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阐述了锅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本规程适用于供汽工序;本规程是供汽工序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操作人员从事中温中压锅炉操作的技术性指导文件。2 规范性引用资料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与检修.吕俊复等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锅炉设计说明书杜兵编制, 四川锅炉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及其设计和运行中的若干问题徐秀青、徐向华,动力工程,19953 生产原理利用煤燃烧释放的热能加热脱盐水送到本岗位的合格脱盐水,以获得规定参数(温度、压力)的高品质过热蒸汽,输送至汽轮机,以满足汽轮机的生产需要。4 工序任务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送出蒸汽压力为3.43+0.2MPa ,温度为435+5-10。5 工序岗位职责5.1 严格遵守锅炉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做与岗位工作无关的事。5.2 按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发现重大隐患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作好本班运行记录,做到准确、及时、干净、整洁。5.3 根据蒸汽用户的负荷变化随时调整锅炉负荷,保证用户热能的需要和设备的安全。5.4 保证设备和生产场地的清洁,保管好锅炉房内的工具。5.5 配合进行各种事故的调查、分析和设备修理后的验收工作。5.6 熟悉工艺流程、设备性能,掌握操作法及基本生产原理以及安全、环保、消防要求。5.7 负责处理和排除各种生产故障,保证生产安全经济运行。5.8 不串岗、不睡岗、有事离岗须请假。6 工序原料质量要求6.1 设计煤种的规格(见表1)表1序号项目指标(%)检验方法参照标准1碳CY60.15分析GB212-912氢HY2.86分析GB212-913氧OY2.01分析GB212-914氮NY0.61分析GB212-915硫SY3.95分析GB212-916灰AY26.26分析GB212-917水分WY7.72分析GB212-918挥发份Vr7分析GB212-919QYdw(KJ/kg)5315.4分析GB212-916.1.1 煤的成分为碳(C)、氢(H)、氧(O)、氮(N)、硫(S)、灰分(A)、水分(W)和挥发份,它们不是机械混合物,而是形成复杂的化合物存在于煤中,煤的燃烧是煤中可燃成分与氧发生剧烈氧化作用并放出光和热的过程。锅炉设计煤种粒径为07mm 占70%;710mm 占20%;1013mm 占10%,每小时耗煤12.76吨。石灰石与煤量比:0.08:1 脱硫率8090%。6.2 锅炉给水(见表2)表2总二氧化碳g/L硬度 mol/LPH(25)二氧化硅g/L氧 g/L电导率s/cm铁 g/L铜 g/L628.59.220150.350107 工序动力参数要求电压380v。8 工序工艺流程概述(工艺流程图附后)8.1 型号:CG-75/3.82-MX16型循环流化床锅炉。8.1.1 锅炉规范(见表3)表3名称单位数据设计蒸发量t/h75蒸汽温度420-445R蒸汽压力MPa3.82给水温度(除氧器)100-105排烟温度150锅炉设计效率%88.2循环倍率20炉膛过量空气系数1.2一二次风比例%60:40Ca/S摩尔比2.5进风温度208.1.2 整体布置简介锅炉系单锅筒、自然循环水管锅炉。半露天布置,炉膛及尾部省煤器以上采用悬吊结构。炉膛分为两部分:下部密相区,上部稀相区。炉膛四周为膜式水冷壁,在密相区内开成缩口和垂直段,布风板以上涂耐火层防止磨损。锅炉采用先集中下降管后再分散进入下集箱。为保证水循环的安全可靠性,前后、两侧水冷壁及分离器共分12个独立回路。为实现均匀升降,可控启动,锅炉采用床下热烟气点火装置。在炉膛出口,烟气分两路分别进入两只旋风分离器,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的烟气,回到炉顶水平烟道。尾部烟道内包括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均支撑于两侧墙上,空气预热器分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最上一只管箱为二次风空气预热器,下面两只管箱为一次风空气预热器。8.1.3 锅炉燃烧系统简介燃烧室由膜式水冷壁构成,断面呈矩形。炉膛分为密相区和稀相区两部分。燃烧室壁面开有:二次风口、循环灰入口、燃料入口、排渣口、启动燃烧器口、测温口、测压口、出烟口、人孔等。锅炉采用床下热烟气点火.,水冷布风。在靠近风室入口的主风管道上开有旁通、油枪在旁通中先燃烧加热空气,并与主烟道空气混合至400500,作为点火期间一次风进入水冷风室。锅炉正常运行时,关闭旁通。油枪工作压力22.5 MPa。物料循环回路由燃烧室、分离器、回料装置组成。经炉膛出口出来的高温烟气首先经两只水冷旋风分离器后,烟气至高温段过热器,飞灰进入分离器料仓。分离器的外壁由钢板制成,内衬耐磨耐火材料,上部为圆筒型,下部为锥型,耐磨材料采用钢钉固定。