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上海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古诗词赏析一.诗歌阅读(共15小题)1.(2023•徐汇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江城子元•倪瓒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搪。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烟外青停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1)出版社再版《历代词选》时拟为这首词添加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乡(2)对本词所用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融情于景B.用典化用C.以动衬静D.化抽象为具体(3)古代文人的“时空意识”在深化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这首词作的妙处。2.(2023•青浦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停云(选二首)【东晋】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①,叹息弥襟。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②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注释:①愿:思念。言:语助词,无意义。不从:不顺心,不如愿。②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伊:语助词。阻:阻塞不通。(1)编辑部正在按照体裁分册编选诗集,请你选出可以与《停云》编入同一分册的作品的一项A.《诗经•氓》B.《蜀相》C.《望海潮》D.《窦娥冤》(2)选出下列写作手法没有运用到这两首诗歌的一项是A.景物烘托B.细节描写C.抑扬结合D.直抒胸臆(3)联系诗序和诗歌的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2023•虹口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文本二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1)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叹为“腐儒”,有才不见赏之慨,和黄庭坚《登快阁》中自称“痴儿”的谐趣不同。B.颔联诗人写自己头有“白发”,逼近“老境”,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回忆,诗人不免悲戚伤怀。C.颈联写室外秋天深夜的情景。风摇动高高的梧桐树,传来阵阵寒意;咚咚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诗人也到了睡觉的时间。D.尾联写诗人入睡前感到有些饥饿,便把山药煮成羹粥来吃,感到像琼浆一样甘美,表现诗人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2)这两首诗对你的读书生活有何启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2023•宝山区校级模拟)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小孤山(宋)谢枋得①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诗人,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1)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A.《格律诗选》B.《乐府诗选编》C.《古体诗选》D.《长短句选辑》(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瑰丽雄奇B.沉郁哀怨C.质朴刚健D.悲怆豪迈(3)分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5.(2023•松江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声声慢(清)洪昇沙长草浅,日淡云低,天际惊堕双雕。百队红旗乱吼,白马嘶骄。却想当年霸业,笑钱镠①、终是儿曹。秋江迥,只闲抽铁弩,慢射银涛。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②,雪冷金刀。夜半读残黄石,虎哭猿号。怕杀秋霜入鬓,枉临风、赋尽牢骚。回头望,暮云平、且醉浊醪③。【注】①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王,据传他见潮水冲击,命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潮水因此后退,从此大治。②玉勒:指马。③浊醪:米酒,多在穷困潦倒时饮用。(1)为这首词添加题目,最合适的是A.赠别B.观射C.听涛D.怀乡(2)下列对本词分析错误的是A.对比映衬B.用事用典C.虚实结合D.以动衬静(3)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所寄寓的情感。6.(2022•浦东新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创作看,这是诗人当时招友夜饮的即兴之作。B.从体裁看,这是一首格律工整的七言律诗。C.从内容看,全诗单纯地描绘了江楼周边美丽的景色。D.从构思看,诗人的描写由远及近,由景到人,精妙绝伦。(3)有人说本诗尾联紧扣题目,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首诗增加了人情之美,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7.(2022•宝山区二模)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节选),完成各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红楼梦》(节选)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1)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C.末句“五柳”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D.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2)你认为“上”和“依依”哪一个更好?写出看法和理由。(3)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中是前后统一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可。8.(2022•崇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宾至(唐)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注释】①钟惺评曰:首联第二句,“惫语,尽傲尽狂。”②沈德潜评曰:颔联第一句,“自谦实自任也。”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释】①黄生评曰:首联“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②钟惺评曰:颔联“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1)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B.