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塑与诗意表达.doc_第1页
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塑与诗意表达.doc_第2页
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塑与诗意表达.doc_第3页
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塑与诗意表达.doc_第4页
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塑与诗意表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塑与诗意表达评茅舍长篇组诗龙河吟郑劲松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年曾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精神从本质上讲是“乡土”的。这种乡土精神,将在很长时间里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费老之所这样以判断,是因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其实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浸泡”,农耕文明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文明主旋律。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直至新诗,中国诗歌最为显著的意象和意境营造其实很多也笼罩住一股“乡土”文化情结,表达着一种“乡土”精神情怀。乡土,一是乡,是故乡,是家乡,是乡情,乡村;二是土,是泥土,是土地,是本土,也是故土,是国土,合成挥之不去割舍不下的诗意“乡愁”。然而,伴随着21世纪的文明发展,特别是中国文化、经济、政治诸多方面的迅速转型,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不自然”的加速,自沈从文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在其名作湘西长河中感到的乡村文明的日渐式微,到了90年代以降,迅疾地被都市文明或城市文明的强势挤压而逐渐边缘化。这倒并不是说乡村或乡土、农村题材的消失,而是那种乡村本应有的乡土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则是显而易见的现实。但就诗歌而言,乡土诗依然有很多人在书写,但大多只是借助乡土的意象,赚取些许 “清新”的辞藻。乡村文明所包孕的乡村精神,如同乡村本身的价值嬗变一样,在新诗中衰退了,成了一曲无法回旋的咏叹调。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感受中,笔者欣喜地读到了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诗人茅舍的长篇组诗龙河吟洋洋洒洒99首(组)、4000余行诗歌组成的这部长诗。可以说,让笔者对当下的诗歌创作尤其是逐渐走向“蜻蜓点水”式的乡土诗,或者以乡土为对象“吃点城市精神的差价”的大多伪乡土诗普遍失望之时,又看到一种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塑与诗意表达。石柱县委原宣传部长、石柱作协顾问彭广文先生这样赞道:“茅舍的诗,宛如土家山寨的云霞,缭绕在蓝蓝的天空;茅舍的诗,宛若日夜奔腾的龙河水,不停的在土家山寨流淌;茅舍的诗,犹如土家山寨的美酒,给人芳香浓郁,回味无穷”(引自走进茅舍,原载龙河文艺(季刊)2014年第二期)。彭文以诗评诗,比较妥帖,也揭示了茅舍诗歌的诗如其人、诗如其名的 “诗意的乡村书写”本色。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是乡土的对象化进入。整个99首(组)诗歌组成的长诗中,基本囊括了石柱县的历史(含历史人物)、文化、风景、风情(风俗)和物产等诸多方面,以诗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石柱县的全景图。这种以一县,或一地域为书写对象的文学创作,本来曾在中国向当代文学中引领风尚,如沈从文之与湘西世界,孙犁之与白洋淀,早期的贾平凹之与商州,甚至莫言之与山东高密等等。这一类优秀作家的乡土书写,之所以能够为文学史留下地域文化坐标、地方文化的精神高地,甚至进入地区文化符号系统,这是因为,他们的写作不仅仅是客观的描述,而是浸入其中的自我对象化,不是移情,而是情生其中,“根生其中”。