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论文.doc_第1页
文化人类学论文.doc_第2页
文化人类学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人类学论文甘肃岷县湫神崇拜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摘要:流传在甘肃岷县的湫神崇拜是一多层面的民俗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从社会功能、进化和泉征性的角度阐释其中崇拜对象的神化过程、神灵意念、祭祀形式等民俗文化内涵。 关键词:湫神崇拜;民间信仰;社会功能;象征 中图分类号:C9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J 12-0142-02 一、甘肃岷县湫神崇拜概况 甘肃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流传于该地的湫神崇拜历史悠久,信奉形式丰富。所谓的“十八湫神”,有男性十身,女性八身,他们不仅有名号,而且也各有渊源。就其原型来看,男身均为历史人物,上起西汉,下至明代,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忠臣良将;女神有神话人物和地方传说人物。这十八位湫神的形象各有特点,其中,男神戴金冠或纱帽,着龙袍,登朝靴,脸谱为红、白二型(红脸六位着绿袍,白脸四位着红袍)。胡须皆五络,其须型结构为须一髭二髯三,颇为潇洒。女神八位戴凤冠,着红色锦袍,饰凤冠霞帔、云肩,脚穿凤头绣鞋,一律粉脸,娥眉杏眼,盈盈欲笑,表情慈善俊俏。湫神造像过程也具有非常严密的礼仪形式,其中的“装藏”过程颇具神秘性,湫神的“脑、胸、腹”分别用“燕子、喜鹊、青蛇”活体装入。十八位湫神的职司范围广泛。以驱雹、赐雨、镇水为主,凡吉凶、祸福、盈亏、半歉之事都在祈祝范围,被视为“福神”。赐福与保平安是基本功能,属区域性守护神。 漱神崇拜的形式主要有发愿与祈求、祭祀与巡域等祈祭活动。发愿多为个体行为,先许愿而后还愿,也有群体发愿。岷县属高寒阴冷的山区,每年在春播和长苗最为关键的3-5月份多遇早情。如遇大早,各村群众便集体祭祀漱神,祈求降雨,进行专门的“攒神”活动。平时,十八位漱神分别被供奉在岷县的村庙中,一到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八位湫神便全驾出巡,全程巡域,自月初相继开始,中旬形成高潮,下旬先后结束。辖域较大的湫神巡行三十余村,较小者亦有十数村。一系列祭神赛会是5月巡域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湫神巡行路线所辖村庄,分会定点祭祀,祈祝丰收。在祭祀地点形成赛会,近域群众纷纷赶会,形同节庆。5月15日,出巡湫神分头向县城集中,在城南古刹聚会3日,17日午后,十八位湫神依次登上城南二郎山接受官祭。依俗各湫神均领受官羊一只,地方长吏或乡绅致祭。到夜晚部分湫神在城区走马路,部分返农村继续巡域活动,也有部分回本庙司雨看田。这便是有名的岷县“五月十七”的漱神-赛会,伴随着“五月十七湫神赛会”便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二郎山花儿会”。群众唱“花儿”许愿,歌祝神灵,以保年景丰盈。在赛会上,有湫神落轿听“花儿”的风俗,每至赏心处,便起轿狂跳,想必是以“花儿”祈愿的遗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赛会上的唱“花儿”活动更具世俗性,曲曲皆为民众心声,有诉怨者、传言者,特别是爱情“花儿”占了主导地位。 二、湫神崇拜的民俗文化内涵 岷县的湫神崇拜具有完整的祭祀仪式和特定的活动场所,也有相关的禁忌,是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民间信仰习俗,湫神崇拜并非官方组织,而是由当地人自发形成。历经世世代代流传至今。作为民间自发的一种祭祀活动。他又不同于宗教,他没有严格的教义和组织,更不强调自我修行。因此,不能用单纯的宗教学思想或“封建迷信”思想看待湫神崇拜,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信仰的民俗性特点。 1.满足人类社会功能下的民间信仰 湫神崇拜是一种集体的意识表现。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分析漱神崇拜可将其认为是“社会事实”,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集体的行为活动;他对岷县百姓具有施加性的固定的行为影响;漱神崇拜普遍存在于岷县地区。形成这一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因则是满足人类的社会功能。 功利性是湫神崇拜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百姓信仰湫神不是出于精神或灵魂的解脱,也不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终极关怀,百姓崇拜漱神是出于实用功利性的现实利益诉求,希望通过祈求神灵的保佑,来达到祈福攘灾的目的,“有灵必求”和“有应必酬”是民间信仰的普遍心态。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最终应满足个体的需要。”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祈福祛灾,是人们对漱神的最基本要求,最终目的乃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派生出其他的需要,岷县自战国时秦国建置以来,长期地处边睡,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前沿,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为了加强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维持特定的社会道德,岷县百姓便自发形成了湫神崇拜的信仰习俗。此外,为满足人们日渐扩大的派生需要,湫神崇拜也逐渐由“求神”向“娱神”转变,使原本的民间信仰愈发具有世俗性的特点。例如祭祀仪式中宰牲、许愿是人们将贿官的形式用来贿神,鸣锣开道,打出“肃静”、“回避”的牌面,完全是封建官吏出衙的仪式,漱神的“翻身”礼仪,也是民间丧事的照搬。在湫神之间,人们还生拉了一些准婚姻关系:女神娘娘们大都与男神爷们结缘。众女神本是神话及传说人物,但在民间却有具体的娘家,每年还要给女神专门寻找一位男性作为夫婿。