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_第1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_第2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_第3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_第4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XX市南冶村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1126工作面编制人区队长施工单位批准人编制日期2006年3月6日执行日期2006年3月26日目录矿审批意见3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7第一章概况8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8第二节煤层9第三节煤层顶底板11第四节地质构造11第五节水文地质12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12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13第二章采煤方法13第一节巷道布置13第二节采煤工艺15第三节设备配置18第三章顶板管理19第一节支护设计19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23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25第四节矿压观测26第四章生产系统27第一节运输系统27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28第三节排水系统32第四节供电系统32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34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4第一节劳动组织34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36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37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8第一节一般措施38第二节顶板管理40第三节防治水43第四节爆破管理43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49第六节运输管理52第七节机电管理54第八节其它55第九节回柱安全措施59矿审批意见同意本规程内容,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一、工作面防治水要严格按设计的防治水要求执行,防治水设备设施及时、到位、完好,确保防治水安全。二、由于地质变化上平巷护巷煤柱大(斜长10M),工作面回采(代采煤柱)时,必须按规程措施要求施工,同时通风部门要按本规定做好防灭火工作。三、由于十一层煤层直接顶为碳质页岩加上破顶开采,因此要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超前支护既要有足够的支护强度,又要保证规定支护距离。上下出口要支护良好,行人畅通,达到规定要求。四、移溜、固定、试机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五、工作面出现地质生产条件等变化,有与本规程不相符之处,要及时写出补充措施,严禁无措施施工。六、工作面及上下平巷出现片帮冒顶要及时处理,否则不得生产。七、辅助运输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在确保所有人员进入安全地点后提、放车辆。八、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要保持完好,严禁带病或无保护运转。九、工作面安全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本矿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十、贯彻本规程时要将与工作有关的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等一并传达执行。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生产科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贯彻时间听传达人贯彻时间听传达人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通风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煤质科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贯彻时间听传达人贯彻时间听传达人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作业规程名称施工单位复查时间参加复查人员签字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26工作面是十一层采区西翼的第三个工作面。上限标高为847M(上回风巷),下限标高为756M,以上为1124工作面(1124工作面于2006年2月份开始回采、超前90M)为采空区,以东为1123工作面已回采,其它无开采,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下表所示。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第二节煤层水平名称50水平采区名称十一层采区地面标高198M井下标高837716M地面的相对位置1126工作面在本矿区以东400M处,205国道以北500M处,东至主下山保护停采线,西至副井停采线此处无建筑物和国家保护区,均为农田。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因地面无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加之11层煤采高为15M,本工作面回采后对地面任何影响。井下位置及与相邻关系1126工作面西至副斜井停采线,东至主提升下山保护煤柱线,南1124工作面采空区,北为其它采面未采动。走向长度380M倾斜长度50M面积19000M2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11层煤,根据地质报告资料提供和11221125和1124工作面回采证实,11层煤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在0610M之间,平均煤厚度为08M。