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ppt_第1页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ppt_第2页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ppt_第3页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ppt_第4页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司彩琴,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其死亡率高、后遗症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些年来,全国各医疗及科研部门,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发病和治疗机理的研究已达到了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自1972年,我提出醒脑开窍针刺法以来,我们对于中风的诊断、治疗、机理探讨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患者达200万人次,形成了一套以针灸治疗为中心的中风诊疗体系。,1995年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题的科学研究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最高奖励。此外,在针灸教学和针灸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999年被国家中管局列为十大医药科技推广项目之一。2000年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临床研究部分,(一)一般资料,中风病住院患者9005例:男性6029人,女性2976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87岁。病种:脑出血3077例,脑梗死5928例;合并缺血性球麻痹者521例。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2年。首次发病6765例,两次以上发病者2240例。,(二)治疗方法,1.处方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尺泽(手太阴肺经)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2.操作方法,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3.中风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1)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2)呼衰:针刺双侧气舍。,(3)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4)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颈椎夹脊穴,(5)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6)癫痫:针大陵、鸠尾、,(7)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8)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太冲,(9)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4.治疗时间,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三)中风病的诊疗原则,1.诊断原则:中西医双重诊断,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必须具备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证据如CT、MRI。,2.治疗原则: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为主,此外,根据病情需要,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低血压之西药及支持疗法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患者,应采用手术和针刺结合治疗。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四)结果,诊断标准:严格统一。疗效评定标准: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疗效评定标准。,表19005例中风病人疗效分析,总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总有效率(%)900553372085145340908875(59.27)(23.15)(16.14)(0.44)(1.0)(98.56),表2病种与疗效,病种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总有效率(%)脑出血3077175581146411363030(57.04)(26.36)(15.08)(0.36)(1.17)(98.48)脑梗塞59283582127498929545845(60.42)(21.49)(16.68)(0.49)(0.19)(98.59)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表3中风合并假球麻痹疗效分析,总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总有效率(%)5213371017562513(64.68)(19.39)(14.40)(1.15)(0.38)(98.47)表1、2、3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不论对脑出血、脑梗塞、缺血性球麻痹的治疗同样有效,且总效率均高达98%以上。,(五)“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其他非手术疗法的比较,表4中西药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比较(X2),中药组西药组地域治疗方法P值例数治愈+显效%例数治愈+显效%成都益气活血法11574.116659.100.01成都活血化瘀法4670.432860.000.05上海醒脑调神法6060.002020.000.05广东活血化瘀法3162.293234.280.05山东祛痰开窍法12074.174045.000.05江苏活血化瘀法10065.0010051.000.05大连补气养血法28068.0010054.000.05湖北补气养血法25675.7812944.190.01合计100868.2251447.190.05,表5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中药疗法的比较(X2),类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醒脑开窍针法900582.42*其他针刺法总汇56776.11*中药疗法总汇100868.22*补气养血疗法25675.78*西药疗法总汇51447.19*注:与醒脑开窍针法比较,*P0.05,*P0.01,与西药疗法比较,P0.01,比较结果说明中风病的临床疗效:,1.中药优于西药。2.针灸优于中药。3.醒脑开窍针刺法则明显优于其他各类疗法。4.应用越早疗效越好。,基础研究部分,基础实验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作用机理实验内容包括:微循环血流改善、超微结构改变、脑神经递质变化、脑学习记忆功能改善、再灌注损伤和自由基水平、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DNA、RNA转录活性。,(一)“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两个核心病理环节的影响。a.自由基损伤。b.钙离子超负荷。2.动物模型:再灌注家兔模型。3.结果:a.针刺可提高SOD活性,降低LPO含量。b.针刺可改善脑组织钙离子超负荷。