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要点.doc_第1页
【强烈推荐】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要点.doc_第2页
【强烈推荐】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要点.doc_第3页
【强烈推荐】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要点.doc_第4页
【强烈推荐】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光家教网整理一、字1.文字的种类(1)表形文字 指早期的象形文字,所以又称“象形文字”。是一种用概括的线条描摹物体形象来图解语意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从而表示一定意义、具有一定读音的文字。(2)表意文字 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词或词素,而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的文字。(3)表音文字 即拼音文字,是用字母来记写语音的文字。拼音文字一般都要使用一套字母,记录语音的字就由字母组合而成。2.汉字的造字原则和方法(1)象形 用概括的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象形字是独体字,无论笔画多少不能再加分析;象形字多为名词;汉字中象形字并不多,因为它有较大的局限性。(2)指事 用象征性的并具有指示作用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指事字多为独体字。它分两类:一类以纯符号表意的指事字;另一类则是在原有字形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抽象符号。(3)会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配合成一个新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会意字通常是合体字,大都由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而成,具有较浓厚的象形意味,即用象形的方法达到表意的目的。(4)形声 是一种义符和音符的组合来构造新字的方法。形旁,也叫义符,是用以表示将要表达的新字在意义上的类别或范畴;声旁,也叫音符,是一个字,这个字与将要表达的新字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据统计,现代汉字的90%以上属形声字。形声字对于辨认字义和读音都有帮助,但也有其局限性。3.汉字的字体(1)甲骨文 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甲骨文即指刻写在甲骨之上,用以记录占卜和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也称“契文”、“卜辞”、“殷墟文字”。其特点:以象形为基础,文字结构由独体趋向合体,但结构尚未定型,字的方向可以变换。甲骨文是迄今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通行于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2)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人称铜为金,所以称铜器铭文为金文。铜器以礼乐器的钟和鼎最为重要,所以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其内容涉及到祭祀、征伐、赏赐、契约等记录。金文笔画特点是整齐、匀称、粗圆、肥厚。(3)大篆 大篆即指流传于汉代的史籀篇的文字,亦即是籀文。一般认为籀文是春秋至战国之际的文字,它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字形结构规整而繁复。大篆和小篆合称篆文。(4)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用来统一全国文字的标准字体。它直接来源于史籀大篆,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省改而成的文字。小篆的特点是,字形较之以前的古文字都要整齐匀称,简单而定型,笔画趋于线条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它是我国古代文字发展到最后阶段的字体,奠定了方块汉字的基础。(5)隶书 隶书是在战国时秦国文字的俗体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简便易于书写的字体。其笔画一般具有方折和平直的特点。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的转折点,为楷书和草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6)草书 产生于汉代。形体较潦草,变化繁多,笔势连绵回绕。草书是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叫“草隶”,后来发展成“章草”。到了汉末成为“今草”(张芝、王羲之为名家),到了唐代,形成了“狂草”(张旭、怀素为名家)。草体字实用价值不大,但可作为艺术品来欣赏。(7)楷书 也称“真书”、“正书”,是东汉末开始通行至今的文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是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了唐代形成了严密的规矩,现在的楷书字贴,大多是唐人的作品,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8)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它“近楷不拘,近草不放”,非真(楷书)非草,真草兼得。书写速度快,具有实用价值。二、词1.从词的结构方式分类(1)单纯词 只包含一个语素的词。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词。二是两个音节及其以上的词,也就是两字词和多字词。两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大致有:联绵词、迭音词、拟声词和译音词。(2)合成词 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也称“复合词”。按其不同方式,可分为五种: 1.联合式: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者把意义相对的两个字并列在一起所形成的合成词,如:杀戮、意义。 2.偏正式:是用前边的字修饰、限制后边的字,或用后边的字补充前边的字所形成的合成词。如:汽车、打倒、说明。 3.