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它被应用到食品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工 业、造纸工业、石油工业等领域。而且其类型、结构和使用范围还在不断发展。焊接型 板式换热器的紧凑性好,重量轻、传热性能好、初始成本低特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板面的波纹形状、尺寸及板面组合方式都有密切关系。对 于任何一种新型结构尺寸板片的传热及阻力特性,都只有通过实验计算测定。对于无相 变传热,多数制造商都能提供关联式;对于相变传热,绝大多数的产品,尚不能提供相 应的关联式。本文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应用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机理。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热力计算和阻力计算,在满足了校核条件下,设计了板
2、式换 热器的基本结构如框架形式,板片结构及流程组合方式等结构参数。确定了板片数为149 的并联式流程组合的板式换热器,用 Auto CAD绘制零件图及总图。关键字: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热力计算;阻力计算;校核AbstractPlate heat excha nger is a compact and efficie nt heat tran sfer equipme nt, it is applied to the food industry, metallurgical industry,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y, paper industry, oil in
3、dustry and other fields. And its type, structure and scope are still evoIving, Welded plate heat exchanger compactness has the features such as light weight, good heat transfer performa nee and low in itial cost.Plate heat excha nger heat tran sfer performa nee of corrugated board shape, size and bo
4、ard composi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A new structure for any size of plat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are determined only by experimental calculations. For the non-phase-change heat transfer, most manufacturers can provide correlation; for the phase-change heat transfer, the vas
5、t majority of products, yet can not provide the corresp onding correlati on.In this paper, by the using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the developme nt of plate heat excha nger and applicati ons are briefly in troducedt carried out the plate heat excha nger thermal calculatio n and
6、resista nee calculati ons, and desig ne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such as the frameworks,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comb in ati ons to meet the verificati on con diti on.Fin ally it determ ined the parallel flow plate heat excha nger with 149 of the plates and comb ined with Aut
7、o CAD draw ing parts diagram and assembly draw in gs.Keywords:Plate heat exchanger; Configuration design; Thermodynamiccalculation; Resistance calculation; Check目录1. 绪论11.1板式换热器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11.2我国设计制造应用情况 31.3国外著名厂家及其产品41.4板式换热器的国内研究进展 72. 板(片)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 92.1板(片)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 92.2流程组合92.3框架型式112.4板片122.4.1常用
8、形式 122.4.2混合:人字板及性能 132.4.3特种形式152.5密封垫片152.6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162.6.1半焊式板式换热器 162.6.2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173.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特点173.1板式换热器的主要优点 183.2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缺点 203.3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 204. 板式换热器热力及相关计算214.1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概述214.2传热过程224.2.1对流换热224.2.2相变换热234.2.3 导热244.3热力计算24431 般设计要求244.3.2设计计算公式和曲线 274.3.3确定总传热系数的途径 314.4设计工艺条件324.
9、4.1计算综述表365. 经济与技术分析435.1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 435.2技术经济分析的标准43结论44致谢45参考文献461.绪论11板式换热器的学术背景及意义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它的发展已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8年德国人发明了半片式换热器,现在通常都称作板式换热器,它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由薄金属板压制的板片组装而成的板式换热器间世, 并将该换热器应用于工业中,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从此就迅速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 用,成为紧凑、高效的换热设备之一。板式换热器是以波纹板的新型高效换热器。国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作为工艺
