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培训讲义.doc_第1页
试验培训讲义.doc_第2页
试验培训讲义.doc_第3页
试验培训讲义.doc_第4页
试验培训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涉及使用功能项目的试验1、生活给水管道试压:先分层分段进行水压试验,系统安装完后,再进行综合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放净空气,充满水后进行加压至0.6Mpa,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作外观检查,以不漏为合格。 2、雨水管道灌水试验:雨水管道安装后,做灌水试验,高度到每根据立管最上部的雨水漏斗,满水15min,再灌满延续5min,液面不下降为合格。3、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排水管道安装完后进行闭水试验。管井内的排水管分层进行。试验前将下一层各预留口采取措施堵严。由本层预留口处灌水,灌满15min后,再次灌满,满水后5min液面不下降为合格。楼层吊顶内管道的闭水试验则在下一层立管检查口处用橡皮所堵严,由本层预留口处灌水试验。 4、排水管道通水试验:排水管道在卫生洁具及设备安装后,油漆粉刷最后一道工序前进行通水试验,试验从上至下逐层逐间进行,先开启最末端的给水龙头(龙头过滤网暂拆掉)。待该间给水管内杂质冲洗掉,水质较清时,再开启其它水龙头放水,同时检查排水管路有无堵、漏,器具排水支管连接是否紧密,排水口是否畅通。各间用水点调试完毕扣,同时开启每一个排水立管所接收器具之1/3的用水点,以给水系统最大设计流量、流速进行系统管路冲洗,观察各用水点压力、流量能否满足用水要求,各排水立管和横干管排水是否畅通。5、消防管道试压:消防管道试压可分层分段进行,上水时最高点要有排气装置,高低点各装一块压力表,最低点应有泄水装置,上满水后检查管路有无渗漏,如有法兰、阀门等部位渗漏,应在加压前紧固,升压后再出现渗漏时做好标记,卸压后处理。必要时泄水处理。冬季试压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C,低于5。C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夏季试压最好不直接用外线供水,防止结露。试压合格后及时办理验收手费。水压试验应根据工作压力确定,当系统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1.0Mpa时,试验压力采用1.4Mpa。当系统压力大于1.0Mpa,试验压力采用工作压力再加0.4Mpa;试压时稳压30min测管网无渗漏变形、压力降不大于0.05Mpa试压合格。6、管道冲选:消防管道在试压完毕后可连续做冲洗工作。冲洗前先将系统中的流量减压孔板、过滤装置拆除,冲洗水质合格后重新装好,冲洗出的水要有排放去向,不得损坏其它成品。7、喷洒系统试压:封吊顶前进行系统试压,为了不影响吊顶装修进度可分层分段试压,试压合格后将压力降低到工作压力作严密性试验,稳压24小时不渗漏为合格。试压完后冲洗管道,合格后可封闭吊顶。吊顶材料在管箍口处开一个30mm的孔,把预留口露出,吊顶装修完后,把丝堵卸下安装喷洒头。 管道冲洗用井水连续进行,应保证有足够的流量。管道冲洗进水口及排水口选择适当位置,并能保证将管道内的杂质冲干净为宜,冲洗时,以系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进行,流速不小于1.5m/s。 8、消防系统调试8.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调试 (1)系统调试包括以下内容:水源测试;消防泵性能试验;报警阀性能试验;排水装置试验;报警装置试验;火灾模拟试验。(2)水源测试的内容和要求: 用压力表、皮托式流速测定管测定并计算室外水源管道的压力和流量,他们应符合设计要求; 核实重力水箱的容积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是否有保证消防蓄水量的技术措施;核实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和供水能否满足系统灭火的要求,并通过移动式消防泵的供水试验予 以验证。 (3)消防泵性能试验方法和要求: 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泵,达到设计流量和压力时,其中压力表指针应稳定;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各密封部位不得有泄漏现象;各滚动轴承温度应不高于75度,滑动轴承的温度应不高于70度。 用备用电源切换后,消防水泵的上述各项性能应变化。 (4)湿式报警阀的性能试验按如下程序进行: 打开系统试水装置后,湿式报警阀应能及时启动,经延迟器590s左右后,水力警铃应准确地发出报警信号,水流指示器应输出报警电信号,压力继电器应能接通电路报警,并启动消防水泵。 (5)系统排水装置试验:将系统控制阀全部打开,全开主排水阀并保持到系统压力稳定为止。若系统所排放出的水能及时进入排水系统,未出现任何水害,试验即为合格。 (6)系统报警控制装置试验方法和要求: 感烟探测器专用测试仪模拟烟信号后,应在15s内输出报警和启动系统持行信号,准确、可靠 地启动系统。 感温探测器专用测试仪输入模拟信号后在20s内输出报警和启动系统执行信号,准确、可靠地 启动系统。 (7)灭火模拟试验:当消防监督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做灭火模拟试验。然后验证其保护面积、喷水强度、水力、电动报警装置的联动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规定。 