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姑孰画派”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姑孰画派”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姑孰画派”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姑孰画派”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姑孰画派”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姑孰画派”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f i i il li ! i ii ! i l li f y 17 4 1117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日期:型7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 签名: 上海大学美术学硕士学位论文 “姑孰画派 研究 姓名:徐青 导师:顾平教授 学科专业:美术学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2 0 1 0 年3 月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 o fm a s t e ri nf i n ea r t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f a g u s h u p a i n t i n g s c h o o l m d c a n d i d a t e :x uq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g up i n g m a j o r :f i n e a r t s a r tr e s e a r c hc o l l e g e ,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 m a r c h ,2 0 1 0 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姑孰画派 的综合性研究。“姑孰画派”是明末清初一支 异军突起的地域性画家群体,它的发生与发展与当时太平府区域文化、经济等因 素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姑孰画派 高举“外师造化”、“自我为法的大旗, 不墨守成规,创作了许多反映家乡壮丽美好风景的山水画,以独树一帜的“实景 山水 影响于画坛。 作为绘画史实,“姑孰画派在各种版本的美术史书籍中得到提及和认可。 但由于画派延续时间不长,画派成员不多,美术史中往往都只是提及一笔,未做 深入研究,在画史上更像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这与“姑孰画派 在绘画史上真 正所起到的作用是不相称的。 鉴于对“姑孰画派 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姑孰画派 整体作为个案 进行研究。全文力求探究“姑孰画派 个中原委,还原其在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地 位,以期有助于美术史的书写与完善。 全文首先回顾了“姑孰画派研究的现状,针对学界对“姑孰画派认识 的游离不定,笔者给予了界定,为下文的开展奠定基础。然后结合创始人萧云从 的生平艺术及太平府地区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分析“姑孰画派”的产生。接着, 笔者将视角从长期萧云从个案审视走向整个画派成员,结合作品、文献对画派成 员进行考证,并分析画派成员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画派画风的。然后,通过对其风 格意义的剖析来还原“姑孰画派 独特面貌。最终总结出“姑孰画派 对后世的 深远影响以及在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影响。 关键词:“姑孰画派 形成缘由画派成员与作品艺术风格影响与地位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i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s e a r c ho n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w a sas p e c i a l 、r e g i o n a lp a i t i n gs c h o o lw h i c hw a si n f l u e n c e d b ym a n yl o c a le l e m e n t ss u c ha sc u l t u r ea n de c o n o m i ci n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a d v o c a t e d l e a r nf r o mn a t u r e a n dc r e a t e da nu n i q u es t y l eo f r e a ll a n d s c a p e b e c a u s em a n yk i n d so fr e a s o n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n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 