主谓式:是一种两个语素之间具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合成词。如:山崩、胆大、心细。 4.动宾式:两个语素之间具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合成词。如:生火、浇水、种田、耕地。 5.缀加式:用辅助成分构成的合成词,即在词根上附加词缀的合成词。如:可爱、绿化、作者、普及性。2.从音节多少分类 从音节多少可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 1.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即一个音节体现一个汉字。与复音词相对。 2.复音词: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音节的词。与单音词相对。3.词义分类(1)按词义的多少分类 按词义的多少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词。主要有三类:常见的事物名称,亲属称谓,科学术语。如:手表、妯娌、激光。 2.多义词:含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与单义词相对。多义词分为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基本义:指这一个词最初在语言中出现时所表示的意义,其它意义都是由此发展出来的。如:这口井很深。“深”表示从上到下的距离大。引申义:由基本义推演、发展而来的意义。如:这堂课老师讲得很深。“深”表示深奥、难度大。比喻义:由基本义通过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产生并已稳定的词义。如:两家的关系很深。“深”表示关系密切。(2)按词义的比较分类 按词义的比较可分为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可分两类: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运用时一般可以替换)、近义词(意义相近且有细微差别,一般不可互相替换)。如:星期日礼拜天(等义词),希望期望(近义词)。 2.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几个词叫反义词。可分为两类:绝对反义词(词义绝对相反);相对反义词(词义相对的相反)。如:绝对反义词,公私;相对反义词,高矮。(3)按词义的感情色彩分类 按词义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1.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或喜悦感情色彩的词。随着社会发展,褒义词也会发生变化,如:夫子原褒今贬。 2.贬义词:表示贬斥的、否定的、含有坏意义的词。贬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也可带上褒义。如:“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贬词褒用。 3.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它介于褒义词和贬义词之间。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4.实词(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名词还可以作状语。 指人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们”表示多数;名词计数的时候要求在数词后边用上一定量词;名词不能用副词修饰。 名词分为: 1.普通名词(如:学生、钢笔、教育、思想等)。 2.专有名词(如:北京、鲁迅、长江、激光等)。 3.时间名词(如:明天、早晨、去年、夏季等)。 4.方位名词(如:东、西、上、下、前、后等)。(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动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大多数动词能带宾语;动词前能加副词,但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外,一般不能在前加程度副词;后边一般可带时态助词“着、了、过”等;动词可以按照“AA式”或“ABAB式”重叠,重叠后表示动作的短暂,有反复、尝试的意思(如:“听听”、“参观参观”)。 动词分为: 1.行为、动作(如:走、说、打、保卫、支持等)。 2.发展、变化(如:增加、缩小、提高、降低等)。 3.心理活动(如:想、爱、恨、忘记、希望等)。 4.使令(如:使、叫、让、请、要求、禁止等)。 5.可能、意愿(如:会、肯、应该、能够、愿意等)。 6.趋向(如:来、去、起来、下去、过来等)。 7.判断(如:是、会、属于等)。 8.存在、消失(如:有、丢、出现、存在等)。(3)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常用来修饰名词。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和定语,也可作状语和补语;很多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一般也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如带了宾语应视为动词(如:“纯洁队伍”);有的可以重叠,一般有AA式、AABB式或A里AB式。一般分为事物的形状、事物的性质、事物的状态。(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常与量词组合起来使用,称为数量词;数词或数量词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数目的增加可以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的减少只用分数表示。 数词分为:表示确数、表示概数及表示序数。 1.表示确数,表示确数又分为:基数,如:一、二、十、百、万、半等。分数,如:二分之一、三成等。倍数,如:五倍、十倍等。 2.表示概数,如:十来(岁)、百把(斤)、许多(鱼)等。 3.表示序数,如:第一、初五、头一次等。(5)量词 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常和数词组合使用,也可以同指示代词结合使用;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使用。 量词一般分为: 1.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称物量词,如:挑、捆、头。 2.表示行为动作的单位称动量词,如:次、趟、遍。(6)代词 是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没有固定的语法功能,它代替的词属哪个词类就具有该词类的语法功能;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语修饰,也不能重叠使用。