煤层情况表表二附图一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煤层厚度M08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度)18开采煤层十一硬度23煤种肥煤稳定程度稳定煤层情况描述11层煤为上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平均厚度08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性脆,断口平坦;容重132142T/M3,平均135T/M3,煤质牌号为气肥肥煤为主,煤层走向130150,倾向4060,倾角1620平均18。1126工作面直接顶为碳质页岩和直接底为砂质泥岩,个别地方因受地质构造的影响直接顶比较破碎,易冒落,所以该层随工作面的开采随冒落,使工作面采高达到1012M,直接顶厚度216M,底板直接底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厚度为1164M。综合柱状图1200地层时代岩石名称柱状厚度(M)岩性描述深灰色砂质泥岩1045含植物化石,顶部含砂质,岩性致密,粘土胶结。泥灰岩039含黄铁矿结核,坚硬。碳质页岩216含碳量高,垂直裂隙发育。煤1110玻璃光泽,节理发育。深灰色砂质泥岩1164含植物化石,顶部含砂质,岩性致密,粘土胶结。上石炭系太原组灰色中粗砂岩1248粘土胶结,主要成分以石英为主。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据1126运输巷施工揭露和1124工作面证实此处无大的断层,在工作面中部连续两条落差在10M以下的小断层,但不影响工作面回采。断层情况表表四断层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断层性质断层落差对回采的影响125050正10无226050逆05无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特征直接顶碳质页岩216伪顶伪顶为松散状冒落,直接顶易冒落,垂直裂隙发育,老顶不易跨落直接底砂质泥岩1164粘土胶结,岩性致密老底中粗砂岩1248灰白色,主要成分石英为主、黏土胶结,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参见附图2工作面采面切眼素描图。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涌水量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1126工作面在1124工作面下方,水文地质条件简单,11层煤以上含水层为一灰,一灰距煤112037M,为煤8的直接顶。弱含水层,回采后裂隙波及不到一灰,其它无含水层,底板含水层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三、其它水源的分析根据以上1124面回采后观察,无老空区积水。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因1126工作面上下平巷支护为木质梯形支架支护,只要及时维护对正常回采无影响。见表五。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表五瓦斯低瓦斯矿井,低CH4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145M3/T,绝对涌出量034M3/MIN。CO2低CO2矿井,CO2相对涌出量343M3/T,绝对涌出量075M3/MIN。煤尘爆炸指数煤尘具有爆炸性,指数为3740。煤的自燃倾向性类地温危害无冲击地压危害无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工业储量31000T;可采储量31000095(设计回采率)29000T二、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的服务年限29000月产量2500T116个月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十一层采区是1997年由山东省矿院采矿研究所设计于1997年莱区煤字(1997)31号批准,1998年实施,巷道布置。在井田东翼100及50水平掘两条石门。两条石门推到十一层煤后分别延伸主。主副上山到100水平。使十一层采区形成生产系统。该采区分为5个工作面,回采方法采用走向后退壁式采煤法。二、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126工作面上回风平巷1124运输巷,巷道保护煤柱倾斜宽度15M,巷道沿煤(岩)层走向布置,轨道铺设到迎头。巷道支护采用木质梯形支架,断面18185M,棚距为08M,主要用于该工作面回风和运料、行人。巷道内布置了防尘管道一趟和瓦斯监控线。三、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道1126工作面运输巷沿煤(岩)层走向掘进与上回风平巷平行布置,运输轨道铺设到迎头,运输巷支护采用木质梯形支架,断面38M2(18185M),主要用于该工作面运输和进风、行人。巷道内布置了防尘管道一趟和电煤钻、运输机电缆一趟。两平巷支架材质规格均为槐木和松木,棚梁小头直径不低于14CM,棚腿小头直径不低于12CM,顶四帮八。四、采煤面切眼切眼位于工作面边界,沿煤层倾向上山掘进,与上回风巷贯通,使工作面形成通风系统,巷道断面212M,支护采用一梁二柱,棚距08M,棚梁选用200018050MM木板,腿子选用直径不低于12CM的硬质材料。五、联络巷六、溜煤眼七、峒室及其它巷道布置附图31126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示意图。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1126工作面回采采用走向后退壁式采煤法,爆破落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的回采工艺。二、落煤方法1、采煤方法的选定,采用MSZ12型电煤钻湿式打眼,放炮落煤。2、工作面安装SGD32017B型刮板输送机和搪瓷溜子运输,由人扒装,刮板输送机直接将煤运送到本面运输巷装1吨矿车;由人力推车和电瓶车运输,经主斜井由地面大绞车提到地面。3、顶板管理方式采用全部跨落法,采高13M(最高不超15M),循环进度为10M,放顶步距为10M,初次放顶距为5M。4、炮眼布置设计炮眼采用“三花眼”,炮眼深度为105M,眼距为10M,上下距顶底板为02M,每眼装药量15支(0225KG),每眼装水炮泥1个,其它用炮泥封满,每次引爆不得超于4炮,药量为09KG,联炮方式采用串联连接,正向定炮,一次装药一次拉炮,严禁反向定炮。使用毫秒延期电雷管,二号煤矿安全炸药,引爆使用MFD100型发爆器,放炮由专职放炮员担任,其他人不准代替。详见炮眼布置图三、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工作面每天1个循环,每循环进度10M,采高为13M,回采率为97。WLHRC5011251309790吨班产量30吨;日产量90吨;月产量2500吨。1126工作面爆破说明书炮眼特征名称距离(M)位置角度眼深(M)利用率()装药量(KG)数量距底(M)距顶(M)仰、俯水平上眼10021075105950225中眼下眼10021075105950225爆破说明书顺序项目单位说明型号NAZ12台1打眼工具台数1个循环眼数100个平均深度105M循环总长度50M2炮眼特征炸药种类2煤矿安全炸药每孔装药量0225KG/孔循环用量207K3火药吨耗0225KG/吨种类毫秒延期电雷管循环用量50个4雷管吨耗1个/吨炮泥粘土充填满M水炮泥1个5封泥封泥长度充填封满M第三节设备配置一、设备配备情况1、运输设备工作面运输选用SGD32017B刮板输送机输送量75吨/H,长度80M,链速059M/S,电机功率17KW,轴转速1470转/S,电压380660V附图51126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第三章顶板管理第一节支护设计一、支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工作面支护采用MW1700/350和MW2300/350型摩擦支柱和DJB1000/300型金属铰接顶梁。