百姓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农家的生活方式赋予湫神人性化的特点,使漱神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伴随祭祀期间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如花儿会便成了人们发泄感情、交流思想的空间,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现。 2.进化中的民间信仰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影响,岷县湫神崇拜流传至今已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之所以称为“湫神”就是诸湫神都有本庙及职司地域,并各有神池,即漱池。神池多选定于偏远山溪谷地的水源净泉,互不交叉本池沿袭不变。湫神男身称龙王,女身称娘娘。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农忙时节容易干旱,于是百姓便祈求神灵“赐雨”,“湫”便是“水”的意思,可见求雨是崇拜漱神的主要原因。另外,漱神的原型人物都与岷县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十八位湫神分别都有各自的历史由来,或是历史、或是神话、或是传说。随着历史的演变,湫神崇拜的仪式内容愈加复杂和多样。民间信仰逐渐和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交融在一起。十八位漱神当中的“分巡圣母”原型乃是一藏族女子,充分体现出汉藏文化的交融。现在的湫神崇拜更是和“花儿会”、“元宵节”、“泼水节”等民俗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性民间信仰活动。 追溯湫神崇拜的历史脉络可更好地把握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岷县湫神可通过史实、神话等追溯到具体人物原型,体现了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湫神造像过程中以“燕子、喜鹊、青蛇”活物对湫神进行“装藏”,可视为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正如古典进化论学派泰勒的“万物有灵论”观点,燕子等动物被视为能够体现湫神神性的灵物,这是民间信仰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原初的形态。 在漱神祭祀中,百姓祈福祛灾,向神灵发愿,需“攒神”,将贡品供奉给湫神,贡品为黑羊一只,由专门的神职人员执行“攒神”的礼仪形式,民间巫术的遗留可见一斑。还有湫神崇拜的“求雨”仪式,百姓抬着漱神巡游,沿街百姓用“泼水”的奇特方式祈求雨水,在原始的巫术思想认为,“泼水”和“降雨”有必然的联系,通过“泼水”可以引导出雨水的降临。这种巫术形态相对“万物有灵”的原始思想可以说是一种进化和演变,是由思想意识上升至具体的行为活动。 3.象征意义下的民间信仰 在某种意义上,民间信仰中出现的仪式活动是在一定的现实秩序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个象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蕴涵的是人们对生产活动的密切关注和对日常生活的长期思考。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是他们一切活动的中心,围绕农业生产活动的思考和想象也就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活动。民间信仰中掺合着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关注的问题,表现出人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及他们对畜力、农具等的相关想象,是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诠释和农业社会的缩影。民间信仰总是和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是民间生活的个组成部分。反过来说,民间信仰也是民间生活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述。 以“燕子、喜鹊、青蛇”活物对湫神进行“装藏”,是因为三种动物分别象征不同的意义:燕子象征着头脑聪颖,故以燕子作为漱神的“脑”;喜鹊是福气的象征,故做“胸”;青蛇象征灵活,做“腹”。这三种灵物的象征意义是汉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审美心理的内在反映。湫神崇拜的一系列仪式也各有本身的象征意义:“装藏”、“洗脸”象征赋予湫神以生命;“翻身”过程一如民间丧事,表示百姓对忠臣良将的恭敬和怀念,也有轮回再生的俗信意味;当“求雨”不成,百姓情急,虽仍以供品、香蜡赔侍漱神,但同时以怨词责神,将坐轿抬出殿外,揭去轿顶,让神像受烈日曝晒。一旦降雨,便为神像洗脸、换装、加祭“赔不是”以表敬意。人们尊湫神为“神”,以香火供奉,期望他们能“恪尽职守”,满足人们的需要,这虽然是人们对神的要求,实际是人们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体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恰是人们对法律、制度的心理反映。这样的“罚神”习俗实际是把人的思想观念用合理的方式间接表达而已。 格尔茨解释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可以通过文化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对漱神的信仰过程就是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和情感的象征体系,整个严密有序的祭祀过程是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观念表达,通过漱神崇拜这一外在的仪式主体使人们的情绪、动机合理化、真实化。 湫神崇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民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