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_第1页
人物描写一组_第2页
人物描写一组_第3页
人物描写一组_第4页
人物描写一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教学课时四课时板书设计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胖墩儿活泼调皮沉稳憨厚栩栩如生教学反思主备人教学流程设计(包括课题引入、课堂进程、总结方法作业布置等) 主备人:罗生玉辅备人个性设计 辅备人:第一课时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久久难忘。这一个单元,我们要继续认识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齐读课文题目,注意“嘎”读。)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1.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学生自读。)2.指名读。结合正音。精神抖擞(su)裆(dn)挠(no)拽(zhui)3.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课堂小结。四、作业:书写生字,熟读课文。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2.指导纠正 二、读懂课文,再现形象1.认真地读课文, 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明白。然后找两位同学,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2.其他同学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了。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提醒“导演”。需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了出来?是否有遗漏?“导演”的指导评价是否到位?(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注意小胖墩儿爽快、无所畏惧的语气,“跳”“退”“闪”(快速转身)的动作和“叉腰”的站立姿势。(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注意“虎势儿一站”表现出的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的情态。(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注意小嘎子的“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和动作,小胖墩儿“塌着腰(凹着腰)”“合了裆(合并两腿)”“鼓着眼珠子”的动作。(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推拉拽顶”“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的动作。如果“演员”表演存在较多缺漏或不到位的地方,应要求他们根据“导演”的评价指导再次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三、深读课文,感悟形象1.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3.通过刚才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了。那么,小嘎子和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关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词语;关于胖墩儿,可以填上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4.你是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胖墩儿?5.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你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的呢?用这样的方法又有什么作用呢?(作者主要采用描写动作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描写语言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的语言,整个人物的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栩栩如生。)四、布置拓展性作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小兵张嘎这部小说或观看影片。第三课时一、课前介绍,阅读铺垫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庭就遭遇变故。他不追求功名,在当时很难被社会所容纳,但却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也为他熟悉下层民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吴敬梓的写作目的也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中转向对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上。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市民的心态及在名利驱使下的各种各样的人。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尤其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的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世人津津乐道。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课文。)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朗读。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朗读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n)生诸亲六眷(jun)两茎(jng)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学生自读思考。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1.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2.听老师把这三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4.这三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动作的描写?画出来。5.从这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两茎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两茎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有怎样的举动?(把头摇了两三摇)如果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9.在文章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描写还有几处?找出来。10.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着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与二侄子的交流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与奶妈的交流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四、课后作业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守财奴中描写老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第四课时一、课前介绍,交流资料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了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部古典文学名著。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老师补充: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征,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被封为宁国公,弟弟贾源被封为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做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贾母如今虽因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叫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叫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的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1)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2)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出来讨论。(3)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老师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导语: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她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她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美丽。(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课本中的插图,指出谁是王熙凤。(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因为这个人的打扮与其他姑娘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3)指导学生朗读。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放诞无礼。)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是什么意思?(停止说话,屏住呼吸。)“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气氛很严肃。)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她为“凤辣子”。(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真”去掉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从“才”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相见恨晚之意。)你能明白“凤辣子”说的“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句话的意思吗?(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顾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过渡:“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凤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