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任课教师:阳德青总学时数:64学分:4一、课程的任务和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组成,最终达到从系统的角度、整机的角度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为学习其它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从计算机系统概论、运算器和运算方法、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系统、外围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几个方面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在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整机概念。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数字化信息编码及运算方法,运算器的逻辑构成;2熟悉半导体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基本原理,掌握存储体系构成;3掌握寻址和指令系统;4熟悉中央处理器组成、时序控制方法;5熟悉系统总线和I/O系统。三、各章知识点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学时分配及考核要求考核要求以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级来划分,共分为4个等级:认识了解*理解领会*深入掌握*综合应用*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3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软硬件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硬件框图及工作过程、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本书结构及学习指南。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五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掌握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考核要求:1.1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和层次结构*1.1.1计算机软硬件概念1.1.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1.3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1.2.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1.2.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2.3计算机的工作步骤1.3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技术指标*1.3.1机器字长1.3.2存储容量1.3.3预算速度第二章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3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教学要求:了解到从1946 年ENIAC 诞生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计算机的元器件发展变化(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熟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重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考核要求:2.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2.1.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2.1.2软件技术的发展2.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2.1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2.2工业控制2.2.3网络技术2.2.4信息管理2.2.5自动化设计2.2.6多媒体和人工智能第三章 系统总线(8学时)教学内容: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总线结构和总线的判优控制及通信控制。教学要求:了解系统总线的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的三大总线特点,系统总线的发展和总线的结构。重点:系统总线的发展状况和总线的结构难点:总线的通信控制考核要求:3.1总线的概念和分类*3.1.1总线基本概念3.1.2总线的分类3.2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3.2.1总线特性3.2.2总线性能指标3.2.3总线标准3.3总线的结构*3.3.1单总线结构3.3.2多总线结构3.4总线的控制和通信方式*3.4.1总线控制3.4.2总线通信第四章 存储器(9学时)教学内容:存储器分类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包括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存储器与CPU 的连接、存储器的校验、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高速缓冲存储器(包括Cache 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Cache-主存地址映像、替换算法);辅助存储器(包括辅助存储器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磁盘存储器的结构、光盘存储器的存取原理等等)。教学要求:了解存储器的分类;掌握存储器的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基本组成;理解存储器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掌握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了解常见的辅助存储器和Cache,以及存储器的工作原理。重点:存储器工作原理,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难点:Cache-主存地址映射考核要求:4.1存储器系统的层次概述*4.1.1存储器分类4.1.2存储器的层次结构4.2主存储器存储原理和特点 *4.2.1半导体存储芯片介绍4.2.2随机存取存储器4.2.3只读存储器4.2.4存储器与CPU的数据传送4.2.5存储器校验4.