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B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B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B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B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 )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必修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 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 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 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

2、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第3题 2、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 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3、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 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一一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 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极限的数学 思想。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物体运动速度的概念,平

4、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理解 2、难点:瞬时速度的理解 3、疑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关系 4、易错点:速度和速率区分、速度的矢量性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21 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微元思想、极限思想处于物理瞬时速度问题,从而利用时间间隔趋于零的平均速度替 代瞬时速度。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2、会处理实验数据。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对于具体问题,使用 v 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

5、、 难点:打点计时器结构认识及使用、v 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疑点:利用纸带信息求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4、易错点:瞬时速度问题、时间间隔选取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27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教材引入做一做、科技漫步等信息贴近科学、技术与社会,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及 处理实际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一一加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 动还是减速运动。 3、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

6、动的含义。 4、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 v 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难点: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 3、疑点:加速度的矢量性、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4、易错点: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31第1题、 P.32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利用图象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速度与时间关系。利用比值法 建立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 根据相关

7、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 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 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 t图象处理数据,从图象中得出物体运动规律 5 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 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

8、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 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 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 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 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 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 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对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 (1) 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

9、) 对实验数据处理规律的研究 (3) 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 3、疑点: (1) “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子,为了便于测量,找一个点当做计时起点。”这 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2) “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能够全部落在直线上。”一段话的意义。 4、易错点:描点法作速度图象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 在求瞬时速度时用了近似的方法 (2) 在画速度图象时用了平均的方法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1图象。 (2)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图象,概念和特点。 (3)

10、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o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图象,概念和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o + at的推导及其应用 2、 难点:应用:-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11、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o + at 3、疑点:加速度何时为正何时为负 4、易错点:学生可能会把加速度看成等于速度图线的倾角的正切值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 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 )根据速度图线与加速度公式得出速度公式体现了科学的推理方法 (2 )若由加速度公式直接得出速度公式则体现了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 = vot+ a/2.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

12、-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o2=2ax . 6 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 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 2. 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 vot+ at 2/2及其应用. (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3、与速度的关系v2-v o2=2ax及其应用. 2、难点: (1) 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 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2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 vot+ at /2及其灵活应用. 3、疑点: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下方的面积的数值也等于位移吗? 4、易错点:汽车刹车后某一时间内位移的求解 三、教学资源: 3.4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思想 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 件下的

14、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 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自由落体规 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一一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 的信息,定量的测定重物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 探究方法 1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

15、究习惯、根据现象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4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一一自由落 体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 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 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2、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二 3、疑点:各

16、地的重力加速度为什么不同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4 2、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 理模型一一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第五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 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2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 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

17、会一些科学的 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 自己的认识观 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 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 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 2、难点:观点一思考一推理一猜想一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 习惯的重要参考 三、教学资源: 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相互作

18、用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5、知道重心的含义。 6、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1 )力的概念,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2、难点:(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3、疑点:(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可能有力的作用 (2)重力是否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4、易错点:重力

19、的方向以及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和重心的含义。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57 2. (4)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 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通过重心 的概念渗透等效代换”的理物方法。 第二节弹力 一、教学要求: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限度范围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

20、变量成正比, 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 弹力大小的计算。 (3) 实验设计与操作。 2、难点:弹力的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3、疑点:(1)发生形变的物体是否一定会有弹力产生 (2)是否形变量越大弹力就越大 4、易错点: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603.4.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过归纳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学会用放大的方法去观察微小 形变,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作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第三节摩擦力

21、 一、教学要求: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 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磨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 N。 2、 难点: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 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 平面滑动时,压力 N的大小才跟物体

22、所受的重力相等。 3、疑点:(1)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是否一定为阻力 4、易错点: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磨擦力,判定摩擦力方向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65 3 .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 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渗透物理学 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 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第四节力的合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

23、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 重点: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共点力的合成的法则,也是一切矢量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 法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而由代数的求和”到矢量的 合成”是对学生头脑中中 已定型的数形观念的冲击。 2、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3、疑点:合力是否大于每一个分力 4、易错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67 4 .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发现规律和获取知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以提高探索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节力的分解 一、

24、教学要求: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知道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3、会用图示法根据实际要求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 2、难点: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3、疑点:力的分解是否只需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行 4、易错点: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70 2.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等效替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要求: 1

25、、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联系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 性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2、难点: 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疑点: 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 4、易错点: 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75问题与练习第4题 2、教材

26、中的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的方法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 关系。 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 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 像 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2、难点: 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 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

27、验结 论 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 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 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 3、疑点:为什么要作 a-1/m图像 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的含义 2、知道力的单位 牛顿”的定义方法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 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

28、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3、疑点: 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4、易错点:受力分析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82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 P82问题与练习1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 第四节力学单位制 一、教学要求: 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知道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 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学物理计算中都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2、难点: 会利用物理公式得出单位之间的关系 根据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判断运算表达式是否错误 3、疑点: 4、易错点: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