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吉林省梅河博文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内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肉细胞中的淀粉是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的B. 酶、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的合成都与核糖体有关C. 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数不变D. 真核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8种【答案】C【解析】叶肉细胞中的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A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绝大多数酶、抗体和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B错误;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时,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数不变,C正确;真核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DNA中含有A、C、G、T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C、G、U 四种碱基,因此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3种脱氧核苷酸和3种核糖核苷酸,即共有6种,D错误。【点睛】此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对核酸的种类和化学组成的记忆和理解存在偏差而导致对D选项的误判。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B. 核糖体是醋酸菌、噬菌体唯一共有的细胞器C. 念珠藻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D. 神经细胞膜面积大,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但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其他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详解】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A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核糖体,B错误;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糖体,C错误;神经细胞有很多突起,膜面积大,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交流,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能够识别常见的原核生物,明确原核生物不仅没有细胞核,也没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如线粒体等细胞器。3.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 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C. 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D. 分泌蛋白在分泌过程中共通过3层生物膜【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据图可知,图中为加工场所,故为为内质网,为高尔基体,能供能,为线粒体,图中a在核糖体上进行,可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分别表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详解】由图可知,、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正确;分泌蛋白合成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B正确;a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b表示内质网对肽链进行一些加工,形成较成熟的蛋白质,c表示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及运输过程,C正确;分泌蛋白在分泌过程中利用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不需要跨膜,通过0层生物膜,D错误;故错误的应选D。【点睛】分泌蛋白在分泌过程中共通过0层生物膜。4.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无关B. 膜蛋白不参与一切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 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的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不同D. 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上呈对称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A错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膜蛋白)的协助,B错误;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C正确;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上呈不对称分布,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实例,能列表比较三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过性B. 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C.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D. 台盼蓝进入活酵母细胞从而将细胞染成蓝色体现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需要载体协助,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依次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都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C正确;活酵母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酵母细胞,不会被染成蓝色,D错误。6.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少数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B.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C. 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 寒冷的冬季,哺乳动物体内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ATP,其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详解】当酶的本质是RNA时,组成元素与ATP相同,都是C、H、O、N、P,A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和分解速率都加快,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B错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故寒冷的冬季,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D错误。【点睛】本题的难点是:酶的绝大多数本质是蛋白质,如消化酶,少数本质是RNA。7.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5、6是在不同条件下某种酶促反应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可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由图5和图6可判断该酶很可能是麦芽糖酶B. 图2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图3可判断该酶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C. 由图4可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D. 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酶(b)通过与反应物(c)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b-c)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催化c水解生成了e和d,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是由酶和底物的结构决定的,表示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分析图2可知,与没有加入催化剂相比,加入酶的反应速率更大,表示酶具有催化性。分析图3可知,不同的温度条件下,A点对应的反应物剩余量最少,说明实验温度范围内,该酶的最适宜pH不受温度影响。分析图4可知,在PH=1、PH=13、PH=7中,PH=7时底物的剩余量少,说明PH=7时酶的活性最高,所以若PH从1上升到13,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先上升后下降。分析图5可知,经蛋白酶的处理,酶活性逐渐下降,说明该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分析图6可知,该酶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不能催化蔗糖分解,则该酶可能是麦芽糖酶。【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图5可以判断该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能是麦芽糖酶,图6可以判断该酶可能是麦芽糖酶,A正确;图2说明酶具有催化性,图3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酶最适pH不变,可判断该酶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同理图4可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BC正确;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不是完全一样,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 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永久失活,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酶的活性、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知识点,能够正确分析各个图形,找出各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等,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8.关于利用洋葱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对解离的根尖先漂洗后染色B.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细胞都要保持活性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可充当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因其液泡中无色素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观察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只有细胞保持生活状态,才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在选材时,最好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为此处的细胞是成熟细胞,有大液泡且含有色素。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由于要对观察细胞进行固定、解离等操作,所以在观察细胞时,细胞已经死亡。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利用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被染上绿色,利用吡罗红与RNA亲和力强,使RNA染上红色,从而观察到两种核酸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详解】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细胞需要保持活性,而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细胞因固定和解离而失去活性,B错误;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最好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为此处的细胞是成熟细胞,有大液泡且含有色素,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只是观察时,视野尽量调暗一些,C错误;根据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可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D错误。【点睛】易错选项D,误把“健那绿”当作“甲基绿”。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时,叶绿体不需染色,线粒体用甲基绿染色B.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属于无关变量C. 纸层析法分离绿叶色素时,滤纸条上蓝绿色带最宽,黄绿色带离层析液最近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用健那绿使线粒体染成蓝色再观察,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染色后,细胞仍然保持活性。