二诗皆包含见客而喜以及主客相得两个层次。C.《宾至》来客身份尊而《客至》来客关系近。D.《客至》较《宾至》更含蓄自然、语意蕴藉。(2)两首诗歌字里行间隐藏着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与相关注释作多角度分析。9.(2022•徐汇区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小出塞曲(宋)陆游全师出雁塞,百战运龙韬①。金络洮州马②,珠装夏国刀。度沙风破肉,攻垒雪平壕。明日受降处,甲齐熊耳高③。【注】①龙韬:泛指兵书。②洮州马:宋时由洮州输入蕃马。③熊耳高:典出《汉书•刘盆子传》,意指敌人脱下的铠甲堆集高如熊耳山。(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诗写法特点的一项是A.巧用比兴B.虚实相生C.时空转换D.起承转合(2)本诗描绘了一场全景式的战斗过程,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10.(2022•普陀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夜过瓜洲①〔清〕袁枚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注】①夜过瓜洲:1759年作者赴扬州访友,途经瓜洲时写了这首诗。(1)依据题材,本诗可归入的一项类别是A.咏物类B.送别类C.感遇类D.行旅类(2)以下对本诗的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写景角度先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B.远景近景层次井然,衔接巧妙自如。C.视觉和听觉多感官结合,意在以静衬响。D.有现实之景,也有联想之景,虚实相生。(3)这首诗是否适合选入《悲秋诗集》?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11.(2021•青浦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登岳阳楼(其一)①(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释】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被贬在陈留的陈与义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诗。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1)从题材或写作内容角度看,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景抒情B.羁旅生活C.凭吊怀古D.送别(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楼的位置、登楼的时间,描写了登楼时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B.颔联描写登楼后,作者面对傍晚时分的湖山胜景留恋忘返。C.颈联中的“万里”是夸张虚写,“三年”则是真实的辗转逃难时间。D.尾联中的“老木沧波”是简化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本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依次加以分析。12.(2021•浦东新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①此词是作者任溧水县令时所作。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八里。(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篇幅上看,本词属于长调。B.从题材上看,本词是怀古之作。C.从押韵上看,本词一韵到底。D.从风格上看,本词是婉约词。(2)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对仗工整,“老”“肥”两字活用为动词,极其生动。B.“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两句形象写出溧水地区地低近山久雨湿重的环境特点。C.“人静”三句写出空山人寂,鸟儿逍遥,水色澄清,水声溅溅,又与前几句呼应。D.“凭栏久”三句从上文的虚写转入写实,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的白居易相似。(3)本词下片的抒情曲折回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分析。13.(2021•闵行区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水调歌头(宋)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1)填入下片方框处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A.狂B.香C.长D.快(2)下列对作品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雄浑旷达B.清新飘逸C.清幽郁结D.洗练自然(3)这首词是怎样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14.(2021•金山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③中条:山西的中条山,和华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律诗集粹》D.《诗余选集》(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悲凉。B.第三句中的“归”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残云对华山的依恋。C.五六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D.本诗写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意境雄浑苍茫,语言明快活泼。(3)小明同学在课外阅读时,发现本诗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为:“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劳歌”指忧伤离别之歌。)不同版本的差别让小明产生了困惑,他感到两诗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明显的不同。请你为小明解惑。15.(2021•松江区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______(宋代)苏轼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1)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A.踏莎行B.念奴娇C.沁园春D.渔家傲(2)对于本首词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A.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C.交代了共游赏景的地点、人物。D.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将离开金陵。(3)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几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
