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检修工艺规程_第1页
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检修工艺规程_第2页
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检修工艺规程_第3页
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检修工艺规程_第4页
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料检修工艺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031201 2001 燃料检修工艺规程 1998 1998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Q/031201 2001 目 录 第一篇 通用设备检修规程 第二篇 卸船机检修工艺规程 第三篇 堆取料机检修规程 第四篇 辅助设备检修规程 第五篇 输煤设备电控检修规程 Q/031201 2001 1 第一篇 通用设备检修规程 1 概述 为了加强检修管理,提高检修质量,提高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 备的健康状况,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规程。本规程是根据本厂提出的关于 加强企业管理的要求,结合本部设备特点制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检 修工艺;标准项目;施工方法; 质量标准和检修一般管理要求等。 检修现场管理 检修班长(或检修负责人)应定期巡回检查所管的设备,及时组织人力和工 具抢修设备缺陷,使设备及时投入运行或备用。 检修工作前应由检修班长或(检修负责人)向检修工作人员详细交待任务。 研究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必要时到现场查看,并按有 关规定的要求办理工作票。 检修工具应由专人保管,开工和收工时均应进行清点 ,防止遗漏在设备内或 丢失。电动工具在开工前必须进行检查,电线破损处必须进行包扎,防止漏 电并在作好接地措施,电动工具必须使用触电保安器。 凡属第一次拆卸的设备,重大的、复杂的、容易混淆的机器零部件,应做好 记号,防止装错。并做好设备零件图纸测绘。 检修中拆下的零件和设备应由专人保管,整齐地置放于指定地点,小零件最 好放在专用箱子里,不可随地乱扔。 检修现场应保持 清洁。废棉纱等放在专用箱内,检修完后应清理现场,坚持 文明施工。 检修现场使用汽油、煤油等易燃品时,注意防止发生火灾,特别是使用电气 焊时应遵守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检修完后必须进行资料汇总整理,由班组技术员(或班长)作好检修记录, 图纸编号保管,以便积累资料,发现重大设备损坏时,应及时汇报,以便处 理。 Q/031201 2001 2 一般检修工艺 一般拆卸工艺 a 拆卸前必须了解设备构造,工作原理及设备特性,熟悉拆装工艺。 b 拆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洗工作,以免污染设备内部。 c 拆卸前准备合适的工具。 d 拆卸前要注意打好记号,避免错乱,打记号时注意打在侧面,不能打在工 作面上,打记号方法按图 1 1所示为宜。 e 拆卸下来的零件放在干燥的板上,注意防止磕碰和防尘。 f 细长的轴拆下后应用多支点支持或垂直悬挂 起来,防止弯曲。 g 易生锈的零件应涂黄油放置,难拆卸的螺丝要先用煤油或松动液掺入。经 加热可取下的零件不可用大锤硬打,精密零件在拆装时要用铜棒或软材料 敲打。 正确 错误 图 1 1 h 零件的工作面和配合表面应用煤油清洗,有锈斑的可用刷子刷掉,用砂布 打磨光后涂上油,用汽油清洗后应及时吹干,以防止生锈。 I 针对不同性质的被清洗物,可采用不同的清洗剂。如黄油可用煤油清洗, 漆片可用酒精清洗,有锈蚀可用醋酸擦掉,酸的浓度可按需要配制,除锈 后用石灰水或用清水洗漂,最后用干净布擦干净。 j 清洗机体内壁时,如有必要应用面团将污垢沾掉如发现油漆剥时要及时补 刷。 