s c h o o l h a v en o tc a u s e de n o u g ha t t e n t i o n s ,a n dt h e r e a l s oal i m i t a t i o nt oi t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n 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g e n u i n es y s t e m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s e a r c ho n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i ss t i l lab l a n k ,w h i l et h i sc o n d i t i o ni sn o ts y m m e t r i ct h e r o l ew h i c ht r u l yp l a y si nt h ep a i t i n gh i s t o r y t h i st h e s i si sp r e c i s e l yi nv i e wo ft h i s r e a l i t y , a n da d o p t st h em e t h o do fs y n t h e s i s ,t h e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c o m p a r i s o nt o r e s e a r c ho ns o m et o p i c ,s u c ha s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t h et y p i c a lp a i n t e ra n dt h e w o r ko f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t h et h o u g h t so fp a i n t i n ga n da r t i s t i cv i e w p o i n to f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c o n t r i b u t i o na n d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 s c h o o l ”a n ds oo n ,t h r o u g hw h i c h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 t om a k et h er e s e a r c ho f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g e tt oaw i d e n e da n dd e e p e n e ds t e p k e y w o r d s :g u s h up a i n t i n gs c h o o l ,t y p i c a lp a i n t e ra n dw o r k s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c o n t r i b u t i o na n ds t a t u s “姑孰画派”研究 目录 绪论。l 一、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现状1 二、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方法。2 ( 一)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2 ( 二)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 三) 研究方法4 第一章“姑孰画派 产生与发展5 第一节“姑孰画派”的界定5 一、有关“姑孰画派”的争鸣问题。5 二、“姑孰画派”的称谓8 第二节“姑孰画派”的产生1 0 第三节“姑孰画派”的发展。1 4 第二章“姑孰画派 画家研究1 7 第一节“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及其创作1 7 一、萧云从的生平与交游1 7 二、萧云从山水画个人风格之衍展2 3 三、萧云从人物画艺术2 8 第二节“姑孰画派“理论旗手黄钺生平与艺术成就3 0 一、黄钺的生平3 0 二、黄钺对“姑孰画派”的贡献3 5 第三节画友录与“姑孰画派”成员3 7 一、画友录中出现的绘画家族3 8 二、黄钺与画友3 9 三、“姑孰画派”成员考证。4 0 第四节“姑孰画派”其他画家及其艺术4 2 第三章“姑孰画派 的艺术风格4 6 第一节“姑孰画派”实景山水研究4 6 一、“实景山水”与时代4 6 “姑孰l 翔派”研究 二、太平地区山水的人文历史与地方实景的确立4 8 三、“实景”之真,“实景”之趣“姑孰画派”地方实景的独特表现方式5 3 第二节“姑孰画派”的艺术风格6 3 一、熔古铸今一“姑孰画派”的绘画创新6 3 二、与其他艺术门类间的借鉴和创新6 5 第四章“姑孰画派”的影响与衰落6 7 第一节“姑孰画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6 7 一、对新安画派和后世的影响6 7 二、“姑孰画派”创新精神对当代的启迪。6 9 第二节“姑孰画派”对日本南宗绘画的影响7 0 第三节“姑孰画派”的衰落7 3 结语。