其次烟气在分离器进口经碰撞分离,烟气进入过热器、省煤器、空预器,加热蒸汽、给水、一、二次风空气,提高锅炉热效率,飞灰进入分离料仓,通过非机械阀进入炉膛回燃,充分保证锅炉热效率。锅炉采用分段送风,确保炉内床料合理流化及实现分段燃烧。一次风量约占总风量的60%,一次风从一次风机出来后进入空预器,预热后由风道引入炉底水冷风室中。水冷风室与水冷壁直接相连,并随膜式壁一起胀缩,有利于密封。流入风室的风通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炉内,促使床料流化。二次风约占总风量的40%,二次风经预热后,进入炉膛,提供燃料进一步燃烧所需的空气,实现分级燃烧。一、二次风总管上均设有电动风门及测风装置,运行时可调节一、二次风比来适应煤种和负荷变化的需要。原煤由三台给煤机送入燃烧室;给煤装置布置在燃烧室前墙。给煤装置上均设有播煤风管,送入给煤风防止煤在下料口堆积,将煤均匀播撒在炉床上。脱硫用石灰为02mm粒径,在进煤口与煤均匀混合后和煤一起送入锅炉。为使锅炉稳定运行,必须保证床内料层厚度,采用连续排渣。返料风主要用来流化回料装置内循环物料,以确保物料通过回料装置回到燃烧室中,返料风起到松动物料及输送物料的作用。返料风由返料风机送风,确保具有较高压力。8.1.4 锅炉汽水系统简介从水处理来的除盐水,经除氧器加热到105后进入给水泵,再由给水泵送至中压加热器。中压加热器再将水加热到150后,一路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吸收省煤器热量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最后供给锅炉用水。一路不经省煤器直接进入锅筒,目的是在省煤器发生故障时采用旁路供水。为了防止锅炉满水,使水带入过热器,在锅筒底部设有紧急放水管。为了保护省煤器,在锅筒与省煤器进口集箱之间安装有再循环管。炉水经锅筒底部引出4根下降管, 2根325mm的下降管分别进入下部分配集箱,两组采用相同布置,从分配集箱引6根108mm的管道,前部进入水冷风室、前水冷壁、前水冷壁集汽集箱,由导汽管引入锅筒。后部进入后水冷壁下集箱、后水冷壁、后水冷壁集汽集箱,由导汽管引入锅筒。组成6个水循环回路。另一组由分配集箱引4根89mm的管道分别进入左、右水冷壁下集箱,左、右水冷壁,左、右水冷壁集汽集箱,再由导汽管引入锅筒,组成4个水循环回路。另外2根273mm的下降管分别进入左、右水冷分离器下部环形集箱,吸收分离器的热量后进入上部环形集汽集箱, 再由导汽管引入锅筒,组成4个水循环回路。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均布置在尾部烟道内,呈卧式顺流布置。为调节过热器蒸汽温度,在低温过热器与高温过热器之间,布置了喷水减温器。减温水采用锅筒顶部的蒸汽冷凝水,以保证喷水质量。多余的水返回锅筒。另外还从中压加热器引一根管道连接在喷水管路的集箱上,以补充冷凝水之不足。为避免烟气冲刷过热器,采用低烟速,并对高过第一排管子迎烟气面、低温过热器最上排均加焊防磨盖片,弯头部分加防磨罩。省煤器分三组布置在尾部烟道内,低温过热器以下,顺列逆流,为有效地防止磨损,采用膜式结构,并在最上一排,加焊防磨盖板,弯头加防磨罩。8.1.5 中压加热器,安装在给水泵出口,型号:713063216。上面装设给水进出口管、蒸汽进出口管、水侧排气口、危急疏水接口、安全阀、疏水阀、电接点液位信号、不凝汽抽汽口、水位表、平衡容器、温度计、压力表、排污口。技术特性如下表:表4汽侧水侧最高工作压力1.0 MPa6.4 MPa设计压力1.05 MPa6.5 MPa设计温度300160工作介质蒸汽、水给水介质进口温度300100介质出口温度164.2150介质流量100t/h换热面积75m2为便于运行维修,在各受热面之间布置人孔,每个人孔门前均有平台,各层之间由扶梯连接。8.1.6 炉膛内数据8.1.6.1 炉门底部至风帽顶部为65cm,炉门上部至风帽顶部为110cm。8.1.6.2 进煤口至风帽顶部为115cm,回料口至风帽顶部为85cm。8.1.6.3 风帽距炉墙,左、右:20 cm;前:35 cm;后:32 cm。8.1.6.4 温度计布置在风帽顶部85cm,温度计插入炉膛距炉墙:前11 cm,后23cm;左11 cm、右12 cm;炉膛底部计四个测温点。布风板上共有1084个风帽。9 工序工艺指标及控制点(表5)表5序号控制点控制项目控制指标控制人员备注1DCS蒸汽压力3.43+0.2MPa当班人员2DCS蒸汽温度435+5-10当班人员3DCS锅筒水位水位表中心线+50mm当班人员4DCS炉膛温度840950当班人员5DCS炉膛负压-50-100Pa当班人员6DCS风室风压11kPa当班人员7DCS除氧器水温102104当班人员8DCS冷渣机出口水温85当班人员9DCS排烟温度150当班人员10DCS给水温度 150当班人员11DCS排渣温度100当班人员12DCS冷渣机进水温度45当班人员13DCS冷渣机进水压力0.8MPa当班人员14DCS给水泵压力56MPa当班人员10 岗位操作法10.1 水压试验10.1.1 水压试验的规定10.1.1.1 锅炉大、小修或局部承压部件检修后,应做常规(工作压力)水压试验。特殊情况应作超压试验。10.1.1.2 常规水压试验压力为各部件的工作压力。10.1.1.3 超水压试验为各部件的1.25倍。10.1.2 水压试验范围10.1.2.1 受热管(水冷壁、过热器管、省煤器管)。10.1.2.2 汽包下降管、水位计、联箱。10.1.2.3 主汽门以前管道、给水门后管道。10.1.2.4 连续排污、定期排污、事故放水和过热器疏水一次门以前。