k 根据不同零件的精度要求选用布和棉丝,轴承不可用棉丝清理。 l 管道的清洗要用蒸汽吹洗或用工业苯(苯 80%,酒精 20%)清洗,油系统 (包括液压系统)必须用苯精洗,洗好完毕不可用铁丝绑布条抽拉,洗后 要将口封好。 齿轮传动装置的装配 概况 装配的技术要求,主要决定于传动装置的用途、装配精度。对于高速的和传 Q/031201 2001 3 表 1 1 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分类表 因 素 精 度 等 级 的 特 性 分 类 一 级 (特别精确 ) 二 级 (精 确) 三 级 (中级精确) 四 级 (低级精确 ) 工作条件 用于能在高速 中的调速工作 用于标准减速齿轮传动装置等 用于起重机和机床齿轮电动和手动的动力传递装置,如磨煤机大齿轮 用于粗糙工业的齿轮 声音现象 十分微弱声,没有振动,在声音曲线上有高频率显现 有微弱嗡嗡声,曲线上没有符合系统的本体振动的频率出现 可有脉动声音缓和喧闹声,曲线上没有急剧振动 有较大声音 递负荷大的装置,就要求装配精确。对低速的传递负荷小的装置,就不必那 么严格。一般齿轮部分四个等级( 见表 1 1),按等级标准进行装配,装 配齿轮传动装置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a 装配剖分式齿轮。 b 把齿轮安装到轴上。 c 把带着齿轮的轴装到轴箱上。 d 检查齿轮的啮合情况。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概述: 标准圆柱齿轮的传动,包括渐开线齿轮传动、圆弧齿轮传动、摆线齿轮传动 等等。 输煤设备常使用渐开线齿轮传动。本节着重讨论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 器的检修。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检修 检修内容 a 清理检查箱体及箱盖。 b 检查测量齿轮磨损及啮合情况,进行修理或更换。 c 检查测量轴承磨损情况,内外套有无松动,必要时进行更换。 d 检查修理油面指示器。 e 消除设备漏油。 一般故障及消除方法 。 Q/031201 2001 4 齿轮减速器正常运行时,会有嗡嗡或缓和的脉动声,当有冲击声和其他异常 情况时,一般可按表 1 3所列故障情况判断处理。 表 1 3 齿轮减速器的一般故障及消除方法 故障 产生原因 消除方法 有不均匀 者换新齿轮 的声响 有撞击声 等物 轴承发热 槽堵塞 期更换润滑油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检修工艺 拆卸减速器上盖 a 用柴油或煤油清洗检查外壳有无裂纹和异常现象。 b 打好装配印记(打记号时应打在容易看到的侧面,不能打在工作面上), 拆卸轴承端盖。 c 拆卸上盖螺栓和联轴器螺栓,并检查螺栓有无残缺裂损,将螺帽旋到螺杆 上,妥善保存。 d 将上盖用顶丝顶起,应先检查有无被漏拆的螺丝和其他异常情况,确认无 误后,将上盖吊起,放在准备好的垫板上。 e 用塞尺和压铅丝法侧量各轴承的间隙,每套轴承应多测几个点,以最小的 数值为该轴承的间隙值作好记录。 f 将减速器内的润滑油放净存入专用 油桶。 齿轮的检修 轮的检查和拆卸 a 将齿轮精洗干净,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和有无裂纹,掉块现象,轻者可修 正,重者需要更换。 b 利千分表和专用支架,测定齿轮的轴向和径向的晃动度,如不符合质量要 求,应对齿轮和轴进行检查修理。 Q/031201 2001 5 ( a)整个齿槽样板 ( b)整个齿形样板 ( c)单面齿形样板 图 1 2 齿轮样板 c 转动齿轮,观察齿轮啮合情况和检查齿轮有无裂纹、剥皮、麻坑等情况, 用负棒敲击法,检查齿轮在轴上的紧固情况。 d 用塞尺或压铅丝的方法测量齿顶,齿侧的间隙,并做好记录。 e 用齿形样板检查齿形(图 1 2)按照齿廓制造样板以光隙法检查齿形,根 据测量结果,判断轮齿磨损和变形程度。 f 检查平平衡重块有无脱落。 g 齿轮需要从轴上卸下时,可用压力机或齿齿轮局部加热 法卸下。 