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又分为第一人称,包括单数和复数,如:我,我们;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如:你,你们;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如:他,他们。 2.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又分为近指(如:这、这里等)、远指(如:那、那里等)、泛指(如:看这、看那)。 3.疑问代词:用来表示疑问的代词。如,问人:谁、哪个;问物:什么;问处所:哪;问时间:几时、多久;问性质、状态:怎么、怎么样。5.虚词(1)副词 用来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情态等的词。一般只和动词、形容词组合,而不能和名词组合;副词在句中一般只作状语,而不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有的副词可以作补语;多数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部分副词具有关联作用。 副词可分为: 1.表示时间(如:正、在、曾经、将要等)。 2.表示范围(如:都、总、统统、唯独等)。 3.表示程度(如:很、最、太、非常等)。 4.表示肯定(如:必、一定等)。 5.表示否定(如:不、未、别等)。 6.表示情态(如:刚好、果然、幸亏等)。 7.表示语气(如:偏、岂、却、究竟等)。(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一般只同名词、代词组合成为介宾短语,介词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介词可以分为: 1.表示起止(如:从)。 2.表示处所、方向(如:自、向)。 3.表示对象(如:对、同)。 4.表示时间(如:当、在)。 5.表示目的、原因(如:为、因)。 6.表示比较(如:比、和)。 7.表示方式、方法(如:按、凭)。 8.表示排除(如:除了)。 9.表示被动(如:被)。(3)连词 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以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词。又称“连接词”。连词只有连接作用,不具备修饰别的词语或受别的词语修饰的功能;连词可单独使用,有的要成对使用。 连词可以分为: 1.连接词或短语(如:和、以及、并、而且等)。 2.连接句子(如:或者、与其等)。(4)助词 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助词总是做词、短语和句子的附属成分。 助词可以分为: 1.结构助词(如:的、地、得等)。 2.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3.语气助词(如:吧、呢、罢了等)。(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叹词一般都能单独使用,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末,语句的意思不变。 叹词可以分为: 1.表示感叹(如:啊、唉等)。 2.表示呼应(如:喂、嗯等)。 3.表示各种感情(如:哈、哼等)。(6)拟声词 摹拟声音的词。可以同别的词组成各种短语;也可在句中充当独立成分,或独立成句,还可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摹拟各种声音,如:砰、哗、轰隆等。三、标点符号1.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的符号(1)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以后停顿的点号。一般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后使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也可用句号。(2)感叹号(!)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末点号。一般用于感叹句、语气较重的祈使句和反问句。(3)问号(?)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句末点号。用不用问号,主要看句子有没有疑问语气:有疑问语气,没有疑问代词,也应用问号;没有疑问语气,即使有疑问代词,也不应用问号。2.表示句中停顿的符号(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停顿的点号: 1.用在要强调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之后。 2.用在较长的主语以及动宾词组、主谓词组作主语的后面。 3.用于各种倒装成分之间。 4.用在同位成分或独立成分前后。 5.用在句中的插说处。 6.用在语气不重的感叹和急促语调的词语后边。 7.用在感情色彩不强烈的呼语后。 8.用在序次语后边。 9.用于并列的阿拉伯数字、符号以及外文字母的中间。 10.用于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处,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2)顿号(、) 表示并列词语或书名号之间的点号。还可以用在序号后边表示停顿。在并列词语中如果出现连词“和”、“同”、“与”、“及”等,就不必用顿号;有些并列词语读起来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就不必用顿号;如果并列词语中套有并列词语,只需在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3)分号(;) 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的点号。常用于: 并列的分句之间。 分清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层次。它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3.表示提示和引用的符号(1)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或总结上文的点号。 用在称呼语的后面。 用在引语前。 用在提示性话的末尾。 用在被注释的词语后边。(2)引号(“”或) 表示文章中引用、反语和需要注意的词语的标号。如果在已用引号的话里还需引用,则外边用双引号,里边用单引号;转述别人意思则可不必用引号。4.表示转折插入、删节的符号(1)破折号() 表示转折、递进、语音延长和对上文解释说明的标号。(2)括号() 表示注释、补充、序次的数字、引文出处以及剧本中关于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情态的标号。