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年鉴.doc_第1页
社会学年鉴.doc_第2页
社会学年鉴.doc_第3页
社会学年鉴.doc_第4页
社会学年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学术综述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张旅平3社会学方法研究综述陈婴婴14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机制研究仇立平21革命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卢晖临30社区建设研究综述肖瑛39中国组织社会学研究状况述评王水雄48法社会学研究(民间法、习俗)张佩国62国内消费社会学研究回顾王宁70成长中的中国环境社会学洪大用81社会学中的性别研究综述吴小英91国内家庭婚姻研究唐灿100青少年研究综述转型中的焦点问题郑丹娘111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研究综述杨团122社会工作研究综述王思斌132社会认同研究综述王兵144人类学研究综述罗红光庄孔韶景军王建民高丙中152和谐社会研究陈光金164社会变迁研究综述梁玉成176“中产阶级”研究综述张宛丽孙亮192将阶级分析带回到劳工研究的中心20032006年的劳工问题研究佟新戴建中王春来202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正研究吴忠民215从博弈分析走向“关系”分析政府行为及中央一地方关系的社会学研究述评周飞舟224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从博弈论的观点评中国社会学家的产权研究曹正汉231农民工社会身份研究综述王春光244社会运动与集体行动研究综述游正林251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张文宏256乡村民主建设研究胡荣270传统中国社会运行机制研究综述基于社会史角度的梳理董国礼282社会心态研究综述王俊秀292二论著论文题录社会学部分书目题录303综论303社会理论、方法与社会史305社会结构307社会发展309分支社会学312农村社会学315城市社会学318组织与社区研究319性别与家庭研究320生活方式与消费323社会问题324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324社会心理学328人类学与民族学329社会学部分论文索引332综论332社会理论、方法与社会史334社会结构341社会发展347分支社会学350农村社会学357城市社会学362组织与社区研究365老年研究370青少年研究372性别研究379婚姻家庭381生活方式与消费384社会问题385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387社会心理学393人类学与民族学394三社会学界重大活动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在北京召开399李培林、景天魁研究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405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北京逝世407中国社会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理事会在合肥召开409四社会学大事记社会学大事记(20032006)421五社会学界重大课题介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社会学部分)(20032006)43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一览表(社会学部分)(20032006)449六社会学博士点情况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点45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55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58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61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63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66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68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0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2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3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4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5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6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7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点478七全国社会学机构目录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机构目录48l全国社会学教学机构目录484全国社会学会机构目录497当代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建设(代序)朱佳木 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基础原本比较薄弱,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存在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代替社会学研究的错误认识,因此发展十分缓慢,甚至一度停顿,直到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恢复。那时,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全国的社会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设立了社会学研究所,并举办了两期讲习班,培养了一批社会学的研究骨干,编写了社会学概论等教材。与此同时,一些大学陆续建立了社会学系、所,招收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有的还开办了社会学的专业班。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机构已有50多个,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有40多个;大学里的社会学系和专业有80多个,社会工作系和专业有200多个,专任教师约4000人,在校本科生和专科生约4万人;社会学学科的硕士授予点有115个,博士授予点(含人类学)有25个。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与教学在近30年里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当然,如果按所占人口比重来统计,这些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农业社会,加上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对社会进步的顽固抵抗,因此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根本谈不上社会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配了土地,镇压了残害人民、扰乱治安的土匪、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废除了工厂企业中的封建把头制度,确立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和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实行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和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制度,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在旧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丑恶行为,并进而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团结祥和的气氛。但是,由于一度过分强调阶级斗争,也使社会建设事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延误,而且造成了社会关系的人为紧张。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和改革开放的总政策,社会政策得到了相应调整,社会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建设有了比过去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出现深刻变动和调整,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而使社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的突出,等等。正是针对这一趋势,中共中央在进入21世纪之初便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以便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所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既包括“大社会”的和谐,也包括“小社会”的和谐。“大社会”的和谐,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而“小社会”的和谐,要求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单从“小社会”的概念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建设之间,具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当前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推进使农村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免除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基本养老金基础部分的全国统筹,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法律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等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增加政府公信力;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开展社区群众自助和互助服务,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衔接;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关切的问题,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结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等等。