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 人民版(1).doc_第1页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 人民版(1).doc_第2页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 人民版(1).doc_第3页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 人民版(1).doc_第4页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 人民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2014湖北黄冈模拟)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答案:a2(2014湖北武汉月考)汉初,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其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a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b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解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旨在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分割丞相的权力”,也无法体现“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排除b、c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3(2014广东珠海期末)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a项中“独立施政”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c4(2014甘肃兰州模拟)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答案:c5(2013青海西宁模拟)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刺史都察院御史台参知政事abcd解析:宋代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唐朝宰相职能,所以主管行政,与监察和司法无关,因此排除。答案:a6(2011广东卷)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解析:依据门第选拔官吏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所以,政府重视对“父祖官爵、门第”的考订,就是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九品中正制被废除,“谱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答案:d7(2014银川月考)晋书段灼传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种选官用人的制度其最大的弊端在于()a选官用人的标准不明确b公卿贵族把持选官权,任人唯亲c人才评级的设置不合理d选拔人才的效率低下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由世家大族担任,而进入官场仕途的人才全是世族大家子弟,故选b项。答案:b8根据下面的古代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推断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建制是()a郡、县b郡国并行制c路、州、县d行省、路、府、州、县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这幅地图是什么朝代的行政疆域图。从地图看,这个时期的中国疆域空前辽阔;西藏地区有“宣政院辖地”字样;各地都有行省;都城是大都,都城周边由中书省管辖。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断定该图是元朝的行政疆域图。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本题选d。答案:d9(2014内蒙古包头模拟)“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解析:从材料中的“阁臣”、“票拟”、“朱字”等信息可判断材料所述现象为明朝时开始出现的内阁制度。答案:c10(2014西城模拟)枢垣记略卷十四中指出:“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办理军政要务b保守国家机密c负责公文缮写d参与大政决策解析: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备而设置了军机处,并结合材料中“为办理枢务”,可以看出,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军政要务的。b、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答案:a11(2013乌鲁木齐质检)网上书店在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以后的各朝代统治者都采用了秦朝开创的郡县制。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你认为()a乙丙对,甲丁错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d甲乙对,丙丁错解析:乙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秦朝以后的汉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并没有全面实行郡县制;丁同学的说法不正确,内阁的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答案:b12(2013山西康杰模拟)在谈到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依据这一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b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c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d废丞相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废除丞相后设置的内阁,对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行政效率因此而降低,故选a项。答案:a13(2014吉林质检)现在中国的每一级行政区的地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行政区划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历史时期第一级行政区划存在一个由虚入实的规律,历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而且历史上主要行政区划的改变,都发生在再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行政区的变化很大,而作为次级行政区的财力和军力则变化不大。材料三:一般来说,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正如汉书王莽传所言:“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职能是经济上的职能组织生产和收缴赋税。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行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东汉州牧格局、三国鼎立、藩镇割据、五代割据大都据自然之险而独霸一方。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行政区,如江西省跨越南岭,深入今广东境内;湖广行省,将洞庭湖横亘其间,而又跨越南岭,直到今广西。这种划分行政区的方法难以形成独立的经济体,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形成与中央对立的区域文化认同。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行政区划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历史背景。并回答“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第一级行政区划演变呈现的特点。并运用从秦到明的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代前后划分一级行政区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优点。解析:(1)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战国时期”。联系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和法家思想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等知识回答“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土而治”指的是分封制;“分民而治”指的是以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2)提取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可归纳出“特点”。根据“由虚入实”“第一级行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发生在再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行政区的变化很大,而作为次级行政区的财力和军力则变化不大”,从汉代、唐代、宋代、元代不同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等方面的知识举例说明。(3)提取材料信息,“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据此回答“原则不同”。从材料中“不同原则”的缺点入手,从反面分析不同行政区划的“优点”。答案:(1)背景: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进步;私田开垦,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形成;法家思想的推动;封建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分土而治”指的是分封制;“分民而治”指的是以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2)特点: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第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的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宋代的路由转运使发展而来。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第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的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唐末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3)原则不同: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以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大交流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感。“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14(2011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其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标准的演变,抓住几个关键词即可:一是时间段,“秦到唐”,二是两个方面内容,“变化”和“原因”。第(2)问主要考查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一是对“德”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