8.2消火栓灭火系统调试 (1)调试内容包括:水源测试;消防泵性能试验;报警装置试验;最不利点试验。 (2)水源测试和消防泵性能试验的内容和要求与喷淋系统的相同。 (3)报警装置试验:打开消火箱门,按动紧急报警按钮,看红色指示灯是否亮,是否给控制室和 消防泵房送出火警信号,并启动消防水泵供水。 (4)、消防水泵试运转,测试最不利点消火栓的压力和流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9、电路绝缘测试:导线敷设完后,分回路进行相间、相地、相零绝缘测试。电缆敷设前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并用1KV摇表进行绝缘检测,电缆敷设到位后用,1KV摇表对电缆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电缆头的制作,电缆头制作好后即可与空气开关等器具进行连接,连接要牢固紧密。电缆通电前要进行绝缘检测。10、封闭母线槽试运行:封闭母线槽安装完后,用摇表对其进行相间、相地的绝绷电阻测试,同时作好记录,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0.5兆欧,检验合格后送电空载运行24小时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11、配电箱、控制箱(柜)通电试验:用临时电进行通电试验,输入、输出回路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开关、继电器等元器件动作应调整至正常。12、电气系统调试:首先用临时电按回路、按楼层逐个进行调节器调试,直至整个系统工作正常;再由低配室逐级向下供电,直至所有的楼层、回路正常工作。 第二章 施工现场土工试验方法一、用规定的击实方法(轻型击实法和重型击实法),测定土的含水量与质量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该土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二、土方含水量试验方法土的含水量是土在100105下烘到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重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试验以烘干法为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在野外如无烘箱设备或要求快速测定含水量时,可依土的性质和工程情况采用酒精燃烧法:(1)仪器设备(本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重值);天平:称量500g,感量0.01g;酒精:纯度96%以上;滴管、火柴、调土刀等。(2)操作步骤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25g,砂性土2030g)。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量。称质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等质量的称量盒或盒等质量的砝码,称量结果即为湿土质量。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中,直至盒中出现自由液面为止。为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可将盒底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点燃盒中酒精,烧至火焰熄灭。将试样冷却数分钟,按以上2)、3)步骤方法再重复燃烧两次。当第三次火焰熄灭后,盖好盒盖立即称干土质量。本试验称量应准确到0.01g。按下式计算含水量: 式中wo含水量(%);m湿土质量(g);md干土质量(g)。计算到0.1%。本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附表4.2的规定。含水量测定的平行差值附表4.2 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10以下40以下40以上0.512本试验记录格式见下附表含水量试验附表工程名称试验者 试验方法计算者 试验日期校核者土样编号土样说明盒号盒质量(g)盒+湿土质量(g)盒+干土质量(g)湿土质量(g)干土质量(g)含水量(g)平均值(%)126粉质粘土(CI)41951822.6122.1019.9319.5713.412.913.2127粘土(CH)09143920.7720.3516.2415.8427.928.528.2128粘土(CH)41913318.5720.4415.2516.8221.821.521.7三、路基土方质量密度试验方法本试验对一般粘质土,都应采用环刀法。如果土样易碎裂,难以切削,可用蜡封法。在现场条件下,对粗粒土,可用灌砂法和灌水法。(一)环刀法(1)仪器设备本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8cm、高23cm、壁厚1.52mm;2)天平:称量500g,感量0.01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2)操作步骤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其两端,将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2)用切土刀(或钢丝锯)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为止。