1、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见表六)2、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采用经验公式计算PT8981HR1884(KN/M2)选用“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最大支护强度。选取上述两项中最大值375(KN/M2),即为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3、工作面支护密度的确定采用“见四回一”的作业方式,最大空顶距41M。最小空顶距31M放顶步距M。支护密度确定PW/PN其中式中P支柱密度,板/M2W顶板压力KN/M2,PN支柱实际承载能力KN/根,W(68)MRCOSAW11103138KNM2P2KBK2RB式中KB支护载荷不均系数,一般取0809;K2增阻系数一般取091;RB支柱回撤阻力KNPN085095294237KNP138/23706根M2按每M2一根支柱架设,确定排距10M、柱距06M。工作面支护及顶梁的量的确定N2(V/1)(N1)式中N2支柱的量棵;L工作面长;1柱距;N排距;N2(50/08)4254根金属交接顶梁NNJ4(50/08)254根;另外考虑到20备用量N212254305根NJ12254305根。工作面支护密度,正常情况排距为1M,柱距为06M,如特殊情况过断层及遇顶板破碎时可缩小柱距。煤层矿压观测选择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表六序号项目单位同煤层实测本面选取或预计1顶底板条件直接顶厚度M216老顶厚度M1045直接底厚度M11642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M5来压步距M10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375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MM1503初次来压来压程度明显来压步距M5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MM4周期来压来压程度最大平均支护强度KN/M25平时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MM6直接顶悬顶情况M7底板容许比压MPA8直接顶类型类二类9老顶级别级10巷道超前影范围M20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表七工作面条件支架适应条件采高13倾角18煤厚08煤硬度2底板比压支护强度顶板种类二类二、乳化液泵站(一)泵站及管路选型、数量(二)泵站设置位置(三)泵站使用规定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支护方式,采用“见四回一”密集切顶。最大空顶距为41M,最小空顶距31M放顶步距为10M,工作面支护密度排距为10M,柱距为06M,密集间隙不大于04CM,迎山角每垂下10M为20CM,柱窝深度35CM或麻面,不需穿鞋,工作面质量标准达到“三直、两平、两净、两畅通”。二、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正常工作时期采用1排切顶密集,上下出口及运输巷、回风巷与采空区接触处,采用木垛支护,若顶板破碎处可缩小柱距,上下平巷超前20M必须采取特殊支护,支护方式采用金属支柱抬棚,抬棚规格,绞接顶梁长度10M。三、回柱放顶与其它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回柱放顶与工作地点的距离为上10M下15M,工作地点与超前密集距离10M。回柱方法采用人工回柱,由下而上支设一棵新密集支柱回撤一棵,新密集始终超前支设回柱一棵。上下平巷特殊支护及巷道支架,要由里往外回撤,回撤速度与工作面切顶密集直齐,不得滞后和超前,采用人工回柱,必须3人为一组,严格按人工回柱操作规程施工。、来压及停产前的顶板管理工作面初次来压放顶步距为80M,工作面初采自切眼推进60M时,直接顶冒落达不到采高的15倍,倾斜长度不超超过工作面的三分之一时,必须停止回采,增加切顶密集强度,紧靠切顶密集增设一排对接戗棚支护,戗棚规格为戗棚梁用直径不低于18CM长20M红松木或硬质杂木,一梁二柱沿倾斜支设,两架戗棚间距不大于02M。直接顶仍不冒时,可进行强制放顶,并制定放顶专项措施。、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本面在巷道施工中未见较大的断层,但在回采时遇断层或顶板破碎时必须加强顶板管理,增加支护密度和采取特殊支护,在断层两盘必须及时支护和护好顶板,防止因顶板破碎支护不及时顶板漏冒;其次就是在原支护的情况下,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增加临时支护,防止顶板冒落和煤壁片帮。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一、工作面轨道、运输顺槽的顶板管理、轨道、运输顺槽的超前支护、轨道运输顺槽的超前支护二、工作面两安全出口的管理、支护形式采用金属顶梁抬棚,抬棚支设在原巷道支架两侧,抬棚腿为MW2300/350金属支柱,超前支护长度不低M(详见支护图)。、质量要求超前支护以外的支架出现变形或损坏时,必须及时更换,确保巷道支护质量,并保证巷道净高不低于18M,保证运输行人畅通。、上下端头的管理上、下端头采用一梁三柱DFB型长排梁支护,长度30M,棚距为06M,(即上2棚下4棚,支设在柱距之间),工作面支柱与巷道支架间隙不大于05M,防止因间距过大顶板冒落。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1、上端头特殊支护需要每组2棚,下端头特殊支护需要每组4棚。2、上下平巷超前支护20M,上平巷下帮超前支护不低于20M,上帮不低于10M;下平巷上帮超前支护不低于20M,下帮不低于10M;上下平巷超前支护二组15架,15230架。所有备用材料存放地点,在工作面回风巷距上出口50M以外,在巷道两侧按分类码放整齐,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名称,数量、规格、负责人;存放地点不得防碍运输行人和通风。附图6工作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示意图(平、剖面图)第四节矿压,观测方法由于本无矿压观测设备,只有直观观测,顶板下沉情况,其次观察巷道围岩变形,支架的损坏程度,其它无观察手段。第四章生产系统第一节运输系统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工作面采用型号为SGD32017B刮板输送机,运送到下运输巷装1吨矿车,集中运输大巷由电瓶车运输。