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性染色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蓝绿色,A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不是本实验要探究的自变量,属于无关变量,B正确;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上蓝绿色叶绿素a色素含量最多,带最宽,黄绿色叶绿素b带离层析液最近,C正确;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呈正方形,正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可以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点睛】易错选项A,容易混淆对线粒体和DNA的染色剂,前者是健那绿,后者是甲基绿。10.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增殖过程中都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B. 细胞分裂、分化、癌变过程中均有核糖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C. 细胞分化意味着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基因表达出现变化的结果D. 肿瘤的形成与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也与细胞凋亡受阻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结果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癌细胞具有无限增值、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等特点。【详解】真核细胞增殖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分裂方式都能保证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A错误;细胞分裂是基因调控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的原因是细胞畸形分化,这都会导致细胞中的mRNA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同,C正确;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不受机体控制、无限增值的特点,其成为不死细胞,因此其细胞凋亡受阻,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到真核细胞的增值方式,明确三种方式中都保证了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的一个复制和平均分配,而细胞质基因不一定。11. 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B. 细胞的形成过程:C. 图和图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 图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A错误;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结合细胞中染色体颜色可知,的形成过程是,B错误;根据中的染色体颜色可知,图和图可能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图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12.取绵羊睾丸中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初级精母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都被3H标记B. 只有半数的精细胞中会含有3H标记的染色体C.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被3H标记的染色体占 1/2D.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全部被3H标记【答案】A【解析】由于经过有丝分裂后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均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3H标记,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经过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被3H标记,A正确;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标记的DNA分子将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因此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精细胞可能是2、3、4个,B错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未分裂,此时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被3H标记,C错误;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均有一个被标记,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被3H标记的核DNA占1/2,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重点依据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DNA分子各自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母链。13.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 一个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繁殖多代最终获得均被l5N标记的噬菌体C. 35S和32P标记同一个噬菌体,通过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的差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 噬菌体DNA含n个碱基,转录得到的mRNA碱基数为n/2个【答案】A【解析】噬菌体的核酸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复制和转录完成,所以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A正确;若一个15N标记了DNA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由于合成噬菌体的核酸所需核苷酸没有被标记,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繁殖多代最终获得的噬菌体被l5N标记的只有少数被标记,B错误;35S和32P标记同一个噬菌体,通过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和沉淀物均有较强的放射性,所以无法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由于转录过程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而DNA上的碱基序列不全是组成基因的,所以噬菌体DNA含n个碱基,转录得到的mRNA碱基数一定小于n/2个,D错误。14.已知某双链DNA分子(非环状)的一条单链中(A+C)/(T+G)=m,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DNA分子中(A+C)/(A+C+T+G)=0.5B. 该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DNA分子的两端C. 该DNA分子中的(A+C)/(T+G)=1D. 该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的种类及其比例【答案】D【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该DNA分子中(A+C)/(A+C+T+G)=0.5,A正确;每个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B正确;整个DNA分子中,A等于T,G等于C,所以,(A+C)/(T+G)=1,C正确;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不同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错误。【点睛】本题是对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综合性考查,回忆DNA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15.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条DNA上所有基因的转录都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B. 转录形成的成熟mRNA分子都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C. 翻译时多肽链随着mRNA分子在核糖体上的移动而延长D. 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连接到新的氨基酸上【答案】D【解析】条DNA上所有基因的转录并不都是以同一条链作为模板,A错误;在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的RNA,需要经过剪切和加工后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可见该成熟mRNA分子的碱基不能与模板链全部互补,B错误;翻译时多肽链随着核糖体在mRNA分子上的移动而延长,C错误;在翻译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多肽链序列连接到新的氨基酸上,D正确。16.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关于该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是转录,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B. 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C.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属于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答案】C【解析】过程是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A错误;过程是翻译,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tRNA等,B错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属于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一定会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存在简并性,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17.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甲、乙两病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A/a、B/b 控制。若-7为纯合子,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C. -3与-4生下健康孩子的概率是1/4D. -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1、-2患有甲病,生有一不患甲病的女儿-5,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女儿-4,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由遗传系谱图可知,-5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姐妹,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正确;-3不患甲病,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儿子,故其基因型为aaBb,-4两病兼患,但是有不换甲病的儿子,故-4基因型为Aabb,-3与-4生下健康孩子的概率是1/2aa1/2Bb=1/4,C正确;-10 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父亲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Bb=2/3,由题意知,母亲的基因型为BB,因此-10 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在的概率是Bb=2/31/2=1/3,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2/3,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10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是aaBB(纯合子)的概率是2/3,D错误。18.基因突变既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也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两种突变都A. 不利于生物体生存和进化 B. 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C. 只能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产生 D. 能在突变当代观察到突变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隐性纯合子发生显性突变,如aaAa,一旦出现显性基因就会出现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如AAAa,突变形成的杂合子仍然是显性性状,只有杂合子自交后代才出现隐性性状。【详解】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A错误;不论是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还是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都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B正确;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隐性突变在当代是观察不到突变性状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以及类型,明确显性突变在当代既可以观察到突变性状,而隐性突变在当代观察不到突变性状。19.某农科所通过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C. 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答案】C【解析】过程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过程为杂交育种步骤,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B项正确;单倍体高度不育,难以产生种子,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C项错误;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D项正确。