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5094984省级课题开题报告表格1_第1页
5595094984省级课题开题报告表格1_第2页
5595094984省级课题开题报告表格1_第3页
5595094984省级课题开题报告表格1_第4页
5595094984省级课题开题报告表格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 东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开 题 报 告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2011年11月开题活动提示: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 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一、 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一)会议时间2011年4月8日(二)会议地点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善能楼a307号会议室(三)会议主持人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吕中起副校长(四)评议专家详见下表(五)参与人

2、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及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和部分计算机基础教师(六)主要议程1、学校吕中起副校长介绍学校情况并致欢迎辞;2、课题负责人赵空做开题汇报;3、课题组其他成员做补充发言;4、专家质询;5、课题组答疑;6、集体研讨;7、专家组形成评议意见,并签字确认;8、专家离开会场,课题组召开专门会议,对修改开题报告和其他工作做出部署。二、开题报告(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一)课题名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研究核心概念界定:1、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即传授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

3、教育。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它不再是以传递原理性知识为主,它是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的。有一些原理性和理论性知识也好,但这是辅助的,不是主要的。原因很直接,职业教育就是应对职业需要的。2、 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3、 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评价主体间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等等。教育评价就是依据教育目标及其教育价值观念,对教育行为及其效果达成

4、目标的评定和价值判断。当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念进入评价体系,它就转化为具有教育管理性质的目标和意图,导向着被管理的教育参与者的观念和行为。而评价的结果以及以此为根据的奖惩措施,则强有力地激励着教育者的连续行为和观念。因为从根本上说,教育者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和利益驱动的主体行为,教育评价及奖惩机制导向什么,教育者的行为就趋向什么。(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第七条指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积极进行制度

5、创新。 加快建立以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事关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保障和提高中职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永恒的价值追求。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向普及型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中职入学条件要求越来越低,导致生源质量也越来越低,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存在“宽进宽出”的情况。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一方

6、面,中等职业教育难以为企业提供大量技术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部分中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低下,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无法上岗。这两种情况深刻影响中职教育的质量,阻滞中职教育的发展,最终将制约中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人才和技术支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中职学校原有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不能适应目前学生的实际状况。所以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方面还很薄弱,亟待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3)研究价值:本项目围绕教学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因素,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剖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对通识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它的理论价值主要在于对我国教

7、育观和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通识基础课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4)文献综述: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根据通识教育的理念,教育应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通识教育既体现在专业教育,也体现在非专业教育中。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在学习中不存在一种课程仅仅传授普通的文化知识,而另一种课程只传授特殊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都应体现通识教育理念。要实现这种通识教育理念,“实际涉及到我国职业教育的转型问题,涉及到重新界定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中指出:通识教

8、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畴。虽然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不同的视野和方法, 但通识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如下:1、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教育。如果说, 专业教育是强调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的培训, 是某种特定的专门领域的“语言和规范”传授,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 那么通识教育则是非功利性的, 能使人受益终生。它旨在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 拓宽知识面, 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2、通识教育是人性教育。它是人的智慧和见识的通性, 它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感教育、独立人格教育, 体现人文关怀, 着重教育的

9、内在价值, 要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一种总体意义上的文化目的, 以促进人文、社会和科技文化沟通, 发展全方位的人格。3、通识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基本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使其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如注重人文精神熏陶, 深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促进辩证的、理性的、全面的思维和人格发展, 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通识教育是思维方法教育。通识教育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 而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和分析知识的方式方法和特有的科学思维方法。打破学科界限,认识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完成学识、智识的互补, 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10、。何谓“通识教育”?不少人的理解是:文理的专业领域都有所涉猎,成为“通才”。对此,复旦党委书记秦绍德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通识教育并非一般的文理交叉,也不是所谓通才的概念,而是希望学生具备完全的人格。“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间,不能只见才、不见人,只有专业没有素养,只有知识没有思想。”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表示,通识教育关键是教学生如何自学,“现在世界转变非常快,我们现在教的东西,可能10年之后就不一定有用了,今天有的一个行业,明天就可能没有了,所以要使我们的同学视野比较宽阔一点,这样才能在以后应付转变很快的世界”。就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以适应