上海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古诗词赏析一.诗歌阅读(共15小题)1.(2023•徐汇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江城子元•倪瓒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搪。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烟外青停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1)出版社再版《历代词选》时拟为这首词添加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D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乡(2)对本词所用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CA.融情于景B.用典化用C.以动衬静D.化抽象为具体(3)古代文人的“时空意识”在深化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这首词作的妙处。【答案】(1)D(2)C(3)①“满城风雨近重阳”从时间节令角度强化思乡之情。②“横搪”“汀蒲”“岸柳”,从空间角度展现了一副凄惨冷清的画面,强化了思乡之情和独处之悲;秋水绕江而流,从空间角度描写,表现出乡愁之深重。③全词时间空间浑然一体,强化了诗人的乡思与愁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把握作者的感情,从而选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诗,从运用的“‘时空意识’在深化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解答】(1)这首词抒写乡愁。上片写出了重阳时节秋天气的潮湿、横塘的昏暗,而枯萎的汀蒲,秋风中的柳枝,展现了一副凄惨冷清的画面。下片将连绵不绝的愁情形象地比喻为无际的秋水,体现了乡愁之深重。“归路阻,思微茫”自己的的归乡之路却被阻断,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了不能回到亲人身边的深沉悲哀和无奈的感伤。故选D。(2)A.上片写出了重阳时节秋天气的潮湿、横塘的昏暗,而枯萎的汀蒲,秋风中的柳枝,展现了一副凄惨冷清的画面。融情于景。B.“松菊径,也应荒”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C.没有以动衬静。D.将连绵不绝的愁情形象地比喻为无际的秋水,化抽象为具体。故选C。(3)时空意识:指人们对时间流逝与空间变动的感知与情感,体验与思考,并将之有意表达在诗歌文字中。首先寻找诗歌中能体现时间意识的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写重阳时节潮湿、冷清的节令特点,时间流转角度强化思乡之情、独处之悲。体现对自然时节变换的敏感观察与体悟。再寻找诗歌中能体现空间意识的词句。“暗横搪。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横塘的昏暗,而枯萎的汀蒲,秋风中的柳枝,从空间角度展现了一副凄惨冷清的画面,强化了思乡之情和独处之悲。“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从空间角度描写连绵不绝的秋水无尽地流淌,表现出乡愁之深重。全词时间空间浑然一体,在时空转换中强化了诗人的乡思与愁情。答案:(1)D(2)C(3)①“满城风雨近重阳”从时间节令角度强化思乡之情。②“横搪”“汀蒲”“岸柳”,从空间角度展现了一副凄惨冷清的画面,强化了思乡之情和独处之悲;秋水绕江而流,从空间角度描写,表现出乡愁之深重。③全词时间空间浑然一体,强化了诗人的乡思与愁情。【点评】分析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2.(2023•青浦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停云(选二首)【东晋】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①,叹息弥襟。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②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注释:①愿:思念。言:语助词,无意义。不从:不顺心,不如愿。②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伊:语助词。阻:阻塞不通。(1)编辑部正在按照体裁分册编选诗集,请你选出可以与《停云》编入同一分册的作品的一项AA.《诗经•氓》B.《蜀相》C.《望海潮》D.《窦娥冤》(2)选出下列写作手法没有运用到这两首诗歌的一项是BA.景物烘托B.细节描写C.抑扬结合D.直抒胸臆(3)联系诗序和诗歌的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答案】(1)A(2)B(3)其一主要运用用比兴抒情。前两句起兴,为后文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作了衬托,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三四句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其四主要运用反衬和直抒胸臆来抒情。前四句以鸟的相鸣相和反衬自己的孤独寂寞;结尾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体裁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联系选项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选项,联系诗歌相应诗句具体辨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需要结合两首诗的情感,进而具体分析。【解答】(1)《停云》是四言古诗。A.《诗经•氓》是四言古诗。B.《蜀相》是七言律诗。C.《望海潮》是词。D.《窦娥冤》是杂剧。故选A。(2)A.“八表同昏,平路伊阻”意思是: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以昏暗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伤感的心理,属于景物烘托。C.“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写鸟儿悠闲婉转相酬唱为扬;“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写自己念友不来,孤单寂寞为抑。D.“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直抒胸臆。故选B。(3)第一首,开头两句比兴连用,“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意思是: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开篇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起兴,为后文“良朋悠邈,搔首延伫”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作了衬托,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句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第二首,写鸟儿展翅飞翔,落在庭前树梢头;收敛翅膀悠闲态,鸣声婉转相唱酬。鸟的相鸣相和悠闲自在。而自己思念良朋却不得相见见,无可奈何独自寂寞惆怅。以鸟儿的欢乐衬托自己的失意。