10.1.2.5 加药泵出口门以后。10.1.3 水压试验前的准备10.1.3.1 水压试验前试验范围内的检修工作全部完工,具备水压试验条件,人员全部退出现场。10.1.3.2 水压试验范围内,拆除必要的保温并清除表面的积灰。10.1.3.3 水压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专业(仪表、脱盐水)检查有关系统的严密性,并通知脱盐水准备试验用水。10.1.3.4 水压试验前,电动主汽门前的疏水门开启,以防过水。10.1.3.5 做超压试验时,必须将水位计、汽包、过热器的安全门及压力控制阀解列,常规水压试验时汽包安全阀则应投入。10.1.4 锅炉上水10.1.4.1 上水前的准备10.1.4.1.1 就地水位计玻璃应清洁,最低、最高、零位的刻度正确。10.1.4.1.2 各部分阀门完整、无泄漏、卡涩现象。10.1.4.1.3 管道支架、吊架及膨胀指示器完整无损,并无杂物阻碍及其自由膨胀,保温完整,上水前专人记录各部膨胀值。10.1.4.1.4 中控室DCS系统各仪表及信号的电源应在投入状态,且显示值无异常。10.1.4.2 水压试验前阀门的开关位置10.1.4.2.1 蒸汽系统:关闭一、二道主汽门及一道主汽门旁路,开二道主汽门前疏水;10.1.4.2.2 给水系统:主给水门、电动调节门,给水旁路门及放水门关闭,省煤器入口手动门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开启,本炉上水门开启即疏水泵至排污总管手动门开启,至除氧器电动调节门及前后的手动截止门关闭,排污总管手动门关闭;10.1.4.2.3 减温水系统:冷凝器分配集箱放水门关闭,减温水主路门及旁路门开启,减温水进水总电动门、手动门开启,事故减温水手动和电动门关闭,冷凝器冷却水进水门关闭;10.1.4.2.4 放水系统:连排门、事故放水门、定排总门关闭,定排各分门开启;10.1.4.2.5 疏水系统:各蒸汽疏水门、省煤器放水门、给水混合集箱放水门、给水管路放水门、定排母管放水门关闭;10.1.4.2.6 蒸汽及炉水取样门、汽包加药门关闭;10.1.4.2.7 汽包水位计汽门、水门开启,放水门开启(超水压试验时应解列水位计);10.1.4.2.8 所有压力表、流量计一次门开启,仪表取样一次门、平衡容器一次门关闭;10.1.4.2.9 所有空气门开启(给水管路空气门不开),点火排空一、二次门开启;10.1.4.2.10 投用就地水位计10.1.4.2.11 各联箱膨胀指示计应完整并指示正确。10.1.4.2.12 通知脱盐水工段准备送水。10.1.4.3 上水操作10.1.4.3.1 上水时间:夏季11.5h;冬季22.5h;10.1.4.3.2 上水温度:2070;10.1.4.3.3 用疏水泵出口总管电动阀控制上水速度;10.1.4.3.4 空气门连续冒水后依次关闭;10.1.4.3.5 关闭点火排空一、二次门;10.1.4.3.6 关闭定排一、二次门,关闭给水手动联络门;10.1.4.4 水压试验升压操作10.1.4.4.1 应以汽包压力为准,同时核对过热器集箱压力表;10.1.4.4.2 升压速度小于0.3MPa/min,汽包压力到2MPa时,停止升压,关闭进水门,校验给水门的严密性,一切正常后升压到4.02MPa,关闭升压进水一次、二次门,观察压力下降情况,持续5分钟稳压后才能进行检查;10.1.4.4.3 降压速度不应超过0.3MPa/min,降压可以用省煤器放水门(或连排)进行,压力降到0MPa后,开启炉顶放空门、过热器疏水门、包墙疏水门、点火排空一、二次门、仪表一次门、取样一次门、平衡容器一次门、汽包加药门,用定排将炉水放到正常水位。10.1.5 水压试验注意事项10.1.5.1 防止超压:设专人放水降压10.1.5.2 运行人员及检修人员必须到场10.1.5.3 超水压试验时严禁检查,必须降压至工作压力时才能检查10.1.5.4 设专人监视压力10.1.5.5 水压试验结束后将发现问题记录下来10.1.5.6 在整个升压过程中,应有专人操作和监视,严禁超压、赶压。10.1.5.7 在检查焊口阀门时,不可面对、直视以免其破裂伤人。10.1.5.8 检修后的焊口,应冷却2小时后方可上水,进行水压试验。10.1.5.9 水压试验后,炉水视化验结果是否放掉。10.2 锅炉开车10.2.1 点火前的准备和检查无论是新安装锅炉或者是大、小修检修完毕后的锅炉,在点火之前必须对整个锅炉机组的内、外部件进行全面检查与准备:10.2.1.1 检修过的地方应无检修时的工具、材料、脚手架及其杂物。10.2.1.2 锅炉机组各受热面,如水冷壁、过热器管、省煤器管、空气预热器、除尘器等无损坏,无结焦积灰现象。10.2.1.3 布风板、冷渣机和“J”型阀内的杂物清理干净。10.2.1.4 锅炉本体的所有膨胀指示器无杂物阻碍其自由膨胀现象,完整无损,指示正确,刻度清晰,保温完整。10.2.1.5 各部楼梯、走廊、过道、平台不准堆放一切妨碍运行的杂物。10.2.1.6 各部分转动机械的轴承油位在油位计的1/2处,油质良好,否则更换新油。10.2.1.7 各个风机(包括引风机,一、二次风机,返料风机,高压泵)的轴承冷却水应畅通无堵塞。10.2.1.8 检查省煤器内是否有水(可通过给水旁路门上水,监视汽包水位是否迅速上升以确定省煤器内是否有水)。10.2.1.9 各阀门的法兰与盘根应完整、无泄漏现象。10.2.1.10 就地水位计的玻璃管应清洁,最低、最高、零位的刻度正确,阀门完整灵活。中控室各仪表信号的电源应在投入状态,且显示无异常。10.2.1.11 所有辅助设备试运合格。