、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由地面绞车送到井底车场,由电瓶车送到11层采区,由主下山40KW绞车送到1126回风平巷,通过轨道平巷运进工作面。二、移溜方式移溜方式采用拆卸方式,一个循环移溜一次,并制定移溜专项措施。三、运煤路线工作面1126运输巷片口车场11层主下山50车场50运输石门50集中运输巷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煤场。四、辅助运输系统路线详见附图71126工作面运输系统图。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一、通风系统、需风量计算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100QK10004315645M3/MIN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67QK6708915894M3/MIN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需风量为894M3/MIN。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60VSK600931O0651053M3/MIN;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Q4N41560M3/MIN4、按风速进行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采煤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15S153857M3/MIN式中S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38M2。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240S24038912M3/MIN通过验算可以看出,571053912M3/MIN5、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为1053M3/MIN。、通风路线主斜井井底车场50集中运输大巷50运输石门50十一层车场11层主下山1126运输巷片口1126工作面1126回风巷11层副下山100回风石门100回风巷150总回风巷副斜井。详见附图71126工作面生产系统、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二、防治瓦斯1、瓦斯检查工作面设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查,每隔35小时检查一次,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瓦斯检查点分别设在工作面回风出口以外10M处、回风上隅角。瓦斯检查牌板应设置在回风顺槽中距工作面50M附近,检查结果要及时填写,并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2、瓦斯监测加强对工作面瓦斯的监测,在距回风出口5LOM处安装安全监测系统的瓦斯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布置在巷道的上方,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帮不得小于200MM。瓦斯报警浓度1、断电浓度15、复电浓度不大于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传感器每隔7天调校一次。详见附图81126工作面安全监测设备、通防管路系统示意图。监测系统必须由专人进行维护,确保系统的灵敏可靠。当瓦斯超限或监控系统报警时,要按规定安排撤人,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三、综合防尘系统、防尘供水系统1126工作面的防尘用水,由二采区防尘水池经100回风巷及回风石门,沿11层主下山到1126运输巷及回风巷详见附图81126工作面安全监测设备、通防管路系统示意图。供水管路选用直径80MM的水管,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在水管进入工作面处安装闸门,给防尘水幕和各转载点供水。主管路选用直径15寸的水管,每隔50M设三通阀门一个,给冲刷巷道之用。、防尘措施1、工作面开采前与开采过程中,超前工作面40M进行煤层注水。2、溜口与运煤转载点安设喷雾设施,并正常使用,工作面上下平巷两天用水冲刷一次,保证无煤尘沉积。3、必须坚持湿式打眼,正常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工作面30M范围内,及时洒水灭尘,冲刷煤(岩)帮,放炮时使用爆破喷雾。4、上下平巷各设一道净化水幕,隔爆水槽一组,水量应按山东省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实施细则每平方不得少于200L。吊挂长度符合规程要求。5、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搞好个人防护。、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1、在工作面上下平巷均安装两组软质隔爆水棚,间距300500M。2、隔爆水棚安装质量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防尘规范要求。3、棚区长度20M,每棚间距1M,隔爆水袋40L/个。4、每处防爆水棚不小于18棚,做到经常清刷,保证水量。5、第一组防爆水棚距工作面5020OM,并随工作面推进而移动。四、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1、工作面在回柱前必须及时将采空区内的浮煤清扫干净,并定期清扫和冲刷巷道,保持巷道内清洁卫生。2、对采空区和报废的溜煤眼密闭要及时,密闭墙不少于2道,并且要严密无漏风现象。3、严格放炮制度,放炮必须使用水炮泥,引爆使用专用发爆器,严禁明电、明火放炮。4、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井下所用设备必须达到台台防爆,防火性能良好,对不合格设备一律不准入井。5、严格执行井口检身制度,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火种和易燃物品下井。五、通风系统示意图附图71126工作面生产系统、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第三节排水系统一、设备选型二、排水系统路线。1126工作面正常情况无涌水现象,只有个别地方顶板有少量的淋水和防尘用水,正常涌水量在12M3/H,积水可沿运输巷水沟和下山水沟50石门50集中大巷水沟流入井底水仓,由DAI1508水泵直接排到地面。三、防治水措施1126工作面回采要及时观测上面1122和1124采空区有无积水情况,随1126工作面的推进要及时掌握1124工作面采空区的情况,要做到先排疏水后回采,防止老空水积水突出。第四节供电系统一、供电系统1、供电情况该工作面电源来自50M采区变电所,经DW80350用橡套电缆沿50运输石门、11层车场、11层主提升下山、1126车场、1126运输巷接至移动配电点QC8380开关。配电点设置在距工作面80M以外,在用不同平方电缆,经过综合保护开关,给采面机械设备供电,电缆吊挂整齐,必须使用瓦斯电闭锁。