(3)省略号() 表示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的标号。省略号前的顿号、逗号可省略,省略号后不需用表停顿的符号。5.表示特殊词语的符号(1)着重号(.) 表示重要的、要读者注意的字、词、句的标号。(2)书名号() 表示书籍、报刊等名称的标号。(3)间隔号() 标明某些少数民族人名或某些外国人的名字和姓氏、书名与篇名、月份和日期、诗词格调名称和诗词具体题目之间的分界标号。6.其他标点符号(1)斜线号(/) 表示某种并列关系或间隔两种不同计量单位等。(2)曳引号() 表示声音延伸。(3)隐讳号(x) 表示不便或不愿说出的词语。(4)虚缺号() 表示原文空缺的文字。四、短语1.短语的概念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2.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代词并列地联合在一起构成(如:一次两次、我和他)。 并列短语可分为: 名词+名词(如:音乐舞蹈)。 动词+动词(如:打球跑步)。 形容词+形容词(如:艰苦朴素)。3.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偏正短语可分为: 名词是中心词(如:我的同学)。 动词是中心词(如:严肃地说)。 形容词是中心词(如:像大海一样宽广)。4.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动词支配的对象组成。动宾短语有:动词+宾语(如:打篮球)。5.补充短语 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补充短语可分为: 动词+补语(如:沉浸在欢乐中)。 形容词+补语(如:红得发紫)。6.主谓短语 两个词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的短语。前一部分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叫主语,后一部分是用以陈述前一部分的内容,叫谓语。 主谓短语可分为: 主语是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如:你好)。 主语是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如:买一辆自行车要二百多元)。 谓语是动词、动词短语(如:我们爱劳动)。 谓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如:晚会的气氛非常热烈)。 谓语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如: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谓语是主谓短语(如:沙漠地区空气干燥)。7.介宾短语 由介词与名词或代词组合而成的短语。 可分为以下几种: 介词+名词(如:为了和平)。 介词+代词(如:比他更严厉)。 介词+各种短语(如:由于身体健康)。8.固定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定型的短语。 固定短语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结构对称的习惯用语(如:你一言我一语)。 四字熟语,又包括并列关系(如:千方百计)和修饰关系(如:世外桃源)。 成语表陈述关系(如:愚公移山)。 习惯用语表支配关系(如:固执己见)。五、句子1.句子成分(1)主语 主语是句中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表明主语说的是“谁”或“什么”。常作主语的是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数量词和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的短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作主语。例如:月亮(名)圆了;一米(数量)等于一百厘米;勤俭(形)是一种美德;翻译(动)是艰苦的劳动;去北大荒的(的字短语)就是他。(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成分,表明主语“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经常用作谓语的是动词、形容词及其它们的短语;名词、数量词及其它们的短语也可作谓语。例如:我走(动)了;厂长把任务交代得清清楚楚(动词短语);他很高兴(形容词短语);年轻人精力充沛(主谓短语)。(3)宾语 宾语是动词谓语的连带成分,表示动词谓语所涉及的人或者事物(可以回答“谁”、“什么”之类问题,与动词组成动宾短语)。常作宾语的是名词、名词短语、的字短语、代词等。例如:大家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名词短语);前面走来一群背书包的(的字短语);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字句)。(4)补语 补语是谓语后边的补充成分,对动词、形容词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通常由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等来充当。例如: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形容词短语);他高兴得跳起来(动词短语);我看见过一回(数量词)。(5)定语 定语是用以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成分(表示对事物从性质、状态、数量、范围等多个方面予以限制)。常作定语的有名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及动词短语等。例如:实验中学(名词短语)那座(数量)崭新(形)的科技楼。(6)状语 状语是句中谓语前边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着修饰或限制的作用。常作状语的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副词、表处所的名词、数量词、介宾短语等。例如:严肃地说(形);肯定成功(副);一眼看到(数量)。(7)独立成分 独立成分指句中不同其他成分产生结构关系,但在意义上又和全句构成一个整体的词或短语。它在句中比较灵活,可在句首,也可在句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那边山上的枫叶,你看,叶子都红了(强调);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赞叹)。(8)复指成分 复指成分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句子成分。