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绿茶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特种绿茶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特种绿茶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特种绿茶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4页
特种绿茶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绿茶标准编制说明1、任务由来及说明2007年上半年,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下达了修订特种绿茶的地方标准DB 50/27 -1999 绿名茶的任务。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接受任务后,填报了 “绿名茶”标准修订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阐明了修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经过市检测院食品中心科研人员近半年的研究,并综合各方的意见将标准更名为DB 50/27 -2007 特种绿茶,并撰写了修订标准的讨论稿。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1999年重庆升为直辖市以后,当时的重庆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根据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任务制定了特种绿茶的地方标准DB 50/27 -1999 绿名茶。由于当时的具体条件的限制,标准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重庆市茶叶产业经过近八年的规范和发展,其具体状况和八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同时随着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对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有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下达了修订DB 50/27 -1999 绿名茶标准的任务。这次标准的修订不仅适应了现在重庆市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的新形势,同时也为重庆市茶叶产品质量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编制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07年3月份开始,由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本标准制定严格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从接到标准的修订任务开始,参加编写的人员就开始收集国内有关特种绿茶的资料,随后召集了重庆市部分茶叶产品生产企业的代表共同讨论,决定将本标准更名为“特种绿茶”,在获取了关于特种绿茶从原料选取到生产加工的整套资料,并在认真听取了生产企业对地方标准修订的建议后,结合GB/T 14456绿茶,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相关的国家标准确定了本标准中感官分级及需要检测的各项指标。随后,在查阅了本中心历年来的特种绿茶的检测数据等相关技术资料后,在大量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中各项技术指标的初步定值工作。最后,在广泛的征求了各方专家和生产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后,完成了特种绿茶修订标准初稿。4、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在沿袭老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14456绿茶,卫生指标与国家现行标准接轨,根据茶叶类产品的特殊性,重点突出在感官、理化、卫生安全指标上,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照的主要标准见表1。表1 参照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3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4GB144561993绿茶5、一般说明5.1 原材料要求说明本标准中涉及到的原材料主要是茶树鲜叶。标准草案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从大、中、小叶种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上采摘的全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经独特工艺制成的扁形、卷曲形、条形、针形及其他特殊造型的特种绿茶”。因此本标准对茶树鲜叶的要求为全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5.2检验规则说明检验一般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本标准在制定时参照茶叶发证检验及审查细则的相关要求,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严格把关。特种绿茶出厂检验要求每批必检,项目有感官、净含量、水分。型式检验则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半年一次。6各项指标的确定和依据说明6.1产品等级和感官指标由于茶叶类产品的特殊性,感官指标成为了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本次标准修订前,标准修订小组就召集了重庆市各茶叶生产企业、西南大学、重庆市茶叶商会等各方的代表对标准进行了讨论,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标准中特种绿茶是否分级、如何分级以及分级后感官指标如何界定的问题,最后编写组根据讨论的结果结合重庆市特种绿茶的现状,决定对特种绿茶不进行分级,而只是在原料的嫩度上作了具体限定,要求特种绿茶的原料必须是从大、中、小叶种茶树上采摘的全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随后标准编写组在DB 50/27 -1999 绿名茶的基础上,结合讨论的意见、GB/T 14456绿茶中各种精制茶的感官要求和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等标准中的感官要求,确定了中、小叶种各级特种绿茶的感官要求,并确定了大叶种绿茶参照中、小叶种茶叶执行并对条索等项目略加放松的基本原则。6.2 理化指标本次标准修订在理化指标上基本还是沿袭了1999年版的形制,只是在水分和灰分的具体限量上作了微小的调整,修改后的指标要求明显高于GB/T 14456,另外还在理化指标中添加了粗纤维和水浸出物两项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标准理化要求,这两项指标的具体要求等同于GB/T 14456。6.3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茶叶类产品的卫生指标主要是包括金属性污染物(如铅、稀土元素等)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指标。原标准卫生指标仅对铅、铜、六六六、滴滴涕四个指标作了技术要求,而本次修订对卫生指标作了修改,直接引用了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中对茶叶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从而完善了本标准对茶叶卫生指标的要求,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同时也对茶叶的生产和加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4食品添加剂老标准中没有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但茶叶类产品是严格禁止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因此本次标准修订时在新标准中添加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条款,即“4.6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6.6 关于标签、净含量的规定本次标准的修订依旧沿袭老标准中对茶叶的预包装产品的要求,仅是对引用的标准的版本进行了更新。即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及GB 7718-2004的规定。7、关于引用试验方法标准本标准中涉及的指标除非茶类物质的检验方法,均有相应国家标准,直接引用。非茶类物质的检验方法为简单的重量分析,依旧沿袭老标准中的方法,并在新标准中作了具体的叙述。8、标准水平本标准修订参照和采用国内外标准情况见表2。表2 参照和采用国内外标准情况表项 目采用和参照国内外标准情况感官要求感官参照GB144561993 理化要求理化要求参照GB144561993卫生要求污染物限量等同GB2762-2005农药残留等同GB2763-2005添加剂指标添加剂指标等同GB2760 为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健康,同时兼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产品的推陈出新,本次标准修订采用了指标部分强制性时,如关系食品质量安全的卫生指标、和GB7718规定的标签,其余反映风味特点的指标为推荐性的。9、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10、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意见分歧情况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没有重大意见分歧。11、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标准的修订,使重庆市特种绿茶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