“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直抒胸臆,寂寞孤独,诗人因羡慕“翩翩飞鸟”的“好声相和”,而益发“抱恨”了,直接抒发了思友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答案:(1)A(2)B(3)其一主要运用用比兴抒情。前两句起兴,为后文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作了衬托,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三四句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其四主要运用反衬和直抒胸臆来抒情。前四句以鸟的相鸣相和反衬自己的孤独寂寞;结尾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译文:《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其一: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其四: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收敛翅膀悠闲态,呜声婉转相唱酬。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思念良朋不得见,无可奈何恨悠悠。赏析: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题目与诗的内容无关。这是模仿《诗经》的形式。这首诗的内容,就是序中所说“思亲友也”。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诗歌全篇贯穿了陶渊明因不能和友人共享美好的抱恨之意,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的深情。无论是“良朋悠邈,搔首延儜”的烦急,还是“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的无奈,无论是“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的愿望,还是“岂无他人,念子寔多”的担忧,无不尽显诗人的火热心肠和深情厚意。正因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一往情深,而使诗人陷入寂寞孤独:“竞用新好,以怡余情。”——始发新芽的东园之树,都竞相用发着嫩芽的枝叶让我快慰,这正是因寂寞孤独而生幻觉,或聊以自慰。因为寂寞孤独,诗人才羡慕那“翩翩飞鸟”的“好声相和”,而益发“抱恨”了。诗中“八表同昏”等诗句,表面看是写天气,而用夏天雷雨前或冬天雪前的景象来形容春季的天色,似乎形容过量,显然,这里是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反映了诗人的极度愤懑与忧虑。还有“平路伊阻”“平陆成江”等诗句,也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3.(2023•虹口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文本一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文本二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1)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诗人自叹为“腐儒”,有才不见赏之慨,和黄庭坚《登快阁》中自称“痴儿”的谐趣不同。B.颔联诗人写自己头有“白发”,逼近“老境”,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回忆,诗人不免悲戚伤怀。C.颈联写室外秋天深夜的情景。风摇动高高的梧桐树,传来阵阵寒意;咚咚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诗人也到了睡觉的时间。D.尾联写诗人入睡前感到有些饥饿,便把山药煮成羹粥来吃,感到像琼浆一样甘美,表现诗人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2)这两首诗对你的读书生活有何启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B(2)①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陆游自少至老,都好学不倦,感到读书“有味”。②读书应勤奋刻苦、乐在其中。陆游深夜苦读,以山药粥充饥,“二更”时刻才睡觉。于谦将书卷比作多情的“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相亲”相随。③读书可以让人心灵纯净。“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让人心无杂念。④读书要专心致志。“眼前直下三千字”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入迷情态。【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诗人不免悲戚伤怀”分析有误,这两句大意是“白发无情地爬上头顶,渐渐地进入老年,读书的青灯却依旧像儿时那样亲切有味”,颔联表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故选:B。(2)陆游慨叹自己一生庸庸碌碌,但是说喜欢前人的著作,尽管年老,但依然喜欢伴着青灯读书,读书兴致浓厚。这启发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陆游说“读书兴致正浓,忽听更鼓咚咚催人入睡。秋夜漫漫,饥肠辘辘,再也难以读下去,喝杯山药煮成的薯粥,胜过那佳肴美味”,他甘于清贫的生活,深夜苦读,就算饿了,觉得吃粥胜过佳肴。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他以书为伴,乐在其中。他们读书的故事启发我们读书要勤奋刻苦,要乐在其中。于谦还写到“胸次全无一点尘”,说明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心无杂念。“眼前直下三千字”表现了于谦读书痴迷的状态,启发我们读书需要专心致志。答案:(1)B(2)①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陆游自少至老,都好学不倦,感到读书“有味”。②读书应勤奋刻苦、乐在其中。陆游深夜苦读,以山药粥充饥,“二更”时刻才睡觉。于谦将书卷比作多情的“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相亲”相随。③读书可以让人心灵纯净。“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让人心无杂念。④读书要专心致志。“眼前直下三千字”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入迷情态。陆诗译文:我这个迂腐的儒生,可叹一生碌碌无奇,却只爱前人留下来的著作,从不将我欺骗。白发无情地爬上头顶,渐渐地进入老年,读书的青灯却依旧像儿时那样亲切有味。高大的梧桐策策作响,传来一阵阵寒意,读书兴致正浓,忽听更鼓咚咚催人入睡。秋夜漫漫,饥肠辘辘,再也难以读下去,喝杯山药煮成的薯粥,胜过那佳肴美味。赏析: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趣,内涵却不简单。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古言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等句参看,其事自明。次联从室内写夜读,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陆游到老还以眼明齿坚自豪,而头上可能早已出现一些白发,故四十以前,即已谈及“白发”,这里出句也说是“白发无情侵老境”。这句孤立看便无奇。与下句作对,却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像儿时读书一样。