详见附图91126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2、采煤工作面机电设备负荷1126工作面设备装机总容量为237KW。参见负荷统计表表八。负荷统计表表八设备名称型号设备台数电机容量(KW)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最大负荷(KW)刮板输送机SGD17B11738035717局部扇风机KD电钻ZM12155127912合计237KW二、电器整定电器整定参见表九磁力起动器整定值数据表。磁力起动器整定值数据表表九控制设备名称电机电流额定值A过流整定值A刮板输送机357100局部扇风机11230煤电钻综保915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一、通讯系统及有关配置1126工作面、溜煤眼装车点、片口车场各安装一台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生产电话。附图101126工作面通讯系统示意图二、照明系统及有关配置附图111126工作面照明系统示意图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一、作业方式1126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小时,实行三班采煤,边采煤、边准备、边整修。附图12正规循环作业图表二、劳动组织每班设有一名班长,一名兼职安全员,班前由生产办公室人员安排当班生产安全注意事宜,班长负责组织生产。1126工作面劳动组织图表表十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打眼工333放炮员1113攉煤工3339支柱工3339溜子工2226推车工3339维修工1113电工1113瓦检员挂钩工合计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126工作面的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详见表十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表十一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1126工作面在回采期间,要严格执行本规定的通防、防治水、生产等部分的要求,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按规定处理。若序号名称数量序号名称数量1面推进长度380M13回采工效率18吨/工2采高13M14火药定额2250KG/万吨3煤层生产能力135T/M215单位成本185元/吨4循环进度M16煤层牌号气肥煤5循环产量90T17含矸率26月循环数(循环率)30个()18灰分7月进度30M198日产量90T209月产量2500T2110再册人数48人2211出勤人数46人2312出勤率95发生重大事故,要按照避灾路线组织撤人。一、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避灾线路1126工作面1126进风巷11层主下山50M11层车场50运输石门50集中运输巷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二、发生水灾的避灾路线1126工作面1126回风平巷11层副下山100回风石门100回风巷二采区上山150总回风巷副斜井地面。详见附图71126工作面生产系统、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般措施1、所有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1126工作面作业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2、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设备维修制、质量验收制、事故分析制。各岗点要认真填写运转日志。3、工作面回采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要按照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做到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4、所有上岗人员上岗前都必须学习本规程,学习后人人签字并进行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5、加强工作面采煤设备的管理,要按照设备完好标准进行检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6、所有设备的安全设施,都必须按照设备的自身安全使用要求进行安装调整,并保证完好可靠,正确使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撤除,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失灵立即更换,更换后再恢复生产。7、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工作面的各监测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通讯系统,应时时保证其完好,并坚持正常使用。8、进入工作面内的所有人员应在有支架人行道内行走,片帮掉顶的大块煤矸要及时处理。9、回采工作面必须具备两个安全出口,上下出口净高净宽必须达到16M。并且支护要良好,保证回风行人和运输畅通。若遇特殊情况,上出口净高净宽不低于15M,并采取特殊支护,确保行人和运送物料畅通。(特殊支护为木垛、密集、抬棚)若回采面不具备两出口畅通,不得进行回采。10、工作面要按规程要求施工,排距为10M,柱距为06M,支柱迎山角每垂下1M为20CM,柱窝要麻面,保证支柱支设要牢固,顶梁要与顶板接触要严密,顶板不平处要用木板批子等垫平;若遇地质变化,顶板破碎段可缩小柱距,增加支护密度,个别地方可采取特殊支护(一梁二柱托板梁支护或竹笆、塘柴护顶)。11、支护要及时,严禁空顶作业。12、回采工作面回柱要及时,对所回的支柱必须一次回净,严禁第二次重回,若控顶距(最大控顶)超过规程规定时,禁止回采。13、回采工作面必须保证达到“三直二净两畅通”(留子直、煤壁直、点柱直,浮煤净、回撤点柱净,上、下出口要畅通)。工作面必须保证支柱要打直、打齐、打牢必须符合规程要求。14、过顶材质要良好,无腐烂折断现象。15、工作面支设木垛时,须砍平各木柱相垒的接触处,各接触点必须成一条直线,并垂直底板,要用楔子打紧刹牢,木垛要打在切顶排悬顶处,严禁使用圆木打木垛。16、上、下出口超前20米必须采取特殊支护,增加支架密度和采用抬棚、木垛等方式,保证上、下两安全出口畅通无阻。17、进入工作地点前必须由班长或安全员带领,由下而上的进行全面检查顶板和煤壁子的情况,发现危岩必须先排除后再进行其他工作,在工作期间要始终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每隔20分钟敲帮问顶一次,发现工作面有异象要将人员全部撤出,进行处理,方可施工。18、放炮后,进入工作面要先将炮崩倒的支柱扶好后,摘好顶板挂好顶梁,再进行攉煤工作,严禁空顶作业。19、施工班组要坚持现场交接班制度,交接内容要全面详细;在未交清之前不得离开工作现场,若发现不在现场交接,按违犯劳动纪律处罚,每次罚款50元。