10.2.2 点火前各系统的门应处于以下位置10.2.2.1 蒸汽系统:一道主汽门经开关试验后开启,二道主汽门关闭,二道主汽门前疏水开启;10.2.2.2 给水系统:主给水门、给水旁路门及放水门关闭,省煤器入口手动门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开启;10.2.2.3 减温水系统:冷凝器分配集箱放水门关闭,减温水主路门及旁路门关闭,事故减温水关闭,冷凝器冷却水进水门关闭,冷凝器放水门关闭;10.2.2.4 放水系统:连排门、事故放水门、定排各分门关闭;定排总门开启,定排母管疏水门开启;10.2.2.5 疏水系统:省煤器放水门、给水混合集箱放水门、给水管路放水门关闭;各蒸汽疏水门开启;10.2.2.6 蒸汽及炉水取样门开启,汽包加药门关闭;10.2.2.7 汽包水位计汽门、水门开启,放水门开启;10.2.2.8 所有压力表、流量计一次门开启,仪表取样一次门、平衡容器一次门开启;10.2.2.9 所有空气门开启,给水管路空气门关闭,点火排空一、二次门开启;10.2.3 检查所有风机风门应处于以下位置10.2.3.1 引风机入口风门经开关试验后关闭,出口风门开启;10.2.3.2 一、二次风机入口风门经开关试验后关闭,二次风机各分风门关闭;10.2.3.3 返料风门:J型阀下的返料风门开启50%60%,返料风机出口风门关闭;10.2.3.4 检查传动机械:轴承润滑油应清洁,油位正常,开启冷却水,水流正常,地脚螺栓和防护罩应牢靠;10.2.3.5 联系有关人员进行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10.2.4 锅炉上水启动疏水泵向锅炉上水,控制上水速度,将水位控制在-50处(在最低水位处应停止上水,观察水位变化情况,若下降太快应检查处理后才上水)。10.2.5 锅炉冷态试验10.2.5.1 锅炉冷态试验的操作程序10.2.5.1.1 炉膛床料已填装完毕(床料粒径宜控制在10mm以下,床层厚度350-450mm)。10.2.5.1.2 司炉认真确定做好操作准备。10.2.5.1.3 专人负责到现场检查和启动风机。10.2.5.1.4 检查完毕后,由中控室司炉来发出命令。10.2.5.1.5 先就地启引风机。10.2.5.1.6 再就地启动一次风机,打开点火电动风门。10.2.5.1.7 根据炉膛负压情况引风机和一次风机风门的开度。10.2.5.1.8 炉门处专人负责看炉膛内床料的沸腾情况。10.2.5.1.9 若有死料层就用专用的铁抓来回钩动,使其沸腾起来。10.2.5.1.10 当处理完之后,就先停一次风机,再停引风机,看炉料是否平整。10.2.5.1.11 如果完全流化,那么料层会平整的落下,看上去很平整,如果床料不平整,则说明还有死料区,重复以上步骤,重新冷态实验,直到完全流化,方可点火。10.2.5.1.12 同时调整好炉膛出口负压,-50-100Pa,若负压不能维持,可开启尾部烟道门,以减少引风机的抽力,注:此门只可开启高过进口处的烟道人孔门。10.2.6 点火10.2.6.1 冷态试验合格后,启动油泵进行油循环。10.2.6.2 将油枪取出,把喷嘴拆开清洗。10.2.6.3 清洗完装好后,开启点火旁路门进行雾化实验。10.2.6.4 看到油从喷嘴像雾一样喷出说明雾化成功。若不成雾状,查明原因予以消除,重新雾化,直到雾化成功,同时确定最低雾化油压力。10.2.6.5 雾化成功后将油枪装回热烟气发生器当中(注意油枪的雾化头必须伸出稳燃器外2cm)。10.2.6.6 调节回油调节阀,使点火油压维持在2.0MPa,同时油压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准备点火。10.2.6.7 点火操作见仪表使用操作规程。10.2.6.8 现场人员观察点火情况及燃烧情况。10.2.6.9 中控室DCS上操作回油阀的开度大小,维持油压不变,保证油枪的正常燃烧。10.2.6.10 如果点火失败,立即关闭球阀前、后截止阀,再开启压缩空气门,对油枪和油管道内的余油进行吹扫,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后重新点火,开启压缩空气吹扫门达到5分钟以上方可再点火。10.2.6.11 通过油枪内油的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加热床料。控制风室的温度85010.2.6.12 点火投入时必须检查流化风道的流化风门是否关闭严密。注意:在投入热烟气发生器运行时,即点火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确认,以保证热烟气发生器的点火风门和夹套冷却风门是全开的,然后才能进行点火操作,点火成功后,应加强对热烟气发生器的外壳温度进行检测,防止外壳超温而烧坏热烟气器,若遇超温超过150,必须停下热烟气发生器进行检查,故障消除后才能进行重新点火.10.2.7 锅炉点火后的间断投煤本规程仅给出投煤的操作方式和遵循的规律,投煤时应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10.2.7.1 间断投煤条件:床温450;10.2.7.2 操作方法10.2.7.2.1 根据炉温的变化情况,启动一台或几台给煤机给煤;10.2.7.2.2 煤进入炉膛后,床温会下降,含氧量会上升;10.2.7.2.3 当床温开始缓慢上升,氧量开始下降,停止给煤。10.2.7.2.4 当床温上升,氧量也上升了而不再下降后,准备开始下一次投煤。10.2.7.2.5 下一循环投煤开始,投煤时给煤机应交替进行,尽量做到少量多次;注意事项: 炉膛负压会先下降后升高。 随着温度的上升,用引风机风门开度调节炉膛负压,控制在-20-100Pa之间。 