显然,这些也都是社会建设的内容,是社会学领域的专家、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再次重申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强调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为社会学领域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为紧迫的任务;同时,也为社会学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可以说迎来了社会学学者的春天。目前,中国虽然有近万名社会学研究与教学人员,但研究员和教授却只有500人左右。虽然有40多万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和不少于200万的农村乡镇及村一级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还有已在民政部门登记的39万个社会组织(据说未注册的约有300万个),但其中学习过社会学课程的可以说寥寥无几,从社会学专业毕业的人恐怕为数更少。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和教育无疑需要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社会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和管理者进行补充教育和提高技能的新方法、新机制。当前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时代赋予了社会学工作者艰巨而光荣的使命,社会学工作者要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抓住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积极开展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解决好我国在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做出社会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前言 李培林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所编的第六本社会学年鉴了。在此之前的五本年鉴,涵盖了改革开放和社会学恢复以来19791989年、19891993年、19921995年、19951998年、19992002年五个时间段,除了第一本年鉴记录了社会学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他的几卷一般是涵盖4年时间。这次的第六本社会学年鉴,沿用了这种惯例,时间跨度涵盖了20032006年。什么是年鉴?年鉴的作用是什么?按照中国人的一般理解和习惯做法,年鉴就是一种资料性工具书,是把某个领域中一年内的进展情况、文献资料、重大事件、统计资料等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以便于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编的社会学年鉴,还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年鉴”,因为我们是数年编一本,而不是一年一本,这大概也反映了社会学作为一门正在恢复成长的学科的特点。编年鉴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是已经失传。如果从那时算起,我国年鉴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箭,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如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等,较早的专业性年鉴是中国经济年鉴和中国电影年鉴。中国年鉴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可能是我国当代最早的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年鉴。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首先出版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1981年后出现了“年鉴热”,各种年鉴纷纷出台,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等。年鉴这种编书体例并非中国所独有,在西方英文里叫做year-book。但year-book的内涵比“年鉴”更加宽泛,是年鉴和年刊的一种统称。所以西方的一些专业学术年鉴,并非只是资料工具书,而是汇集一个学科一年中的代表性学术文章、书籍评论、思潮介绍等,实际上是一种学术年刊,更具有学术研究的意义。而且,历史上还有一个以“年鉴”命名的学派。1929年,法国史学家费弗尔(Lueien Febvre)、布洛赫(Mare B10ch)等人创办了一份后来被通称为年鉴(Annales)的学刊,围绕这个刊物所聚集起的一批史学家,被称为“年鉴学派”。其中心人物除了费弗尔、布洛赫外,还有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等众多学者。年鉴学派不仅形成了年鉴史学传统,而且对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年鉴学派有三大主导理念:第一是用以问题导向的分析史学取代传统的事件叙述;第二是以人类活动的整体的历史取代以政治为主体的历史;第三是实行跨学科研究,使史学与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人类学等学科密切结合。年鉴学派对社会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学对社会史研究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史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年鉴学派的影响有密切关系。社会史的研究从此也不再仅仅关注历史事实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且更加关注对现象背后意义的解读和阐释。结合中外的年鉴体例,我们可以看到,专业学科年鉴实际上有两个功能,一是资料咨询,二是学术思想探讨。在上一本年鉴中,也就是19992002年社会学年鉴中,我们曾力图实现一种体例转变,即增加社会学年鉴的学术思想探讨意义,所以增加了一个栏目,是优秀学术论文选编。何以界定优秀呢?当时有一个契机,就是2002年社会学研究杂志举办的创刊百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那次评选专门成立了评委会,按照规范程序实行学术规避制度,经过三轮投票,选出31篇优秀论文,又按照年鉴时间要求,从中选出19992002年发表的20篇论文编入社会学年鉴。尽管这种编选办法没有涵盖在社会学研究杂志以外其他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但毕竟是依据一种规范程序编选的。这次第六本社会学年鉴,在这方面产生了难题,即如何筛选优秀论文?我们不可能再专门成立评委会,财力和时间都不允许。社会学年鉴又不是同仁年刊,需要反映学界的发展和共识,而且现在社会学发展很快,每年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社会学文章浩如云海,大海拾贝极为困难。何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近若干年来一直在编选中国社会学,是专门编选优秀论文的辑刊。每年的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也把每年评选出的优秀会议论文结集出版。鉴于此,这次社会学年鉴取消了论文选编的栏目,大量增加了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学术综述和社会学研究专题的学术综述,我们希望这种改变在不降低年鉴学术含量的同时,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术信息。社会学年鉴的其他栏目这次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这本年鉴记载的20022006年时期,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和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学“热”了,也更加需要“冷”思考。当前社会学的发展,我个人认为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学术积累和政策研究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学的社会需求也快速增加,很多重大的现实社会问题等待社会学者的回答,政府也希望社会学能够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解决一些中长期的战略问题提出设想。同时社会变化很快,很多新的问题、新的趋势需要社会学者去调查研究、思考分析。在这些方面,社会学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费孝通先生曾说,“为了中国”是他一生的追求,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但是学术发展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注意学术积累,每个研究领域,都需要把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积累起来,把理论综述完善起来,把参考文献规范系统化,努力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学术质量。社会学必须关注和研究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要更有深度、更侧重于中长期的考虑,要具有独立的学术视角和长远眼光。 第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关系。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在实践上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任何著名的社会学理论,都有其应用和解释价值,任何专门的经验研究也都有它的理论框架和假设。理论不仅仅是指通常由社会学史和社会学概论所涵盖的已有的体系,而且也包括各种针对研究难题而提出的命题和假设,包括与这些命题和假设相呼应的方法论预设。而且,多数社会学理论命题和法则的形成或破除,不是通过逻辑演绎的方式(当然,社会学的理论也必须是逻辑严密的),而是通过经验验证(或验误)的方式实现的。中国社会学自己的理论也必须从对“中国经验”的解释中形成。同样,任何经验研究也必须有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