10、设备引入食品工业,40 50年代初开始用于化工领域。近十年来,板式换热器发展很迅速, 现已广泛用于食品、制药、合成纤维、石油化工、动力机械、船舶、动力、供热等各行 业。目前我国的板式换热器工厂,课制造单板传热面积从0.04m2至1.3m2,波纹形式为水平平直波纹、人字形波纹、球形波纹、锯齿形波纹、竖直形波纹的板式换热器。由于板式换热器在制造上和使用上都有一些独特之处,所以在工业上一经使用成功之后就发展很快。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已经有几个国家好几个厂生产出许多种不同形状 和不同尺寸的板片。至于现在,世界上能生产板式换热器的工厂已经很多了,主要的生 产厂不下三、四十个。几个主要生产厂一般都有该厂独特
11、的板片波形。一般一个厂只生 产有限几种尺寸的板片。然后组桨成换热面积大小不问的换热器。因为从设计到制造成 功一定波形的板片需要有较大的投资和较长的时间,所以一般生产工厂不轻易改变板片的被形。早期的板式换热器大都用于食品工业,如牛奶、蛋液、啤酒等的加工过程中。这是 由于早期扳片的单板面积较小,不能组成单台面积较大的换热器,所以只能用于处理物 料流量较小的场合,随着单板面积的增大,能组成的单台板式换热器的面积也相应增大。 现在各制造厂竞相增大单板面积和组成大型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加大处理量,扩大使用 范围,研制采用新的结构材料的制造工业,而研制新的垫片
12、材料易提高其使用温度和使 用压力,将是其中的重点。虽然板式换热器有很多优点,而其现在发展很快,但它们在结构与制造上尚存在问 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板式换热器正不断完善,应用也日趋广泛。21世纪我国的能源形势是紧张的,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耗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 的进展将会快速增长;现在我们利用的主要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之 中,除煤炭之外,其余三项已逐渐枯竭,其价格不可避免将持续增长;目前尚没有发现 能替代石油、天然气、核能的一次能源,作为有效替补的能源有太阳能和热核反应,但 前者成本费高,后者尚有许多实质的问题没有解决,尚不能达到实用阶段;为了控制地 球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
13、使用受到了各国舆论的强烈反对。综上所述,在21世纪的上半个世纪之间,作为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好一次 能源,其中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从一次能源转移至二次能源、三次能源的高效率化;各阶 段利用技术的先进性和效率的提高;需求的平衡和能源的供给、消耗系统的改善等。上 述所说内容的实质是热技术,当分析各项技术时,我们将发现,换热技术是关键工艺之。近几十年来,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高效的波纹板片。初期的板片是铣制的沟道板,至三四十年代,才用薄金 属板压制成波纹板,相继出现水平平直波纹、阶梯形波纹、人字形波纹等形式繁多的波 纹片。同一种形式的波纹,
14、又对其波纹的断面尺寸波纹的高度、节距、圆角等进行 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板片;2:研究适用于腐蚀介质的板片、垫片材料及涂(镀)层;3:研究提高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4:发展大型板式换热器;5:研究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阻力;6:研究板式换热器提高换热综合效率的可能途径。1.2我国设计制造应用情况我国板式换热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始于六十年代。 1965年,兰州石油化工机 器厂根据一些资料设计、制造了单板换热器面积为 0.52m2的水平平直波纹板片的板式 换热器,这是我国首家生产的板式换热器,供造纸厂、维尼纶厂等使用。八十年代初期, 该厂又引进了 W.Schmidt公司的板式换热
15、器制造技术,增加了板式换热器的品种。1967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对板片的六种波纹型式作了对比试验,肯定了人字形波纹的优点,并于1971年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人字形波纹板片(单板换热面积为0.3m2)的板式换热器,这对于我国板式换热器采用波纹型式的决策起了重要的作用。1983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组织了板式换热器技术交流会,对板片的制造材料、板片波纹型式、 单片换热面积、板式换热器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促进了我国板式换热器的发展。 国家石油钻采炼化设备质量监测中心还对板式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测定。清华大学于八十年代初期,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流体阻力和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理 论研究,认为板式换热器
16、的换热,以板间横向绕流作为换热物理模型,该校还对板式换 热器的热工性能评价指标及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了研究。近几十年来,他 们还作了大量的国产板片的性能测定。河北工学院就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只有当板片两侧的压差相等或压差很小时,板片以自身的刚性使板间距保持在设计值上, 否则板片会发生变形, 致使板间距发生变化,出现受压通道和扩张通道。其次,他们把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 分解为板间流道阻力和角孔道阻力(包括进、出口管)进行整理,得到一种新的流体阻 力计算公式。天津大学对板式换热器的两相流换热及其流体主力计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考虑因素比较全面的换热计算公式。近年来,
17、研制了非对称型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国产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测定及优化设计等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流 体阻力理论或工程应用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过的板式换热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借鉴国外先进 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设计开发模式,与世界领先技术的差距进一步缩 小。我国板式换热器的制造厂家有四五十家、年产各种板式换热器数千台计,但是我国1.2 我国设计制造应用情况我国板式换热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始于六十年代。 1965 年,兰州石油化工机 器厂根据一些资料设计、制造了单板换热器面积为 0.52m2 的水平