间断投煤在炉温略下降时停止投煤,把握好投煤,有利于炉温的平缓上升(否则会引起爆燃)。 在点火过程中应严格监视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得超过50(注意若超过此温度应加强下部集箱的排污,及早建立水循环)。10.2.8 锅炉的连续投煤10.2.8.1 当炉温达到850左右,将油枪撤出(注意:首先应快速切除两支油枪,将点火风道切换到流化风道上,切换成功后再进行慢慢吹扫),迅速开启左、右电动流化风门,当热烟气 发生器出口温度降低后关闭左、右电动点火风门。10.2.8.2 适当调整给煤机的转速和一次风门,开启播煤风门,开始连续给煤。10.2.8.3 同时开启二次风机,投入二次风补充氧量,同时可以冷却上、下二次风口。10.2.8.4 通过风门开度的大小来调整一、二次风比例为3:2。10.2.8.5 控制炉温在840950,调节返料风门(点火时投入回灰系统),使其流化循环,直到进入正常运行状态。10.2.8.6 防止炉温升得过快超过950。10.2.8.7 在此过程中用引风机风门控制炉膛负压在-50-100Pa,若含氧量不足,开大二次风门,但不能超过额定电流。10.2.8.8 在提升负荷的过程中,应先开大引风机风门,再开一次风门,然后再加大给煤量,使负荷平稳上升。连续投煤之后,投入冷渣机和除尘器(可在油枪拆除时投入除尘器)。10.2.9 锅炉的升压10.2.9.1 随着炉温的上升,汽压也在不断上升。当汽压升至0.050.10MPa时,冲洗锅筒水位计。并核对其它水位计指示是否和锅筒水位一致。10.2.9.2 当汽压升至0.150.20MPa时,关闭锅筒空气阀、减温器集箱疏水阀。10.2.9.3 当汽压升至0.250.35MPa时,依次对水冷壁下集箱进行排污,注意锅筒水位。在锅炉进水时应关闭锅筒至省煤器入口的再循环阀。10.2.9.4 当汽压升至0.3 0MPa时,旋紧法兰、人孔及手孔等处的螺丝并通知仪表冲洗各表管。联系汽机后开锅炉主汽阀的旁路阀进行暖管,当汽压升至0.600.7 0MPa时全开主汽阀,关闭旁路阀。10.2.9.5 当汽压升至1.0MPa时,投入水位表。10.2.9.6 当汽压升至2. 0MPa时,稳定压力,对锅炉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停止升压,待故障消除后才能继续升压。10.2.9.7 当汽压升至2.4MPa时,定期排污一次。10.2.9.8 当汽压升至3. 03.4MPa时,冲洗锅筒水位计。通知水处理化验汽水品质,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调整过热蒸汽温度,准备并网。10.2.9.9 锅炉升压注意事项10.2.9.9.1 升压过程,禁止关小过热器集箱疏水门或点火排空门赶火升压,以免过热器管壁温度急剧升高,造成过热器爆管。10.2.9.9.2 升压过程中,应开启过热器出口集箱疏水门,点火排空门,使过热器得到足够的冷却,同时应监视蒸汽温度及过热器壁温的变化,不得超过额定值,且不得超过允许承受温度。10.2.9.9.3 点火升压过程中,省煤器与锅筒之间的再循环门必须开启,在锅炉进水时,应将再循环门关闭。10.2.9.9.4 升压过程,应监视各水压部件的膨胀指示值,若发现不正常,应及时查明并消除,方可继续升压。10.2.10 锅炉并列时应注意10.2.10.1 并列时保持主汽压力低于蒸汽母管压力0.050.1MPa,若锅炉汽压高于母管压力时,禁止并炉。10.2.10.2 并列时蒸汽温度应低于额定值30,保持较低的水位,燃烧稳定。应注意保持汽压、汽温等参数,并缓慢增加蒸发量。10.2.10.3 在并列过程中,如引起汽机的汽温急剧下降或发生蒸汽管道水冲击时,应立即停止并列,减弱燃烧,加强疏水,待恢复正常后重新并列。10.2.10.4 并列后,应对锅炉机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点火至并列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有关记录簿中。10.2.11 运行中床温的监视运行中应加强炉温监视,炉温过高时易结焦,过低时灭火,一般控制在840-950左右,如烧无烟煤,为使燃料燃烧完全,可提高炉温,控制在950-1050(应低于煤的变形温度100-200)最低不低于800,否则很难维持稳定运行,一旦断煤很容易造成灭火。烧烟煤时炉温控制在900-950,如烧高硫烟煤需进行炉内脱硫,应温控制在850-870,最多不超过900,否则降低石灰石的利用率。当炉温升高时,开大一次风门;炉温低时,关一次风门。超过1000时,停煤、加风;低于800时,启动另一台给煤机。若温度继续下降,立即停炉,查明原因再启动。炉温的控制是由调整一次风量、给煤量和循环灰量来实现的。10.2.11.1 流化床床温升高或床温降低引起原因和控制方法10.2.11.1.1 床温升高的原因10.2.11.1.1.1 煤质变好,热值升高,烟气含氧量降低(一般控制过热器后正常运行时烟气含氧量3%-5%),表明煤量过多,应减少给煤量。10.2.11.1.1.2 粒度较大的煤,集中给入炉内,造成密相层燃烧份额增加,引起床温升高。从含氧量看不出变化,用增加一次风量、减少二次风量,控制床温。10.2.11.1.1.3 由于没有及时放渣,料层加厚,造成一次风量减少引起床温升高,应及时放渣保持料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 10.2.11.1.2 床温降低的原因10.2.11.1.2.1 煤质差、热值降低、烟气含量增加,应增加给煤提高床温。