(两班同罚)20、上、下班必须由班长带领全班人员,按矿规定时间执行,升井前先清点好当班人员,清点完后,班长、安全员带领全班人员安全升井。严禁私自升井。21、在开掘切眼留煤眼时,开工前必须先使好抬棚,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否则不得施工。26、施工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确保安全生产。第二节顶板管理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开工前,班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2、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3、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支护密度施工,严禁任意扩大柱、排距。4、支柱必须支在硬底上,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即软底有柱窝深度5CM、硬底有麻面,顶梁要接顶严密支柱要打紧打牢。5、工作面煤壁要平整,出现伞檐时要及时摘除,伞檐长度超过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150MM,伞檐长度在10M以下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6、工作面必须达到“三直一平、两净两畅通”的要求。三直指煤壁直、溜子直、支柱直;一平指溜子平;两净指浮煤净、支护材料回收净;两畅通指上下安全出口畅通。7、支柱时必须二人一组,一人打柱,一人扶柱并注意观察邻近支柱及顶板等情况。8、必须拉线支柱,保持工作面支柱成一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MM。9、支柱要迎山有力,支柱迎山角每垂下10M为20CM,其偏差不大于100MM。10、工作面要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符合规程要求。回柱前,要检查作业地点支柱是否齐全。支设是否有力,特殊支护是否符合规定,退路是否畅通。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后,方可进行回柱工作。11、回柱时,施工单位要安排一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工人观察回柱地点的顶板变化情况,发现有掉矸、压力增大、冒顶预兆等不安全隐患时,立即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待采取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排除后,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工作。12、回出的支柱顶梁必须竖放到材料道内、人行道内严禁存放物料保证行人安全畅通。13、回撤支柱可概括为八大要领一问(问顶);二放(放掉危岩悬石);三清(清好退路);四支(支好临时支柱);五喊(喊附近人员注意);六回(回出支柱);七、运(运出支柱);八竖(竖放整齐)。14、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顶板、危岩完整情况,切顶排内发现危岩悬矸要用长把工具及时摘除,以防伤人。15、处理危岩悬矸要有两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一人处理,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处理人员必须站在上方煤壁侧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观察人必须站在处理人员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第三节防治水1、在回采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工作面地质变化,若遇断层、顶板破碎带裂隙或有淋水地段,要详细查明原因,必须按矿井防治水措施留足防水保安煤柱,一般走向宽度不低于10M,确保安全生产。2、要加大1124采面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观察,虽然各溜煤眼都留设了U型排水沟,老空积水随时沿水沟排除,但也要防止老空区冒顶堵塞排水沟或出现局部积水区,造成水患,影响施工安全。3、为了不造成水害威胁,随工作面的掘进,提前做好1124工作面采空区探放水工作,及时将老空积水蔬净,防止造成水灾隐患。4、探放水方式;采用长钻杆,在密闭墙中下部打探放水孔,将老空积水蔬出,钻孔12个按水情而定。5、在未探放水之前,不准工作面推进。第四节爆破管理1、采煤爆破工必须具有二年以上采煤工作经历,熟悉采煤工作面通风,瓦斯管理和爆炸材料管理规定,爆炸材料性能与作业规程,掌握爆破技术,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2、不得使用过期或严重变质的爆炸材料,不能使用的爆炸材料必须交回爆炸材料库。3、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2种不同品种的炸药。4、在采煤工作面,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5、爆破工必须按爆破说明书中规定的装药量、封泥长度、连线方法和起爆顺序施工。以保证煤壁整齐。6、必须严格执行爆炸材料和发爆器领退等制度,领退时要有记录和签字。7、爆破工必须把炸药、电雷管分别存放在专用的爆炸材料箱内(炸药箱、雷管盒),并加锁,严禁乱扔乱放。炸药箱、雷管盒必须放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机械、电气设备的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点。8、从成束的电雷管中抽取单个电雷管时,也不得手拉脚线硬拽管体,也不得手拉管体硬拽脚线,应将成束的电雷管顺好,拉住前端脚线将电雷管抽出。抽出单个电雷管后,必须将其脚线扭结成短路。9、装配起爆药卷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的爆破工作地点附近进行。严禁坐在爆炸材料箱上装配起爆药卷。装配起爆药卷数量,以当时当地需要的数量为限。(2)装配起爆药卷必须防止电雷管受震动、冲击,折断脚线和损坏脚线绝缘层。(3)电雷管必须由药卷的顶部装入,严禁用电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电雷管必须全部插入药卷。严禁将电雷管斜插在药卷的中部或捆在药卷上。(4)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用脚线将药卷缠住,并将电雷管脚线扭结成短路。10、装药前,必须先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或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有水的炮眼,应使用抗水型炸药。