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2012年秋季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孝悌 睇视 凝神谛听 瓜熟蒂落B劲头 痉挛 不胫而走 大相径庭C舐犊 吞噬 有恃无恐 嗜酒如命D韧性 妊娠 壁立千仞 玉润珠圆C(A.“悌”读t,其他读d;B.“劲”读jn,其他读jng;C.都读sh;D.“润”读rn,其他读r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气概 凑合 不孚众望 真知灼见B坐落 撕杀 尾大不掉 无上荣光C针砭 精典 曲意逢迎 寥若晨星D青睐 博弈 群贤必至 老羞成怒A (B撕-厮;C精-经;D必-毕)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 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 他多么正确, 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A充盈 见怪不惊 尽管 只要 B充盈 漠不关心 尽管 如果C充斥 漠不关心 无论 如果 D充斥 见怪不惊 无论 只要C(“充斥”与“充盈”都有“充满”的意思,但“充斥”含厌恶意,符合语境。“漠不关心”指形容对事物一点也不关心;“见怪不惊”指奇怪的事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及全线的贯通,对于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 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人社部专家表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不公平。C为积极增强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明年中国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 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D结束瑞典之行回国后的莫言保持一贯的低调,近期又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但是围绕着他的话题却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D(A语序不当,并列分句的顺序应为“对于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成分残缺,在“不公平”后加“问题”;C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增加”)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呐喊是鲁迅1918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都收在呐喊中。B论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C小说边城中,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特别善于泅水,他能够潜入水中,又突然出现在鸭子面前抓住它,他就是在赛完龙舟并抓住水中的五只鸭子之后,在河边认识了在那里等候爷爷的翠翠。D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物繁漪。她对周朴园表面上是屈从的,但内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作者着力描写了她因“环境的窒息”而做出的“困兽的搏斗”。C(善于泅水抓鸭子的是傩送,龙舟赛后和翠翠在河边认识的也是傩送。)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 贾秀云近年来,国学逐渐走热。国学热一方面表现为学者们对国学的热烈讨论,一时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国学热另一方面的表现是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增加,从电视里的国学节目广受众为何对国学充满热情?探讨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对于更好地促进国学研究颇有意义。而国学热中的大众心态,一些方面值得关注。首先,国学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精华,其中的许多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哲理、成就大业的路径等,反映了先哲们对人生的种种体悟,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这些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曾经对国学持否定态度,普通大众对国学比较陌生。但随着学者们对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渴望得到国学中所蕴含的智慧的滋养。其次,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不只是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还因为国学中蕴含着传统美德。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人精神世界空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领域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大众对传统美德的关注和期待,希望用传统的仁爱、宽容、知礼、孝敬等美德来纠正当下道德领域的一些偏差。最后是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儒雅风度是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形象的重要审美要求。男子不仅要相貌堂堂、威仪赫赫,而且要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品德高尚、谦和温润。关于女子,“窈窕淑女”则是一个理想形象。这种审美要求对于当下的人们依然具有导向作用。比如,当今社会,企业家最不愿意听到的是“暴发户”这个称号,而对“儒商”这样的评价都会欣然接受。人们相信,懂一点国学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这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国学热中大众的这些心态,对于国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国学研究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国学研究的新局面。无论是对中华智慧的渴求,还是对传统美德的期待、对儒雅风度的向往,其实都反映出当前大众的一种需求。国学能不能继续吸引大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学能否满足大众的需求。如果国学研究不关注现实问题,不满足社会需求,不能把国学与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国学不可能长期热下去。对于国学研究,胡适曾提出要“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思路,这对于当下的国学研究仍然有启发。另一方面,国学研究的成果应该更多走向大众。目前,国学热一个层面是在学术圈,一个层面是在普通大众。这两个层面有沟通、有联系,但显然还不够,国学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走向大众,致使国学热中出现一些乱象。