7 4 参考文献:7 7 附录:画友录“姑孰画派”成员梳理8 0 一善山水8 0 二人物画8 5 三花鸟画8 6 图版说明8 8 致j 射9 1 2 “姑孰i 画派”研究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研究现状 “姑孰画派 是明末清初时期皖南诸画派中重要的一支。虽然在各种版本 的美术史书籍中对从“姑孰画派 都有提及和认可,但由于画派延续时间不长, 画派成员不多,美术史对其往往只是提及一笔,未作深入研究。所以,“姑孰画 派”研究仍旧是一个充满魅力而又难以开掘的课题。因为资料的缺乏,系统的 综合研究目前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与“姑孰画派”在绘画史上真正所起到的 作用是不相称的。 本论文选题为“姑孰画派 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试图对 “姑孰画派开展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继而溯本正源,辩谬明理,以期能够 为“姑孰画派”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所补益。 选择这个选题,一方面我自己本身就是芜湖人,对于“姑孰画派 这个家 乡画派资料的搜集上有一些便捷的条件。也想通过还原“姑孰画派”在美术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为家乡文化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另一方面,作为研究中国美术 史方向的研究生,我希望通过对“姑孰画派 系统的研究展开,能对美术史书 写的完整有所裨益。 ( 一) 文献综述: 现将与本选题相关的专著与论文以研究切入角度可分为萧云从研究和“姑 孰画派 个案研究两大类。 1 萧云从研究: 作为“姑孰画派 领袖的萧云从历来为绘画史研究的重镇,资料比较多。 现有著作5 部,论文1 8 篇。下面分类进行介绍。 著作类有以下几部:上世纪6 0 年代胡艺先生的萧云从年谱1 拉开了国 内研究萧云从的大幕。此年谱是开展萧云从和“姑孰画派 研究的一个基础。 从古典文献入手,以编年纪事的方式对萧云从的生平、 行了详细的记载,为萧云从艺术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资 l 胡艺:萧云从年谱 j 美术研究1 9 6 0 年第l 期 1 “姑孰画派”研究 萧云从,2 沙鸥先生正在舒展的画卷一萧云从评传3 都是从生平、艺术成 就、影响等几大方面对萧云从做出全面的综述。顾平先生的萧云从4 对围绕 萧云从本人的几个争议问题比如生卒、里藉进行了严谨考证并对传世作品作了 详细搜集,给读者勾勒出萧云从比较全面的风格特征。陈传席先生的萧云从 画谱5 则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了萧云从代表作太平山水图的研究上面,对于 每幅作品的题跋,画面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 论文类与本选题相关的主要有以下3 篇:顾平先生的萧云从山水画艺术 风格研究详细分析了萧云从山水画风格之衍展情况,也是研究“姑孰画派 山水风格的一个基础成果,对于本课题的写作助益良多。台湾硕士学位论文清 初山水版画 6 把太平山水图作为独立部分,去探索太平山 水图创作的根源和代表性实景画创作的初衷。认为画中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地方 山水的自然面貌,而是以那种地景面貌的媒介,呈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互动下 所产生的文化性地景面貌。此文视角颇具有启发的意义,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之一。中央美术学院何秋言的萧云从山水画中的地方性实景风格研究7 以个 案研究为主题研究了萧云从的艺术渊源与风格形成,特别强调了萧云从山水风 格的独特类型一实景山水,对本文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姑孰画派个案研究: “姑孰画派 个案研究的资料屈指可数。根据现有资料,最早提出“姑孰 画派 称谓者,是清代会稽( 今浙江绍兴) 美术理论家徐沁( 1 6 2 1 1 6 8 3 ) 。他 在所著,成书于康熙十六年的明画录8 中写道:“萧云从,字默思,号尺木, 芜湖人。工诗文,画山水,高森苍润,具有格力,遂成姑熟一派。”可见“姑孰 画派 之名,在清初就已经存在。 自徐沁首提“姑孰画派”之后,这种提法便不见于画史。画友录作为研 究“姑孰画派 的第一手资料也未明确提出画派之名。直到近代“姑孰画派 2 王石城:萧云从 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7 9 年 3 沙鸥:正确:舒展的俩卷一萧云从评传 m 上海:j :海文艺 l i 版社,2 0 0 6 年1 0 月 4 顾平:萧云从m 河北:河北教育 l i 版社,2 0 0 6 年1 2 月 5 陈传席:萧云从画谱 m 安徽:安徽美术;| j 版社,1 9 9 5 年9 月 6 黄贞燕:清初山水版画太平山水图i 研究 d 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 9 9 3 年 7 何秋言:萧云从山水画中的地方性实景风格研究以太平山水图和归寓一元图为例 d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 0 0 8 年 8 清 徐沁:l 凋i 田i 录全书8 卷,仿夏文彦图绘宝鉴,参证( i - 田i 史会要写成,是明末清初人编写的明 代厕史该书依宋元以来画史体例,先分门类,次按时代先后,为明代8 7 0 余名画家一一列传 2 “姑孰画派”研究 的概念才重新出现在美术史论的书籍里。潘天寿、王逊、俞建华等先生,在他 们所著的中国绘画史或主编的美术辞典中,也都加以提及以及确认。