“白发”“青灯”“无情”“有味”“老境”“儿时”一一相映成趣,勾人联想。凡是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味,到老犹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联诗,都会感到亲切,无限神往,沉浸于诗人所刻画的夜读情景。这一联与后期的《风雨夜坐》中的“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一联,最能打动中老年人胸中的旧情和书味,把他们的欲言难言之境与情写得“如在目前”。诗人六十三岁时作的《冬夜读书》:“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七十七岁时作的《自勉》的“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等句,可和此联参证。第三联从室外写秋夜。在“高梧”树叶的摇落声中传来“寒意”。重复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明日公务在身,虽书兴犹浓,而“睡期”却苦不能延。策策、冬冬,声声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第四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薯粥,却认为胜过“琼糜”。从进食情况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八十四岁时作的《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的“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等句,更可见出他这种生活与情怀贯彻始终。这两联笔调清淡,但意境不薄。陆游诗风格在统一中富有多样化,这首诗是他的平淡疏畅又富有深味的作品。于诗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赏析:“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是说书籍就好似感情真挚的老朋友,从早到晚都与自己愁苦与共,更加形象的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中间两联,集中写己读书之乐。“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4.(2023•宝山区校级模拟)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小孤山(宋)谢枋得①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诗人,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1)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AA.《格律诗选》B.《乐府诗选编》C.《古体诗选》D.《长短句选辑》(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DA.瑰丽雄奇B.沉郁哀怨C.质朴刚健D.悲怆豪迈(3)分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1)A(2)D(3)①孤臣的“孤”与小孤山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托物言志,“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③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耸然坚定的壮士情怀;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表达孤立无援、艰难无奈的苦闷、落寞之情。④借小孤山之“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自己即使孤掌难鸣,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绝对不会放弃希望的复杂情感。【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诗歌体裁的特点及本诗的特点,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明确诗歌的语言风格,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本诗共八句,每句七字,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属于七言律诗。所以应属于格律诗。应选入《格律诗选》。而“乐府诗”则是由民间的诗歌采集而成,没有固定句数,也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古体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格律要求不严格。“长短句”是词的别称。故选A。(2)从诗中“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可以看出作者对“小孤山”的赞美,联系作者的生平和写作此诗时的处境,可以看出,这两联中作者明写小孤山,其实是写自己坚定的抗元决心。当时南宋朝廷危如累卵,从诗句中可以体会出悲怆之感。而尾联“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则表现出作者达观的心态,透出一股豪迈之气。故选D。(3)首先,小孤山中之“孤”字,与诗中“危似孤臣末世难”中之“孤”字形成照应。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危如累卵,但作者仍坚决抗元,要作国家的“孤臣”,两个“孤”字字面相应,让读者自然联想到作者的处境。其次,作者明写小孤山,其实是写自己,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联,作者此处是借小孤山托物言志,“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再次,作者在颔联“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写明了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而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中,作者表达了即使自己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耸然坚定的壮士情怀。此处的“孤山”与“孤臣”相应,写出了当时南宋朝廷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而此时又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作者虽然要作孤臣,但也感受到孤立无援、艰难无奈的苦闷、落寞之情。最后,这个“孤”字,作者在“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则是借小孤山之“孤”直抒胸臆,自己虽然已是孤臣,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但诗人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绝对不会放弃希望的复杂情感。充分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答案:(1)A(2)D(3)①孤臣的“孤”与小孤山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托物言志,“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③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耸然坚定的壮士情怀;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表达孤立无援、艰难无奈的苦闷、落寞之情。