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赵翼诗歌分类研究——咏史怀古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赵翼诗歌分类研究——咏史怀古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赵翼诗歌分类研究——咏史怀古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赵翼诗歌分类研究——咏史怀古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赵翼诗歌分类研究——咏史怀古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赵翼诗歌分类研究——咏史怀古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翼诗歌分类研究 咏史怀古诗研究 李艳梅 摘要: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诗人和诗论家,一生著述丰赡。 在史学界,他的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听的廿二史考 异被誉为乾嘉三大考史名著;在诗坛,他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在诗学理论界,他是性灵派的一员大将,提出“诗歌贵在创新”的理论,其“创 新观”给当时的诗坛可以说是打了一剂强心剂。 咏史怀古诗,是古典诗歌文学遗产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乃至现 实人生的观照。透过咏史怀古诗,我们可以触及诗人深邃的思想,了解他们对当 世、对人生的观感,走入诗人更深刻的心灵世界。 诗人与史学家的双重身份,使得赵翼创作的咏史怀古诗在乾嘉诗坛绽放着独 有的色彩。他的咏史怀古诗内容丰富,既是其宦游私旅的记录,也是其人生境遇 的反映;既有泛咏古人古事之篇,又有以古喻今、以古鉴今之作;见解新颖、精 辟,能发前人所未发;以议论见长,散发着浓厚的理性思辩色彩;有着实录加考 据的史家作风;用典丰赡,巧妙灵活;语言优美,通俗自然;体式多样,古体、 今体、七言、五言皆备。同时,赵翼的咏史怀古诗又反映出他作为一个史学家所 独具的史家品格,因此,透过他的咏史怀古诗,我们又可大致了解到他的部分史 学观念,即平等思想、求真精神、发展的唯物史观,以及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然而,相对史学界对赵翼史学研究的红红火火,文学界对赵翼文学成就的研 究却显得很不够,尤其是对他的咏史怀古诗的研究,更是一片寂寥,到目前为止 尚没有一篇专门研究赵翼咏史怀古诗的专题性论文。 鉴于此,本论文拟在充分借鉴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知入论世、 文史结合的方法,结合赵翼的身世生平、人生历游,对赵翼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门 研究,深入探究了赵翼的人生历游与其咏史怀古诗刨作之间的关系,对赵翼的咏 史怀古诗作了文本解读和意蕴探析,探讨其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并力图透过其咏史怀古诗窥其史学观之堂奥,从而做到文史结合。 关键词:赵翼瓯北集咏史环古诗 t h ec l a s s i f i e dr e s e a r c ho fz h a oy i sp o e m - t h er e a r c ho ft h e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 l iy a n - m e i a b s t r a c t :z h a oy ii st h ef a m o u sh i s t o r i a n ,t h ep o e ta n dt h ec r i t i co fq i a n l o n ga n d j i a q i n gd y n a s t y h eh a dw r i t t e nm a n yw o r k si nh i sl i f e i nt h eh i s t o r yw o r l d ,h i st h en o t e s a b o u tt h et w e n t y - t w oh i s t o r yb o o k sa n dw a n gm i n g s h e n g st h e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t h e s e v e n t e e nh i s t o r yb o o k sa n dq i a nd a x i n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a m o n gt h et w e n t y t w oh i s t o r y b o o k sw e r ec o m m e n d e dt h et h r e ef a m o u s th i s t o r yw o r k s i nt h e p o e t i cw o r l d ,z h a o y i ,y u a nm e ia n dj i a n gs h i q u a nw e r ec o m m e n d e dt h et h r e ef a r n o u s tp o e ti nq i a n l o n g d y n a s t y i nt h ep o e mt h e o r y , h ei sa s e n i o rg e n e r a lo ft h ex i n g l i n gf a c t i o n h ep r o p o s e d “t h ep o e t r yi sv a l u e di ni n n o v a t i n g , h i si u n o v m i o nv i e ww a sac a r d i o t o n i cf o rt h e p o e t i cw o d da tt h