以这样的角度看过去,在龙河吟中,我们就读到了石柱县一个个融入了地方文化烙印的景点:“小清河客栈”、“西沱古镇”、“巴盐古道”、“玉音楼”、“秦良玉陵园”、“三教寺”、“万寿古寨”“龙河岩棺”、“姚家院子”、“老城古井”、“银杏堂”、“吊脚楼”、“碉楼”、“古城坝遗址”、“旗山”、“油草河”、“太阳湖”、“月亮湖”、“千野草场”、“中国一号水杉母树”等等,也读到了彰显着石柱历史文化精神,尤其是已经高度汉化的当代土家人“精神底蕴”的历史人物。如至少在这99首(组)中二三十首诗都反复提到过的、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女英雄秦良玉,以及表达着牺牲精神的勇猛战士“白杆兵”、忍受与奉献力量的龙河纤夫,棒老二、袍哥、将军陈兰亭等等,还读到了依然生活在这片多情而厚重的土地上的现实人生的存在者“土家二嫂”、“长嫂”“唱罗儿调的土家人”、“土家汉子”等等,更读到了由于相对远离重庆这座大都市,而依然存在的土家民俗,如“哭嫁”、“啰儿调”、“铜铃舞”、“土家摆手舞”、“甩碗酒”等等。还有石柱的土特产黄连、莼菜、石柱红辣椒(均享誉中国、甚至东南亚)、老荫茶、豆腐干、牛肉面等等,都被诗人用诗的语言为你“品咂”出这些丰富的物产背后的诗意春秋。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点击这些人、事、物、景,我的用意在于证明,一个诗人的乡土情怀,是如此这般对象化之后,深入其中而且诗意出自其中的“乡土情怀”。茅舍不是过客,不是游人,而是石柱的“土著” “原乡人”。举目诗坛,这样以一个县域、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也将永远属于斯的诗人,其精神与血脉,其语言与句法,已经融入石柱,而成石柱的“诗意”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石柱养育了诗人茅舍,也是茅舍表达了、发现了、再现了、升华了石柱的诗意。乡土精神的重建,首先就建立在这种“失去”的物象、岁月、人情的文化追溯。乡土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一个地域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价值的融合。在茅舍的这部长诗中,有一组“石柱老城旧事”剃头匠、弹花匠、补锅匠、锁匠、木匠、钟表匠、杀猪匠等一干消失了的“手艺人”。他们是什么?正是千百年乡村卓越的“生产力水平的代表”,还有一组是“菜馆、面馆、相馆、小酒馆、旅馆”,这又是什么?是乡村最为典型的生活载体,还有“地螺子”、“毽子”,这是乡村的传统游戏或文化活动,还有“酸鲊肉”、“斑鸠叶豆腐”、“绿豆面”、“撅根粉”,这岂不是 “舌尖上的乡愁”!林林总总的表象后面,是诗人淡淡的乡愁。或失落或批判,更多的其实是这块古老土地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希望。乡村文明自古到今,之所以让人留恋的究竟是什么呢?山清水秀的表象之下,最为触动人心的就是这种自然、朴实、纯洁、厚道、直爽、纯粹、宁静,超越功利的审美。这是当下重建乡土精神的核心或关键词。不管是历史文化的精神探寻,还是风情的再现描述,现实图景的倾情讴歌,诗人的重建,当然不应该是学者的考古论文和政府的文化规划,只能寄托于诗意的表达。如:“我立于秦良玉的陵前,低头静默阳光穿过树枝,洒下一片片寂寞的光斑微风中那些摇曳的亮点,像一个个故事和传说被路过的光阴拾起:一个黄皮肤的汉字一个秦氏女子的千秋功业,羞煞了明朝那些男人,也羞煞了后来很多男人和我祖国沦失的大片大片河山,都是华夏子孙身上一块块的血肉,香港、澳门和台湾那几个漂泊的孩子,何时才能真正认祖归宗? 秦良玉陵园祭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缤纷,一如长江水永不停息地流淌。长江纤夫的号子旺铺生意人的叫卖声,青石板街上的人影还有老人脸上的安祥,小姑娘的花布衫都是岁月精心保存下来,遗赠给子孙的厚礼多彩的时光不会老,古镇也不会老西沱古镇行吟虽有历史的感伤,但这是席勒所说的“感伤的诗”,是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我们从中总是读出一缕缕的古道热肠。来看看这样的诗句:“回乡的公路,是人类留给大自然的伤口而我,不过是那伤口上的一抹盐巴”(自序诗乡愁);“雕花窗,用洞穿一切的目光耐心地迎送每一片散碎的时间”(老屋小鸟清河客栈;“你那修长的精髓,让粉丝们拜倒在大自然的裙裾下只有用吞咽的方式,才能看清原生态中,你幽远的美色(撅根粉);“我追随炎夏的习习凉风,到这里寻找一株小草希望能够解读千野草场不为人知的心语放牧蓝天上的朵朵白云,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还有,草原上土家阿妹翩翩舞蹈的靓影”(千野草场,最后一件圣衣这样饱满的富有诗情的句子,在茅舍的这部长诗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读起来总是充满温暖的乡情。