潘天寿在 民国十五年初版的中国绘画史中提到:“尺木宗倪、黄而自成一家,又开姑 孰一派。 郑昶在中国画学全史中也提到:“祖萧尺木者。姑孰派。 9 之后“姑孰画派的概念在近代的美术史论书籍中普遍出现,但往往只是提及 一笔。 文献梳理总结:通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姑孰画派 个案研 究的研究现状几乎就是空白。近年来,虽然对于创始人萧云从有很多关注,但 针对“姑孰画派 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所以,本文以“姑孰画派 个案入手, 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 二、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方法 ( 一)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鉴于前面对“姑孰画派研究现状的回顾和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本文 拟定以“姑孰画派 个案作为研究对象,突破长期以来只针对对萧云从研究的 局面。以“姑孰画派”的产生源流、继承发展、成员考证、艺术风格分析及对 后世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因此,在章节安排上,我共安排了五个章节来展开 研究,依次递进地深入分析。首先,本文试图汇集现有的“姑孰画派 的重要 研究成果,对画派的界定、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作广泛 讨论。其次,立足于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的资料,并将画家的个人史和图像 分析结合起来,以生平、绘画题材等视角进行个案研究。进而,通过与同时期 画家作出合理的比较研究对“姑孰画派”的独特画风进行分析,阐发其艺术的 时代性和个性。最后,以“姑孰画派”在国内外产生的重大影响,明确“姑孰 画派 的作为史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 二)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本研究的目的: 在回顾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之后,发现了本研究的不足。本文就是针对这些 不足之处,试图运用综合研究的形式,对“姑孰画派 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梳 9 郑昶:中国画学全史 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3 7 9 页 3 “姑孰i 田i 派”研究 理,继而溯本正源,辩谬明理,以期能够为“姑孰画派 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 所补益。研究的目的在于:一、突破以往以个案研究为主并集中在萧云从身上 的局面,关注了“姑孰画派”整体,填补“姑孰画派研究中的空白。二、本 文意图通过史料的梳理和研究,试图还原“姑孰画派 在画坛重大影响,重新定 位在美术史上的意义。 2 、本研究的意义: 学术意义:第一,填补“姑孰画派 研究中的空白并丰富和发展了“姑孰 画派 研究的方法论。第二,通过对“姑孰画派历史传承、发展脉络风格特 征以及影响等综合、贯通地研究,重新构建一个崭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姑孰 画派 ,以期有助于美术史的书写完善。 现实意义:“姑孰画派的成功也在于精于传统,但并不囿于传统,而是将 传统精华作为推动自己艺术上前进和创造新的风格的起点。如何真正做到师法 传统,得于传统,却又跳脱传统变古法为我法,融会贯通众家之长,卓然自立, 这对于当代画家的创作有着指导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第一,辩证的唯物史观和实证方法对史料进行发掘并对史料重新识读。回 顾以往研究有关“姑孰画派 的研究资料屈指可数,现有成果大多为资料型, 更没有从本质上深刻发掘“姑孰画派 的内在逻辑。所以从整体上梳理出“姑 孰画派 发展的脉络很有必要。 第二,运用整体联系的方法,从整体上对“姑孰画派”进行全面的系统性的 梳理力求完整再现并且联系社会发展、思想变革,发掘社会大环境变动对“姑 孰画派 产生发展的影响。 第三,比较研究。可比性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研究艺术规律的内 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而艺术现 象之间实际存在的亲缘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则是比较的客观基础。就“姑 孰画派 而言,与同时代其他画派画家之间存在着诸多内在的联系,它们的共 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具有跨越性、相容性、平等性和汇通性的特点,这都为比较 研究提供了可能。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够更为清晰地揭示“姑孰画派 的特 质,更充分地展现“姑孰画派 的精神。 4 “姑孰i 田派”研究 第一章“姑孰画派 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姑孰画派”的界定 “姑孰画派”是安徽较早出现的画派,对于后来的“新安画派”有着引路、 开启之功。画派创始人萧云从的艺术在入清以前就享有声誉,安徽很多画家都 不同程度受到他的影响,从学者甚众。