a tt i m e n l e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a r et h er a r ea n db e a u t i f u lf l o w e r si n 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l i t e r a t u r ei n l a e r i t a n c ec l u m p ,h a v em a n i f e s t e dt h ep o e tn o to n l yt ot h e h i s t o r y b u ta l s o t ot h er e a l i s t i cl i f ec o n t e m p l a t i o n p e n e t r a t e st h e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 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 ,w em a yt o u c ht h ep o e tp r o f o u n dt h o u g h t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i r f l e e l i n gt ot h ep r e s e n ta g e ,a n dt ot h el i f ei m p r e s s i o n ,w a l ki n t ot h e i rp r o f o u n dm i n d w o r l d n l ep o e ta n dt h eh i s t o r i a n sc o m b i n i n gm a k ez h a oy i st h e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 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b l o o mi t so w nu n i q u ec o l o r h i s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 t h ea n c i e n ti sn o to n l yt h er e c o r do fh i s g o v e r n m e n to f f i c i a lt r a v e l s ,b u t a l s ot h e r e f l e c t i o no fh i s1 i f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h i s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h a v e t h er i c hc o n t e n t b o t hh a v ee x u d e dc h a n t so fa n c i e n ta n c i e n tm a t t e r , a n dw o r k e d b y a n c i e n tw a r n i n gn o w n 圮o p i n i o ni sn o v e l ,p e n e t r a t i n g ,a n ds e n d i n g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n o t t os e n d d i s c u s s e sg r o w sp e r c e p t i b l y ,i ss e n d i n go u tt h es t r o n gr a t i o n a ls p e c u l a t i o n c o l o r h 硒t h ef a c t u a ir e c o r da n dt h e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t h eh i s t o d a na t t i t u d e a b u n d a n t s u p p o r t sw i t ht h es t a n d a r d , a l s oi n g e n i o u sa n di sn i m b l e t h el a n g u a g ei se x q u i s i t e b u t a l s op o p u l a rt m t u r e 1 1 1 ew r i t i n gs t y l ei s d i v e r s e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z h a oy i sp o e m 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r e f l e c t e dh et a k e sah i s t o r i a na l o n eh i s t o r i a nm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t h e r e f o r e ,p e n e w m i n gz h a o y i s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 , w e m a y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u n d e r s t a n dh i sp a r t i a lh i s t o r yi d e as u c ha sn l ee q u a lt h o u g h t , a s k s r e a ls p i r i t u a l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a sw e l la s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t o n t h eg o v e r n s h o w e v e r ,c o m p a r i n gt