将两端余土削去修平,取剩余的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量。3)擦净环刀外壁称质量。若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一等质量环刀,可直接称出湿土质量。准确至0.1g。4)按下式计算质量密度及干质量密度: 式中po质量密度(g/);pd干质量密度(g/);m湿土质量(g); V环刀容积(); w1含水量(%)。计算至0.01(g/)。5)本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取其算术平均值。本试验记录格式见下附表。工程名称 编号试验者土样说明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 试样编号土样类别环刀号湿土质量(g)体积()湿质量密度(g/)干质量(g)干质量密度(g/)平均干质量密度(g/)126粉质土1063392.793.264.3464.341.441.4981.782.21.271.281.28127粘质土186151126.8126.264.3464.3498.998.91.541.531.54128粘质土15885125.6126.764.3464.34103.2104.01.611.621.62(二)灌砂法(1)仪器设备本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1)灌砂法质量密度试验仪,见附图4.2。包括有:1.漏斗;2.漏斗架;3.防风筒;4.套环;附有三个固定器。2)台称:称量10kg,感量5g,或称量50kg,感量10g;3)量砂:粒径0.250.5mm干燥,清洁均匀砂1040kg;4)其他:量砂容器(有盖),直尺、铲土工具等。(2)操作步骤(用套环)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400c40c的一块地面铲平。如检查填土压实密度时应将表面未压实土层清除掉,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试坑底能达到规定的取土深度。 附图:灌砂法质量密度试验仪称盛量砂的容器加量砂的质量,按上附图:将仪器放在整平的地面上,用固定器将套环位置固定。开漏斗阀,将量砂经漏斗灌入套环内,待套环灌满后,拿掉漏斗,漏斗架及防风筒(无风可不用防风筒),用直尺刮平套环上砂面,使与套环边缘齐平。将刮下的量砂细心倒回量砂容器,不得丢失,称量砂容器加第一次剩余量砂质量。将套环内的量砂取出,称其质量,倒回量砂容器内,环内量砂允许有少部分仍留在环内。在套环内挖试坑。其尺寸大致如下附表。试坑尺寸与相应的最大粒径附表试样最大粒径试坑尺寸直径(mm)深度(mm)525256080150200250200250300挖坑时要特别小心,将已松动的试样全部取出。放入盛试样的容器内,将盖盖好,称容器加试样质量,并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其含水量。在套环上重新装上防风筒、漏斗架及漏斗。将量砂经漏斗灌入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套环。取掉漏斗、漏斗架及防风筒,用直尺刮平套环上的砂面,使与套环边缘齐平。刮下的量砂全部倒回量砂容器内,不得丢失。称量砂容器加第二次剩余量砂质量。本试验称质量精度:称量小于10kg为5g;大于10kg时为10g。按下式计算湿质量密度及干质量密度式中:po质量密度(g/);pd干质量密度(g/); m1量砂容器加原有量砂总质量(g);m2量砂容器加第一次剩余量砂质量(g);m3从套环中取出的量砂质量(g);m4试样容器加试样质量(包括少量遗留量砂质量(g);m5量砂容器加第二次剩余量砂质量(g);m6试样容器质量(g);w1含水量(%);pn往试坑内灌砂时量砂的平均质量密度(g/);ps挖试坑前,往套环内灌砂时量砂的平均质量密度(g/),计算至0.01(g/)。若量砂被浸湿或混有杂质时,应充分风干过筛后再行使用。 土中有很大孔隙,量砂可能进入其孔隙时,可按天然地面或试坑外形,松弛地放一层柔软纱布,再向套环或试坑中灌入量砂。因量砂质量密度随灌砂时量砂的落距及试坑尺寸而不同,故式中的量砂质量密度ps及pn必须采用与灌砂条件相适应的质量密度。若经量砂质量密度校验证明ps与pn相差很小时,式中ps可用pn代替。 (3)操作步骤(不用套环)1)按用套环操作步骤准备试验地点,在刮平的地面上按其操作步骤4)的规定挖坑。2)称盛量砂容器加量砂总质量,在试坑上放置防风筒和漏斗,将量砂经漏斗灌入试坑内,量砂下落速度应大致相等,直至灌满套环。3)试坑灌漏量砂后,去掉漏斗及防风筒,用直尺刮平量砂表面,使与原地面齐平,将多余的量砂倒回量砂容器,不足时可以补充。称量砂容器加剩余量砂质量。4)按下式计算湿质量密度及干质量密度: 式中m7量砂容器加剩余量砂质量(g),计算至0.01(g/)。5)本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记录:本试验记录格式见下附表1(灌砂法,用套环)及2质量密度试验(灌砂法,不用套环)附表1(灌砂法,用套环)工程名称 试验者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 取样地点土样编号量砂容器质量+原有量砂质量g(1)量砂容器质量+第一次剩余量砂质量g(2)套环内耗砂量g(3)(1)(2)量砂质量密度psg/(4)套环体积(5)(3)/(4)从套环内取出量砂质量g(6)套环内残留量砂质量g(7)(3)(6) 量砂容器质量第二次剩余量砂质量g(8)试坑内及套环内耗砂质量g(9)(2)+(6)(8)量砂质量密度png/(10)试坑及套环总体积(11)(9)/(10)试坑体积(12)(11)(5)试样容器质量+试样质量(内包括残留之量砂)g(13)试样容器质量g(14)试样质量g(15)(13)(14)(7)试样质量密度g/(16)(15)/(12)试样含水量%(17)干质量密度g/(18)(16)/1+(17)平均干质量密度g/(19)附表2:质量密度试验(灌砂法,不用套环) 