但是这样一个画派并没有获得美术理论 家们更多的关注,学者在论及该画派时,多三言两语概而言之,甚至连最基本 的概念界定也是含糊不清。中国画的流派也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流派,它既没有 组织,又没有艺术宣言和纲领,而是师传和相互影响,自然形成的。同一派的 画家也许不在一地,也许互不相识,也许不是同一时期,甚至不是同一时代。 画派的称谓、成员等,也多是由后人命名和界定的。因此,对于“姑孰画派 的界定对于画派的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关“姑孰画派”的争鸣问题 由于研究画史的专家观点不同,就某些画家群体是否形成一个匦派的标准 也就不同。有学者认为“姑孰画派除了萧云从外,没有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 的画家,很多成员甚至连留下来的作品都没有,所以对“姑孰画派 作为历史 真实的现象是否出现过,表示质疑。所以“姑孰画派 有还是没有? 或者说这 样一种以一人成功而产生的群体,能不能成为派? 是学界一直争论的问题。 按照陈传席先生关于画派形成的见解,要论证一个画派能否成为画派,必备 两个因素:其一是有画派之首或者是称为骨干画家,其二是画派的基本风貌有 些共同因素。“姑孰画派 的形成属于因为一个画家的成功,造成很大的影响, 于是门人、后人争相学习,或同辈之中一些辈分比较晚的画家也受到其影响, 而作画有共同的基素( 当然还有受时代影响而产生大抵相同的精神状态问题) 于是形成的画派。1 0 纵观“姑孰画派”,有画派领衔者、积极参与者以及追随传习者,所以理论 上绝对是成立的。其次,纵观中国美术史,绝大多数画派的产生无不是自然形 成的,其名称也多是绘画史论家“追加 承认的。“姑孰画派也不例外。另外, 1 0 陈传席:论皖南诸l 田i 派几个问题,载于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论黄山诸画派文集 c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7 年版本,第3 5 页 5 “姑孰画派”研究 对于画风不统一性的异议,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创始人萧云从自身画风多 变,并且在人物、山水、花鸟各领域均有建树。画派艺术思想及风格在传习过 程中,定会不断改革、补充、变化,以至形成新的画法风格。正因为画派后继 者以折衷的态度选择融合画风,才使得“姑孰画派 出现了多种画风并存与流 派界限模糊的局面。所以“姑孰画派 的存在应该是毋容置疑的。 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姑孰画派画风归属问题争论也颇大。 日本多数学者认为“姑孰画派 可以纳入“新安画派 ,部分国内学者亦然。 潘天寿在民国十五年初版的中国绘画史“中写道:“尺木宗倪,黄而自 成一家,又开姑孰一派,为新安之支流。一王逊在中国美术史中也称:“芜 湖萧云从则被认为是新安派的支流姑孰派的祖师。 挖应该也是沿用了潘天寿的 说法。当我们了解了一些背景知识也就可以理解潘天寿和王逊的判断了。潘天 寿中国绘画史的编写主要也是受了日本的影响,也正如余绍宋所指出:“审 其内容,实译自日本人中村不折、小鹿青云之支那绘画史,增补之处极少, 其章节亦大体相同,题为编撰,不若题作译述之为愈也。1 3 而俞建华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提出姑孰派与松江派,华亭派,等一样 属于吴派支流。h 他认为开创人萧云从最早的艺术渊源就是明代的吴门画派。因 为萧云从在题孙逸临唐寅鹤林玉露图册中曾写道“余髫时便模唐解元此册, 不能淡远,与子西所云超秩尘外者殊失也。 1 5 同时认为虽然萧云从宗法元 人,但是往往是以吴派的眼光去进行取舍的。薛永年在书中也谈n - “云台疏 树图卷皴带着斟酌倪云林、沈石田画法而来的痕迹。其丘壑笔墨有倪之简洁, 又具沈周之健壮。 埔 在8 0 年代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将安徽古今各家、各派、以及以 描绘黄山的画家都统成为“黄山画派 或是“安徽画派 。1 7 1 l 潘天寿: 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年版。第2 6 9 页 2 0 明 韩昂:图绘宝鉴续编 m 出版社:影像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1 “新安”辖境,含今之歙县、休宁、祈门、绩溪、黟县和婺源诸地 2 2 地图摘自谭其骧编: 第四卷 m 江 l o “姑孰画派”研究 特有的蓝本。 太平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 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太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 太平府下辖3 个县:当涂县( 首县) 、芜湖县、繁昌县。清代,太平府与本省的 宁国府( 安徽省) 、池州府及江苏省江宁府相邻,与本省庐州府及和州直隶州隔 长江相望( 见图1 - 3 ) 。 太平府自古为军事要冲,其旁金陵为六朝古都,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图1 - 3 太平府地舆图一 乃“三江之襟要,两淮 之腹心,其“西北倚 天堑之险东南接宣歙 之区,踞金陵之上游, 扼舒巢之要害。2 7 “太 府控据江山,密迩畿 邑。自上游来者,则梁 山当其要害;自横江渡 者,则采石扼其咽喉梁 山、采石,详见前名山, 即府境形胜也。金陵有事,姑孰为必争之地。东晋以后,尝谓京口为北府,历 阳为西府,姑孰为南州,而南州关要,比二方为尤切,地势然也。