④借小孤山之“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自己即使孤掌难鸣,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绝对不会放弃希望的复杂情感。译文: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赏析: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即海上的的大门关卡,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即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5.(2023•松江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声声慢(清)洪昇沙长草浅,日淡云低,天际惊堕双雕。百队红旗乱吼,白马嘶骄。却想当年霸业,笑钱镠①、终是儿曹。秋江迥,只闲抽铁弩,慢射银涛。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②,雪冷金刀。夜半读残黄石,虎哭猿号。怕杀秋霜入鬓,枉临风、赋尽牢骚。回头望,暮云平、且醉浊醪③。【注】①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王,据传他见潮水冲击,命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潮水因此后退,从此大治。②玉勒:指马。③浊醪:米酒,多在穷困潦倒时饮用。(1)为这首词添加题目,最合适的是BA.赠别B.观射C.听涛D.怀乡(2)下列对本词分析错误的是DA.对比映衬B.用事用典C.虚实结合D.以动衬静(3)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所寄寓的情感。【答案】(1)B(2)D(3)①上阕借描写射雕之人瞄射姿态,赞颂他人武艺超妙,表达了自己当年的神勇威武。②用典,将射雕的壮举与钱镠射潮的霸业相比,体现了诗人胸有成竹的雄心壮志。③下阕回忆年少时的风采盎然,雄姿英发与如今的暮年潦倒,满腹牢骚,浊酒自醉进行对比,体现了暮年时的壮志未成的无奈与遗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标题添加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诗歌内容,再确定恰当的标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句明确诗歌的表现手法,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沙长草浅,日淡云低,天际惊堕双雕”写秋时节,长长的沙滩上浅草枯黄,日淡云低,广袤的天际中,嗖的一声箭响,惊见一对雕坠落。开篇十四字只字未提射雕之人瞄射姿态,姓甚名谁,却道出了射手的威武神勇,箭技超妙,亦巧妙地描摹了观射之人目瞪口呆,惊叹之态。故这首词题目可以添加为“观射”。故选B。(2)词上阕首先描写射雕之人瞄射姿态,借赞颂他人武艺超妙,表达了自己当年的神勇威武。接着,结合注释①可知,运用钱的典故,把射雕的壮举与钱镠射潮的霸业相比,更胜一筹。下阕“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雪冷金刀”是回忆年少时的风采盎然,雄姿英发,骑马掠过四野,挥刀舞剑冷光四射的场景。故而本词没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故选D。(3)上阕首先描写射雕之人瞄射姿态,借赞颂他人武艺超妙,表达了自己当年的神勇威武。接着用典,词人看来,射雕的壮举与钱锷射潮的霸业相比,更胜一筹。射雕之姿,不急不缓,胸有成竹地抽出铁弩,瞄向雄鹰,比钱锷射潮更具英雄之姿,体现了诗人胸有成竹的雄心壮志。下阕首先追忆当年,回忆年少时的风采盎然,雄姿英发,骑马掠过四野,挥刀舞剑冷光四射,体现了年少时出征作战时的雄心壮志与豪迈之情。但是最后暮年潦倒,孤城废宫,凭吊故国,只能满腹牢骚,浊酒自醉,闲适度日,体现了暮年时的壮志未成的无奈与遗恨。答案:(1)B(2)D(3)①上阕借描写射雕之人瞄射姿态,赞颂他人武艺超妙,表达了自己当年的神勇威武。②用典,将射雕的壮举与钱镠射潮的霸业相比,体现了诗人胸有成竹的雄心壮志。③下阕回忆年少时的风采盎然,雄姿英发与如今的暮年潦倒,满腹牢骚,浊酒自醉进行对比,体现了暮年时的壮志未成的无奈与遗恨。【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6.(2022•浦东新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D。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创作看,这是诗人当时招友夜饮的即兴之作。B.从体裁看,这是一首格律工整的七言律诗。C.从内容看,全诗单纯地描绘了江楼周边美丽的景色。D.从构思看,诗人的描写由远及近,由景到人,精妙绝伦。(3)有人说本诗尾联紧扣题目,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首诗增加了人情之美,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答案】(1)D(2)C(3)尾联紧扣标题中的地点和目的,运用直抒胸臆/设问/比较的手法诚挚地邀请朋友来江楼消暑。而前三联描绘了江楼夕望的景色正是为最后的邀请做了铺垫: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和钱塘江及两岸的山势;灯火星河,风吹古木,月照平沙,灿烂夺目,而身处夕望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既表现出诗人对江楼之景的喜爱,也体现出诗人和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着重考查押韵,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应结合本诗的尾字分析。(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结尾表达效果的能力。应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诗歌题目、写作背景、重要诗句等,从内容和结构、艺术技巧、表达的情感等角度作答。【解答】(1)D.“茫”“长”“央”“霜”“凉”五个字都压“ang”韵。故选D。(2)C.“全诗单纯地描绘了江楼周边美丽的景色”错误,尾联抒情,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故选C。(3)“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能就江楼消暑否”是设问,作者邀请对方来江楼避暑,非常诚挚,直抒胸臆,充满人情之美。结合前面三联可知,邀请对方来江楼避暑是情理之中。作者前三联写江楼的景象,为邀请朋友来避暑作铺垫。“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壮阔意境,令人心胸为之一阔;“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写华灯初上的美景,灯火与星河交相辉映,宛如人间仙境;可见诗人以此地的美景招揽友人前来观赏;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用“古木”“月”等意象,营造出幽森的氛围,“晴天雨”“夏夜霜”又带来凉爽的感受,让人觉得这里正是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是以气候的凉爽来邀请友人。江楼景色美丽,诗人十分喜爱;江楼这里气候宜人,避暑非常合适;诗人感情真挚,真心希望对方前来避暑,可见诗人和友人友谊深厚。答案:(1)D(2)C(3)尾联紧扣标题中的地点和目的,运用直抒胸臆/设问/比较的手法诚挚地邀请朋友来江楼消暑。