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山绣水 杨朔 作者简介 杨朔 1913 1968 原名杨毓晋 山东蓬莱人 青年时代从事过翻译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 一面跟随部队转战南北 一面从事文学创作 著有中篇小说 红石山 全国解放后 著有短篇小说集 北黑线 和中篇小说 三千里江山 50年代中期以后 专力进行散文写作 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 他的散文艺术成就非常高 主要表现在 一 追求意境美 作者说过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二 深寓哲理 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 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 三 巧施艺术技巧 风景欣赏 大榕树 传说中刘三姐对歌处 观风景谈感受 渔舟唱晚 晨牧 漓江最美的地方 兴坪风光 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 结合前面所欣赏的桂林山水风光图 说说课文的标题该怎样理解 你能否根据文章内容重新拟一个标题 并简述其理由 清奇峭拔 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画山绣水 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 文本探究 1 观赏漓江风景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却听了一些凄惨的故事 是不是有些不调和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构思 一般说来 赏景就是赏景 不必相机地进行一些教育 诸如阶级教育 赏景是欢娱的 离开现实人生的 是审美的 阶级教育是理性的 依附于现实生活的 凑在一起 有些别扭 文章所介绍的四个传说 除了 寡妇桥 是写劳动人民牺牲自我 乐于助人的品质之外 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20世纪60年代 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 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 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 本文这种写法带着时代的印记 文本探究 2 本文运用了不少间接材料来写景 作者是怎样运用的 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间接材料 就是从他人那里得来 并非是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 在本文中就是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 间接材料运用得好 可以丰富作品内容 在本文中运用传说 让我们想见到山岩的神态 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 比具体描述要好 间接材料要和作者直接见闻统一起来运用 本文中讲了一点传说 再写一点江上景色 两者相互穿插 组合得比较自然 文章评点 对文章精彩之处 吟哦讽诵 并仿照示例进行评点 示例 原句 凭着我一支钝笔 更无法替山水传神 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 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 这样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 没见过一条水 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只有桂林山水 析 这段话是从上一段话桂林山水的美难以用语言或色彩描绘出来这点生发出来的 作者说自己别开蹊径 以别样的手法来表现 写山最为感动自己的一点 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有关山水名称来历的种种传说 没见过一座山 没见过一条水 这两句是 互文 意思是说 山和水都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像和感情 只有桂林山水 单独成为一句 用了句号 是表示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