ot h ep r o s p e r o u ss t u d yt oz h a oy ii nt h eh i s t o r yw o r l d ,t h e l i t e r a r yw o r l da c t u a l l ya p p e a r st ot h ez h a ol i t e r a t u r ea c h i e v e m e n tr e s e a r c hi sv e r y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l y e s p e c i a l l yh i s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 t h er e s e a r c hi s l o n l y i th a s n ta p p e a r e dat o p i cp a p e rt oz h a o y i s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 a n c i e n ts p e c i a l l ya tp r e s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t h ep a p e rd r a w i n gu pt h ef u l lm o d e lu s i n g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i n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u s i n gt h em e t h o do fj u d g i n gp e o p l ea n dt h et i m e s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yu n i o n ,u n i f i e sz h a oy i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b i o g r a p h y ,m a k e st h e s p e c i a lr e s e a r c ht oz h a oy i s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m ,t h o r o u g h l y i n q u i r e si n t o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z h a oy i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h i sh i s t o r ya n d a n c i e n tp o e mc r e a t i o n a n a l y z e s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a n d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o fz h a o y i s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a n c i e n t ,t r y i n gt op e n e t r a t ez h a oy i sh i s t o r y v i e w , a c h i e v e i n g t h eu n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z h a oy i o u b e i j it h ep o e mc h a n t i n g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 a n c i e n t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勉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乏受毖 刖蟊 赵翼,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诗人和诗论家。他一生著述丰厚,据乾 隆嘉庆年间湛贻堂刻瓯北全集,计有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 陔馀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续一卷、皇朝武功纪盛四卷、 瓯北诗钞十七卷、瓯北集五十三卷,另有江阴季氏丛刻中收成语 一卷。史学研究方面,他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呜盛 十七史商榷、钱大听廿二史考异被誉为乾嘉时期三大考史名著:诗歌创作 方面,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在乾嘉诗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诗歌 史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学理论方面,他又是清代性灵派的“副将”,并以 创新为其诗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提出的“创新观”给当时沉闷的乾嘉诗坛带来了 一股清风。 但与其所做出的成就相比,学界对赵翼丰富的诗歌创作和杰出的诗歌理论的 研究却显得很不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虽然出现了两本研究赵翼的专著: 台湾杜维运先生的赵翼传和赵兴勤先生的赵翼评传,但除对赵翼生平的考 证外,赵翼传侧重于史学方面的研究,赵翼评传则是侧重于思想方面的研 究。至于对诗歌创作研究的论文更是屈指可数。 现存瓯北集五十三卷,是赵翼自编最全的诗歌集,共收诗歌两千七百三 十九题,四千八百三十一首, 按作诗的年代顺序排列。赵翼的诗歌,不仅内容丰 富,风格独特,而且体式多样,种类繁多。