18、平直波纹板片的板式 换热器,这是我国首家生产的板式换热器, 供造纸厂、维尼纶厂等使用。 八十年代初期, 该厂又引进了 W.Schmidt 公司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增加了板式换热器的品种。1967 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对板片的六种波纹型式作了对比试验, 肯定了人字形 波纹的优点,并于 1971年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人字形波纹板片(单板换热面积为 0.3m2 ) 的板式换热器,这对于我国板式换热器采用波纹型式的决策起了重要的作用。 1983 年,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组织了板式换热器技术交流会, 对板片的制造材料、 板片波纹型式、 单片换热面积、板式换热器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促进了我国板式换热器
19、的发展。 国家石油钻采炼化设备质量监测中心还对板式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测定。清华大学于八十年代初期,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流体阻力和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理 论研究,认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以板间横向绕流作为换热物理模型,该校还对板式换 热器的热工性能评价指标及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了研究。近几十年来,他 们还作了大量的国产板片的性能测定。河北工学院就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只有当板片两侧的压差 相等或压差很小时, 板片以自身的刚性使板间距保持在设计值上, 否则板片会发生变形, 致使板间距发生变化,出现受压通道和扩张通道。其次,他们把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 分解为板间流道阻力
20、和角孔道阻力(包括进、出口管)进行整理,得到一种新的流体阻 力计算公式。天津大学对板式换热器的两相流换热及其流体主力计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得出考 虑因素比较全面的换热计算公式。近年来,研制了非对称型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国产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测定及优化设计等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流 体阻力理论或工程应用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过的板式换热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借鉴国外先进 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设计开发模式,与世界领先技术的差距进一步缩 小。我国板式换热器的制造厂家有四五十家、年产各种板式换热器数千台计
21、,但是我国(2) ALFA-LAVAL 公司。ALFA-LAVAL 公司制造的板式换热器,其销售遍布 99个国家,从该公司于1930年生产的第一台板式巴氏灭菌器开始,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公司在1960年就采用了人字形波纹板片;1970年发展了钉焊板式换热器;1980年对叶 片的边缘做了改造,以增强抗压能力。该公司的标准产品性能:最高工作压力2.5MPa;最高工作温度250E ;最大单台流量3600 m3/h ;总传热系数3500-7500W / m2 K ;每 台换热面积0.1-2200m2;最大接管尺寸450mm。(3) GEA AHLBORN公司。该公司现有Free-Flow和Varith
22、erm两个系列产品。前者抗压能力差,后者为人字形波纹片。Free-Flow为弧形波纹板片,其结构特殊,板片的断面是弧状,而且分割成几个独立的流道,相邻两板波纹之间无支点,靠分割流道 的垫片作支撑,以抗压力差。显而易见,这种板片的承压能力较低。Varitherm为人字形波纹板片,一般情况下,同一外形尺寸和垫片中心线位置的板片,有纵向人字形和横 向人字形两种形式。GEA AHLBORN的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如表1-2:表1-2 GEA AHLBORN公司主要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型号板片最咼工 作压力(MPa)最咼工作温(=C)最大流量(m3/h)波纹型式外形尺寸长X宽(mm)单板换热面积(m2)Fre
23、e-Flow157一列弧形670X2500.09155159二列弧形1065X3300.29215161二列弧形0.5430Varitherm4P纵人字形510X1280.001122.52601510纵人字形781X2130.1151.62503520纵/横人字形992X3360.261.625010040纵/横人字形1392X4240.461.6250220402纵/横人字形654X4240.1481.6250220405纵/横人字形1091X4240.801.625022080纵/横人字形1754X6100.811.6250500805纵/横人字形1194X6100.401.625050
24、0130纵/横人字形2195X8101.281.625015001306纵/横人字形1635X8100.811.625015001309纵/横人字形2008X8101.411.62501500注:纵/横人字形,指有纵向人字形和横向人字形两利丁波纹板片。(4) W.Schmidt公司。公司早期生产截球形波纹片(sigma-20),因性能欠佳已不 再生产。该公司的Sigma板片,除小面积的为水平平直波纹外,都为人字形波纹,而且同一单板面积和同一外形尺寸、垫片槽尺寸的板片有两种人字角的人字形波纹,增加了 组合形式,以适应各种工况的需要。W.Schmidt公司的板式换热器,一般工作压力为2 21.6M
25、Pa,最小的单板换热面积为0.035m、最大的单板换热面积为1.55m。(5) HISAKA(日阪制作所)公司。在1954年,公司研究成功EX-2型板片;现在, 该公司有水平平直波纹板和人字形波纹板两种。其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见表1-3:表1-3 HISAKA公司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型号单位换 热 面积(m2)处理量(m3/h)最高工作压力(MPa)最高工作温度(t)最大单 台换热 面积(m2)水平平直波纹板片EX-10.157230.420015EX-150.3141401.220060EX-160.552401.2200150EX-110.714601.2200150EX-120.88831.