装药后,必须把电雷管的脚线扭结悬空,并严禁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与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以及采掘机械等导电体相接触。11、炮眼封泥应使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用粘土炮泥或不燃性的、可塑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实。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严禁裸露爆破。12、炮眼深度和炮眼封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炮眼深度不小于06M时,不得装药爆破;在特殊条件下,如挖底、刷帮、挑顶确需浅眼爆破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炮眼深度可以小于06M,但必须封满炮泥。(2)炮眼深度为06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3)炮眼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M。(4)工作面有2个或2个以上的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5M,在岩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3M。13、装药前和爆破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严禁装药、爆破。(1)采煤工作面的控顶距离不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或者支架有损坏,或者伞檐超过规定。(2)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3)在爆破地点20M以内,矿车、未清除的煤矸或其它物体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4)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软、透老空等情况。(5)采煤工作面风量不足。14、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中,采煤工作面爆破前后,附近20M巷道内,必须洒水降尘。15、爆破前,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电缆、通风防尘设施等的保护或将其移了工作面,以免放炮崩坏。爆破前,班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爆破地点的所有通路上担任警戒工作。警戒人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警戒。警戒线处应设置警戒牌、栏杆或拉绳。16、爆破母线和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煤矿井下爆破母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严使用裸线和铝芯线。(2)爆破母线和连接线、电雷管脚线和连接线、脚线和脚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与轨道、金属管、金属网、钢丝绳、刮板运输机等导电体相接触。(3)爆破母线应随用随挂,不得使用固定破母线。(4)爆破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如果必须挂在同一侧,爆破母线必面挂在电缆的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5)只准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严禁用轨道、金属管、金属网、水或大地等当作回路。(6)爆破前,爆破母线必须扭结成短路。17、每次爆破作业前,爆破工必须做电爆网路全电阻检查。严禁用发爆器打火放电检测电爆网路是否导通。发爆器必须统一管理、发放。必须定期检验发爆器的各项性能参数。并进行防爆性能检查,不符合规定的严禁使用。18、爆破工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并必须在安全地点起爆。起爆地点距爆破地点距离不低于50M,每次放炮前,距爆破地点50M处所有通向爆破地点的通道都必须设岗警戒,严禁人员入内。放炮完毕后,方可消除警戒。19、发爆器的钥匙必须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严禁转交他人,不到爆破通电时,不得将钥匙插入发爆器,爆破后,必须立即将钥匙拨出,摘掉母线并扭结成短路。20、爆破前,脚线的连接工作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班长协助爆破工进行。爆破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爆破工一人操作。爆破前,班长必须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准下达起爆命令。爆破工接到起爆命令后,必须先发出爆破警号,至少再等5S,方可起爆。装药的炮眼应当班爆破完毕。特殊情况下,当班留有尚未爆破的装药的炮眼时,当班的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21、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眼被吹散,爆破工、瓦斯检查员和班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22、通电以后拒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至少等15分钟后,才可沿线路检查,找出拒爆的原因。23、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长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处理拒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爆,重新装药起爆。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驭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不论有无残余炸药,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4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5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24、爆炸材料库和爆炸材料发放硐室附近30M范围内,严禁爆破。25、工作面放炮时,必须坚持“一炮三检制”、“三人连锁放炮制”和,“放炮三保险制”。