一般由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数量词等充当。按表示方法分为同位复指、称代复指、总分复指。例如,同位复指:中国首都北京。称代复指:理想,它是青少年腾飞的翅膀。总分复指:我们学校的两个文科班,一个由张老师带,一个由王老师带。2.单句(1)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主要包括: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1.名词谓语句:谓语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例如:今天国庆节。 2.动词谓语句:谓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例如:太阳出来了(主动)。 3.形容词谓语句:谓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充当。例如:河边的树绿了(主形)。 4.主谓谓语句: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例如:她性格温和。(2)非主谓句 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句子。包括: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 1.名词非主谓句:由单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例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表感叹)! 2.动词非主谓句:由单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例如:不准随地吐痰(表命令)! 3.形容词非主谓句:由单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例如:美极了(表感叹)! 4.叹词非主谓句:由单个叹词或拟声词构成。例如:喂(表呼唤)!3.复句(1)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有关的几件事,或者说出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分主次。常用的关联词有:也、又、还、既也、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时而时而。例如: 1.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2)承接复句 几个分句叙述连续的动作,前后承接连贯。常用的关联词有:便、才、接着、跟着、于是就;也有不用关联词的。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3)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情况,需要从中选出一种。常用的关联词有:或(或者)或(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也许也许。例如:孩子不是飞也似地跑,就是蹲在乌桕树下玩石子。(4)递进复句 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一般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不仅、不只、不光、不止)而且(并且、甚至、也、还)等,例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5)转折复句 前一个分句说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说下来,而是作了转折,说出同前一个分句全然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常用的关联词有:但是、然而、只是、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但是)。例如:虽然我一见面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6)因果复句 一般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原因因果和推论因果。 1.原因因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出由此产生的结果(分句次序有时可颠倒)。常用的关联词有:因此、所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例如:因为马克思有了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2.推论因果: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后一个分句表示由此而推论出的结果。例如:既然室内气温升高了,寒暑表水银柱就会升高。(7)假设复句 有两种情况: 1.是用于推断事物的发展,举出假设的情况,推论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那么)、假使就、倘若便、要是那么、即使也。例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到公园去拍照。 2.是用于分析事物,用已知的结果来证明事情不像假设的那样,或者从而强调假设的事情具有重大意义。常用的关联词有:即使(纵然、纵使、尽管、哪怕)也。例如:即使不浇水,种子也会发芽。(8)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说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否则)、幸而否则。例如: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9)多重复句 划分步骤: 1.总观全句的意思,注意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 2.把全句第一个层次找出来,用单竖线隔开,在竖线下方写明它属于哪种关系。 3.进一步分析单竖线前面和后面的部分,找出第二个层次,标出双竖线,以此类推,逐层分析,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为单句为止。4.句群(1)并列句群 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的句群。常用的关联词有:也、不、又、同时、同样、还有、另外、此外、与此同时、除此之外、首先其次。如:首先,我们要多动脑,多动脑,才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次,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困难,才能勇往直前。(2)承接句群 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承接关系的句群。