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圆---切线长定理》.doc_第1页
九年级数学(上)《圆---切线长定理》.doc_第2页
九年级数学(上)《圆---切线长定理》.doc_第3页
九年级数学(上)《圆---切线长定理》.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课时)二: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第三课时,是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重点内容,是在学习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继续对切线的性质的研究,是在垂径定理之后对圆的对称性又一次的认识。体现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证明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提高了探究的兴趣。首先教师突出操作要求,学生操作并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从具体情景和实践操作中发现条件,解决问题。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自己画图尝试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发展的过程。三: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复习巩固,引入课题活动2切线长定义和定理的引入活动3例题讲解与习题训练活动4 小结,课后作业对旧知的复习,思考,巩固通过具体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每个算式的特点、结果的特点, 发现规律,猜想公式。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熟练性和准确性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切线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等概念.【过程与方法】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帮助探求切线长的特征.结合求证三角形内面积最大的圆的问题,掌握三角形内切圆和内心的概念.【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内切圆、内心的概念及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探究 如图,纸上有一O,PA为O的一条切线,沿着直线PO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回答下列问题:(1)OB是O半径吗?(2)PB是O的切线吗?(3)PA、PB是什么关系?(4)APO和BPO有何关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后,教师抽取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分析:OB与OA重合,OA是半径,OB也是半径.根据折叠前后的角不变,PBO=PAO=90(即PBOB),PA=PB,POA=POB;APO=BPO.而PB经过半径OB的外端点,PB是O的切线.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切线长的定义及性质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我们知道圆的切线是直线,而切线长是一条线段长,不是直线.如右图中,PA、PB是O的两条切线,OAPA,OBPB.又OA=OB,OP=OP,RtAOPRtBOP,PA=PB,AOP=BOP,APO=BPO.由此我们得到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教学说明】这个定理要让学生分清题设和结论.题设: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结论:过圆外的这一点可作该圆的两条切线.两条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猜想:在上图中连接AB,则OP与AB有怎样的关系?分析:PA、PB是O的切线,A、B是切点.PA=PB,OPA=OPB,OPAB,且OP平分AB.2.三角形的内切圆思考 如图是一张三角形的铁皮,如何在它上面截下一块圆形的用料,并且使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呢?【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分析作图的关键,假设圆已经作出,圆心应满足什么条件,怎样根据这些条件确定圆心?圆心确定后,如何确定半径?教师引导,学生要互相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假设符合条件的圆已作出,那么这个圆与ABC的三边都相切,这个圆的圆心到ABC三边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又因为我们在角平分线这节中学过,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因此,在ABC中,作B,C的角平分线BM和CN,它们相交于点I,则点I到AB、BC、AC的距离相等.以I为圆心,点I到BC的距离ID为半径作圆,则I与ABC三边相切.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教学说明】要让学生对照图形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概念,并与三角形的外接圆进行比较.“接”和“切”是说明多边形的顶点和边与圆的关系;多边形的顶点都在圆上叫“接”,多边形的边都与圆相切叫“切”.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教材第100页,例2(本题较简单,教师指点,可由学生自主完成)例2 如图,P为O外一点,PA、PB分别切O于A、B两点,连接OP,交O于C,若PA=6.PC=23.求O的半径OA及两切线PA、PB的夹角.分析:连接OA,设AO=x,在RtAOP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由切线长定理知APO=12APB.求出APO就可得APB.解:连接AO,PA是O的切线,PAOA,PAO为直角三角形.设OA=x,则OC=x,在RtPAO中,OA2+PA2=OP2,x2+62=(2+x)2,解得:x=2.OA=2,OP=4,AOP=60,APO=30.APB=2APO=230=60.O的半径OA为2,两切线PA、PB的夹角为60.【教学说明】例1、例2是利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例3如图,在ABC中,I是内心,BIC=100,则A=_.分析:I是内心.BI,CI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BC+ACB=2(IBC+ICB).又BIC=100,IBC+ICB=80.ABC+ACB=160.A=180-160=20.【教学说明】指导学生利用三角形内心的性质解决问题.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课本第100页练习1、2题.【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知识点?你有哪些疑惑?【教学说明】学生自主交流并发言总结,教师予以补充和点评,让学生完整地领会本堂课的知识要点.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 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六:板 书 设 计 24.2.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定义 3、例题讲解2、切线长定理 4、学生练习2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本节课的教学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继续,从探究切线长定理开始,通过如何作一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引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内心的概念,经历这些探究过程,能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欣然接受挑战。考虑到学生刚接触这类乘法,我还请学生自己出题让其他学生来解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课上我还积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