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1页
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2页
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3页
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4页
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阅读课教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规划

阅读目标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纪实性作品的特色和意义;2.探究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3.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故事;4.感受红色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抱负;5.学习纪实文学的写作特色,理解伟大人物的精神品质。

阅读阶段一二三四

阅读主题以本为本阅读梳理主题阅读走近人物主题阅读学会探究思维提升比较提炼

阅读策略初读梳理精读体会研读感悟品读提炼

交流活动“与斯诺一起西行"探寻“红色人物”故事会“重走长征路"交流活动“纪实精神”的交流探究

本节课进行阅读阶段四教学活动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所以在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阅读阶段四的设计重在引领学生阅读,总结方法,领悟作品的深层思想。

学情分析: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就是新闻单元,学生对纪实作品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八年级上学生也可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对于中国革命,红军长征有了不少了解,所以八年级学生有能力读好《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但又因为时代的隔阂,学生对阅读此书难免有畏难情绪,不容易理解红军的精神,受阅历影响也不易体会斯诺的的求实精神。激发学生向作品深处漫溯,引领学生思考、归纳,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就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在深度阅读中,体会纪实作品的特点——真实性;

2.在跨学科学习中,建构比较、联系等思维;

3.欣赏中国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品质,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在深度阅读中,体会纪实作品的特点——真实性;

2.欣赏中国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品质,树立远大理想。

课时安排:1课时

真实自有千钧力——《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先出示国民党宣传的失真的毛泽东图像,然后问:这张照片出自1937年的日本《周报》,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A.毛泽东B.周恩来

C.日本天皇D.特务头子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张照片是谁?教师追问:红星照耀中国与中国历史哪些事件相吻合?1、学生投票表达。2、学生调动历史知识回答。看图猜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初步感知纪实作品特点,并结合历史,体现学科融合。

任务一:聚焦环境1.如果你跟随斯诺来到1936年的陕北苏区,你会看到哪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环境让你有什么体会?2.展示陕北图片,观看陕西地理位置介绍。1.学生阅读文本中描写苏区景物和人文景物的句子,体会苏区的自然环境既壮丽又富有生机的特点。同时,这里工业匮乏,人民生活简朴。2、学生发言预设:陕北苏区:荒凉中的壮丽,凋敝中的生机,贫苦中的坚守。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感受地理赋予陕北的特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实现语文和地理的跨学科融合。

任务二:聚焦人物1.如果你来给红军拍照,你最想拍谁,你的理由是什么?我想给拍照,从他身上我感受到_________。2.出示例子,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例如:我想给红小鬼拍照,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他们虽然瘦小,但是极有自尊。他们脸颊红彤彤,情绪饱满,而且忠心耿耿,是未来的红军战士。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本,批注文本,交流分享。学生朗读文本,感受语言的质真、生动,情感的丰富。2.学生读文本,自由地说自己想拍的人。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感受中国红军质朴、真诚、热情的品质。3.交流中体会红军是有血有肉的人,是真诚执着的人……

任务三:聚焦真理1.斯诺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分析和评论,就斯诺的分析和评论,你会采访斯诺哪些问题?(小组合作探究)2.资料展示:材料一:介绍斯诺生平。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材料二:1938年3月31日,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到延安支援中国抗日战争,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你问我为什么来到中国,你去读《红星照耀中国》就明白了。预设采访问题:1.斯诺,你为什么对中国红色革命抱有极大的信心?2.你认为红军的什么精神最打动你?学生探究斯诺写实精神的伟大,深入思考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色革命的正确性。1.学习新闻人的纪实精神,感受纪实作品真的魅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在小组合作中产生思维碰撞,形成更深刻的思想。

本课小结:斯诺用真实的纪实笔法写就了一个真实红色革命队伍,这里有真人、真事、真情、还有真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中国革命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时代潮流,今天这光荣的使命就落在我们肩头,少年的你们也要读真文、怀真情、寻真理。做国家未来栋梁。学生全体起立齐读总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与基因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红色革命文学,发挥红色文学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

作业设计:1.必做:课后为斯诺写颁奖词活动,写好后用信纸书写后班级墙上粘贴。2.选做:阅读其它纪实类文学作品,如李鸣生《飞向太空港》、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一、立足核心素养,有效落实课标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堂应以此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二、聚焦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情景“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可以设计若干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出发,在问题探讨中学习。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语文课堂还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增强文体意识,提高教学实效初中阶段,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