国学研究的成果要走向大众,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要愿意并善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给学术界看,还要给普通大众看,应该追求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当然,要把研究成果普及给大众,还有一个“善于”的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学者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推动,这也可以说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前四个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人们逐渐意识到其中所蕴含的先哲们的智慧的重要性,对中华智慧的渴求,使得国学走热。B当前经济发展较快,但道德观念中的一些境遇令人困扰不安,这引起人们禁不住开始关注传统道德,进而助推国学走热。C探讨当前人们对国学充满热情的原因,无疑可以对研究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D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个人形象的审美要求,而国学中的一些知识无疑可以培养自己的儒雅风度,这是当前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最为重要的原因。D(原文为“这是大众对国学充满热情的重要原因”,“重要原因”不等于“最为重要的原因”)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胡适提出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国学研究思路实际上就是强调国学研究应该关照现实问题,国学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学的良性持续发展。B国学研究的成果要走向大众,不仅需要研究者把研究成果普及给大众,追求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更需要相关部门的推动。C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领域出现的道德精神层面上的失范,这使得当前大众对以国学中的传统美德纠偏道德失范的期待变得强烈。D当前国学的研究更多地还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而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还远远不够,导致国学热中出现了一些乱象。B(原文中两个方面是并列关系,而此处为递进关系,不符合原文意思)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于接受“儒商”的评价而不愿听到“暴发户”的称号,是中国传统社会对个人形象作出重要审美要求这一观念的延续与体现。B。无论是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增加,还是学者们对国学的热烈讨论,都是推动国学逐渐走热的原因。C普通大众能够由对国学比较陌生到开始重新认识到国学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渴望得到其中超越时空的智慧,这与学者们对国学的研究分不开。D如果要打开国学研究的新局面,让国学热持续地热下去,那么国学的研究就必须关注现实问题,就必须满足大众的需求。B(不是原因,而是国学逐渐走热的表现)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桑维翰论 【清】王夫之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1;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2;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1卢杞:字子良,唐滑州录昌(今河南滑县)人。以门荫入仕。德宗时,累官至门下侍郎、同门中书下平章事。他忌能妒贤,陷害大臣,搜括财货,任意榜棰,怨声载道。后贬死澧州。2李林甫:唐宗室,权臣。开元中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人阴柔狡猾,为相十九年,厚结宦官、嫔妃,迎合玄宗意图,又排斥异己,使唐政日益败坏,酿成“安史之乱”。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给天下遗留下大祸患,这样的人是天下的罪人,但这样的人是有等级的。祸患天下比较短的时间,就是短时间的罪人,卢杞就是这样的人;祸患殃及一代人的,就是一代人的罪人,李林甫就是;祸患殃及万代的,就是万代罪人,自有人以来,只有桑维翰称得上是这样的人了。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3,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之浅輭4,无难摧拉,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5。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6。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曾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7;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8。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9。3刘知远:五代时沙陀人,世居太原,初从石敬瑭起兵。石敬瑭称帝,以功拜中书令,封太原王。后契丹灭晋,乃即帝位,国号汉,为后汉高祖。石敬瑭:即后晋高祖。后唐末,以军功封河东节度使。契丹南侵,石敬瑭为后唐末帝李从珂所疑,惧诛,乃用桑维翰谋,引契丹兵灭后唐,称臣于契丹,并割燕云十六州之地。4李从珂:后唐末帝,为明宗养子。初以功封潞王,后自立。为石敬瑭借契丹兵灭之。浅輭:浅薄软弱,輭,同“软”。5契丹:源于东胡,北魏时建国,五代初始强,改国号为辽。后被金所灭。6知远争之而不胜:以上史实见资治通鉴后晋纪一。王夫之桑维翰论即据之而发。7女直:即“女真”,古代少数民族名,五代时称女真,后属于辽,因避辽主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后建立金朝,亡于蒙古。8胥:相与,皆。9尸:主。刘知远出谋划策来鼓励石敬瑭谋反,倚仗山河险要,依靠兵马强壮,并且知道李从珂的浅薄、懦弱,势力不难推倒,这样的计谋就确定了。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石敬瑭智力低微、胆子很小,就急忙听从桑维翰的计策,割地称臣,给了契丹生杀予夺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于是把百姓的生命、五帝三王的规矩都付之东流。契丹变弱小,女真乘机壮大;女真变弱小,蒙古乘机壮大;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患,百姓都沦落为夷狄的奴隶。这不是石敬瑭当初的想法,恰恰是桑维翰主使他这样。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瑭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瑭,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瑭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余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姑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终始重贵之廷10,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祸11,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12,客死穹庐而已也13。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4,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徼幸之宗社15,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16。