轮各部尺寸的校核 新齿轮应校核各部尺寸与图纸相符,其主要尺寸的测量方法如下: a 用游标卡尺测量齿顶直径( 只有当齿数 能直接测量出齿顶直径( 如果齿轮齿数 为奇数时,测出的尺寸 100 100 250 250 400 400 1000 1000 2500 2500 4000 4000 10000 公 差 ( 10 15 15 25 25 40 30 50 50 80 80 120 100 150 150 250 减速机结合面不准加垫 ,密封涂料均匀 ,轴承盖安装正确 ,回油孔畅通 ,螺栓紧 力 一致。 减速机组装后 ,用力盘动应灵活、轻快,啮合平稳,无冲动和断续卡阻现象。 电动机和减速机的联轴器应无裂纹、毛刺和变形 ,各部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减速机找正 :找正时 ,地脚螺栓处垫片每处不准超过三片 ,总厚不得大于 2 脚螺钉要对称轮番 紧固,其联轴器间隙应符合要求。 装联轴器螺栓和防护罩。 圆柱齿轮减速机的验收 油位计清洁明亮 ,油位计标记清楚、正确,不漏油,润滑油无变色现象。 齿轮运转平稳 ,无冲击声和不均匀的响声。 试运转不少于 30 承无杂音 ,其温度在规定的数值内。 Q/031201 2001 14 箱体无明显的振动现象 ,当有冷却油管时 ,应畅通 ,阀门开关方便灵活。 减速器壳体应清洁 ,无油垢 ,其结合面与轴承密封处 不漏油。 记录齐全、真实、准确。 检修完工后,应清扫现场。 蜗轮减速器的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蜗杆传动有很多种 ,如普通圆柱蜗杆、圆弧齿圆柱蜗杆及圆弧面蜗杆传动等。 圆柱蜗轮传动又称普通蜗杆传动。因阿基米德螺旋线螺杆传动容易制造 ,应用 广泛 , 本节重点讨论普通蜗轮减速器。 蜗轮减速器的检修内容 修理蜗轮、蜗杆,对磨损严重或因损坏而无法修复的进行 更换。 检查轴承的磨损及损坏情况。 消除机壳和轴承盖处的漏油。 检查油位指示器油位指示是否正确清楚。 检查机壳是否完好 ,有无裂纹等异常现象。 蜗轮减速器的检修工艺 拆卸前的工作 拆下联轴器防护罩及螺栓 ,将电动机移位。 检查其有无裂纹和其它异常情况。 拆卸减速器上盖 将油放入专用的容器。 拆卸轴承端盖。 并检查螺栓有无缺陷。把垫圈穿上 ,螺帽旋到螺杆上 ,妥善保 管。 放于准备好的垫板上 ,注意不得碰伤结合面及蜗杆。 测量间隙 Q/031201 2001 15 并作好记录。 吊蜗杆蜗轮 轮做上配合标记 ,以便回装时参考。 轮缓缓吊出 ,放到干燥的木板上。 检查拆装蜗轮和蜗杆 杆清洗干净 ,检查外观有无裂纹 ,毛刺 ,用细锉刀将毛刺清 除掉。 杆有无松动 ,观察与轴配合处有无滑动痕迹。 使用锤击法时 ,拆卸蜗轮、蜗杆 , 轴头 部位应 垫有铜板等软质垫板 ,拆下后将轴头因受力而涨粗的部分修复。 杆与轴配合紧力过大时 ,应当使用螺旋压力等方法进行拆卸 , 拆 卸时可用 120以下的矿物油加热。加热过程中 ,为使大部分热油浇在齿轮 上 ,可用石棉带等将轴裹盖严 ,然后使用长嘴油壶浇泼。 杆应进行全面检查 ,符合质量标准方可使用 ,检查新换蜗轮 齿数、蜗杆头数 ;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蜗杆及蜗轮齿顶圆直径 ;用深度 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出蜗杆的齿高 ;用钢板尺或游标卡尺测量蜗杆轴向齿距 (见图 1用量角器测量压力角如图所示 ,测量出的数据应与图纸相符。 0 砂布分别将蜗轮、蜗杆和与轴的配合处打磨干净。分别测好 它们的配合公差 ,当过紧或过松时需加工修理 ,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蜗轮或蜗杆以温差法装配为好。分别将蜗轮蜗杆悬吊在加 热的油中 ,油温控制在 90宜 (最高不得超过 120 ),待内孔热涨均 匀时 ,应立即将它们分别套装在各自的轴颈上 ,位置准确无误后 ,自然冷却。 清理检查箱体 不得有裂纹 , 各结合面平滑。 图 1量蜗杆轴向齿距 减速器组装 油、毛刷清洗所有的零部件 , 然后视不同的要求使用棉布 ,棉 纱擦 拭。 将轴承端盖等套好摆正 ,将轴承外套摆正进行就位。 按印记 装好端盖。 调整好间隙后紧固 ,用压铅丝法测量出齿顶和齿侧间隙。 Q/031201 2001 16 一般在蜗轮上较多 ) 薄薄地涂上一层红丹粉 , 然后互相啮 合转动 , 观察蜗轮齿面上出现的接触斑点 (接触斑点综合地反映出制造的质 量和装配的质量 )。 (a) 接触精度的确定 : 接触斑点应分布于蜗轮齿面的高度和长度的中部 ,其值用在高度和长度 方向上所占的百分比来计算 (参看图 1长上 100% (c 超过模数数值的断开部分 ) B 齿高上 100% (b) 接触斑点的分析 : 蜗轮端面不垂直于旋转曲线,即存在端面跳动时 ,蜗轮旋转过程中 ,接 触斑点在齿宽方向周期性的变化 (图 1往往是轴的弯曲、轴与孔配 合松动等原因造成的。需要视具体情况重新装配和修理。蜗轮与蜗杆 的轴线在平面上投影的夹角多数标准为 90当大于或小于 90时或者 蜗轮与蜗杆的齿顶间 隙过大或过小时 ,都可以通过啮合斑点分析出来。 当两轴夹角大于或小于 90在蜗轮的齿长方向产生对角的接触斑点 ;当 齿顶间隙过大过小时 (中心距变化 ),接触面的斑点在齿高方向产生变化 , 这些往往是齿轮箱加工制造问题或经长时间使用箱体变形造成的 ,由于 蜗轮的形状比较复杂 ,分析斑点比较困难 ,我们可以考虑成螺栓螺母传 动 ,这样有些现象是不难分析的。 图 1轮接触面的计算方法图 图 1轮上斑点周期性变化图 把清理干净的上盖吊起 ,在结合面上呈线状 倒上漆片或密封胶立即将上盖盖上 ,装上定位销 ,校正好上盖位置 ,将螺栓对 称紧固。 把加油孔盖上好。 联轴器找中心 参阅联轴器找中心一节。 蜗轮减速器检修质量标准 Q/031201 2001 17 蜗轮的检修质量标准 当青铜轮缘与铸铁轮心配合 ,一般采用 H7/轮 缘与铸铁轮心为精制螺栓联接时 ,螺栓孔必须绞制 ,与螺栓配合应符合 H7/m6 一般为 H7/槽为 H7/轮径向跳动 (即蜗轮与蜗杆 轴线间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列在表 1 蜗杆的质量标准 毛刺。 一般不应超过原螺牙厚度的四分之一。 即蜗杆转一圈 , 由蜗杆旋转轴线至齿沟固定表面 间的最大变动距离 ),列于表 1 表 1 蜗轮径向跳动公差 ( m) 精 蜗轮分度圆直径 度 ( 等 50 50 80 120 200 320 500 800 1250 级 80 120 200 320 500 800 1250 2000 7 32 45 50 58 70 80 95 115 140 8 50 65 80 95 110 120 150 190 220 9 80 105 120 150 180 200 240 300 360 表 1 蜗杆径向跳动公差 ( m) 精度 蜗 杆 分 度 圆 直 径 (等级 12 25 25 50 50 100 100 200 200 400 7 16 18 20 26 36 8 25 28 32 42 55 9 40 45 50 65 90 即在轴向剖面内 , 蜗杆两相邻同名齿形间实际距离与公 称距离之差 ,在与轴线平行的直线上度量 )应在表 1 表 1 蜗杆轴向齿距偏差 ( m) 精度 蜗 杆 分 度 圆 直 径 (等级 1 6 6 10 10 16 16 30 7 11 14 19 25 36 8 18 22 30 40 55 9 28 36 48 60 90 蜗轮与蜗杆组装的质量要求 运转后蜗轮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斑点应位 于齿的中部 ,并且应符合表 1 Q/031201 2001 18 mt(的计算数值。 蜗杆与蜗轮的轴线相交角度的偏差数值应在表 1范围内。 表 1 蜗 杆减速器安装啮合接触斑点 ( ) 精 度 接 触 班 点 ( %) 等 级 沿 齿 高 不 小 于 沿 齿 长 不 小 于 7 60 65 8 50 50 9 30 35 在装配好的传动中 , 蜗轮中心平面和蜗杆与蜗 轮的公法线间最小距离之值 )应在表 1范围内。 表 1 蜗杆减速器中心距离偏差 ( m) 精度 中 心 距 ( 等级 40 40 80 80 160 160 320 320 630 630 1250 7 30 12 55 70 85 110 8 48 65 90 110 130 180 9 75 105 140 180 210 280 表 1 蜗轮与蜗杆轴线不垂直度公差 ( m) 精度 轴 向 模 数 等级 1 6 6 10 10 16 16 30 7 13 18 26 36 58 8 17 22 34 45 75 9 28 28 42 55 95 表 1 传动中蜗轮中心平面偏移公差 ( m) 精度 中 心 距 ( 等级 40 40 80 80 160 160 320 320 630 630 1250 7 22 34 42 52 65 80 8 48 52 65 85 105 120 9 55 85 106 130 170 200 应保证蜗杆螺牙与蜗轮齿的非结合侧面间的间隙 ,在侧面的法向 以长度单位测定的最小侧隙应符合表 1 表 1 蜗杆蜗轮的啮合侧隙 ( m) 中心距 ( 40 40 80 80 160 160 320 320 630 630 1250 1250 侧 隙 55 95 130 190 260 380 530 轴承 Q/031201 2001 19 动轴承应清洁无麻坑和锈蚀斑点 ,转动应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 ,其径向或轴 向游隙 ,根据不同系列和内径查取不同的数值。 