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家庭教育.ppt_第1页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ppt_第2页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ppt_第3页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ppt_第4页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一、正确认识独生子女二、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特点三、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姑姑,爸爸,外公,外婆,舅舅,阿姨,妈妈,我,一、正确认识独生子女,1、针对独生子女的两种对立的看法2、独生子女也是普通儿童3、必须纠正对独生子女的偏见,二、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特点,1、有利条件2、不利因素3、独生子女家教误区,三、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关爱而不溺爱2、融合而不游离3、信任而不纵容4、帮助而不取代5、疏导而不对抗,思考题,1、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在理论上有什么错误?在实践中有什么危害?2、中国的家长为什么容易矫惯溺爱独生子女?3、你认为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针对独生子女的两种对立的看法,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篇独生子女研究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1906年德国医师内特尔出版专著独生子女及其教育。德国的施麦因格总结了内特尔、鲍哈诺以及其他学者阐述的研究成果,并对照儿童和青春期的心理特性加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西方的早期研究之所以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是因为当时的独生子女大多属于非婚生子女。独生子女是“优等儿童”美国的约翰克劳迪等人,从1960年开始到1980年通过对40万名中学生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聪明,更富于创造性,更有教养,更成熟,对事业更敏感。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发表的对出生次序、个性和智力商数的研究说明了什么?一文所得出的结论是:头生子女一般都很有成就,独生子女也很出色,并认为独生子女智力较强。,有利条件,怀孕前注意优生,怀孕期间注意产前调养,出生后也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呵护和关注。因此,独生子女的生理质量和健康状况一般都比较好。独生子女的最大优势是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投入财力多,投入精力大,使孩子的教育条件和营养条件远远超过了多生子女。,独生子女也是普通儿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是环境的产物,而非遗传的原因。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在非独生子女身上同样能找到。独生子女有特异性的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新的理论研究也证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相比较,在身心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必须纠正对独生子女的偏见,我国舆论界对独生子女特点的看法,以90年代为分界点。此前,普遍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青年”,此后,开始转向。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是大规模的,而且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作为新近出现的一个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理所当然地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独生子女身上的毛病、缺点也因此而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并且被夸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是一样的。他们能否顺利成长的关键在于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不利因素,家庭教育中容易产生“过分现象”:过多照顾、过高期望、过分爱护、过度保护“独子”没有兄弟姊妹分享父母的爱,没人和他分争食物和玩具,容易形成霸道、自私和孤独的性格。“独子”容易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421”型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家庭的基本功能全面解体与重构,形成“全家为一人”的家庭生活模式,从而降低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水平。,独生子女家教误区,爱得过份包办过多迁就过甚浪费过度期望过高,新快报(2007年9月16日),日前,广东工业大学大一男生小孔因不习惯大学生活,竟用玻璃片割颈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因生活不习惯而至于自杀的大一新生,毕竟为数极少。但因生活不习惯而闹着要退学的大一新生,就曾有过。因为担心生活不习惯,大一新生的父母驻留下来陪读的,则不在少数。以前只见过送进幼儿园的孩子,因为不习惯新的环境而哭闹着要回家;没曾想,读了大学,还会有生活不习惯的烦恼;而且,还闹得父母陪读,闹得退学,甚至于闹得自杀。这种长不大的孩子越来越多,无疑说明教育存在着问题,尤其是证明着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有问题。,“独苗”到“森林”的希望今年14岁的宣宇在重庆市区的一所中学念初二,那是一所在该市数一数二的中学。但记者了解到,宣宇的家并不在重庆市区,而是在很远以外的郊县黔江。为什么宣宇会跑这么远来上学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都希望我能上好高中,考好大学。”宣宇的妈妈王小洁告诉记者,小宇是家里的“独苗”,一大家人都盼着他能有出息。所以从小到大,家里都尽可能地给他的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记者了解到,小宇家的情况并不特殊。很多家长都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独苗”身上。“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处在一个很核心的地位,一家人把全部希望都寄于其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张晓曼认为,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自然会对这个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倾入全部感情。她说:“家长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出息,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第二代独生子女形成后,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两辈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关爱”到“溺爱”的倒退王静然是北京中关村一小的一名小学生,她的家是个典型的“六加一”家庭,父母都是独生子,结婚后又只生下了静然。据记者了解,静然是家中的宝贝,也是绝对核心。家里人对她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她的妈妈蒋女士说:“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和他爸爸把孩子当宝贝,两家老人更是把孩子当心肝。”蒋女士回忆道,从小到大,静然提出的要求都是尽量满足。有一次过生日,全家人花了一千多元给孩子买了个芭比娃娃,就因为她说同桌的小朋友有一个。家长辞掉工作给孩子做陪读,家长排队给军训的孩子送吃送喝、16岁的孩子从没自己洗过一次衣服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