26、0200260人字形波纹板片UX-010.087361.5 2.02005UX-200.3751401.5 2.0200100UX-400.765401.5 1.8200250UX-601.169001 1.3200500UX-801.7015201 1.320080014板式换热器的国内研究进展我国板式换热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始于 20世纪60年代。1965年,兰州石油化工 机械厂设计、制造了单板换热面积为 0.52 m2的水平平直波纹板片的板式换热器,这也 是我国生产的第一台板式换热器,供造纸厂、维尼纶厂使用。80年代初期,该厂又引进W.Schmidt公司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增加了产品的
27、品种。1967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不同波纹板片做了对比实验,肯定 了人字形波纹的优点,并在1971年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人字形波纹板片的板式换热器,单片换热面积为0.3m2,这对我国板式换热器采用波纹形式的决策起了重要作用。国内许多学者对板式换热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赵镇南对板式换热器速度场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了板式换热器速度场的流动情况与 W.Fouke所研究的相一致。在他的文献中,赵镇南还结合实验数据阐明了板式换热器人 字形波纹板间的流动方式以及波纹倾角对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1)人字波纹的倾斜角是影响板式换热器性能最重要的一个几何参数,它通过改 变流动状态来影响板片通道
28、的传热和阻力特性;(2)在相同雷诺数和波纹参数下,大倾角板片的传热和阻力降均高于小倾角板片, 但在相同的通道阻力降下则无论大、小倾角,传热速率都基本相等;(3)对板式换热器的具体工程应用要力争达到换热、流量和阻力降三者之间的良好匹配。许淑惠、周明连等对板式换热器进行压力分布和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他们通 过两种形式板片的实验给出不同雷诺数下两种板型:不同雷诺数下的压差分布及各种通道中的流阻与比数的关系式,同时运用流型显示的方法揭示影响板式换热器入口流体分 布和压力损失的原因。此外,周明连通过比较两种板式换热器发现:具有相同波纹槽道 的板式换热器在流阻和传热方面有较大差距,通过流型观测发现板式热交
29、换器的流量分 布不均,偏流的存在降低了板式热交换器的性能,增大了流阻;同时在测试压力降的基 础上提出单元流路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能定量计算板武热交挟器内的流量分布。天津大学赵镇南根据联箱和分流联葙流量分布解,对流量非均匀分布导致板式换热器单 相液一寝换热和冷凝换热时的传热性能变化作了模拟计算和深入分析,指出单相换热 时,若冷、热流体进出口位于同一测,各分支通道的传热量严重不均匀,但整机总传热 量变化不大;当进出口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时,传热分布的非均匀性会明显改善,但总 传热量会比流量均匀分布时明显降低;作为冷凝器使用时,流量的非均匀分布同样导致其传热性能的变化,这时热负荷的分布状况将王要受
30、允许压降分配规律的制约。此外, 国内一些学者采用染色示踪往对人字形波纹槽道和斜波纹槽道进行了流型观察,得到一些有益结论。对传热单元的传热实验 E M Sparrow采用的是恒壁温加热法,但国内的实 验技术较难实现,一般呆用大电流恒热流法。在湍流换热状态下,两者区别不大,后者 更接近实际。采用局部组合通道内的可视化及传热机理研究方法来推算整个板片的传热 及流阻特性对开发板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 板(片)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2.1板(片)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相对于板翅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比较简单, 它是由板片、密封垫片、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压紧螺柱和螺母、上下导杆
31、、前支 柱等零部件所组成,板式换热器基本构造如图 2-1所示。图2-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22流程组合为了使流体在板束之间按一定的要求流动,所有板片的四角均按要求冲孔,垫片按 要求粘贴,然后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形成流体的通道,称为流程组合。(图2-2 a、b、 c是典型的排列方式)板束中板片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由设计确定。从图可见,垫片不 仅起到密封作用,还起到流体在板间流动的导向作用。流程组合就是板片数量和排列方 式的有机组合,并以数学形式表示为:Mi Ni M 2 N2-+M i Nim1 ni m2 n2 +mi ni(2-1)式中:Mi、M2Mi 指从固定压紧板开始,甲流体侧流道数相等的流