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4.3.1Cache-主存地址映射4.3.2替换策略4.4外存储器芯片和与磁盘阵列技术*4.4.1磁记录原理和方式4.4.2硬盘存储器4.4.3软盘存储器4.4.4磁带存储器4.4.5循环冗余校验码4.4.6光盘存储器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9学时)教学内容: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及组成、I/O 与主机的编址方式、传送方式、联络方式以及设备寻址;外部设备分类及简介、I/O 接口的功能及基本组成;程序查询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查询接口电路;程序中断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中断接口电路、中断服务流程;DMA 方式的特点、DMA 接口电路的功能、组成、类型及DMA 的工作过程。教学要求: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方式及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了解接口的基本功能和类型;掌握主机与I/O 交换的三种控制方式(程序查询、程序中断和DMA),以及它们各自所需的硬件及软件支持。重点:输入输出系统功能和工作原理,程序中断,DMA难点:周期窃取的含义,CPU 响应中断和允许周期挪用的时间考核要求:5.1输入输出系统的概念 *5.1.1I/O系统的组成5.1.2I/O设备与主机的联系方式5.1.3I/O设备与主机的信息传送方式5.2输入/输出设备 *5.2.1输入设备5.2.2输出设备5.2.3其它I/O设备和多媒体技术5.3系统I/O接口 *5.3.1接口的功能和组成5.3.2接口的类型5.4程序查询方式*5.4.1程序查询流程5.4.2程序查询方式的接口电路5.5程序中断方式 *5.5.1中断的概念5.5.2程序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5.5.3I/O中断的产生和处理过程5.5.4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5.6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 *5.6.1DMA方式的特点5.6.2DMA接口的类型、功能和组成5.6.3DMA的工作过程第六章 计算机的运算方法(10学时)教学内容:计算机中有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的表示;计算机中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定点运算(算术移位和逻辑移位、补码加减、原码补码乘法、原码补码除法)及相应的硬件配置;浮点四则运算和算术逻辑单元及进位链。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中有符号数、无符号数、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各种数字化信息编码表示,以及移位、定点补码加减运算、定点原码一位乘和两位乘及补码Booth 算法、定点原码和补码加减交替除法;熟悉浮点运算与运算规则。了解运算器部件的组成和设计。重点:移位、定点补码加减运算,定点原码一位乘和两位乘及补码Booth 算法难点:溢出判断,浮点运算,符号位的处理考核要求:6.1数字化信息编码的概念和二进制编码知识 *6.1.1无符号数6.1.2有符号数6.2二进制数值的机内表示*6.2.1定点表示6.2.2浮点表示6.2.3定点数与浮点数比较6.2.4表示举例 6.3定点运算*6.3.1移位运算6.3.2加/减法6.3.3乘/除法6.4浮点运算*6.4.1浮点加/减法6.4.2浮点乘/除法6.5算术逻辑单元 *6.5.1ALU电路6.5.2快速进位链第七章 指令系统(8学时)教学内容:机器指令的一般格式和相关概念;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指令的地址格式和寻址方式;指令格式举例;RISC 技术。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指令的寻址方式对操作数寻址范围以及对编程的影响;掌握不同的寻址方式所要求的硬件和信息的加工过程;了解RISC 的主要特点及其与CISC 的区别。重点:指令系统,寻址方式,RISC 的主要特点及其与CISC 的区别难点:设计指令格式的方法,寻址方法和地址格式的运用考核要求:7.1机器指令系统概述 *7.1.1指令格式7.1.2指令字长7.2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7.2.1操作数类型7.2.2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放方式7.2.3操作类型7.3指令寻址和数据寻址*7.3.1指令寻址7.3.2数据寻址7.4指令格式举例*7.4.1指令格式举例7.4.2指令格式设计举例7.5RISC技术*7.5.1RISC的产生与发展7.5.2RISC的特征7.5.3RISC与CISC第八章 CPU 的结构和功能(7学时)教学内容:CPU 的功能及结构框图;指令周期;指令流水;中断系统(包括引起中断的各种因素,中断系统所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如中断请求标记、中断判优、中断响应、中断服务、中断返回、多重中断等)。教学要求:了解CPU 的功能和内部结构;掌握机器完成一条指令的全过程;掌握中断技术在提高整机效能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开发系统的并行性;掌握控制方式及时序控制。掌握控制器组成及CPU控制流程;熟悉流水线处理机的基本机理及工作过程。重点:机器完成指令的全过程,中断技术在提高整机效能方面所起的作用难点:指令流水线的基本工作原理,程序中断技术考核要求:8.1CPU的功能和结构*8.1.1CPU功能8.1.2CPU结构8.1.3CPU的寄存器、控制单元和中断系统8.2指令周期和数据流*8.2.1指令周期的概念8.2.2指令周期的数据流8.3指令流水*8.3.1指令流水原理8.3.2流水性性能8.3.3流水线的多发技术8.3.4流水线结构8.4中断系统*8.4.1中断请求标记和响应排队8.4.2中断服务程序寻址8.4.3中断响应8.4.4中断屏蔽第九章 控制单元(4学时)教学内容:微操作命令的分析(按取指周期、间指周期、执行周期和中断周期分析不同指令的微操作命令);控制单元的外特性;多级时序系统;控制方式;控制信号的实例分析。教学要求:理解控制单元为完成不同指令所发出的各种操作命令,以及指令周期;掌握机器周期、时钟周期与操作命令的关系。重点:控制单元的各种操作命令,以及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与操作命令的关系难点:CPU 的控制方式,微操作命令的分析及多级时序系统设计考核要求:9.1微操作命令的分析*9.1.1取指周期9.1.2间址周期9.1.3执行周期9.1.4中断周期9.2控制单元的功能*9.2.1控制单元的外特性9.2.2多级时序系统9.2.3控制方式9.2.4实例分析第十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3学时)教学内容:组合逻辑设计: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微操作节拍安排、组合逻辑设计举例;微程序设计: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指令地址的形成方式、微指令格式、微程序设计举例。教学要求:掌握控制单元的两种设计方法;理解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在设计思想、硬件组成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