王应麟日: 太平,江津之要害也。左天门,右牛渚嬲,铁瓮直其东,石头枕其北,襟带秦淮。 自吴迄陈,常为巨屏。 约 拥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所 以太平地区有着浓郁的地方人文历史背景,这对于本邑画家的创作有着重大的 影响。 太平府地境内沃野千里,环境优美,境内的天门山、采石矶、牛渚矶自古 以来都是名人雅士心驰神往之地。历史经常有像谢眺、李白、陆游、李之仪、 陶谦、郭祥正、陶安、邢绚等这样的名流徜徉。他们或在此地居住读书或经商 2 7 清 朱云锦辑:皖省志略卷二太平府,毛氏传书斋,清道光元年( 1 8 2 1 ) 刻本,来源于中国书网 2 8 太平府j 占:牛渚山,在府城北下有矶曰牛渚,去采石矶仅一里,旧为险要备御之地 2 9 清 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 m 上海:中华书局,2 0 0 3 年 “姑孰画派”研究 旅游,其遗踪现今尚可考。加上离明都南京近之咫尺,更是文人雅士喜集聚之 地,所以也拥有一大批著名的人文景观。其中最出名当属采石矶( 见图卜4 ) 。 釉成熟的地理人文因素给“姑孰画派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围1 - 4 太平山水围之采石珂l 图一 2 经济因素:“姑孰画派”乃至明末清初安徽画坛的崛起都与经济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 太平府的三个辖县中以芜湖的经济最繁荣。明清两代,随着农业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芜湖进一步繁荣。明初人黄礼说:“芜湖附河距麓,舟车之多,货殖 之富,殆与州郡相坍。今城中外,市廖鳞次,百物翔集,文彩布帛鱼盐报至辐 揍,市声若潮,至夕不得休。刀3 1 明朝万历初年,芜湖己经成为工商业都会。造 至清代乾、嘉年间,更是:“四方水陆商货日经其地,闻闻之内百货杂陈,繁华 满目,市声若潮。 3 2 正如尚铺、陈诗启等历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除了两京、 江浙、闽广诸地外,明清时期的芜湖己成为全国著名的新兴中等工商业城市。 很多人慕名来到芜湖,其中也包括很多来自徽州的徽商。 徽州府虽也繁华,但毕竟是山河阻隔,交通闭塞,耕种不足以自给,所以 大量的徽州人都喜经商谋生或外出侨居,因此产生了徽商。对于他们来说芜湖 是最好的选择。晚明徽州款县人汪道昆说过:“吾乡( 指徽州) 去芜阴( 即芜湖) 3 0 李白一生曾多次游历采石,眷恋姑孰山水,或驻足翠螺山,登临牛渚矶:或泛舟采石江,放歌天门山,在这 里留下了许多遗闻轶事,广为人们传诵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寻觅李白游踪遗迹的重要原因 3 l 清 梁起让、陈春华编纂:嘉庆芜湖县志瞰 民国二年重刊本 3 2 余谊密,鲍实纂,卫廷璞纂修:民国芜湖县志 m 志民国八年石印本 1 2 “姑孰画派”研究 四百里而近,乡人贾者,往往居芜阴。 3 3 在芜湖经商而后来成为著名的徽商巨 富者甚多,如歙县人郑时贞、阮弼、汪尚权等。关于明清时期徽商在芜湖经商 的事例,在安徽的地方志、族谱、笔记文集等史料中可谓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徽商在芜湖的商业贸易活动,既促进了芜湖商业的繁荣,同时他们“贾而好儒 的特点对芜湖乃至太平府绘画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徽商中一些人具有较高的 文化艺术修养,他们乐于资助文化事业,他们收藏买卖书画等文物,自觉和不 自觉地都奠定了提高整个区域绘画发展的物质基础,使得当地画家有机会能看 到好的作品,间接提高了艺术修养,同时也造就了很多收藏家和鉴赏家。这一 切对于“姑孰画派 的产生发展是一种有效的赞助方式。由于得到徽商在财力 上的支持,明清时期徽州文人学士侨居芜湖者颇多,如方兆曾、韩铸、渐江、 孙逸等,他们的到来使得当时芜湖乃至整个太平府地区绘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 所以明清之际徽州画坛如此兴盛,涌现出如此众多的画家,徽商起到了“酵 母”的作用不容忽视。 3 悠久的安徽绘画传统。 “姑孰画派在明清的发展与 古安徽地区的画家的影响密切 相关,这些历史上的杰出的安 徽画家和他们的绘画思想对画 派的产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戴 逵、嵇康、胡正言等。三国时 的嵇康,博学多通,善鼓琴,工图l - 5 胡芷畜十竹斋书画谱j 书画,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 之一。两晋时期的戴逵“善属文,能鼓琴,工 书画。所画人物、山水、走兽“情韵连绵,风趣巧拔 科。他首创干漆雕塑法, 曾塑“五世佛 ,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象 和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 送来的玉佛, 并称“三绝 。 3 3 明 汪道昆:太函集,载于纪昀总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m 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7 7 页 3 4 南齐 谢赫著,王伯敏点注:古画品录 m 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5 9 年 1 3 “姑孰画派”研究 而到了明代前期,出现了著名的画家胡正言衢。他通晓书画,精于篆,并在明 天启七年( 1 6 2 7 ) 刊出对萧云从及“姑孰画派 影响深远的十竹斋画谱( 见图 i - 5 ) 。