32、程数;Ni、N2Ni Mi、M2Mi中的流道数;m、 m2、m 指从固定压紧板开始,乙流体侧流道数相等的流程数;ni、n2、ni m、 m,、m 中的流道数。混合sft程图2-2流程组合方式由于单流程并联式流程的结构简单,所以本设计初选单流程并联式流程组合方式进 行设计计算。2.3框架型式板式换热器的框架多种多样,板式换热器的框架多种多样,如图 2-3所示,其中尤以(a)、( b)、更为常用。应用于乳品等食品行业中的板式换热器,常有两种以上 的介质换热,所以要设置中间隔板,中间隔板的数量视换热介质的数量而定,另外山于 工作压力不高,又需经常拆卸清洗,所以常采用顶杆式。W)(d)图2-3框架主要
33、形式及螺栓压紧式板式换热器结构(a)普通式;(b)悬挂式;(c)顶杆式;(d)带中间隔板式;(e)活动压紧板落地式;1-轴(上 导梁);2-活动压紧板;3-板片;4-垫片;5-挂钩;6-固定压紧板;7-下导梁24板片选用板片是传热元件,一般由 0.60.8mm的金属板压制成波纹状,波纹板片上贴 有密封垫圈。板片按设计的数量和顺序安放在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然后用压 紧螺柱和螺母压紧,上、下导杆起着定位和导向作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导杆、 螺柱、螺母、前支杆可统称为板式换热器的框架;众多的板片、垫片可称为板束。分析 以上的结构和零部件的组成,可见其零部件品种少,且通用性极强,这十分有
34、利于成批 生产及使用维修。板片是板式换热器的核心元件,冷、热流体的换热发生在板片上,所以它是传热元 件,此外它又承受两侧的压力差。从板式换热器出现以来,人们构思出各种形式的波纹 板片,以求得换热效率高、流体阻力低、承压能力大的波纹板片。2.4.1常用形式板片按波纹的几何形状区分,有水平平直波纹、人字形波纹、斜波纹等波纹板片;按流体在板间的流动形式区分,有管状流动、带状流动、网状流动的波纹板片。常用板片如2-4所示:图2-4两种常用板片示图(a)人字波纹板;(b )水平平直波纹板对于人字形波纹板片,人字角一:的大小对传热和流体阻力影响甚大。人字角 一:大的 板片传热系数高、流体阻力亦大;反之人字
35、角一:小的板片传热系数和流体阻力都低些,图 2-5是人字角对传热影响的曲线示图。50004000弼00图2-5人字角B对传热的影响2.4.2混合-人字板及性能利用人字角对传热的影响,很多制造厂将同一规格的板片做成大人字角和小人字 角两种,如图2-6所示。国外把大人字角的板片称为 H板片(硬板Hard plate),小人字角 的板片称为L板片(软板Soft plate)一台板式换热器可全部用H板片组装或全部用L板片 组装,也有有将H板片和L板片相间组装、分段组装,这样组装的板式换热器性能介 于前两者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第三种性能的板片,称之为M板片,(混合 板片其实是图2-6和图2-7
36、表示了组装情况及其相应的性能。在充分利用允许压降的情况下,这种称之为换热混合设计,其换热面积可减少2530 %咼& y扳 就帀於巧aj岀A/crus/Z商少流道HK+ LfcO肚#L滩道(I拔+ L板)图2-6大人字角板片(H板)和小人字角板片(L板)以及三种组合的 H、M、L流道示图O肘(a) k ” w(b)图2-7H、M、L流道性能示图为了提高板式换热器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全焊式和半焊式板式换热器得到了发 展,前者钎焊而成,是不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虽然提高了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但丧 失了板式换热器的一些优点;后者则每两张板片焊接在一起成为焊接单元,然后组装起 来,焊接单元之间用垫片密封,
37、这样焊接单元中的流道可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但不 能拆卸,焊接单元之间的流道,能承受的压力、温度仍和一般的板式换热一样。2.4.3特种形式为了适应各种工程的需要,在传统板式换热器的基础上相继发展了一些特殊的板片 及特殊的板式换热器。(1) 便于装卸垫片的板片(2) 用于冷凝器的板片(3) 用于蒸发器的板片(4) 板管式板片(5) 双层板片(6) 石墨材料板片(7) 宽窄通道的板片2.5密封垫片板式换热器的密封垫片是一个关键的零件。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实质上就是垫片 能承受的温度;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也相当程度上受垫片制约。从板式换热器结构分 析,密封周边的长度(m)将是换热面积(m2)的68倍
38、,超过了任何其它类型的换热器。 密封垫片是板式换热器的重要构件,对它的基本要求是耐热、耐压、耐介质腐蚀。板式 换热器是通过压板压紧垫片,达到密封。为确保可靠的密封,必须在操作条件下密封面 上保持足够的压紧力。板式换热器由于密封周边长,需用垫片量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 频繁拆卸和清洗,泄漏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垫片材质选择不当,弹性不好,所用的胶水 不粘或涂的不匀,都可导致运行中发生脱垫、伸长、变形、老化、断裂等。加之板片在 制造过程中,有时发生翘曲,也可造成泄漏。一台板式换热器往往由几十片甚至几百片 传热板片组成,垫片的中心线很难准,组装时容易使垫片某段压偏或挤出,造成泄漏, 因此必须适当增加垫片上
