化理解。三、提炼升华、归纳概念(课件展示)想一想: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 BiCi及ACi,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i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 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算出它们的比 也能说明梯子 AB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 亮的看法吗?(1) Rt AB1C1 和 Rt AB2C2有什么关系?2旦5和匹有什么关系?ACi AC2(3)如果改变 B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 ?由 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 I】(I )/ B2AC2=Z BiACi,/ B2C2A= / BiCiA=90 R
9、t ABCs Rt AE2C2【生 2】:由(i )知 Rt ABCs Rt ABC2Bi Ci B2C2ACi AC 2【生】(思考后独立解决第 i、2问,但第3问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分小组织讨论交流.)【生】改变B在梯子上的位置,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始终相等【师】由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生1】梯子的倾斜角一定时,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一定【师】对于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我们有如下定义:(用多媒体演示)【生2】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确定以后,它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也随之确定如图,在Rt ABC中,如果锐角 A确定,那么ZA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便随之确定,这个 比叫做Z
10、 A的正切(tangent),记作tanA,即tan A二作的对边 厶的邻边or(1) tanA=()(2) tanA=ACBC()(3) tanA=0CAB(4)ta nA=0.7m()(5) tanB=1CI7()2 .在Rt ABC中,三边都同时扩大 100倍,则锐角Z A的正切值()B7C第1题图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D.不能确定【师】对于正切的定义和表示需要注意(用多媒体演示)1. 初中阶段,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za是一个锐角.2. 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Z 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Z ”,但Z BAC的正切表示为tanZ BAC, Z 1的
11、正切表示为 tanZ 1.3. tanA 0且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锐角Z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4 . tanA的大小只与Z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设计意图:通过证明加强对正切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师的强调讲解既深化对正切函数概念的 认识,同时对正切函数的书写、表示进行规范,为下一步运用正切函数做了铺垫。巩固练习:1 .判断对错:如图,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题目的是矫正学生在表示正切函数中容易犯的错误,与上面学习正切的定义时教师的规范强调相辅相成,便于在下一步的运用中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正切函数, 防患于未然。四、学以致用、例题示范【师】有了“正切”这个数学工具我们就可以
12、更容易比较梯子的陡峭程度了,下面我们看例题例1下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甲乙乙梯中,tan =的对边 63邙的邰边 S 4因为 tan 3 tan a,所以乙梯更陡.分析:比较甲、乙两个自动电梯哪一个陡,只需分别求出 越大,扶梯就越陡tan a、tan卩的值,比较大小,解:甲梯中,厶的对边.=55=&附邻边3 2 于 12tan a =设计意图:设计的这个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正切”这一数学工具判断梯子的 倾斜程度,同时规范学生好学生解题步骤,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过渡语:如图,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坡与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 例如,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
13、00m就升高60m,那么山坡的坡度i(即tan a就是60mi = = 100例2某人沿一斜坡的底端 B走了 10米到达点A,此时点A到地面BC的垂直高度一 AC为6 米,则斜坡AB的坡度i为多少?分析: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i(或坡比),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注意坡RtA ABC度i(或坡比)是两数之比,不是度数 中再求出Z B的正切解:在 Rt ABC 中,AB=10cm ,BC=忖点=8m63/ tan B=84由勾股定理得所以斜坡AB的坡度为3 (或3 : 4)4设计意图:在学生正确理解正切定义,并且会用正切判断梯子陡峭程度的基础上再学习理解坡度水到渠成,坡度就是一个角的正
14、切,坡度是对正切应用的拓展延伸。通过例2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坡度或坡比不是度数而是两数之比。巩固练习:1.在 Rt ABC中,Z 0=90 ,AB=3,BC=1 则 tanA=.2.如图,Z ACB=90 , CD 丄 AB,贝U tan Z ACD= , tanB= it六、归纳总结、盘点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生】正切的定义【生】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的关系(/ A和tanA之间的关系)【生】坡度(或坡比)的定义【生】数形结合的思想【生】运用正切函数时要找准直角三角形或构造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采用开放式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升华知识,师生共 同分享收获。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 巩固性作业:课本 P6知识与技能 第1、2题2. 提高性作业:助学 P168自主评价设计意图:“巩固性作业”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性作业”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同学 进一步提高成绩,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八、达标检测、小组PK(A组)1.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4,则较小的锐角的正切值是 2. 在 ABC中,/ C=90, BC=1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计算科学数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鲜蛋购销合同
- 香港借款合同
-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实变函数本》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分析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环保技术开发合同
- 专家顾问聘任协议书
- 桂林旅游学院《高等数学(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运筹与最优化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视机采购合同范本
- GB/T 33084-2016大型合金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
- 高考英语课外积累:Hello,China《你好中国》1-20词块摘录课件
-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完整PP课件
- 茶文化与茶健康教学课件
- 建筑公司工程财务报销制度(精选7篇)
- 降水预报思路和方法
- 虚位移原理PPT
-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要点及练习
- QE工程师简历
- 辅音和辅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则
- 2021年酒店餐饮传菜员岗位职责与奖罚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