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doc_第1页
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doc_第2页
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doc_第3页
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doc_第4页
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怀化市溆浦县双井中心小学 安斌 摘 要 本文通过结合实例来反映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造成了学生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的问题。并提出了本人对解决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素材;数学课堂引 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义务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习题的编拟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来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实现我们的数学生活化。1、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它们的重量。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例如:三年级加、减法的简便计算,264+98、264-96这两道例题,为什么要把98、96先看成100进行加、减?看成了100加、减后,第一题为什么要再减去2?第二题为什么要再加上4?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学生往往不易接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在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生经常玩的,有经验也有兴趣的生活情境:玩牌接龙游戏,接通一条龙就加99分,没接通就得扣掉96分,现在小明电脑上的记录是264分,再接通一条龙后电脑上显示的记录该是多少?有的学生脱口而出:363分。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每次加98分,记录又会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从而强调98、99都接近100,我们把原有的记录先加上100分,而实际上每次得分没有100分,多加了就要减去。那如果下一轮没接通又该是几分呢?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是用的什么简便的方法?从而得出96这个数接近100,先减去100,口算得164,而实际上只要减去96,我多减了4,多减了要加上,所以要从164里加上4。从这个事例里,再突出加着重号的两句话: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就便于学生理解了。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更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我插入:你们知道人体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教学中选取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274+(2+98),而对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100-98+1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也可编题为: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276+100-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元,应找回2元,所以276-98=100-98+176=178元。又如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队列报数的生活情境。让一列学生先按1、2、3、4、5报数,知道自己在第几个。只要学生说出他在第几个,师就能知道按一定规律报数时(如1、2、3、1、2、3)他报的该是几,再通过报数证实。这样通过报数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要想知道第几位同学报的是什么数,除了报数的方法外,用算的方法更快。使学生知道余数不仅用来进行计算,还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他们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欲望。 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3、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能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使学生确实体验身边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3、1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理验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学习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一年级新教材的第一页,出示学校校园的场景图,学生见到熟悉的场景,对学校有所了解,而且是学生喜欢的对方,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图中的人物和事物都与10以内的数有关,这就让学生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又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进行比较,如我和妈妈比高低,小猪和大猪比长短,并比较的人和事进行分类。有同类的比较和不同类的比,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2 从生活的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事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寻找数学原型,如在教学百分数意义和百分数应用后,分析“折扣”问题时,我就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比如商店出售一台录音机,原件430元,现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历,思考“折扣”是怎么回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同学们高兴的,主动的投入学习。在一次一年级课改活动中,一位年轻女教师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创设了如下鲜活的情境,让所有的孩子快乐地学了一回:上课了,老师推着蛋糕走到班级中央,微笑着说:“今天是大象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大象庆祝生日好吗?”全体师生围着蛋糕唱起生日快乐歌,有的小朋友还边唱边跳,不亦乐乎。而后,老师顺理成章地将其他客人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小猴、小猪和小狗统计客人、统计礼物的活动悄然展开。随后,老师又用亲切的语言问小朋友:“你们为大象准备了什么礼物呀?”有的说想唱一首歌,有的说要送一张贺卡(要自己画的),有的说得为大象跳支舞老师还真的让几位同学表演唱歌、跳舞和画画。展示完后又问:“你觉得送大象什么礼物比较好呢?”统计的实践应用又不知不觉地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进行着。一堂数学课,有说有笑、有唱有跳,用“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数学与艺术的融汇,是教师教学思维的精彩创造,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数学学习是如此生动活泼,快乐有趣。这种数学的愉悦,正是我们需要培养的一种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情感。3、3 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电脑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等异彩纷呈的展示形式,创设教学背景;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悬验,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究、发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我把米尺拿到教室,讲完课,要求学生每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让同桌与同桌之间相互汇报,比一比谁高些,高多少。这样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本领”。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情境教学中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获得成功。4、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动手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经历,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汲收。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把它们剪下来,然后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以“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拼接过程中,在脑海里也会产生不少疑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回顾“旋转平移”的情景,从而发现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 高 2这样学生从生活经验与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保留时间长。5、从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粉刷我们的教室需要多少钱?你认为要准备哪些数据来预算?学生讨论的很激烈,一致认为要度量出教室的长、宽、高、门窗的面积、一桶油漆的价钱、可刷面积等。从他们的讨论来看,学生已能够活学活用,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生活事例,能从中感悟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束语总言之,数学课堂应与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化简书本知识,下最深的功夫来研究数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借助于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各种能力。参考文献:1 周云芳. 数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数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2 汪建泳. 让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