39、下接触面积。垫片材料广泛采用天然橡胶、腈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和 氟化橡 以下,最高不超过胶等。这些材料的安全使用温度一般在150 C以下,最高不超 过200 C (见表2-1)。对橡胶垫片除要求抗介质腐蚀外,还应保证下列机械性能:抗张强度:_80 105Pa相对伸长:一200%召E氏硬度:65L80永久变形: 20%增减量:乞15%(一-15%)压缩变形:10%上述橡胶垫片有不耐有机溶剂腐蚀的缺点。目前国外有采用压缩石棉垫片和压缩石棉橡胶垫片,不仅抗有机溶剂腐蚀,而且可耐较高温度,达360C。压缩石棉垫片由于含橡胶量甚少,和橡胶垫片比几乎是无弹性的,因此需要较高的密封压紧
40、力。其次当温 度升高后,垫片的热膨胀有助于更好密封。为了承受这种较大的密封压紧力和热膨胀力, 框架和垫片必须有足够的强度。表2-1板片的材料代号垫片材料及代号丁晴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丁橡胶硅橡胶石棉纤维板NEFQA适用温度-20 110-501500 180-4010020 2502.6焊接式板式换热器2.6.1半焊式板式换热器半焊式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是每两张波纹板焊接在一起,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彼 此之间用垫片进行密封。焊接在一起的板间通道走压力较高的流体,用垫片密封的板间 通道走压力较低的流体,所以这种板式换热器提高了其中一侧的工作压力。262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为了使板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
41、压下工作,将板片互相焊接在一起,在六十年代 就有此类产品。ALFA-LAVAL 公司生产的Lamalla板式换热器就是属于全焊接式板式 换热器。但是这种结构制造困难,板片破损后也无法修复。3.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特点虽然人们进行多方研究,以求提高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但没有获得突破;而只是 在产品大型化、使用工况多样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这就是现已可以制造的大型板式 换热器和采用各种耐腐蚀材料制造的板式换热器。表3-1列出了当前国内外板式换热器的一些技术参数。表3-1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参数项目国外国内最大单板面积,m24.752最大单台面积,m2:22001000最高工作压力,MPa2.52.5最高
42、工作温度C橡胶垫片200200石棉垫片250250单台流量3600总体热系数350075003.1板式换热器的主要优点(1) 传热系数高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从强度方面看是很好的,但从换热角度看并不理想,因为流 体在壳程中流动时存在着折流板一壳体、折流板一换热管、管束一壳体之间的旁路。通 过这些旁路的流体,并没有充分地参与换热。而板式换热器,不存在旁路,而板片的波 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所以板式换热器有较高的传热系数,一般情况下 是管壳式换热器的35倍,特别适用于迅速加热和迅速冷却的换热过程。板式换热器 的板间流道,是一个截面多变、曲折的流道见 (图3-1) 1。图3-1人字形板片流
43、道截面的变化示图(2) 对数平均温差大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壳程和管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的流动方式 如果进一步分析,壳程为混合流动,管程是多股流动,所以对数平均温差都应采用修正 系数。修正系数通常较小。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总体上是并流或逆流的流动方 式,其温差修正系数一般大于 0.8,通常为0.95。(3) 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换热器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换热器那样需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地,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任务时,板式换 热器的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 1/51/10。(4)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管壳式换热器的
44、换热管厚度为2.0 2.5mm;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在完成同样的换热任务的情 况下,板式换热器所需要的换热面积比管壳式换热器的小。(5) 价格低在使用材料相同的前提下,因为框架所需要的材料较少,所以生产成本必然要比管 壳式换热器低。(6) 末端温差小管壳式换热器,在壳程中流动的流体和换热面交错并绕流,还存在旁流,而板式换 热器的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且无旁流,这样使得板式换热 器的末端温差很小,对于水一水换热可以低于1 C,而管壳式换热器大约为5 C,这对于回收低温位的热能是很有利的。(7) 污垢系数低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比管壳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小