“一炮三检制”即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必题检查爆破地点附近20米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三人连锁放炮制”即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长,由班长亲自派专人警戒,并将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检员,由瓦检员检查瓦斯煤尘合格后,将放炮牌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口哨进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归原主。放炮三保险制”即站岗、拉绳挂牌、吹哨。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1、采煤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2、采煤工作面的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4M/S。3、采煤工作面风量必须达到计划供风,测风点应根据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及时做好风量的调节。4、采空区必须及时密闭,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连通巷道。5、施工员必须爱护通风防尘设施不得随意破坏。6、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人维护好本工作面的进回风巷道,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断面。7、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8、采煤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时严禁爆破采煤工作面及作业地点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9、采煤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低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10、采煤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出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11、因主要通风机由于停电和检修等原因停风时,在恢复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经过瓦斯检查人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的地点附近20M的巷道内,都必须检查瓦斯,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后,方可开启。12、瓦斯检查员每班对工作面上下隅角,工作面回风流至少检查两遍瓦斯,二氧化碳等情况,瓦斯检查员必须认真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瓦斯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瓦斯检查员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13、工作面回风隅角要悬挂好一台常开的便携式瓦斯监测报警仪,两小时认真检查记录一次,落实专人管理,不得随意破坏。14、放炮员下井要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并严格按规定执行一炮三检制度。15、工作面迎头必须设置一台灵敏可靠的甲烷传感器,悬挂在距迎头不大于5M的范围内,与地面监控室联网,做到灵敏可靠。第六节运输管理1、平巷人力推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1次只准推1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同向推车的间距,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L0M,坡度大于5时,不得小于30M。2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及时发出警号。3巷道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4严禁放飞车。2、不得在能自动滑行的坡道上停放车辆。确需停放时,必须用可靠的制动器或用木楔将车辆稳住。否则不准停放。3、推车前,应认真巡视路线,检查轨道及道岔,清除沿途障碍物,确保线路畅通无阻。4、推车时两脚应站在道外,不准在车前拉车或道心推车,并注意巷道两帮或风门等物体挤伤人。5、处理掉道矿车须遵守下列规定。1有专人指挥。2先将矿车稳住,先抬一头上轨,后抬另一头复位。3用铁轨、撬杠使矿车复位时,应注意自身及他人安全。4用机械复位时,严禁生拉硬拖矿车。6、上下山提升时,严禁蹬钩乘车。运送物料时,开车前把钩工必须检查牵引车数,各车的连接和装载情况。牵引车数超过规定,连接不良或装载物料超重、超高、超宽或偏载严重有翻车危险时,严禁发出开车信号。7、严格执行上下山“行车不行人”的制度。行车时红灯亮,行人时绿灯亮。8、提升时,要用好车尾、保险绳、挡车门、超速捕车器、阻车器等提升安全设施。并经常检查其完好情况。信号要准确,灵敏可靠。电话清晰、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七节机电设备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2、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不准别人代替。3、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等防护设施。4、煤电钻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并作记录。5、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行人的要求。6、工作面各种机械设备的电缆,必须妥善保护,避免水淋、撞击、挤压、炮崩造成损坏,发现损伤情况及时汇报处理。7、严禁使用矿灯人员拆开、敲打、撞击矿灯,人员上井后,必须立即将矿灯交还灯房。8、电气维修工必须持证上岗,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调整,必须由电气维修工进行。9、所有电气设备要上台架,离地板高度不小于30公分。10、各种机械设备的零件必须齐全有效,运作灵敏可靠,连接牢固,损坏变形和失效的零部件必须及时更换。11、所有电气设备防爆性能必须完好,并有合格接地装置及绝缘保护,杜绝失爆现象。第八节其它一、工作面遇断面顶板破碎时,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确定断层的产状,按断层的落差大不和顶板破碎程度确定留设保护煤柱。一般情况断层保护煤柱不小于10M走向宽度。2、若遇小的断层,落差不大于煤层厚度时,顶板破坏程度不大,不影响工作面正常推进时,要增加工作面支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