而前三联描绘了江楼夕望的景色正是为最后的邀请做了铺垫: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和钱塘江及两岸的山势;灯火星河,风吹古木,月照平沙,灿烂夺目,而身处夕望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既表现出诗人对江楼之景的喜爱,也体现出诗人和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译文: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赏析:《江楼夕望招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作者于823年(唐)夏天,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作品描绘诗人夏夜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望”字统领全篇,全篇景致紧扣“夕”字,尾联向友人发出邀请应题中“招客”二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为千古名句,逼真传神的描绘了夏夜清凉优美的景致。【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7.(2022•宝山区二模)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节选),完成各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红楼梦》(节选)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1)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C.末句“五柳”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D.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2)你认为“上”和“依依”哪一个更好?写出看法和理由。(3)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中是前后统一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可。【答案】(1)D(2)示例一:“依依”好。“依依”与前一句“远人村”呼应,写出了远处的炊烟隐约而轻柔的样子,同时又移情于景,将“我”融于景物之中,传形又传神,表现了田园的宁静安闲,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上”没有“依依”更有情味和“淡”的境界。示例二:“上”字好。“上”用白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动态感、画面感(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虽没有“依依”那样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无我之境,更显淡泊,更让人回味无穷。评分说明从词语意义、情景关系与意境的营造、上下句关系(结构关系)、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分析都可。如果某二个方面说的充分,即可满分。(3)林黛玉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对田园诗“淡”的欣赏,表现了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黛玉葬花,并在葬花词中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同样表现出对纯洁品德的坚守。【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从词语意义、情景关系与意境的营造、上下句关系(结构关系)、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分析都可。本题是比较鉴赏题,解答时首先指出那一句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找到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然后进行归纳即可。【解答】(1)D.“辞藻华丽,与《饮酒》风格迥异”错误。本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雕琢,与陶渊明诗风格相似。故选D。(2)墟里上孤烟”,是从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维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考生回答时选取任何一个均可,但不管选什么,都要结合另一句分析,要有比较的过程。(3)根据原文“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表现她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喜爱之情。陶渊明是一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再结合《红楼梦》的《葬花词》中的诗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也可看出林黛玉身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以及对这种品德的坚守。答案:(1)D(2)示例一:“依依”好。“依依”与前一句“远人村”呼应,写出了远处的炊烟隐约而轻柔的样子,同时又移情于景,将“我”融于景物之中,传形又传神,表现了田园的宁静安闲,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上”没有“依依”更有情味和“淡”的境界。示例二:“上”字好。“上”用白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动态感、画面感(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虽没有“依依”那样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无我之境,更显淡泊,更让人回味无穷。评分说明从词语意义、情景关系与意境的营造、上下句关系(结构关系)、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分析都可。如果某二个方面说的充分,即可满分。(3)林黛玉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对田园诗“淡”的欣赏,表现了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黛玉葬花,并在葬花词中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同样表现出对纯洁品德的坚守。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拄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赏析: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点评】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8.(2022•崇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宾至(唐)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注释】①钟惺评曰:首联第二句,“惫语,尽傲尽狂。”②沈德潜评曰:颔联第一句,“自谦实自任也。”