10.2.11.1.2.2 料粒度变小,煤仓一部分较小的煤集中给入炉内,细煤粒在相层停留时间短,造成密相层燃烧份额减少,而床温降低。正确的调整应减少一次风量,增加二次风量,不应增加煤量,以免引起炉膛上部空间燃烧份额增多,造成返料器超温结焦。10.2.11.1.2.3 含氧量指标不变,床温缓慢降低,而且整个燃烧系统都在降低,锅炉负荷不变,这是由于循环物料增多,增加了受热面的换热系数造成的,应放掉一些循环灰,使炉温回升。10.2.11.1.3 料层厚度的控制料层薄,对锅炉稳定运行不利,因炉料的保留量少,放出的炉渣可燃物含量也高。若料层太厚,增加了料层阻力,虽然锅炉运行稳定,炉渣可燃物含量低,但增加了风机的电耗。为了经济运行,料层差压控制在7000-10000Pa之间。运行中料层差压超过此值时,可以通过放炉渣来调整,放渣的原则是少放、勤放,最好能连续少量放,一次放渣量太多,会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出力和效率。10.2.11.1.4 炉膛(悬浮段)物料浓度的控制循环流化床与沸腾床明显的区别在于悬浮段物料浓度不同,两者相差几十到几百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力大小,主要是由悬浮段物料浓度所决定,对同一煤种,一定的物料浓度,对应着一定的出力。对于不同的煤种,同样出力下,挥发份高的煤比挥发份低的煤物料浓度低。一定的物料浓度。对应着一定炉膛差压值,控制炉膛差压值应当可以控制锅炉的出力,正常运行中,炉膛差压维持在700-900Pa,若差压值太大,通过放循环灰来调整。放灰原则少放、勤放。10.2.11.1.5 二次风的投入和调整二次风的原则一次风控制炉温,二次风控制总风量。约在18t/h负荷时开始投入二次风,在一次风满足炉温需要前提下,当总风量不足时(过热器后烟气含氧量低于3%-5%时)可逐渐开启二次风,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二次风量逐渐增大。10.2.11.1.6 运行中最低运行风量的控制最低运行风量是保证和限制流化床低负荷运行的下限风量。风量过低不能保证正常流化,造成炉床结焦。在冷炉点火时,应使一次风量较快的超过最低风量,以免引起低温结焦。低负荷运行时,不宜代于最低运行风量。10.2.11.1.7 返料器的控制返料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部件,它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锅炉的安全运行,首先要保证返料器有稳定流化气源,启动时调整好返料器的流化风量。在运行中,要加强监视和控制返料器床温,防止超温结焦,一般返料器处的床温最高不宜大于950,当返料器床温太高时,应减少给煤量和负荷,查明原因后消除。10.2.11.1.8 锅炉出力的调整当负荷增加时,应当先少量增加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再少量的加煤,加风、加煤交错调节,直到达到所需的出力。增负荷率一般控制在(2-5)%MCR/min之间。当减负荷时,应先减少给煤量,再适当减少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并慢慢放掉一部分循环灰,以降低炉膛差压,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所需出力为止。减负荷时,由于给煤量、一、二次风量可以很快减少,循环灰可以很快放掉,在紧急情况下,减负荷率可达到20%MCR/min,一般控制在(5-10)MCR/min。10.2.12 锅炉正常运行的调整10.2.12.1 锅炉水位调整10.2.12.1.1 锅炉给水均匀,维持汽包水位正常,水位应有轻微的波动,变化范围30mm,保持给水流量稍大于蒸汽流量。10.2.12.1.2 当给水控制投入自动运行时,经常注意锅炉水位的变化,发现异常时,应将自动改为手动调整。10.2.12.1.3 保持汽包水位在正常范围内,应每班冲洗一次水位计,并对照水位计的准确性,有误差及时找热工仪表人员处理。10.2.12.2 汽压的调整10.2.12.2.1 根据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汽压,汽压应在3.430.2MPa范围内运行。10.2.12.2.2 汽压的调整以改变给煤量为主,以风量为辅。10.2.12.2.3 因其它原因造成蒸汽压力大幅上升时,应及时开启点火排空门排汽泄压(同时要注意水位的变化),以防安全阀动作。10.2.12.3 锅炉燃烧调整10.2.12.3.1 正常运行时,炉膛保持差压约5002000Pa之间,料层差压约70009000Pa之间。10.2.12.3.2 正常运行时,床温保持在850950之间,若床温低于650,就要投入烟煤或油助燃。10.2.12.3.3 在达到额定蒸发量时,氧量值控制在35%。10.2.12.3.4 在增加负荷时,应先加风,后加煤,减负荷时,应先减煤后减风。改变风煤量时,应缓慢交替进行,采用“少量多次”的调整方式,以免床温大幅度变化。10.2.12.3.5 一、二次风机的调整原则是:一次风调整流化,炉温和料层差压,二次风控制总风量。 在一次风满足流化床温、床压的前提下,总风量不足时,可逐渐开启二次风门,随负荷的增加二次风量逐渐增加,风加的量以含氧量为准。10.2.12.3.6 保持一次流化风量,无论在任何情况,都不得低于该料层厚度下的最低流化风量。