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的CT诊断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的CT诊断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的CT诊断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的CT诊断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的CT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CT解读,定义:CT是X光的断层照片 ,利用X光,加上電腦計算,所做出來的掃描圖。CT值:X光對各種物質的穿透力不一樣。鉛板可以完全阻隔X光。而空氣則毫無阻擋能力。這種穿透的容易度,跟物質的密度有關,如果把這種密度數值化就称作CT值。,常见物质的CT值,骨頭或鈣化 +80 - +1000凝固的血塊 +40 - +95大腦灰質 +36 - +46大腦白質 +22 - +32腦脊髓液 0 - +8水 0脂肪 -20 - -100空氣 -1000,扫描基线:CT一般是以即眼眶中心點與耳道的連線,做第一張掃瞄。標準的作法是每往上一公分做一次掃瞄,就像切一片橘子。(有些時候會細切,可能每3mm掃瞄一次)。,头部CT的简单构造图,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界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界颞骨。为颞叶所在;内侧海马回构成鞍上池的外侧缘。,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上池:前界 额叶直回;侧方颞叶海马。前角连前纵裂池;前外侧角连外侧裂池;后外侧角连环池;后角连大脑脚脚间池。,椎动脉,ACA大脑前动脉,(ACoA) 前交通动脉,ICA(颈内动脉),PCoA(后交通动脉),PCA大脑后动脉,MCA,基底动脉,蝶骨大翼,蝶鳞缝,颞骨鳞部,额骨眶突,额蝶缝,蝶骨小翼,颧骨眶突,非疾病的異常,1.颅缝,2.年老的 CT,3.小孩的 CT,4.Calcification 鈣化,5.第五及第六腦室,常见头部外伤的CT表现,1.急性硬腦膜外出血,CT 上的特徵是與撞擊同側。白色出血貼著頭骨。附近頭骨可能有骨折。血塊是向內壓迫,呈所謂的紡錘形。血塊所壓迫的腦部仍然可以看到腦迴的灰質。,血块里有黑有白,不均勻的出血可能是除了凝固的血塊外,還有還沒凝固的出血,或是說可能還在出血。這樣血塊可能還在變大。,2.急性硬腦膜下出血,CT 上的特徵是:多在撞擊的對側。就是頭皮血腫的對側。可能伴有腦挫傷。白色出血緊貼頭骨。血塊順著大腦表面擴散,呈所謂的新月形。血塊下面的腦部在前額處併有挫傷。在對側可以看到頭皮撞傷的血腫。,Tentorial subdural hematoma,慢性硬膜下血肿,3.脑挫裂伤,腦挫傷最常見的區域是額葉與聶葉。,腦挫傷多半也是出現在撞擊的對側。白色的出血成不規則,亂亂的,出血區有黑色的腦水腫。這點跟腦中風出血單單一塊,不同。挫傷出血亂亂的,我們稱contussion,如果單一個大的hematoma則我們說ICH。,4.Pneumocranium外傷性氣腦症,5.其他傷害,脑疝的CT表现,出血性腦中風Hemorrhagicstroke,Old CVA,腦室出血ventricularhemorrhage,Brain stemhemorrhage腦幹出血,小腦出血,Lobar hematoma,SAH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栓塞性腦中風與其他,頸動脈的栓塞,動靜脈畸形之腦出血,Temporal lobal hematoma,Parietal lobar hematoma,腦內動脈瘤,腦瘤與栓塞性中風的差別,(1)神经胶质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级(低分级星形细胞瘤),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胶质母细胞瘤)。,级星形细胞瘤,CT表现:脑内低密度影,边清,邻近脑室及中线轻度受压、移位。+C: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紧密,无强化或轻度强化。MRI表现:皮髓交界处、信号强度均匀、T1低信号、T2高信号、周围无水肿,无增强效应。,增强扫描于顶枕部有片状或结节状强化灶脑室受压变形且移位。中线结构右移.,左颞顶有大片低密度水肿带,累及灰白质,影像诊断:左顶枕胶质瘤,伴左顶枕颞脑组织水肿。手术发现:脑压稍高,肿瘤位于左颞枕交界,距脑皮层约0.5Cm,大小554cm ,边界不清,质软,血供丰富,黄褐色,水肿反应较重。