弘光元年( 1 6 4 5 ) ,印成十竹斋笺谱,使得版和拱花印刷技法同时运用, 对安徽艺术在明末清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 7 正是这些画家群体对明清时代 的安徽人产生的影响,吸引了更多的徽籍人从事绘画事业。 4 地方工艺美术的影响:“姑孰画派 的崛起,与各种姊妹艺术包括民间工 艺的发展、相互影响是分不开的,包括宣纸、徽墨、版刻都在内的安徽文化产 业。“姑孰画派 的形成具有它时代的新意和地方的特色,很多同时代画家从 民间艺术和雕刻版画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徽派版画”,其艺术风格细密纤巧、 典雅静穆,富有文人书卷气。由于文人画家参于版画创作,国画理论、技法及 表现形式被运用于版画,版画开始出现同国画合流的倾向,这是徽派版画给中 国传统版画艺术带来的革新,也是徽派版画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萧云从就 深受影响并有所发挥创作,他绘画的线条的硬朗、刚劲均与徽派版画有着共同 的气质,太平山水图就是二者融合成功的典范。 通过以上四方面因素总结,我们发现太平府特定的地理人文风貌为“姑孰 画派 的形成以及其画家的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得出结论:“姑孰 画派 的产生,亦绝非偶然,有着它时代的新意和地方的特色。 第三节“姑孰画派的发展 一个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意识自觉 到“群体意识自觉”的不断扩 大。随着萧云从作画成就影响的不断扩大,学他画的人越来越多,有学他的山 水还有学他的人物。并且萧云从学古而不泥古的独到绘画思想也逐渐传播开来。 明末清初的安徽画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萧云从的影响,与萧云从同时期的 画家是直接受教于萧云从;而后学者,应多是学习萧云从的画学思想和创作理 念,间地受到他的影响。 “姑孰画派不像现代意义上的绘画团体,具备明确的主张宗旨和健全的 3 5 胡正言,徽州休宁人字日从,别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 1 5 8 4 ) ,卒于清康熙十三年 ( 1 6 7 4 ) 3 6 胡正言主持雕版印刷的十竹斋书i 田谱和十竹斋笺谱,成为印刷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他首创的“拱 花”印刷,在印刷史e 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绘画与版画结合技术的发展也为太平山水图版刻奠定了基础 3 7 清 纪昀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 1 4 “姑孰【田i 派”研究 组织机构,它带有浓重的传统宗法社会组织形态的印迹。即通过血缘、姻亲、 师生和朋友等关系,把画家们紧密地聚结在一起,自然地形成了一个艺术家的 群体。通过师生、父子递相传授,画友间的密切交往,相互濡染,逐渐产生出 一种共同的艺术类性。 在“姑孰画派”中直接学习萧云从山水画的有“高雅绝俗,不坠家法 ,画 风酷似云从风格的萧一肠;有善写真山真水、用笔清逸、一体,时称“画派三 萧 的萧一荐、萧一箕、萧一芸,其中侄子一芸的天资最高成就也最大( 见图 1 - 6 ) 。也有精于篆隶,擅于模仿,能用左腕书画,与萧云从并称“画院二妙 的高手陈廷;有勤于绘事,笔法苍劲,师法云从,晚年任意泼墨的画友韩铸、 方兆曾;有善画人物,兼工山水,被萧云从誉之为“砚添江水无多勺,瓢挂荒 洞便是寇 的画友释海涛、王履瑞;有画风超脱,能文能诗,“笔墨不让萧云从 的施长春、施道光、潘世球和孙据德等一批颇有成就的画家。他们各有所长, 推陈出新。 图l - 6 萧一芸秋江得友一 “姑孰画派 发展中还有一个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黄钺。如 果说萧云从为“姑孰画派 创立了最早的典范。而黄钺则把“姑孰画派”推上 了另一个高峰。他不仅继承与发展了萧云从的技法,而且也学习了萧云从汲取 古代画家之长这一路数,并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很是得当时乾隆 皇帝的喜爱。另外,他也经常和同时期画友一起切磋,推广“姑孰画派 的绘 画思想。 尽管“姑孰画派”的绘画艺术在当时画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在萧云 从身后,其画风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不过也不能否认是当时画坛上的审美趣 味以及画派作品流传渠道的影响等原因。 以上对于“姑孰画派 的廓清,我们了解到“姑孰画派 主要是指以萧云 从为首,聚集了一批具有艺术才华的画家。在绘画创作理念上,他们一方面主 1 5 “姑孰画派”研究 张从传统汲取养分,光耀前辈画家的优秀表现技法;一方面提倡“师法造化 , 摹写身边的真山真水,抒发对大好河山的诚挚之爱。在表现技巧上,他们主张 不拘一格,大胆突破,形成自身之风格。 1 6 “姑孰画派”研究 第二章“姑孰画派 画家研究 第一节“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及其创作 一、萧云从的生平与交游 萧云从( 1 5 9 6 - 1 6 6 9 ) 明未清初画家。安徽芜湖人。字尺木,号默思,别 号无闷道人,晚称钟山老人。另有于湖老人、区湖、石人、钟山老人等2 3 个字 号别称。鹪另外他的书画作品中还钤有许多闲章,如郭忠恕后身、梁王孙4 0 、萧 夫子裔4 1 、忍辱金刚。这些都反映出他的个性、爱好、哲学思想以及对明朝的眷 恋、洁身自好的处事方式。 