动轴承要接触均匀 ,间隙应在 (%的计算数值内 (其中较大的系数 适用于较小的轴颈 ),两侧间隙应为顶部间隙的一半 ,滑动轴承的最大磨损间隙 , 不得大于装配间隙的二倍。 轴与箱体 应 光滑无裂纹 ,最大挠度应符合图纸的有关数值 ,其圆锥度、椭圆度公差应 小于 盖与轴的间隙应四周均匀 ,填料与轴吻合 ,运行时不得漏油。 盖与机座结合严密 ,每 1000点以上的印痕 ,未紧固螺栓前用 且结合面处不准加垫。 联轴器 轴器找正误差见联轴器的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用弹性柱销联轴器时 ,柱销螺栓不得有弯曲和变形 ,装后受力均匀 ,其橡胶弹 性圈与联轴器孔配合应有 全防护罩与转动部件不准有摩擦碰擦现象 ,且四周间隙均匀一致。 蜗轮减速器的验收 蜗轮与蜗杆运转应平稳、连续 ,检查有无卡阻现象 ,电流值是否正常 ,有无摆动 增大现象。 检查验收箱体的结合面和端盖的密封处是否有漏油现象。 油面指示器要指示正确 ,清楚 ,不漏油。 轴承运转的声音和温 度是否正常。 检查验收箱体的振动情况 ,其振幅应在规定的数值内。 安全罩安装是否牢固可靠。 检修记录要齐全正确。 现场应卫生整洁。 Q/031201 2001 20 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普通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检修方法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传动 方式不同 ,本节重点介绍减速器壳体的检修 (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减速机 ),对于 机内部件 (齿轮、轴承、轴 )的检修 ,请 参考本章第 4节和第 8节 ,整机检修工艺 和质量标准请参考本章第 5节。 壳体结合面的检修 减速机壳体多为灰铸铁件 ,如 受负荷较大的减速机壳体 用铸钢件 ,如 结合面上任何处的间隙不应超过 0,03保证不漏油。减速机底面是装配基 准 ,也是结合面的加工基准 ,所以要求其平面度为 速机的结合面 应平 行于底面 ,底面与结合面的不平行度的允许偏差 100 200 40 140 40 100 140 200 140 200 1 内径与轴的配合 公称 直径 轴 的 极 限 偏 差 (丝 ) ( gb( gc(gd(18 30 0 50 0 80 0 120 2001 30 120 180 轴承调心性能的要求 当轴的中心线与轴承的中心线不同心 ,有角度误差 ,或因轴受力弯曲或倾斜时 , 经常采用球面轴承或球面滚子轴承 ,它们有调心的性能 ,这些轴承在轴稍微倾 斜的状态下 ,还能正常工作。各类轴承允许的角度误差和其他参数见下表。 滚动轴承的检修 检修内容 动轴承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 70 ,如果发现轴承温度超过允许值 ,可检查轴 承的润滑情况 ,轴承内是否 有杂质 ,安装是否正确。 动轴承正常运转的声音应是轻微均匀的。当听到断续的哑声 ,则说明轴承内 部有杂质 ;有金属研磨声 ,则表明缺少润滑油 ;有锉齿的声音和周期的急剧撞击 声 ,则说明滚动体或保持架有损坏。 般滚动轴承检修时应注意检查下列各项 : a 内、外圈和滚动体表面质量 , 如发现裂纹、疲劳剥落的小坑或碎落现象 ,应 及时更换新轴承。 b 因磨 损轴向间隙超过允许值时可以重新调整 ,重新调整达不到要求应更换新 轴承。 c 对于向心推力轴承 ,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有一定的几何关系 , 所以径向间隙 和轴向间隙检查一项即可。 d 对于单列向心轴承间隙测量,可只测量径向间隙。 测量时可把被测的轴承 平放在平板上 ,把内圈固定 ,用力向一侧推轴承的外圈,在另一侧用塞尺测 量外圈与滚动体的间隙 ,即为径向间隙。 