11、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本项目考虑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处理过程中多方面的知识,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之间的关系?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甘阳说:“相当多地方的通识教育一开始很有声势,但是最后无疾而终,就其本性而言是非就业趋向的教育,大学本科生必然要考虑就业问题,这里存在张力。” “实施通识教育首先要破除观念上

12、的障碍。”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的观点是:“专业化不等于职业化。在不少大学里,职业化变成了一个主要的行为,大家都要考虑培养的人是否适合职业的需求。而职业化的教育背离了通识教育的目标。” 许智宏也指出淡化专业受到院系的阻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专业来培养学生,我们每个院系希望扩大本系的规模,其实应该把全校的学生作为你的学生,而不仅是你的系的学生才是你的学生,但是这一点并不是每个教师都理解。” 在这一点上,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也曾撰文指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通识教育所排斥的,只是当前被高度片面化和极端化的专业教育。贯彻着博雅精神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精神并

13、不二致。 而甘阳则认为本科就应该淡化专业,目前各大学专业本科就业去向统计,都表明除了自然科学类以外的各类专业毕业生,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研究生才需注重专业教育。 同样,学生也面临课业压力过大的问题。甘阳说,在美国名校,如哈佛大学,学生平均每学期修4门课,香港中文大学则为67门,难以想象的是,大陆名校的大一、大二学生平均每学期要修1012门课,这其中必然会有一些有“水分”的课程。对此,甘阳提倡运用“双重编码课程”的解决方法,所谓双重编码课程,就是该课程既属于专业课程,也可以当作通识教育课程,既方便了学生,也同时减轻了授课老师的负担。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现了学科基础交叉融合的新态势

14、学科发展的趋势,单一专业基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满足现代学科互动需求,本项目的研究致力于改变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新课程凸现了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以适合现代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和技能。(5)研究目标:建设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素材资源库,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开发一套可扩展的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平台;推动本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步入全省前列。目前强化基础和扩充通识是现代教育的两大重点。在培养目标的整体框架内,在多类学科设置共同的基础课程,相关课程突破各自课程体系的樊篱,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加强知识综合和专业交叉,拓宽学生

15、技能口径。(6)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参与人员分别对校内外旅游、机电、物流、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细致调查研究,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结合对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阶段安排的研究,并从实践教学和学习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相关理论,研究同类资料,探究各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对策;研究实施,进行教学的改革实验,摸索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途径。(7)理论与实践依据:通识教育注重知识的整合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使职业学校更好地实现教学功能。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可以使受教育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前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地需要多元化

16、的视角和跨学科合作,通识教育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这种平台机遇。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积极有益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我国高多所著名高校有所实施,比如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以及清华大学的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等。这些通识教育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彰显了通识教育的优势与生机。在实践基础上,通识教育理论研究得到了拓展和加深。但也显出不少问题如通识教育具体课程模式和评价机制等,这些问题均指向我国通识教育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通识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问题。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通识课程得以实施,实施通识教育必须落实到通识教育课程的

17、建设上,因此通识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学习,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学生职业发展构建广泛基础;通识课程要融合不同学科领域内容,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的多种视角,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启发学生心智;通识课程内容要反映学科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通识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师分类指导、学习深度、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对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8)内容结构:本项目拟探讨通识计算机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行业基本技能培养模式。着眼于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技能训练,初步建成适用于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平台。现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综合分析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框架的

18、研究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框架的建设(9)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谈话、访问、问卷、测试等方法收集各专业实验对象计算机基础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各个角度的资料,调查计算机基础学习对后续专业课程的作用。(2)文献资料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首先是搜集和查阅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研究方法的文献资料;二是在拟定方案、实施研究时,查阅同类研究资料,及时借鉴和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拟定和论证方案提供资料。(3)比较研究法:对多个不同专业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通识教育与各专业教育结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点。(4)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和相关报告,形成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专业的教学模式。(5

19、)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把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在实践中体验和修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等等。(10)预期成果:1、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素材资源库2、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平台3、完成三个分报告。分报告一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分报告二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分报告三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框架的系统设计4、在完成上面三个分报告基础上,完成综合研究报告,包括主要研究内容,大约两万字左右。5、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两篇以上(11)研究进度:2011-012011-05 资料收集,对已收集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及成果进行理论研究,探求通识基础课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提出通识基础课教学模式理念,撰写分报告一。2011-062011-08 对江苏省部分学校进行实际抽样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