工程名称试验者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 取样地点土样编号量砂容器质量+原有量砂质量g(1)量砂容器质量+第一次剩余量砂质量g(2)试坑耗砂量g(3)(1)(2)量砂质量密度png/(4)试坑体积(5)(3)/(4)试样质量+试样容器质量g(6)试样容器质量g(7)试样质量g(8)(6)(7)试样质量密度g/(9)(8)/(5)试样含水量%(10)干质量密度g/(11)(9)/1+(10)平均干质量密度g/(12)第三章 混凝土强度验收一、关于参加验收的砼试块的养护条件GBJ107-87规定“检验评定砼强度用的砼试件,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普通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标准养护条件试件其目的是“确定砼特征值,强度等级或进行材料性能研究”。现行国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0.1.2明确规定混凝土强度是结构实体检测内容之一,10.1.3条规定“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也可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综上,混凝土强度验收分两步。一般为标准养护条件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二、关于对砼强度的验评(后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用混凝土试件对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有两种:统计方法与非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又分两种:方差已知(适用于预拌混凝土企业);方差未知。现场都是用统计方法或非统计方法来进行对砼的验评。在砼强度等级相同,砼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是用统计方法还是用非统计方法验评砼强度,其决定因素就是砼试块的数量n;当n10组时就可用统计方法,否则只能用非统计方法。用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fcu-1sfcu0.9fcu,kfcu,min2fcu,k式中s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当sfcu的计算值小于0.06 fcu,k时,取sfcu= 0.06fcu,k; 1,2合格判定系数,按下表取用。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试件组数101415242511.701.651.6020.900.85在砼试块n不足10组时,按非统计的方法评定砼强度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fcu1.15fcu,k fcu,min0.95fcu,k根据这组公式,要使砼强度合格,其所含砼试块的平均值mfcu必须达到设计标准值fcuk的1.15倍才行。这对C40及以上高强度等级的砼来说,难度将会很大。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砼批(砼分项)不合格的结果。2、要对砼强度进行验评,首先必须要确定砼验收批的划分。在GBJ107-87的“若干问题介绍”中曾强调:对砼的验收批不宜划分得过大,也不宜划分得过小。基础分部、主体分部符合同一验收条件的分别按一个验收批进行评定;一个单位工程验收批地划分,不能单纯按层数、工程量来划分(更不能只按一个单位工程来评价),应考虑混凝土季节性配合比调整的因素,如冬季和夏季应单独划分一个或几个验收批;事先划分验收批(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建议混凝土验收批统计期不宜超过一个月;建议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一个验收批的批量对框架结构不宜超过700m3,对框剪结构不宜超过1000m3,对剪力墙结构不宜超过1500m3。3、检验评定砼强度尺寸换算系数、折算系数砼试件强度代表值=试验强度代表值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折算系数混凝土试件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表骨料最大粒径(mm)试件尺寸(mm)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31.51001001000.95401501501501.00632002002001.05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折算系数取为1.00。三、关于对砼强度评定不合格处理不管用什么方法评定砼,如果砼强度评定不合格,则必须要进行处理。其处理及处理后的验收,又必须按GB50204-2002第10.2.3条的规定办理。“标养”合格:“实体”检验合格,应通过验收;“实体”检验不合格,此时应按照规范GB50204-2002第10.1.6条规定委托法定单位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按照第10.2.3条进行处理。