,(二)“醒脑开窍”针法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的形态学研究,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针刺作用。a.对脑组织缺血的影响。b.对缺血后亚细胞结构的影响。c.对缺血后RNA损伤的影响。2.动物模型: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大鼠。3.结果:a.缺血改善:脑组织内可见多而充盈的代偿血管,脑缺血得到明显改善。b.亚细胞改善:对照组线粒体、内质网肿胀,胞核内异染质增多,针刺后上述改变较轻。c.RNA量: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RNA的量明显增多。,(三)“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微血管系统机能、形态、能量代谢的影响,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目的:从微循环及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针刺机理。a.对脑血流及软脑膜微血管的自律运动的影响。b.对微血管形态的影响。c.对能量代谢的影响。2.动物模型:MCAO大鼠。3.结果:针刺后a.脑血流及微血管自律运动:脑血流增加,自律运动改善。b.微血管形态:非针刺组血管形态僵直,呈串珠式阶段性痉挛,针刺组形态基本正常。c.能量代谢:非针刺组细胞色素氧化酶大量耗竭,针刺组有明显改善。,(四)“醒脑开窍”针法对MCAO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系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1997年度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目的:观察脑内主要神经递质单胺类物质针刺后的变化。2.动物模型:MCAO大鼠。3.结果:针刺可调节MCAO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异常,表现为升高异常降低的纹状体、海马及大脑皮质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调节多巴胺的合成和降解代谢。,(五)针刺的脑机制正常大鼠对不同穴位刺激反应的形态学研究,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4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目的:以脑脱氧葡萄糖图的方法观察针刺人中、涌泉、足三里、天枢、内关、神门等穴位的脑定位反应点。2.动物:正常大鼠。3.结果:a.针刺足三里、天枢,兴奋了脑内调节内脏和情绪的结构、丘脑网状结构及镇痛环路。b.人中、涌泉等急救穴则显示出脑对外界环境及针刺反应性的显著降低。c.神门、内关可兴奋丘脑内侧背核(对形体和内脏冲动具有整合作用)。,(六)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内关、人中对痴呆鼠脑功能的影响。2.动物模型:日本京都大学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3.结果:a.针刺可改善SAM-P/8记忆力障碍及行为学异常。b.针刺可提高SOD活性,降低LPO含量。c.针刺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减轻其神经毒性作用。,(七)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系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2.动物模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模型大鼠。3.结果:a.行为学实验表明针刺可改善记忆障碍。b.针刺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提高脑及血浆SOD活性,降低LPO含量。c.针刺可提高脑内乙酰胆硷含量。d.针刺可提高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可能是改善脑循环的重要因素。,(八)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和肝核蛋白质的影响,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主穴内关、人中对脑萎缩小鼠脑、肝核蛋白质及染色质非组蛋白质的影响。2.动物模型:日本京都大学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10。3.结果:a.核膜蛋白随增龄有增加的趋势,针刺可降低此趋势,以人中、内关为最佳。b.高迁移率非组蛋白质随增龄有下降的趋势,针刺可使其上升,以人中、内关为最佳。c.针刺人中、内关后,在43KD附近,蛋白谱带色加深,幅增宽,属何性质待研究。,(九)针刺对大鼠脑中胆囊收缩素(CCK)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1.目的:观察针人中、内关、风府穴后,脑内胆囊收缩素(CCK)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2.动物:大鼠。3.结果:a.针刺人中穴后6小时,CCK的mRNA表达明显上升,24小时后,回降到针前水平。b.针刺风府后3小时,CCK的mRNA表达明显上升,24小时后回降到针前水平。c.非穴位刺法使CCK的mRNA维持上升。4.结论:针刺可改变基因表达,此研究尚属世界首次。,(十)针刺对快速老化鼠活性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系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已通过专家鉴定,并作为科技成果登记。1.目的:观察针刺对快速老化鼠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的影响。2.动物:日本京都大学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10。3.结果:a.针刺可使老龄SAM-P/10脑、肝细胞核活性基因数增加,基因转录水平提高。b.针刺可使老龄SAM-P/10脑细胞核非组蛋白(NHCP)含量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对活性基因转录的调控能力。,(十一)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及细胞凋亡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系天津市教委课题。1.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主穴人中、内关对脑萎缩鼠脑细胞凋亡相关因素的影响。2.动物:日本京都大学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3.结果:a.针刺可明显升高SAM-P/10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b.针刺能促进SAM-P/10脑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合成。c.针刺可抑制SAM-P/10脑神经细胞凋亡。,结语,“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观察及应用:,1.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显著。2.临床适应症多:如中风病的后遗症、并发症和老年痴呆等3.推广范围广: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目前已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市和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4.规范的针刺手法:收录到全国中医院校六版教材。,基础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法的作用环节:,1.形态与生化: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