病理诊断:星型胶质细胞瘤级.,平扫:右额颞圆形低密度、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无强化,中线清度左移。,T1WI:左侧额叶皮层及皮层下异常信号影。T2WI:高信号,周围无水肿。,、级星形细胞瘤,CT表现:略高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占位及周围水肿均显著。+C:由于肿瘤血管形成不良,明显强化,环壁上可出现均一强化的瘤结节。 MRI:级星形细胞瘤:信号强度不均匀、多见囊变出血、占位水肿明显、边缘凹凸不平。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可肥厚。,左侧颞顶叶混杂密度灶,其内见片条状高密度灶,中央见低密度灶,边缘大部强化,周围见地密度水肿带,左侧脑室受压闭塞,中线结构右移。,影像初步诊断:左侧颞顶叶胶质细胞瘤,多系少枝胶质细胞瘤。病理诊断:星型胶质细胞瘤-级。手术发现:肿瘤位于左颞顶部,约8 6 5cm大小,边界欠清,血供丰富,质软,肿瘤呈鱼肉状,平扫:左额顶部圆形低密度影,其外后方可见一圆形高密度结节,左侧脑室受压,中线右移。+C:瘤结节均匀强化,周围无明显水肿。(级),T1WI:左颞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清度水肿。(级星形细胞瘤),平扫:右颞叶等低混杂密度,边界欠清晰。+C:花圈状强化,周围中度水肿。(级星形细胞瘤),级星形细胞瘤,CT表现:略高混杂密度,边缘不规则,占位及脑水肿更为明显。+C:较、级更为明显,形态不规则。MRI:占位水肿更明显。,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成人,半数位于额叶,膨胀性生长为主,钙化发生率高。CT表现:高密度混杂肿块、边清、囊变区呈低密度;钙化常见;水肿、占位效应清;不典型病例皮质内低密度。+C:不或轻、中度强化。MRI:T1、T2内可见不规则低信号,为钙化所至。,右侧额叶与顶叶交界处类圆形低密度影,其内有不规则钙化。,T1WI:大部分低信号。T2WI:大部分高信号,钙化部分为低信号。钙化在T1、T2均为低信号。,室管膜瘤,多见小儿及青少年,70%来自四脑室,可种植转移,常位于脑室周围及脑实质内,实性或囊性。CT表现:菜花状等或混杂密度,可有钙化,可发生脑积水,室管膜下转移时可见局灶性密度增高块影。,四脑室内等低混杂密度,四脑室受压,向左前移位。+C:不均匀强化,右侧脑室三角区肿块,T1加权呈略低信号中间见低信号的坏死区,T2加权病变呈高信号。,病例(3),CT平扫。,平扫,+C,+C,(2)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蚓部,多见小儿,男性多于女性,对放疗敏感。CT表现:颅后窝中线圆形类圆形肿块,周围可见水肿带,可见钙化,幕上脑室明显扩大。,CT平扫(左图)示小脑蚓部圆形高、低混合密度病灶,边界尚清,周围伴轻度水肿。第四脑室闭塞。增强后(右图)示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低密度区物强化,MR示小脑蚓部类圆形病灶,横断面T1加权(左图)为略低信号,T2加权(右图)为略高信号,中间伴不规则形囊变,周围水肿轻微。,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边缘清晰。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左侧额叶大脑镰旁略高密度块影,边缘呈分叶状,内可见低密度小片区,左侧脑室受压闭塞,中线结构右移。灶周见大片状低密度水肿带,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大脑镰增强强化且增厚,其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影像初步诊断:左侧额叶大脑镰旁脑膜瘤,伴大脑镰下疝。手术发现:肿瘤深埋于脑内,表面仅见小块脑组织,约8 76cm大小,脑表面硬膜广泛粘连。手术证实:脑膜瘤。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丛,与蛛网膜颗粒关系密切,是典型的脑外肿瘤。好发部位的顺序是:大脑镰,大脑凸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三叉神经池,小脑幕,桥小脑角,斜坡,枕大孔,少数可发生于侧脑室或第三脑室脉络丛的间质。,脑膜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病变,有时有星状、颗粒状或均匀一致的钙化,很少发生囊性变。肿瘤与颅骨内板和脑膜的关系密切。60的脑膜瘤有瘤周水肿,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