义问已昭17,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10重贵:石重贵,石敬瑭之侄。石敬瑭死,嗣位为出帝,始终媚事契丹。后为契丹所俘。11景昺:指南宋最末一个皇帝赵昺,迁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也作崖山),元兵攻陷厓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12缧系:囚系。13穹庐:毡帐。14景延广:字航川。石敬瑭时官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石重贵时,加同平章事,兼侍卫马步都指挥使。主张对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怒,景声言“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契丹愈怒,举兵入侵,延广又闭壁不出。由此结怨。被出帝贬为河南尹。后被俘自杀。15臬捩鸡:石敬瑭之父。16尧封禹甸:意指中华。尧之封域,禹之治地。甸,治。17义问:或作“义闻”。桑维翰起家于刀笔文墨,是石敬瑭的书记官,本来是后唐教育培养的士子,对李氏有何仇恨,却一定要消灭他?对石敬瑭有何感恩戴德,却一定要拥戴他为天子?石敬瑭如果死于李从珂德之手,桑维翰自有居住、生活的地方。石敬瑭篡位的图谋已经实现,却不能说因为刘知远的计谋而起的。他是一个喜欢祸乱的奸人,暂且不足以责备;假使一定想让石敬瑭成功,也可以交给给刘知远这类人,慢慢地收获必定得到的成功。(桑维翰)却力排众议,一心以异族为君父,我不知道是何用心!石重贵在位期间,(桑维翰)只知道把曲意逢迎契丹作为确定不移的策略,使重贵耗费天下财富来侍奉契丹。百姓财产耗尽,民心涣散,后来南宋皇帝赵昺在崖山的灾祸,就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毁坏野蛮民族与华夏民族最大的防线,给世世代代带来祸患;就不仅是重贵被俘虏、客死他乡而已了。议论的人把亡国的罪过归于景延广,(这)难道不是诬陷吗?景延广的失败,只是不幸运罢了!他智慧太小而图谋过大,可以把这个看作他的过错,可也仅仅是倾亡了臬捩鸡侥幸得来的国家,并不是对传统的中华造成了损害。正义的名声已经昭显,即使败了也是光荣的。至于石敬瑭的生死存亡,还哪里值得讨论呢。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18;存中国以授于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19,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20,殆为秦桧之嚆矢与21?18“事虽逆”二句:安重荣,后晋大将。石敬瑭称帝,拜成德军节度使。颇岂页觎皇位。又不满后晋屈膝于契丹,以为万世之耻。后起兵反晋,兵败而死。因其反晋,故说“事虽逆”。19覆载:指天地,天覆地载。20胡文定:名安国,字康侯,宋绍圣进士,南宋高宗时,官至给事中,谥文定。其所著春秋传中,屡称桑维翰功。21嚆(ho)矢:响箭。箭未至而声先至,因喻事物的发端。(在危难之中)维护华夏名义的,是景延广;做事虽然大逆不道,但有正直名声的,是安重荣;保存华夏把它交给宋的,是刘知远。如果在当时的那些人中选择的话,只有这三个人可以记录。自有人类以来,犯下天地不容之罪过的,只有桑维翰称得上。胡文定写春秋传极力称赞他的功劳,这恐怕是秦桧之流的始作俑者吧?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弱,而女真乘之 乘:趁机,利用B贻祸无穷,人胥为夷 胥:全,都C何德于敬瑭 德:恩惠D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 特:仅仅,只是C(德:感激)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为抨击桑维翰罪恶的一组是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维翰当之殆为秦桧之嚆矢与?A B C DB(是笼统地提出观点,不针对桑维翰;是对景延广的态度;评价的是胡文定。)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虽然卢杞、李林甫固然都是历史的罪人,但其带给天下百姓的灾难却远不及桑维翰。B作者认为石敬瑭最初并没有要屈服于契丹的打算,后来华夏大地不断落入异族之手,都是桑维翰一手造成的。C作者认为景延广固然有自己的过错,但他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运气不好,若将亡国的罪过归咎于他,是对他的诬陷。D文中对桑维翰不遗余力的讨伐,表现了作者王夫之强烈的民族气节。B(“都是桑维翰一手造成的”说法不准确。)12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译文: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给天下遗留下大祸患,这样的人是天下的罪人,但这样的人是有等级的。(2)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译文:假使一定想让石敬塘成功,也可以(把重任)交给刘知远这类人,慢慢地收获必定得到的成功。(3)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译文:如果在当时的那些人中选择的话,只有这三个人值得记录。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参考译文: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老大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 倪瓒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烟外青蘋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1)诗人所见的重阳之景具有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何作用?答:诗人所见的重阳之景沉闷压抑、凄惨冷清。“湿、暗”写出了重阳时节秋天气的潮湿、横塘的昏暗,而枯萎的汀蒲,秋风中的柳枝,展现了一副凄惨冷清的画面。(2分)这种沉闷压抑而凄清的重阳之景使全词充满了一种低沉抑郁的情调,能更好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独处之悲。(2分)(2)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答:比喻,(1分)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将连绵不绝的愁情形象地比喻为无际的秋水,体现了乡愁之深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1分)结句中,诗人看到的是远处自由飞翔的白鸟,而自己的的归乡之路却被阻断,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了不能回到亲人身边的深沉悲哀和无奈的感伤。(1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l)今年欢笑复明年, 。(自居易琵琶行)(2)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4)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5)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6)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7)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8)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缺陷者的鲜花秦牧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醒地向听众致谢。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音,但是贝多芬却一点也听不见,他只是从李斯特的表情和手指动作理解到他的造诣,并据此吻贺他罢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普通音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大量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群众的耳朵!