20.我国科学家对“神舟”飞船专为西部大开发而搭载的红杉树种苗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这些种苗具有抗旱、抗寒和速生性能,试分析红杉树种苗所发生的变化和下列选项相似的是A. 利用基因工程获得各种抗逆性作物新品种B. 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C.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葡萄D. 用高产不抗病小麦与低产抗病小麦杂交得到高产抗病小麦【答案】B【解析】红杉树种苗所发生的变化为基因突变,利用基因工程获得各种抗逆性作物新品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葡萄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杂交得到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方式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点睛】学生对育种方法混淆不清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方法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代表实例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操作简单,目的性强育种年限长矮秆抗病小麦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高产青霉菌株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京花1号”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转基因抗虫棉21.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B. 单倍体育种一定比杂交育种耗时短C. 多倍体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往往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高D. 利用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新基因【答案】B【解析】杂交育种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因此其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如需要从AAbb和aaBB中得到aabb,则通过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更快,B错误。多倍体的优点是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高,C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育种方式可提高突变率,产生新的基因,D正确。22.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 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 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A错误;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即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表示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点睛】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知识串起来并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本题的概念图。23.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 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 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 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答案】C【解析】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20%20%=4%,但雌雄性比例为1:1,则XbXb的频率为4%1/2=2%。由于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雄果蝇的X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为20%,但雌雄性比例为1:1,则XbY的频率为20%1/2=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识记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掌握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群体中各个体的基因型频率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隔离导致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产生B. 相对狭小的环境中,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C.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 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答案】D【解析】变异不是隔离导致的,而是基因在生命活动中出现差错导致的,A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变异、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D正确。25.某岛上一种动物的肤色有A、B1、B2、C四种,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B. 种群内的基因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向突变C. 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T5时期,B2与A定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A项错误;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肤色的个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6.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上合成的。(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上图中的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的特点。(3)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上图中的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答案】 (1). 载体蛋白 (2). 核糖体 (3). D (4).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 C、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 A方式所示的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B方式所示的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代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方式所示的物质,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代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D方式所示物质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此方式表示胞吐。可见,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载体蛋白。载体蛋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通过上图中的D所示的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因此该种运输方式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3) 主动运输和胞吐都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细胞呼吸受到抑制,因此上图中的C所示的主动运输和D所示的胞吐方式都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点睛】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据分子大小判断: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27.某同学用不同功率灯泡照射番茄进行的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灯泡的功率(单位:W)205075100200300O2单位时间内的释放量(mL)3.416.02840.556.556.5(1)该同学的研究题目是:_。(2)该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_。(3)某同学在大棚种植番茄时还种植了一些蘑菇,结果发现番茄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4)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_。(5)若图为番茄25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与b点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答案】 (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光强 (3). 蘑菇能分解有机物释放CO2 (4).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一部分 (5). 低【解析】试题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本题应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对照实验的原则着手,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解题。(1)从表格可以看出,灯泡的功率不同,即光照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氧气量(即净光合作用)先增加再稳定,因此该同学的研究目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不同功率的灯泡可以表示不同强度的光照,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3)蘑菇是分解者,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大棚内CO2浓度升高,蔬菜光合作用增强,最终导致蔬菜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4)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一部分。 (5)由b到c,光照强度增强,光照增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速。而合成速度不变。所以三碳化合物的浓度降低。28.如图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请回答:(1)图甲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_(填序号)。(2)图乙对应图甲中的过程_(填序号),参与该过程的RNA分子有_。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_。(3)图丙所示的DNA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其原因是_。(4)若在体外研究miRNA的功能,需先提取拟南芥的DNA,图丙所示为拟南芥的部分DNA,若对其进行大量复制共得到128个相同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 (1). (2). (3). mRNA、tRNA、rRNA (4). 能携带遗传信息,且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5). 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的简并性) (6). 381【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甲中是DNA复制,和是转录过程,是作为翻译的模板,是表示tRNA参与翻译过程;图乙是结合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图丙是D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再到蛋白质。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1)在图甲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主要是在细胞核进行的,所以是过程。(2)图乙是核糖体结合在mRNA上的翻译过程,对应图甲中的过程。翻译过程中需要mRNA为模板,tRNA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rRNA是翻译场所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翻译过程需要mRNA、tRNA、rRNA的参与。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通过转录RNA能携带遗传信息,且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3)图丙所示的DNA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其原因是密码子具有兼并性,即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4)要得到128个相同的DNA片段,至少需要复制7次,原DNA片段中有3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复制7次,需要3(27-1)=381个。点睛:在复制过程中关于脱氧核苷酸的计算公式是:该脱氧核苷酸(2n-1),n代表复制次数,所以计算时需要先知道该脱氧核苷酸在DNA片段中的数量。29.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绳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l。果蝇体色性状中,_为显性。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这是_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