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释】①黄生评曰:首联“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②钟惺评曰:颔联“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1)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B.二诗皆包含见客而喜以及主客相得两个层次。C.《宾至》来客身份尊而《客至》来客关系近。D.《客至》较《宾至》更含蓄自然、语意蕴藉。(2)两首诗歌字里行间隐藏着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与相关注释作多角度分析。【答案】(1)A(2)由所处之幽僻,待客食物之粗薄,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由“群鸥日来”可见主人公远离世俗之高洁志趣;所来之“佳客”及“花径不曾缘客扫”,可见主人公交友之雅;“岂有文章惊海内”的自谦语中暗寓以文章自许的自信;由待客之“无兼”“旧醅”“粗粝腐儒餐”,可见主人公之率真自然,不卑不亢。【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注意联系诗句分析。【解答】(1)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错,《宾至》全诗直叙情事,描写作者于僻居老病之中有贵客不期而至而竭诚款待情事。没有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手法。故选A。(2)结合“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百年粗粝腐儒餐”可知,主人公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有客来访,“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待客只能用粗茶淡饭,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但见群鸥日日来”,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日日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佳客坐”“花径不曾缘客扫”,“佳客”指尊贵的客人,“花径”指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可见主人公交友之雅;“岂有文章惊海内”意思是,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自谦语中暗寓以文章自许的自信,傲岸之态可掬。“百年粗粝腐儒餐”意思是,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可见主人公之率真自然,不卑不亢。答案:(1)A(2)由所处之幽僻,待客食物之粗薄,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由“群鸥日来”可见主人公远离世俗之高洁志趣;所来之“佳客”及“花径不曾缘客扫”,可见主人公交友之雅;“岂有文章惊海内”的自谦语中暗寓以文章自许的自信;由待客之“无兼”“旧醅”“粗粝腐儒餐”,可见主人公之率真自然,不卑不亢。《宾至》译文:我栖身的这地方过于偏僻,很少有人来,我年老多病,需要搀扶难以多拜,请您担待。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你远来看我,车马停在江边,让我感谢又感慨。尊贵的你屈尊停留这破草房整日,让我很不自在,只能用粗茶淡饭招待你,我这腐儒没钱没能耐。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赏析:诗人在首联写道:“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幽栖”即清静的住所。“再拜”即拜两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这里,诗人写了迎接之状。其中,“老病人扶”说明了自己身体不好,病得需要人扶起来。“再拜”中的“再”,不但表明了对客人的尊重,也暗示了自己行动的艰难。从诗人的话语中,表现了诗人在繁琐的礼节和年迈多病之中,对这类应酬感到很不高兴。接着颔联写道:“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文章”这里泛指诗文。“海内”即四海之内,也就是“天下”之意。“漫劳”即空劳。“车马”即客人乘车马而来。暗示了来者是一位达官贵人。“江干””即江边。草堂临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哪有震惊海内的文章,竟然徒劳车马枉驾暂驻江干。其中。诗人用“岂有”“漫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就是说,我在物质上是一无所有的,我也知道你是来求得文章,然而,你来也是徒劳的。这里,表现了诗人不亢不卑的品格,以及对来“宾”不满意与嘲讽。颈联写道:“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竟日”即终日。“淹留”即久留。“百年”即一生。“粗粝”就是粗米。“腐儒”就是迂腐的书生。这里,诗人写了对来宾款待之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这位佳客入门就坐,淹留竟日,但我不能好饭好菜招待你,因为我是迂腐的书生,一生都是吃的粗米,而今你来,款待不周,只望包涵。我们从诗人的话语中,感受到诗人对自己一生贫穷的伤感,也表现了诗人面对来宾所表现出来的自谦与无奈。尾联写道:“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供给”指酒肴。“无供给”即没有美酒佳肴来款待。“药栏”即花药之栏槛。“看药栏”即看花。七、八句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意思是说。如果不嫌我这荒山野岭没有美酒佳肴的话,还望以后有兴致再来看花。这是诗人对来宾的客套话,也暗示了诗人的送客之意。这里,不但照应了首联的意思,也表明诗人自负神态。《客至》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赏析: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是过于单调。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颈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刘克庄说此诗是戏效元白体。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这是从风格角度反讲的。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程分包合同标的与分包工程
- 江阴市二手房按揭贷款合同指南
- 桥梁监控系统施工合同
- 旅游景区房产交易合同样本
- 外派董事的当地市场洞察
- 皮革厂电气安全操作守则
- 汽车内饰材料采购招投标细则
- 宿舍纠纷调解流程
- 石化行业应收款监控
- 电子产品维修施工合同
- 复盘养猪分析:探寻背后的成功秘诀
-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qdslrdashboard应用软件使用说明
- 海康2023综合安防工程师认证试题答案HCA
- 跌倒坠床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WinCCflexible的传送操作HMI设备设置入门
- 三宝屯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机电一体化说专业比赛
- 2023年海口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