像这样的历史逸事,今天我们追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在一个音乐大厅里面,美妙的乐音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艺术欣赏中,然而那个以全部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的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听到。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又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年前,有一个外国的芭蕾舞团到中国来演出。那音乐指挥,是一位眼睛瞎了的七十岁的老者。有一次演出时我刚好坐在第一排,看到这位老艺术家被人搀扶着走上指挥席,全神贯注地摆动着指挥棒的情景。想到他原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却不愿休息,行程万里到国外来参加演奏活动,而当舞台上那些美妙的舞蹈在演出时,他却一点也没有见到。我的视线不能专注于舞台上那群美丽如花的正在舞蹈着的姑娘们,而是集中于这位穿着庄严的礼服的老音乐家身上,特别是他强劲有力的双臂上。一时,我想起了盲诗人荷马,聋音乐家贝多芬这一类人物,想起了中国的“生无所息”的崇高的格言,想起了“英勇无畏”这一类珍贵的词句。就在我们身旁,不是也有好些这样的人物吗!这些年来,我们听到有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有些人,半身瘫痪了却成为扫盲能手;有些人,身体残废了却发展成为艺术家、翻译家。在广州,就有一位盲艺人,在他的晚年更加闪耀着生命的光辉;不久以前他还经常登台演戏。还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的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象牙米”上刻十八罗汉,在一粒“象牙芝麻”上刻上岳飞的满江红,这位艺匠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目,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在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的研究。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竞比常人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地发挥起作用来了。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这使我想起逆流洄游的勇敢的鲑鱼,以及那搏击长空的豪迈的山鹰!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这些缺陷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不正是些雄辩的例证吗?如果说一个个寻常的人振作起精神、激发起毅力来尚且可以创造如此的奇迹,那么为最先进的思想所完全武装起来的人,这样的人所组成的集体,这样的集体所领导的国家,将能够克服多少的困难,创造多少的奇迹呢?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A文章开篇讲述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勇于面对人生缺陷的事例,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他身残志坚的深深同情与惋惜之情。B作者之所以认为“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是因为他们是征服缺陷的大勇者,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C文章使用了较多形象化的比喻,画线处“捧出来的艺术花束”比喻的是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晶莹的露珠”比喻的是他们的成功。D“有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究其缘由,则在于他们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E本文着重叙写了一些缺陷者、残疾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述说间不时来几句议论画龙点睛,使情和理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AC(A.“深深同情与惋惜”不对,应该是赞美与敬仰之情;C.比喻的意思概括有误,“捧出来的艺术花束”比喻的是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晶莹的露珠”比喻的是他们成功后的闪光点。“花”比喻的是成功,而“花上晶莹的露珠”应该理解为成功带来的喜悦、幸福、光荣等。)17“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又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请分析这“另一种幸福”指的是什么?(4分)答:(1)以极大的勇气战胜不幸命运的喜悦;(2)付出比常人更艰辛的劳动,创造了人间奇迹的满足;(3)作为“残缺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欣慰。(由“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群众的耳朵”推知)。(第二条必答,2分;第一条和第三条容易被忽视,答对1条给2分。意思对即可)18观照全篇内容,请简要概括文章先后叙写了哪些材料,并分析这样行文有什么作用。(6分)答:以贝多芬的事例开篇,从人们熟知的名人事迹写起,再写到自己亲眼所见和自己所了解的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缺陷者、残疾者事迹,读来既让人感到亲切,又使事情蕴含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作者敏锐的目光所投向的恰恰是人们司空见惯却并未引起注意的事物,作者精深的思想所揭示的也恰恰是人们已经知道却并未加以琢磨的道理,这一道理通过这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展现出来,就使读者特别受到启发和教育(4分)。最后由“缺陷者、残疾者”推及到常人,推及到“为最先进的思想所完全武装起来的人”,犹如层层剥笋般步步深入,道理异常清楚,能给读者心灵震撼(2分)。(考查的是思路分析,这是一篇情理相得益彰的优秀散文,设题有一定难度。先后写了什么,有何作用,大意对即可)19文章结尾写道:“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结合全文内容,你对此最深切的感悟是什么?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6分)答:【提示】感悟必须紧扣三个关键词:“勇敢”“劳动”“创造”,如:要有超凡的毅力和斗志勇敢面对各种困难,要用超出常人的付出和努力书写人生的辉煌篇章等。人生的道路上真正能做到这样,就可以说“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这是文章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所在。(观点明确,2分;阐述4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以下场景节选自雨果的炮兽,请对其表达效果予以点评。(4分)这只怪物好像在窥探汉子。至少我们可以相信,这个庞然大物也有策略。它也会选择机会。它是一只庞大的铁质昆虫,具有或者似乎具有魔鬼的意志。有时这只巨大的蚱蜢撞击炮舱的低矮的舱顶,然后跌下来,四只滑轮着地,仿佛一只老虎的四只爪子着地一样,它开始向汉予冲过来。汉子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