常用的关联词有:就、于是、接着、起初后来等。例如: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十点十五分到巴东,进入湖北境内,十点半到牛口,江浪汹涌,船在浪头上摇摆着前进。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3)选择句群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提出两种以上的情况,供选择一种。常用的关联词有:或者、要不、还是、否则、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例如: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4)递进句群 句子之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而且、并且、况且、尤其、特别。例如: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5)转折句群 句与句之间,从一个意思转到带有相反或相对意味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有:而、却、但是、可是、不过、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然而。如:这天晚上散会之后,小晚和艾艾各自准备了半夜,计划着第二天到区上,王助理员仍要不准,他们用什么话跟他说。不料第二天到了区上,王助理什么也没有再问就给填上结婚证。(6)因果句群 一个句子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句子表示结果或推论。因和果的顺序可以颠倒。常用的关联词有:因此、所以、因为、原因是、正是因为、由此看来。例如: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都很和睦。(7)假设句群 句子与句子之间具有假设关系的句群。常用的关联词有:假若、如果、假使、就、那么。例如: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8)条件句群 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条件关系的句群。常用的关联词有:才、不管、只要这样、除非这样。例如: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是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9)总分句群 先总说后分说,或者先分说后总说。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总之、总而言之、总体来说。例如:去年“十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10)解说句群 前面的句子提出一些情况或问题,后面的句子进行阐释或说明。常用的关联词有:比如、例如、即是、意思是说、也就是说等。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5.多重复句和句群的区分(1)按内容区分 多重复句只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群则能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2)按结构区分 多重复句由分句构成,分句与分句之间互有依赖性;句群则由一组句子构成,每个句子有较强的独立性。(3)按书面形式区分 多重复句各句之间用逗号、分号停顿;句群则各句之间用句号、叹号、问号停顿。(4)按语调区分 多重复句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句群则有几个独立的语调。(5)按关联词语区分 多重复句常常使用(或可以补上)成对的关联词语;句群则除了表示并列、选择关系的句群(有时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外,一般只在后续句中使用单个的关联词语。6.句群和段的区分(1)按内容区分 句群属语法范畴,是语言的结构单位;段属章法范畴,是根据内容构成划分出来的停顿标志。(2)按形式区分 1.句群和段重合(一个句群正好是文章的一段)。 2.句群小于段(几个句群组合成一段)。 3.句群大于段(几个段组成一个句群,这种情况比较特殊,这种段一般都是由一句话组成)。7.句子的用途(1)陈述句 使用陈述语气叙述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句子。1.句末一般用句号;2.语调是平直的。包括:肯定的陈述(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否定的陈述(如:我从没听说过世界上有这种奇事)。(2)疑问句 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1.句末用问号;2.句末语调上扬;3.句末常用“吗”、“呢”等语气词。从结构角度分为:特指问(如:演主角的是谁呀?)、是非问(如:你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吗?)、选择问(如:是只我一个人去呢,还是有别人一块去?)。从内容角度上还可分为提问和反问两类。(3)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1.句末语气较强烈时用叹号,句末语气较缓和的用句号。2.句末语调下降;3.句末常用“吧”、“了”等语气词。包括:要求式(如:请你把书递给我。)、禁止式(如:不要动屋里的东西!)。(4)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1.句末用叹号;2.句末语调下降;3.句末常用“啊”、“呀”等语气词。包括:叹词非主谓句(如:哎呀!你的脸色多难看啊!)、其它非主谓句(如:好球!)、主谓句(如: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8.特殊句式(1)把字句 动词谓语句中的特殊句式。介词“把”引进受动者,动词表示处置的意思,或者有处置影响的意味,补语表示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1.受动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如:他把昨天溅了许多墨汁的衣服洗干净了。 2.动词后必须有补充成分。如:他把这两门课温习了一遍。 3.不是所有动词谓语句都能够变换成把字句的。如:这位老人喜欢儿子。(2)被动句 和把字句相对应的句式。主语是受动者,用“被”表示被动关系。 1.强调主语的被动性。如: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2.只知道受动者,说不出施动者,或不愿不必说出施动者。如:凶手被抓住了。 3.为了上下文语气连贯和句式的协调。如: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3)是字句 以判断词“是”为标志。