“标养”不合格:此时应针对标养不合格试件所对应的检验批,按照规范GB50204-2002第7.1.4条规定委托法定单位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按照第10.2.3条进行处理。但需注意,此后的“实体检验”仍应进行。如果“实体检验”合格,代表同条件试件所对应的该强度等级混凝土实体检验通过;如果不合格,此时应按照规范第10.1.6条规定,委托法定检测单位对同条件试件所对应的构件或部位以及强度等级进行检测,并按照第10.2.3条进行处理。 四、如何解决砼分项因按非统计方法验评时使试块强度出现不合格的问题?对同一强度等级的砼,尽可能留足10组以上试块,使之砼分项达到按统计方法验评的条件。商品砼供应商必须要加强对砼的质量管理。一般来说,对C30及以下的砼强度等级,即使在砼试块小于10组用非统计方法验评砼的情况下,砼分项也会达到合格的条件;这是因为砼的试配强度fcuo根据砼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是按fcuofcu,k1.645s求得,在s取值方面,即一般是对C30-C35的s采用5mpa,对C35的采用6Mpa。问题在于C40及以上的砼强度,为使砼试块在10组以下在按非统计方法对砼进行验评时仍能使砼批合格,那就只有适当调高s值;或将砼试配强度计算公式调整为fcuo1.15fcu.k1.645s来解决。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在砼试块组数大于10组采用统计方法来验评砼的情况下,也不是说每组试块的强度值都达到了设计的标准值,砼批就必然会合格的。举例如下: 有一栋宿舍楼工程,有C20强度等级的砼试块14组,其值分别是29mpa、27.3Mpa、27.8Mpa、24.7Mpa、23.2Mpa、22.2Mpa、28.6Mpa、24.6Mpa、29.6Mpa、28.7Mpa、23.1Mpa、24.3Mpa、24.6Mpa和25.9Mpa,很明显,从数据看,每组的试块的强度都大于20Mpa。又因为n14,这样就可按统计的方法来验评砼,并查得1=1.70、2=0.90通过计算,知砼的标准差Sfcu=7.06Mpa与平均值mfcu=28.55Mpa代入公式mfcu1Sfcu+0.9fcu,kfcu,min2fcu,k得到的结果是:因2fcu,k=0.9X20=18MPa,小于最小一组试块222Mpa,所以最小值的不等式要求成立;又因为1Sfckt0.9fcu,k=1.78.060.92031702Mpa,大于平均值mfcu,所以公式中的平均值不等式不成立。这样,就出现了该批砼不合格,意味着砼所在分部不合格,工程因此不能验收。”非常明显,这是砼离散太大致使砼强度变化太离奇所造成。砼试块的强度变化太大,其标准差值必然也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砼批不合格。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是要加强对砼配合中投料准确性的管理。对此,现场管理人员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附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 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第1.0.2条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第1.0.3条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第2.0.2条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第2.0.3条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第2.0.4条 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第2.0.5条 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第2.0.6条 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第3.0.1条 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第3.0.2条 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第3.0.3条 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一、对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0.95;二、对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1.05。第3.0.4条 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应考虑本标准第四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考虑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组数。第3.0.5条 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第3.0.6条 当检验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的混凝土强度时,其试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