45、得多,其原因是流体的剧烈湍流,杂质不宜沉积;板间通道的流通死区小;不锈钢制造的换热面光滑、且腐蚀附着物 少,以及清洗容易。(8) 多种介质换热如果板式换热器安装有中间隔板,则一台设备可以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介质的换 热。(9) 清洗方便板式换热器的压紧板卸掉后,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10) 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需要增加(或减少)板片,即可达到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换热面积。(11) 热损失小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 保温措施。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12) 容量较小 是管壳式换热器的10%20%。(13)
46、不易结垢由于内部充分湍动,所以不易结垢,其结垢系数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31/10。3.2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缺点(1) 工作压力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 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传热面上有凹凸,因此比传 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板式换热器是靠垫片进行密封的,密封的周边很长,而且角孔的两道密封处的支撑情况较差,垫片得不到足够的压紧力,所以目前板式换热器的 最高工作压力仅为2.5MPa;单板面积在1m2以上时,其工作压力往往低于 2.5MPa。(2) 工作温度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决定于密封垫片能承受的温度。用橡胶类弹性垫片时,最高 工作温度在200 C以下;用压缩石棉绒垫片时,最高工作温度为25026
47、0 C。(3) 固体介质板式换热器的板间通道很窄,一般为 35mm,当换热介质中含有较大的固体颗粒 或纤维物质,就容易堵塞板间通道。对这种换热场合,应考虑在入口安装过滤装置,或 者选择特殊的大间隙板式换热器。3.3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各种换热器都有其优缺点,迄今为止,管壳式换热器仍是用途最广的换热器,但在某些场合,采用板式换热器更为优越;各类板式换热器也各有其优缺点,表3-2为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各种性能的比较。表3-2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项目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温度交叉能不能末端温差约15多种介质操作能不能管线连接可集中在一个方位要几个方位设在总传热系数比351设备
48、重量比1310滞液体积小大占地面积125变更程数可以改变流程组合不能最高工作压力,MPa2.5决定于设计对含颗粒较差固体较差可以4. 板式换热器热力及相关计算4.1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概述板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和其它热交换器的设计一样,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一般 设计计算时,换热器的流程及尺寸都是待定值。介质的初温和终温、流量等则预先给定。 此外,还给定最大许用压力损失(流动阻力)。有了这些基本数据以及流体的物理性能之 后,就可建立每段(或一台)中流体的温度变化图,并按此算出乎均温差、平均温度和每 一段中的热负荷。然后选择一种认为合适的板片,加热侧和被加热侧的雷诺数和努塞尔数进行设计。设计时先给
49、定板间通道中流体的流速的一次近似值,于是可以根据选定的板型的准则方程式计算传热系数。根据热负荷、平均温差及传热系数就可算出需要的换热面积,依此 而求出所需的板片一致。然后根据开始时所选的流速确定流体需要的总的通道横断面。 这样,由板片尺寸就可确定每一组中所需的并联通道数和每一段中的组数。每一段中的 组数和每一组中的板片数都应凑成整数。这样就可确定整个换热器中的流动系统。得到 换热器设计的第一近似方案。有了第一方案的系统之后,就可以用相应的阻力系数和准则关系式计算出每一组和 整台换热器的阻力损失,并与给定的压力损失作比较。如果所得的总阻力值超过许用的数值,则必须将流速取低一些重新计算。流速取低,
50、将使传热系数降低,换热面积增 大,每一组中的板片数要增多,而总的组数则可能减少。新的结果再与许用阻力相比, 如不合适就再重颜计算,一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所得的阻力远低于给定值,这意味着换 热的效能很差,这对应增加流体的流速,即换热器设计也须重新计算。上述方法是先作 热力计算,然后定设备结构,最后进行阻力计算。用这种方法计算板式换热器的最大缺 点是没有将热力计算和阻力计算直接联系起来;它是先假定一个流速而后进行计算。4.2传热过程板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一般都是通过流体的对流换热(或相变换热)、垢层及板片的导热来完成的,由于参与传热的流体通常都是液体而不是气体,故不存在 辐射换热。4.2.