e 检 查密封是否老化、损坏 ,如失效时应及时更换 ,新毡圈式密封装置 ,在安装 前要在溶化的润滑脂内浸润 30然后再安装。 f 轴承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重新涂油之前 , 应当用汽油洗净 ,控制涂 油量为轴承间隙的三分之二。 g 轴承中滚动体数量不够时 ,应更换新轴承。 检修工艺 查拆卸 a 检查滚动体、保持架和内外套有无麻点、裂纹和起皮现象 ;轴承外 套表面有 无相对滑动痕迹 ;轴承内套与轴的装配是否松动。 b 拆卸轴承时 , 不能将拆卸力量直接作用在轴承的转动部件 ,而应将拆卸力量 Q/031201 2001 31 作用于轴承的内圈。拆卸时需要用专用工具 ,如图 1用工具 轴承拉马 ,使用时其爪子应放在轴承的内圈或与内圈直接相邻接 的零件上 内圈在轴肩上应露出足够的高度。如果轴承内圈 与轴颈配合很紧时 , 为了不损坏配合 面 ,可先用 100的热油浇在轴承的内 圈上 ,使内圈膨胀后再进行拆卸。在不得已时 ,也可使用套筒和手锤拆卸 ,如 图 1示 ,但绝对禁止用手锤直接敲击轴承外圈来拆卸轴承。使用套筒法 时 ,短轴可用带顶盖套筒 ,长轴使用专用套筒 ,施力应四周均匀。如果用这些 方法还拆卸不下来 ,可用压力机进行拆卸或使用其它方法。 c 不可分离型轴承的拆卸 :轴承与轴是紧配合 ,与壳体孔为较松配合时 ,可将轴 承与轴一起由壳体中取出 ,然后将轴承从轴上卸下来。 d 可分离型轴承的拆卸 :可分离型轴承 ,如内圈与轴为紧配合时 ,可先将轴与内 圈一起取出 ,然后将内圈从轴上卸下。而圆锥滚子轴承和部分短圆柱滚子轴 承的外圈可以用专用工具把紧配合的外圈取出。 e 具有很大过盈配合且没有法兰或只有一个法兰的滚柱轴承的轴承内圈的拆 卸 ,发展出一种新的方法 ,该方法是使用电感应加热工具很快加热轴承内圈 并使之膨胀 , 并对轴承不产生影响。如图 1感应加热工具包括由交流 供电的一定圈数的线圈 ,通过一定的排列 ,通电时产生交流磁场 ,在所需拆卸 的轴承内圈中产生涡流 ,从而加热膨胀。 图 1拆卸轴承 图 1 冲子、套筒 专用工具 和手锤法拆卸轴承 图 1 电感应 图 1 铝加热圈 加热工具 拆卸轴承内圈 此种装置较大型的一般配有热控制截断装置 ,它借助于时间继电器与该装置 相连 ,确保轴承内圈和线圈不至于过热 ,加热后内圈肯定退磁 ,该方法特别适 用于一批同样尺寸的轴承需要经常装卸时 ,例如滚磨轴承。 f 对轴承内圈直径在 400 不太经常拆卸的轴承 ,拆卸时 ,可使用带有合 适把手的钻加热圈 ,(如图 1加热圈和要拆卸的轴承内圈滚道的直径相 当 ,铝加热圈在热或火焰上加热至 200,然后把环绕在轴承内圈上 ,轴 承内圈预先用防 氧化层涂厚粘滞的油用来保证良好的热传导性 ,这时铝加 热圈把热量传递给轴承内圈 ,使其快速膨胀 g 对安装在适配轴套上的轴承 ,先松开锁紧螺帽 ,用榔头和管状击 铁或专用击 铁 (如 图 1轴承从轴套上卸下 ,当拆卸可退出轴套时,轴锁紧装置 (轴螺帽 ,轴端 扩片等 )应先拆下 ,然后将螺帽旋上轴套的螺纹部分压紧轴承 内圈表面 ,以使轴套 从轴承内圈中拆下 ,如果轴套上的螺纹部分突出到轴安 Q/031201 2001 32 装位置以外 ,则应将塞块 塞入轴套孔 ,使得当螺帽上紧时轴套不至拧紧 ,螺 纹不至于损坏 (如图 1 h 对安装时采用紧配合的较大轴承 ,特别是 对经过较长时间运行出现磨损侵蚀 的情况 ,需要较大的拆卸力 ,此时 ,较便利的是使用注油法 (如图 1 (a) (b) 图 1卸轴套上的轴承 图 1油法拆卸轴承 图 1用液压螺帽拆卸轴承 I 对拆卸安装在锥度安装座 , 适配或可退出轴套上的大轴承 ,可使用液压螺帽 和注油法 ,如图 1使用液压螺帽卸下适配或可退出轴套上的轴承情况。 装前的准备 a 按照所要安装的轴承 ,准备好所需要的量具和工具。 b 在轴承安装前应按照图纸的要求 ,仔细检查与轴承相配合的零件 ,如 :轴 ,外 壳 ,端 盖 ,衬套,密封圈等的加工质量 (包括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和表面光洁 度 ),不符合 要求的零 件不允许装配。与轴承相配合的表面不应有凹陷、毛 刺、锈蚀和固体 微粒 ,铸铁机架的非机加工平面必须清除内孔砂粒 ,安装位 置需要足够的范围。 c 用汽油或煤油清洗与轴承相配合的零件 ,所有润滑油路都应清洗 ,检查消除 污垢 , 在轴承安装之前,安装面上轻敷薄油。 