谓语是由“是”和它的宾语组成动宾短语来充当。分为: 1.同一关系。如:巴黎是法国的首都。 2.从属关系。如: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3.带“是”而不表判断性质的。如:天安门广场南边是毛主席纪念堂。(4)存现句 特殊的主谓句。主语是处所词语,谓语动词表存现,宾语表存现的事物。 1.表示存现,如:我家的后边有一个很大的园。 2.表示出现,如:树林里跳出一只老虎。 3.表示消失,如:鸡窝里少了三只小鸡。9.句式的变换(1)主动句和被动句变换 1.主动句:陈述的对象是主动者,强调主动者。如:直到带工老板榨完他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2.被动句:陈述的对象是被动者,强调被动者,为了上下文语气的连贯和句式的协调,常用“被”连接。如:直到他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被带工老板榨完为止。在口头表达时,常用“叫、让、给”等词来表示被动。(2)肯定句和否定句变换 1.肯定句: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如:要在两年内建成那么一座大桥,是件困难的事情(一般地肯定)。 2.否定句:用否定的语气表达,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或对事物作双重否定。如:要在两年内建成那么一座大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肯定语句稍缓和)。(3)按不同的语气变换 1.陈述句:用陈述语气。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 2.疑问句:用疑问语气。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 3.祈使句:用祈使语气。陈述句加上祈使语调,可适当增删词语。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吧! 4.感叹句:用感叹语气。陈述句加上感叹语调即可。如:当年用自己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啊!10.常见的语法错误(1)成分残缺或多余 1.缺主语。例如: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的办法是去掉“从”、“中”介词结构,主语即可显露。 2.缺宾语。例如:过去,我在思想上没有解决为谁而学,所以学习不努力。修改的办法是应在“为谁而学”后面加上“的问题”三字。 3.缺谓语。例如:我们要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修改的办法是应在“建立”前加上谓语动词“做”,并在其后加上补语“好”字。 4.成分多余。例如:若将二十支烟卷所含的尼古丁,一次注射在牛体内,就足以能使牛死亡。修改的办法是“足以”和“能”只取其一,句子就通顺了。(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全国足球分区赛南京赛区于十月五日晚在南京市体育场开幕。“赛区”不能“开幕”,修改办法是应在“赛区”后加“的比赛”三字。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哪怕刀山火海,我们也要闯。“抢救”不能支配“安全”,修改的办法是应去掉“安全”二字。 3.定、状、补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修改的办法是在“整整齐齐”前加“把桌椅摆得”五字。(3)句式杂糅 例如:对于滥用方言词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修改的办法是把“受到”改为“给以”,错误原因是主动句与被动句混杂。(4)词序不当 例如:在科教战线上,应该发挥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修改办法是“充分”(副词)应置于“发挥”(动词)前。(5)词性误用 例如:从大量的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修改的办法是“疑问”(名词)应改为“怀疑”(动词)。(6)指代不明 例如:入学以来,老师对自己的思想和学习都很关心。修改办法是把“自己”改为“我”就行了,因为句中的“自己”不知指的是“老师”还是“我”。(7)介词错用 例如: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的。修改的办法是把“由于”(连词)改为“由”(介词)。(8)滥用关联词 例如:虽然工作很紧张,但是大家都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修改的办法是将关联词改为“因为”“所以”。六、修辞1.修辞格(1)比喻 在两种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中,用其中的一种事物来描摹或说明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也称打比方。在比喻中,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一般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明喻:直说明言的比喻。说甲(本体)像乙(喻体),本体和喻体均在句中出现,常用比喻词有“像、如、似、犹如、宛如、仿佛”等,有时还后附“一般、一样、似的”字样。例如:山楂树上缀满红玛瑙似的果子。 2.暗喻:也称隐喻。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说甲(本体)是乙(喻体)或甲变成了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例如: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3.借喻: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不用比喻词,在相似的基础上,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2)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借用另外一种与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借代可以分为: 1.用部分代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2.用具体代替抽象(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用特征代替本体(如:“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4.用专称代替泛称(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