51、1对流换热对流和导热都是传热的基本方式。对于工程上的传热过程,流体总是和固体壁面直 接相接触的。因此,热量的传递一方面是依靠流体质点的不断运动的混合,即所谓的对 流作用;另一方面依靠由于流体和壁面以及流体各处存在温差面造成的导热作用。这种 对流和导热同时存在的过程,称为对流换热。由于引起流体流动的原因不同而使对流换热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将对流换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对流(或称自由流动)换热,即因流体各部分温度不同引起的 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换热,如:空气沿散热器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另一类是强制对 流(或称为强迫流动)换热,即流体在泵或风机等外力作用下流动时的换热,如:热水 在泵的驱动下,
52、在管内流动时的换热。一般情况下,强制流动时,流体的流速高于自由 流动时,所以强制流动的对流换热系数高。如:空气的自由流动换热系数约为525W/(m C),而它的强制流动传热系数为10100W /(m C) 0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如流体的物性(比热容、导热系数、密度、粘度等), 换热器表面形状、大小,流体的流动方式,都会影响对流换热,而且情况很复杂。在传 热计算上为了方便,建立了以下的对流换热量的计算公式(牛顿冷 却公式):Q = h(ttJA(4-1)式中:Q-换热量,kJ/h ;h-对流换热系数,W /(m C);tw、tf-分别为壁面温度与流体温度,C oA-换热面积,m2 o有该公式
53、可见,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都被归结到对流换热系数中,对流换热系数数 值上的大小反映了对流换热的强弱。4.2.2相变换热在对流换热中发生着蒸汽的凝结或液体的沸腾(或蒸发)的换热过程,统称为相变 换热。由于在这类换热过程中,同时发生着物态的变化,情况要比单相流体中的对流换 热复杂得多,所以,相变换热问题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一般的对流换热问题也 就仅指单相流体而言。(1) 凝结换热蒸汽和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壁面相接触,在壁面上就会发生凝结。蒸汽释放 出汽化潜热而凝结成液体,这种放热现象称为凝结换热。按照蒸汽在壁面上的凝结形式不同,可分为两种凝结。一种为膜状凝结,即凝结液 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凝
54、结液以颗粒状液珠的形式附着在壁面上,如水蒸汽在有油的壁面 上凝结情况。膜状凝结时所释放出来的潜热必须通过凝结膜才能供给较低温度的壁面, 显然,这层液膜成为一项热阻。而珠状凝结时,换热是在蒸汽与液珠表面和蒸汽与裸露 的冷壁间进行的,所以膜状凝结传热系数要比珠状凝结传热系数低,如:水蒸汽在大气 压下,膜状凝结传热系数约为6000 104 W/(m2 5C),但是在工业过程中,一般都是膜 状凝结,除非对壁面进行预处理或在蒸汽中加入促进剂。(2) 沸腾换热液体在受热情况下产生的沸腾或蒸发吸热过程,称为沸腾换热,这是一种流体由液 相转变为气相的换热过程液体在受热表面上的沸腾可分为大空间沸腾(池沸腾)和有限空间沸腾(强迫对流 沸腾)。不论哪种沸腾,又都有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之分。过冷沸腾是在液体主流温度 低于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而加热壁面温度已超过饱和温度的条件下所发生的沸腾现 象。饱和沸腾则是液体的主流温度超过了饱和温度,从加热壁面产生的气泡不再被液体 重新凝结的沸腾。4.2.3导热在板式换热器中,板片及垢层的传热均属于导热。由于板片及垢层的厚度和板面尺 寸相比很小,所以导热过程可认为是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导热,其计算公式为:(4-2)Q -,A t式中:Q-换热量,kJ/h ;-导热系数,W /(m -C );t-导热温差,C ;2A-换热面积,m。4.3热力计算热力计算的目的在于使所设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8春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4章教学设计:6.4现代生物技术
- Module 5 Unit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16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7 Summer in Los Angeles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新版)外研版
- 生产设备安全操作培训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1周《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 Unit6 第3课时 (教学设计)Wrap-up time三年级英语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译林版三起·2024秋)
-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 4.1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 血液透析护士长述职报告
- 医院临时用药申请表
- 护理人员仪容仪表及行为规范
- 农民合作社财务报表(专业应用)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要求规格书编制导则
- 第4章-3D构型图-Chem3D
-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 预制梁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手册
- 家庭《弟子规》力行表
- 水利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
- 校园避震有办法PPT课件
- 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100条评审准备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