d 安装必须在无尘干燥的室内 ,远离金属制作的地方或其它产生铁屑的机器。 e 新轴承只有在装配前才能打开包装袋 ,新轴承上的防锈涂 层一般不必除去。 如果包装袋已经损坏 ,轴承已经变脏 ,应在装配前放入合适的溶剂中洗净。 f 新轴承开包后 , 应进行全面的检查 ,符合质量标准时方可使用。双列调心滚 子轴承需要取出滚子时 ,应在内套边缘缺口逐一取出 ,防止损坏保持架。 装 a 最简单的轴承安装方法是用手锤和金属套管 , 把轴承打入轴颈上 (见图 2- 25),套筒的径稍大一些 ,厚度比轴承内圈稍薄 ,其一端与 托垫压配 ,而下端焊 有凸缘以防安装时有灰尘 ,金属屑或其它杂物落入轴承内。锤击力通过套筒 作用在轴承的内圈上 ,使轴承慢慢在轴颈上就位。安装时 ,禁止用手锤直接 敲击内圈 ,更不能敲击外圈。 b 如同时需将一个不可分解式的轴承压入轴和机架的位置 ,通常在金属套筒与 轴承之间加一个钢性的安装环 ,如图 1得安装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在内 圈和外圈上。作为使用安装环的替代方法 ,可使用 一个具有两个接触面特制 Q/031201 2001 33 的专用工具 , 称为轮台。其一个接触面作用于内圈 ,另一个接触面作用于外 圈 ,用环状凹槽分隔的两个接触。面必须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见图 1图 1工安装图 图 1用安装环 图 1安装法 安装法 c 轴承内套与轴是 紧配合 ,外套与壳体为较松配合时 ,可将轴承先装在轴上 ,然 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壳体中。 d 轴承外套与壳体孔为紧配合 , 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 ,可将轴承先装入壳体 中再装轴。 e 对于可分离式轴承 ,内外圈可分别安装。 f 有条件时最好用压力机 (压床 )安装轴承 ,特别是大型轴承。 g 安装较大的轴承时 ,在安装前 ,先把轴承放在 80热油中预热 15钟 , 使轴承膨胀后再安装 ,轴承加热不应超过 120 ,且避免局部过热。已 经润滑的并带有瘾罩或油封的轴承 ,不应在安装前预热。 图 1油法安装轴承 h 使用注油法 ,将高压油导入安装平面之间 ,形成油膜将两平面分开润滑 ,大大 减少摩擦阻力 ,油压由注油器或高压泵获得,油通过轴上的油孔注入并给轴 颈的凹槽供油 (见图 1方法主要用于轴承 直接装入带锥度轴颈的场合 表 1 向心推力轴承的轴向间隙 允 许 轴 向 间 隙 的 范 围 ( m) 型 轴承内径 = 12 =26及 36 轴 承 (型 型 型 允 许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距 离 30 20 40 30 50 10 20 8d 30 50 30 50 40 70 15 30 7d 50 80 40 70 50 100 20 40 6d 80 120 50 100 60 150 30 50 5d 120 180 80 150 100 200 40 70 4d 180 260 120 200 150 250 50 100 (2 3)d 滚动轴承的间隙调整 Q/031201 2001 34 动轴承的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间隙过大 ,轴承在运动中容 易发生振动 ,轴承发生噪音 ;间隙过小 ,滚动体容易卡住 ,轴承要剧烈地发热和 磨损 ,这两种情 况都会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对于向心轴承 ,内部间隙已由轴 承制造厂确定好了 ,用户安装时无需调整。对于向心推力轴承和推力轴承 ,内 部间隙要由用户在安装时加以调整。表 1需要的轴向间隙 ,表中型是指一个轴承座中安装两个轴承的数据 ,如图 1示 ,型是指一个轴承座中只安装一个轴承的数据 ,如图 1表 1圆锥滚子轴承轴向间隙表。 