10.2.12.3.7 当一次风满足流化,炉温和料层差压需要前提下,当总风量不足时,以尾部氧量为准,正常时应为35%左右,可投入二次风,当达到额定蒸发量后,一、二次风的比例为60%和40%左右。10.2.12.3.8 床压变化缓慢,且幅度大,或某一点床温偏低,则表面该处流化状况不良,应增大床层一次风量,并加大排渣,促使其流化。若再不能流化,则必须停炉处理,以检查布风板喷嘴是否堵塞或床料结焦,及出现大颗粒聚集引起燃烧分层状况的发生。10.2.12.4 汽温调节10.2.12.4.1 正常运行时,汽温应保持在435+5-10内。10.2.12.4.2 应根据锅炉运行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汽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10.2.12.4.3 正常情况下,为保证燃烧稳定以调整减温水为主,水量调整为辅。10.2.12.4.4 燃烧不稳时,以调整减温水为辅,调整燃烧为主。10.2.12.4.5 汽温调节方法10.2.12.4.5.1 调节减温水量;10.2.12.4.5.2 调整一、二次风量;10.2.12.4.5.3 在正常范围内调节炉膛负压的大小;10.2.12.4.5.4 不可用大幅度调节炉膛负压的方法来调节汽温和蒸汽流量。10.2.12.4.6 影响汽温的变化因素10.2.12.4.6.1 锅炉的负荷变化因素;10.2.12.4.6.2 燃煤煤质的变化;10.2.12.4.6.3 蒸汽压力的稳定性;10.2.12.4.6.4 给水温度的变化;10.2.12.4.6.5 受热面的清洁程度;10.2.12.4.6.6 一、二次风量、风速及过剩空气系数。10.2.13 锅炉的排污为了保持受热面的内部清洁,避免发生汽水共腾及蒸汽品质变坏,必须对锅炉水系统进行排污.排污应在低负荷下进行,不得两点或多点同时排污,也不得两台或两台以上的锅炉同时排污,连续排污率应2%。在正常运行中,连续排污一次门全开,二次门控制排污量,开度应根据化验结果适当调节。连续排污从循环回路中含盐量浓度最大的部位(锅筒)放出炉水,以维持额定的炉水含盐量。10.2.13.1 定期排污:从锅炉下部联箱排除炉水内的沉淀物,以改善炉水品质。10.2.13.1.1 连续排污的目的是控制锅水含盐量,排污量的大小应根据炉水分析的结果进行调整。10.2.13.1.2 定期排污的目的是排除炉内沉淀物,调整炉水的含盐量以补连续排污之不足。10.2.13.1.3 定排的步骤10.2.13.1.3.1 排污时,应缓慢进行;10.2.13.1.3.2 排污时,先完全打开一次阀,再缓慢开启二次阀;10.2.13.1.3.3 排污结束,先关闭二次阀,再关一次阀;10.2.13.1.3.4 排污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各阀门关闭严密,方可离开现场。10.2.13.1.4 排污的注意事项10.2.13.1.4.1 排污前,应得到司炉的同意后,保持汽包水位略高于正常水位;10.2.13.1.4.2 为了防止水冲击,排污应缓慢进行,如发生管道严重振动,应停止排污;10.2.13.1.4.3 排污时,阀门全开不超过半分钟,以防破坏水循环;10.2.13.1.4.4 禁止同时开启两组或更多的排污门;10.2.13.1.4.5 每个定期排污阀开启的时间不得超过30秒钟。10.2.13.1.4.6 如排污阀发现故障,应立即报告班长检查处理。在排污过程中,锅炉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排污(水位高时除外);10.2.14 锅炉运行注意事项10.2.14.1 锅炉运行时,必须均匀连续给水,使炉内保持正常水位。10.2.14.2 在低负荷运行时,水位略高于正常水位;在高负荷时略低于正常水位,以免造成高水位。10.2.14.3 避免水位计汽、水泄漏造成假水位。10.2.14.4 锅炉运行时,压力应控制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以内,压力表要定期校验。10.2.14.5 经常检查炉墙是否漏风。可用蜡烛检查炉墙裂缝、门孔等处,发现漏风用石棉绳之类及时堵塞。10.2.14.6 经常检查燃料粒度和螺旋给煤机运转状况。10.2.14.7 应巡回检查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引风机运转状况,监视运行电流和润滑、振动情况。、10.2.14.8 定期检查安全阀动作是否灵活。安全阀回座后,不得冒汽。10.2.14.9 锅炉及管道上的所有阀门,在开、关时都必须缓慢进行,严禁用锤等物体来敲击。10.2.14.10 每班必须检查锅炉下部各联箱、省煤器、过热器及汽包等处疏水阀和排污阀的严密性。10.2.14.11 在运行中应注意和检查给水泵的运行情况。10.2.14.12 严禁运行时进行裂缝焊接以及紧人、手孔等处螺栓。当发现人、手孔等处漏水或漏汽时,仅在降压的情况下,并征得锅炉负责人的许可和在其监督下才允许紧螺栓,一般应停炉后处理。10.2.14.13 为了保证受热面内部清洁和改善蒸汽品质,须对锅炉进行连续排污与定期排污。10.2.14.14 锅炉不允许超过10%的额定负荷运行,超负荷的持续时间不允许超过2小时。10.2.15 锅炉压火和再启动10.2.15.1 锅炉暂时停运时,对锅炉进行热备用压火操作。具体操作如下:10.2.15.1.1 加大给煤量,使炉温升到930-950后停止给煤,待炉温有下降趋势时,立即按以下顺序操作:依次停二次风机、一次风机和引风机,迅速关闭各风机调节风门及其风道上的所有风门,同时关闭返料风阀门,放掉循环灰(停炉时间短,此步可以取消)。