康熙十二年的太平府志为最早记录萧云从生平事迹的文献,编纂者是 当时的当涂知县马汝骁,在卷二十八人物( 下) 条记中载: “萧云从,字尺木。以崇祯已卯副榜充贡,伏处不仕。终日键扉,博古秘 书,以经史自娱,所业不轻示人,人罕得识其面。诗文援笔立就,公卿士夫群 器重之轻世肆志,每发其意于墨,妙画屈子( ( 离骚与太平山水图,曲尽 其致平居染翰落笔,云烟生楮素间,能备诸家之长。四方好事者得其真迹, 如获至珍,故萧画名海内,几不胫而走。自署无闷道人,年七十余卒于家。学 徒辑编成帙,为梅花堂遗稿。 关于生平的文献记载比较详细的是黄钺的画友录: “萧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晚又号钟山老人,芜湖人父慎余,明 乡饮大宾。云从始生之夕,慎余梦郭忠恕至其门,日“萧氏将昌,吾当为嗣。” 长而博学能文,与弟云倩有“二陆 之誉。中崇祯丙子、壬午两科副榜,入国 朝不仕著易存、杜细律若干卷,四库全书载存目中,诗文集藏芜湖 沈氏,未刊行。工画山水壬午,具有背诵人遗法。太平山水图、离骚图皆 3 8 见太平山水图画题画署名 3 9 清 邵松年古缘萃录卷七 m 载于画苑掇英土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5 5 年版中萧云从 云台疏树图萧尺木青山高隐图卷上有“郭恕后身”印章据画友录所录,萧云从的父亲名慎余,” 明乡饮大宾云从始生之夕,慎余梦郭忠恕至其门,日萧氏将昌,吾当为嗣”郭忠恕为五代宋初著名画 家,不畏权贵、放浪形骸的的作风为后人推崇萧云从父的这段话表现丫对云从的期盼之情,希望儿了能成 为郭忠恕一样的大阑冢 4 0 南朝两代皇帝姓萧,和萧云从同宗,故称“梁= f 孙” 4 l 陈传席先生在萧云从画谱中考证i f i :“萧夫子裔”的“夫”字。应为“太”,夫、太二字篆书近似略 有别,当为刻工所误萧太子指萧统,字德施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元年即被立为太子,然其志在文学, 尝编选文选。对后世影响极大死后谥昭明,后人称昭明太子萧云从因与之同宗,故称“萧太子裔” 1 7 “姑孰画派”研究 镂板以传,尝于采石太白楼下四壁画泰山、华岳、峨眉、匡庐,一时题者甚众, 至今犹未剥蚀也居湖东,近梦日亭遗址,筑室种梅,号日梅筑卒于康 熙七年已? 年七十八 其父萧慎余,是明代的乡饮大宾。4 2 并且在当时也是一名画家,父亲的影响 和期望对萧云从的熏陶与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萧云从自身也具备刻苦用功的好 学精神。他苦读五经,吟诗作问,从十五岁左右便开始临摹唐寅的作品,4 3 在萧 尺木青山高隐图卷题跋中写道:“少时习业之暇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4 4 受父 亲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萧云从踏上了了自己的追求功名、积极入世的道路。但 是他多次参加科考,又多次失败,直到4 4 岁,于1 6 3 9 和1 6 4 2 年这两年中过乡 试副榜。而他的弟弟云倩却中过举人。这对于一心治国平天下的云从是个不小 的打击。 科场的不利没有改变他积极入世的心理。1 6 3 8 年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和 弟弟加入复社。4 5 复社名义上为文学团体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团体,他们敢于和邪 恶的反动势力做斗争。但是改朝换代的命运无法改变。 萧云从经历了明末清初最黑暗动荡的历史时期。此时,明朝的政治腐败己 经到了糜烂透顶的地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恶化,党派斗争激烈尖锐,明 朝政府正遭受李白成率领的农民军起义和清军日益逼近的双重压迫和打击,处 在崩溃瓦解的边缘。萧云从不得不携家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曾分别于1 6 3 7 年和1 6 4 5 年两次前往高淳躲避战乱。特别是第二次避难对于萧云的打击是巨大 的。1 6 4 7 年萧云从返回芜湖背井离乡,时过境迁,江山易主,萧云从从此多了 一个遗民的身份。作为明朝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萧云从感到亡国的切肤之痛, 他对前途彻底绝望了,他将自己的这段感受记录在他的六首“移居诗中。拍 萧云从的后半生,因为身体不好,较少远游,加上内心的悲愤伤痛,所以 常常隐居再加以书画为生。在科考失利之际就产生的出世心理逐渐由萌芽变成 了主流,影响着萧云从的下半生。 4 2 乡饮大宾:掌管礼仪之人 4 3 据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二十三载:。余髻便模庸解元( 唐寅) 此册,不能淡远”因古代 男童成为少年时。一般伍十五岁左右,往往会将头发柬称发髻 4 4 清 邵松年:古缘萃录卷七“萧尺本青山高隐l 墨 卷”题跋 4 5 复社是江苏太仓人张涛组织当时应社、几社、匡社等合并而成的文人政治团体在政治主张上与东林党 想呼应详见吴其鉴定的复社姓氏前卷“太平府芜湖县姓氏”所列名单 4 6 清 黄钺:壹斋集之萧、汤二老遗诗含编 m 安徽:黄山书社,1 9 9 9 年版,第3 0 2 页 1 8 “姑孰画派”研究 1 6 6 9 年秋,7 4 岁的萧云从“执诸同志手,日:道在六经,行本无论,无 事外求之,其旨,赋诗毕,暝去。4 7 ”一代诗、书、画造诣精湛的艺术大师终 于走完他那坎坷失意而又才华横溢的一生。其艺术成就是是多方面的,在书法、 诗歌、绘画、哲学等方面都展现了他的卓越才能。绘画方面,除有版画作品离 骚图6 4 幅、太平山水图4 3 幅外,还绘有太白楼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