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学习本单元散文时,要重点把握“以小见大”这种现代散文创作中常见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小”的含义比较广泛,既可以是某一具体的人、物、事、景,也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或一种表现技巧,即以部分来表现全体。在细读这三篇散文时,我们要从“小”的角度充分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品味文章丰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深厚意蕴。在艺术手法上,对比是散文常见的手法,在本单元三篇文章中都有所体现。它通过选择合适而恰当的参照物,将“本体”和“比体”进行对照,从而收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 学习都江堰时,要注意课文的诵读,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味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
2、点。学习Kissing the Fire(吻火)和合欢树时,要注意体味文中蕴含的深沉的感情,品味散文诗一般的语言,精读,都江堰,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 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 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 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 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3、)、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人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都江堰选自文化苦旅,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全书的成就与风格,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岷江干流上,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率领当地百姓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它还造福人民,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明史
4、上的一座丰碑,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注字音,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2.写汉字,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3.解词义 (1)劲厉:形容风势猛烈而寒冷。 (2)惊悸: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 (3)邈远:遥远。 (4)履历:个人的经历;记载履历的文件。 (5)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6)遴选:选拔(人才);泛指挑选。 (7)圭臬
5、:圭表,是一种测量日影的表,用来借指准则或法度。 (8)诘问:追问,责问。 (9)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10)衮衮诸公:称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衮衮,连续不断的样子,众多的样子,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4.辨用法 (1)庇护保护 作为政府的官员应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应该为了某些利益庇护黑社会组织。 提示:两者都有“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的意思,但在感情色彩上有所不同,“保护”多用于褒义,如“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而“庇护”多指袒护,含有贬义,如“庇护坏人”。 (2)浸润滋润 都江堰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
6、延伸,使它周围的土地都在它的滋润之下肥沃富饶。 提示:浸润:(液体)渐渐渗入,滋润;指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 滋润:含水分多,不干枯;增添水分,使不干枯,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文脉图解,聆听作家故事,了解作品背景,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2.主旨归纳 都江堰是一篇文化游记,作者将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赋予了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以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作者不仅盛赞了李冰的实干精神,还表现了其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寄托对现实的关怀,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
7、作者的情感。 1.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写水强悍撒野,以表现其凶蛮,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本文除表现作者对人文景观独特的思考外,还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提示:作者除了盛赞李冰的实干精神,表现了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之外,还寄托了对现实的关怀。 本文虽为山水游记,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层面,也没有止步于评价历史人物,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
8、的思考上来。如作者由一位市长与众不同的名片而联想到历史人物李冰,指出作为官员,应像李冰一样成为一名实践科学家。借一位“现代作家”之口,引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彩对联而向现代官员们提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严肃命题,这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另外,文章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观点。山海关、八达岭是中外旅游者登临长城的首选,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倒是在甘肃、内蒙等地的“颓壁残垣”感觉更深厚、味道更浓郁。另外,作者还通过对长城和都江堰的比较,提出了“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等颇具哲理
9、性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任务二】 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文化散文的特点 1.本文在构思和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提示:余秋雨写散文,善于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其文化散文常常以山水风景为“出发点”,以文化思考为“归结点”,即通过对景物和事件的速写式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宇宙的独特思考,表现了作者强大的主体性、主观性,以及对客观景物、事件的“观照”和“审读”能力。都江堰以个性思考开始,以主体感悟结束,处处显示出作者对隐含在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历史人物李冰形象后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的明显动机,即使文章对都江堰
10、壮丽图景进行生动描绘的第二部分,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有我之境”的偏爱,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细读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妥善处理“小”与“大”的关系的。 提示:作者把“大”的题旨“对民族精魂、民族精神”的赞美寄寓在“小”的事物“都江堰”之上。作者善于借助细微的动作或部分来体现人物的独特,代替全体。如李冰手握长锸中流分水的镜头,表现出其所代表的一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政治纲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如何理解“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的内涵? 参考答案:“大愚”“大拙”是说李冰极不擅长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
11、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关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都江堰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具体的工作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作者对都江堰的情感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注意寻找文中的情感线索,游览前没有体会到都江堰的价值,参观后作者对其高度赞美,欲扬先抑,文章波澜起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参考答案,问题导思,多维探
12、究,审美鉴赏,语言优美极富个性 1.作者力避熟语,追求自出机杼的个性化语言。如“野山荒漠”“颓壁残垣”“濡养”“卑处一隅”“心魄俱夺”“阴气森森”“惹人注目”“浚理”“邈远”“游观”“判然不同”“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股股叠叠”等词语,或改造熟语,或创造新词,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另外,“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硬扎扎的水坝一座”等体现了作者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艺术能力,“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被岁月的淤泥掩埋”“以使命为学校”等语言表述则形象幽默,富含哲理,给人启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作者偏爱“四字词语”,文中多处运
13、用了四字词语。如“渐觉滋润”“愈显清朗”“地震前兆”“海啸将临”“山崩即至”“急于趋附”“陡然一惊”“急流浩荡”“大地震颤”“有所执持”“无所专攻”“金杖玉玺”“铁戟钢锤”等四字词语在文章中蹁跹而至,使文章读来很有气势。 3.比喻手法的运用。文章多次使用了比喻手法。以“乡间母亲”比喻都江堰,以“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比喻“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的都江堰水流,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的连串喻体比喻都江堰的“骚动”和“声音”,以“金杖玉玺”“铁戟钢锤”比喻权势等,这些比喻手法的使用都使得文章生动形象,美文品读,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
14、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顿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美文品读,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 200
15、多年前蜀郡守李冰“深淘滩,低作堰”,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美文品读,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
16、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美文品读,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 短诗三首 繁星(一五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2024年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3管理计算机的资源》教学设计
-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 4我对世界很好奇 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财务风险警示教育
- 激励行业心态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2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纪事 第4课《伤仲永》教学设计1 沪教版五四制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
- 2025年企业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蜀道难》《蜀相》联读教学设计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GB/T 45290-2025乡村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 《某连锁药店销售培训教材》183
- 《灯光照明设计》课件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系统招聘笔试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签医废合同申请书
- 新疆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手术室无菌技术原则和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