10.2.15.1.2 需要长时间压火时,风机停运后,应迅速打开炉门均匀地加一层约10-30mm厚的烟煤(此步视具体情况可以省约),关闭炉门、看火孔,以防冷风窜入炉膛,使料层热量散失。压火时间可达24h,压火时间长短取决于静止料层温度降低的速度。料层较厚,压火前炉温较高,压火时间就长。只要料层温度不低于600,就比较容易再启动,如需延长压火时间,炉温不低于600之前将锅炉启动一次(启动顺序为引风机、一次风机),使料层温度升起来,然后再压火即可。10.2.15.2 压火注意事项10.2.15.2.1 压火后,要注意监视水位、压力、料层温度。10.2.15.2.2 在压火期间,严禁打开各风门及烟道门,以防冷风进入,降低炉温,避免炉墙和管子受到突然冷却。10.2.15.2.3 当煤的挥发份和水分较高时,必须在锅炉风室、一次风道和一次风空气预热器空气侧容易集气的部位加装放气阀,用来排放锅炉压火时自料层返窜的煤气。锅炉压火时,立刻开启此阀门。锅炉在启动时在确认基本无煤气聚集的情况下,按本规程热启动要求启动。10.2.15.3 压火后的再启动10.2.15.3.1 压火后再启动,如床温在700以上可直接启动,先开引风机,再开一次风机至最小流化风量使料层流化,并开启给煤机加煤,使床温升高至正常运行水平。10.2.15.3.2 如床温为500左右时,也可直接启动,待床温升至600时可通过给煤机少量加煤。如温度下降,直接启动点火燃烧器提升温度,并根据燃烧情况加煤,待燃烧稳定后转入正常调节。10.2.15.3.3 如床温低于400则必须启动点火燃烧器重新点火。然后按点火启动方法操作,使锅炉转入正常运行。10.3 正常停炉的操作10.3.1 停炉前的准备10.3.1.1 接到停炉命令后,通知汽机、电气、脱盐水、燃料,并作好停炉准备。10.3.1.2 停炉前对水冷壁下集箱进行一次全面定期排污。10.3.1.3 应对锅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将所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记录下来,以便停炉后检修处理。10.3.1.4 停炉前一小时停止加药。10.3.2 停炉步骤10.3.2.1 减少给煤机的给煤量。减负荷过程中,应避免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大幅波动。10.3.2.2 停炉过程中,应维持汽包水位正常,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得超过50。10.3.2.3 降负荷过程中,尽力控制降负荷速率不超过7t/h,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解列各自动,转为手动控制。10.3.2.4 关闭煤仓下料口,并使给煤机的燃料全部排空(热态停炉除外)。10.3.2.5 当锅炉负荷降至约60%以下时,打开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及主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10.3.2.6 当锅炉负荷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数学下册 三 生活中的大数第6课时 比一比(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2025年卖油翁教案及反思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
- 人教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 抽象的雕塑》教学设计
-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学设计2份 (2份打包)
- 专题11 标点符号之问号(教案)-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
- 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Section B(1a-1e)教学设计(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专题四第1课一、《智能家居》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人教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 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课件
- 区域医学检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V3
- 北京市矢量地图-可改颜色
- 技术转移案例
- 旅游公司抖音代运营合同范本
- 草莓水果课件教学课件
- 医生护士家长进课堂助教儿童医学小常识课件
- 中学生廉洁教育课件
- 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汇率超调模型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新人教新高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