图 1型安装图 图 1型安装图 表 1 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 允 许 轴 向 间 隙 的 范 围 ( m) 型 轴承内径 = 10 16 =25 29 轴 承 (型 型 型 允 许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距 离 30 20 40 40 70 14d 30 50 40 70 50 100 20 40 12d 50 80 50 100 80 150 30 50 11d 80 120 80 150 120 200 40 70 10d 120 180 120 200 200 300 50 100 9d 180 260 160 250 250 350 80 160 260 360 200 300 360 400 150 350 表 11的直径 向间隙的调整 a 调整垫片法 这种方法是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填放一组软材料 (软钢片或弹性纸 ) 垫片 (如图 1调整时 ,先不放垫片装上轴承端盖。一面均匀地拧紧 轴承端盖上的螺钉 ,一面用手转动轴 ,直到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接触而轴承内 部没有间隙为止。这时测量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的间隙 ,再加上轴承 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 (表 1表 1这就是所需填放垫片 的总厚度 ,然后把准备好的垫片填放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 ,最后拧 Q/031201 2001 35 紧螺钉。 b 调整螺栓法 这种方法是把压圈 1压在轴承的外圈上 (图 1用调整螺栓 2加压。在加 压调整之前 ,首先要测量调整螺栓的螺距 ,然后把调整螺栓慢慢地旋紧 ,直到 轴承内部没有间隙为止。这时根据表 1允许的数值算出调整螺 栓相应的旋转角。例如 ,螺距为 么调整螺栓所需的旋转角为 360 36 ,这 时把调整螺栓反转 36 ,轴承就获得 轴 向间隙 ,然后用止动垫片加以固定即可。 图 1整螺栓法 动轴承的游隙 由于轴在温度升高时 ,会引起轴的伸长 ,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轴承内圈和外圈 沿轴向相对移动 ,为了防止轴承滚动体卡死 ,必须在 结构上采取措施 ,其方法是 a 对于内部间隙不能调整的各种向心轴承 ,在安装时 ,通常一端轴承固定 ,另一 端轴承是可以移动的 ,在轴承盖与轴承外圈之间 ,留有一定的间隙 ,一般是 轴较长 ,温度较高时 ,轴向间隙可在 b 对于向心推力轴承和推力轴承可适当调整轴承内部间隙来补偿轴的伸长量 c 对于多支点结构的轴 ,可采用一个轴承固定 ,其余的轴承都可以游动的措施 质量标准及验收 动轴承上标有轴承型号的端盖应装在可见的部位 ,以便将来更换。 保证轴承装在轴上和轴承座孔中 ,没有歪斜和卡住现象。 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 ,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 ,必须有一 个的外套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 ,以免轴和轴承因没有这个余地而产生附 加应力 ,以致急剧发热而被烧毁。 承内部必须清洁 ,严格避免钢、铁屑及杂物进入轴承内部。 配后的轴承外套不得松动转圈,当与轴套式轴承座相配合时,应视其直径 大小有 套与轴配合标准,请参考表 1轴承外套与轴承座的配合请参考表 1 配后 ,轴承运转应灵活 ,无噪音 ,工作时的温度应不超过 70。 表 1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类型 向心轴承 短圆柱滚子轴承 双列球面滚子轴承 配 合 等 级 Q/031201 2001 36 轴 承 内 径 新标准 旧标准 18 100 40 40 100 200 40 140 40 100 kb 140 200 100 200 100 200 1 内圈与轴的配合 ( m) 公称直径 轴 的 极 限 偏 差 ( gb( gc(gd( 18 30 23 8 17 2 7 - 7 30 50 27 9 20 3 8 - 8 50 80 30 10 23 3 10 - 10 8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