故乡的情怀更为集中地展示在这部长诗的第三章感悟.风言之中,看怀揣乡音闯天下、龙河,我是你的一朵浪花龙河、手捧月亮遥望故乡、龙河,你是我不离不弃的情人、梦回故乡、我把龙河装进行囊走四方、梦断山寨龙河,我心中千古绝唱的情歌可以说,在长诗前面两大章,书写家乡的历史、风俗、人物、生活等等之后,在这一章,集中“爆发式”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血浓于水的诗情。情为物动,文因情生,其实是千古不易的写作之道。茅舍诗歌的“情”最为难得的是“真”通篇真诚的叙事、真爱的写人、真切的写景、真实的写情,“真”成为这部长诗的生命和灵魂,“情”成为部长诗审美的焦点和根本。几乎在每一篇诗歌里,你都会不同程度地嗅到生活的五味杂陈,不同侧面地触及到生动的多彩人性,都会见出作者对乡土的那份眷恋深情。以石柱为对象,茅舍发现了石柱的真,张扬了石柱的善,传达了石柱的美。也就诗意阑珊的建构起了一个诗意的精神的石柱。这种乡土精神的文化重建与诗意表达,或许本身就是中国乡土诗应有的一种传统回归。这是整个当代中国转型期,文化价值重建与优良传统回归的一条路径。诗人茅舍,在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原产地石柱,做出了可贵的探索。2014年9月16日【作者:郑劲松,四川富顺人;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南大学报执行主编;作家、诗人,被称为“西大第一才子” 】按:西南大学和我县的县校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南大学报执行主编、被称为“西南大学第一才子”的诗人郑劲松老师,多次到石柱工作、研究和采风,石柱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于是,诗人用精炼的语言、精准的意象、精美的诗行,将大美石柱如甘露、如美酒般地奉献给石柱人民、奉献给世人。(茅舍荐语)石柱三题:黄连 莼菜 辣椒(外一首) 郑劲松1、石柱黄连:苦到极致的甜苦到极致,便是一种珍贵的甜它在石柱,在海拔1千米之上森林之下,用涵养数百年苦的精华以抚慰人类的痛苦清热 解毒 美容 那种打上地理商标的黄连那种可以换取学费、柴米和笑容的甜那种苦,长在泥土之中在土家阿妹的目光日晒雨淋之后在阿哥的汗水滑落梦想的岁月等待与希望潜滋暗长 一如苦恋般的甜必须满怀甜蜜的梦想种植的甜这是大地母亲良苦用心的馈赠历经十月怀胎般不管风雨雷鸣 满山的落叶飘零她只在心里孕育满腔爱意于是,小手般的果实在温润的土地中长成心形这般的苦,自然别样的甜2莼菜之纯不到石柱 你不知道有种菜如此之纯那是长在水中的一种味在水下盛开的一种花是沁入人心的一种纯如同干干净净的人生那是天地间最纯美的呼吸只有温柔的手指才能拨动的三弦琴是画在水下的浅浅的花一样透明的微笑必须是上好的水田甚至有些凉意的温度才让她心花怒放必须有着海拔的高度和没有杂志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犹如鸿蒙之初,还没清醒的灵魂石柱的莼菜有多纯?看,公路边的两个孩子 手捧课本,用矿泉水瓶兜售他们的学费他们的目光像极了瓶中的莼菜总是包裹着晶莹剔透的一层不,那不是泪,而是莼菜一样和此刻头顶的蓝天白云一样最纯美的心灵3石柱红辣椒比那首流传甚广的民歌还红长长的,尖尖的,像土家妹子在山尖喊出的那一角太阳的红,像汉子们喝了甩碗酒脸庞透着酒香的红是的那是大阳出来喜洋洋的声响是辣椒从绿森林下拔节而出的火辣辣的红从种子到青苗 到满枝绿叶陪衬下的几只小手激动的红长在地里那就是一片喷香的火焰挂在屋檐下那就是一挂温暖的云霞装上背篓姑娘的背上就是一簇好看的红花自从被辣椒打上红色的印记就像那首歌曲从低音到了高音 辛勤的汗水几道拐弯日子就这样简单而美好2014年9月27日作黄水镇的蝉,有些禅1每到夏天,黄水镇就淹没在铺天盖地的蝉声里用不着关于凉快的广告成千上万只蝉 躲在草丛树间为小镇的凉快兜售着门票有时一片杂乱有时整整齐齐进入黄水,你就进入了消夏音乐会低一段高一段 这边山林一片拐过弯 又是一片像千万只手弹奏 一浪一浪像有人指挥的大剧院大风堡的阵阵大风也吹不断这样的蝉声月亮湖里泛舟桨也划它不断太阳湖垂钓蝉声时不时惊动浮标油草河漂流随便抖一抖衣衫上溅起的水珠又惊醒蝉声一片千野草场打一个滚也滚出一片我已听不见蝉鸣听见了安静的禅2即使在街边 你也会听到一阵蝉鸣有人抓了一口袋蝉儿叫喊便宜了,五元一只天!蝉声,还可以卖钱?有人买了 用线套了给儿童飞!飞!飞在儿童手掌间后来不再飞了 死去一般匍匐在同样幼小的手上真好看啊这里的蝉和外地不一样绿绿的 分明就是绿叶一片很快蔫了 儿童的指尖叫呀,叫呀,它叫在儿童的眼前同样的稚嫩天真 没有任何抱怨后来就不叫了开始有绿色的血滴从那透明的蝉翼下渗出一丝丝的,凉风过处淌过儿童脸上的凉凉的汗我买了好几只走进林子深处 抛向天空天空划过几条绿色的弧线天地之间 突然蝉声大作我已听不见蝉声只看到一丝善念一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