既有关注现实、体恤民情的时政诗, 又有酬唱赠答、歌功颂德的唱和诗,既有以史为鉴、感慨兴亡的咏史怀古诗,又 有描写祖国山水、边塞风光的山水边塞诗,既有抒写性情、表达个体的写景抒情 诗,又有论述道理、抒发哲思的叙事哲理诗。 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 民族,对历史的关照是华夏人民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以来产生的众多而优秀的 咏史怀古诗,既是古典诗歌文学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又是继承这一民族精神的一 种体现。作为融史家与诗人于一身的赵翼,他的咏史怀古诗必然有着与其他单纯 作为诗人所作的咏史怀古诗的不同特点,但是,学界对他的咏史怀古诗歌的关注 按: 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瓯北集云:“诗别集,五十三卷,清赵翼撰赵氏存诗两千余首,其生 前多次主持刊刻,以乾隆五十五年( 1 7 9 0 ) 刊刻的三十三卷本最为流行”,( 天津古籍出版杜2 0 0 4 年版,第 5 6 l 5 5 3 页) 五十三卷本收涛四千八百余首,三十三卷本收诗两千余首,这里将五十三卷本与三十三卷本 混为一谈。 并不是很大,因此,本论文拟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知人论世、 文史结合的方法,结合赵翼的身世经历,以赵翼的咏史怀古诗歌为研究论题,同 时也注意将赵翼的咏史怀古诗歌与他的史学思想相联系,主要讨论赵翼的咏史怀 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希望能挖掘到他的咏史怀古诗与他的史学思想 之间的关系,力求有所突破,从而引起更多学者对赵翼诗歌的关注,将赵翼诗歌 研究推向新的层次。 论文的绪论部分概述了赵翼的生平,诗集的版本源流及赵翼诗歌研究的现状。 主体部分则由三章组成。第一章,通过简要阐述赵翼游历祖国山河的足迹,力图 探讨他的游历与其咏史怀古诗创作之间的关系。赵翼的咏史怀古诗既是其宦游私 旅的记录,又是其人生心境的反映。第二章,阐析赵翼咏史怀古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他的咏史怀古诗,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也有对忠臣的颂扬、对 权奸的贬斥,还有对女性历史人物的剖析,以及对历史古迹的考证。不仅有泛咏 古人古事之篇,也有以古鉴今之作;见解新颖,发前人未发,极具创新力;以议 论见长,理性色彩浓厚:咏人论事带有史传色彩,用典丰赡,却无“掉书袋”之 感;具有实录加考据的史家作风,同时语言又自然优美。第三章,则从赵翼的咏 史怀古诗窥其史学观之一二。透过他的咏史怀古诗,我们可以发现赵翼作为史学 家而独具的品格,即平等思想、求真精神、发展的唯物史观,以及经世致用的价 值取向。 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赵翼生平 赵翼,字云崧,一作耘菘,号瓯北,江苏常州府阳湖( 今江苏武进) 人。生 于清世宗雍正五年( 1 7 2 7 ) 十月十二日,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八年( 1 8 1 4 ) 四月十 七日。赵翼出生于常州府阳湖县乡下一个名叫西干里的村落。他的父亲赵惟宽, 是乡下的塾师,靠教书授徒维持家人的生活。赵翼的童年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 度过的,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赵翼不得不带着弟弟去菜园拣烂菜叶糊口。乾隆 六年( 1 7 4 1 ) ,赵惟宽突然病亡,年仅十五岁的赵翼,只好接替父亲的讲席,靠外 出教馆谋生,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乾隆十年( 1 7 4 5 ) ,赵翼应童子试,取入常州府学,补弟子员。十二年( 1 髓7 碜尹 赵翼二十一岁,与刘氏成亲。十三年( 1 7 4 8 ) ,阳湖闹饥荒,赵翼失去学馆。次年 春天,他搭乘运租船沿运河进京,去寻求新的出路。初到京城,只得寄居外舅刘 午岩家,后来他与在京的文士作诗酬应,才气名声逐渐为刑部尚书刘统勋所闻, 便被聘入府中,协助纂修宫史。十五年( 1 7 5 0 ) ,赵翼冒商籍以应科考。在这 次科考中,赵翼成绩很好,“运使叶公昱,得先生卷,叹为奇才,拔置第一。学使 吕公炽按试,取入泮”。o 后又于这年的秋天,应顺天乡试,并以第二十一名考中 举人,引起汪由敦的重视。由于在刘统勋府上修纂富史完成,汪由敦遂请赵 翼入幕代写笔札。十九年( 1 7 5 4 ) ,赵翼报考内阁中书,并以第九名被录取。同时 考取者,有蒋士铨等人。这年农历七月,他附舟南归省亲。 乾隆二十年( 1 7 5 5 ) 春夏之交,赵翼回京,不久补授内阁中书,自此踏入仕 途。二十一年( 1 7 5 6 ) ,选为军机处行走。此后曾两次跟随乾隆皇帝出塞,参与机 要,很受军机大臣傅恒的器重。后因遭到同僚的谗言中伤,于二十三年( 1 7 5 8 ) 被迫退出军机处,仍任内阁中书。同年,将家眷接到北京。原配夫人刘氏到京后 不久病逝,于二十四年( 1 7 5 9 ) 续娶程氏为夫人。二十五年( 1 7 6 0 ) ,再次入军机 处。 乾隆二十六年( 1 7 6 1 ) ,赵翼参加恩科会试,这是他第六次参加会试。本来前 三名分别是赵翼、浙江人胡高望、陕西人王杰,而乾隆皇帝认为本朝尚无陕西籍 瓯北集附录一 瓯北先生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1 3 9 2 ( 按:后文凡引附录一瓯 北先生年谱文字,简称年谱) 状元,便将状元与探花倒置,定赵翼为第三名。后赵翼便辞出军机处,进入翰林 院任编修。刚上任,便入方略馆,担当起纂修平定准噶尔方略的任务。 乾隆三十一年( 1 7 6 6 ) ,朝中突降特旨,任命赵翼为广西镇安知府。三十二年 ( 1 7 6 7 ) 七月,赵翼抵达镇安。到镇安不久,赵翼便靠真诚与勤政,赢得当地百 姓的信赖,建立起良好的官民关系,所到之处,争相出迎。 赵翼为人处事非常正直。在前任知府韦驮保供职期间,部分镇安人与安南人 勾结到云南土富州闹事,最后虽捕获百余人,但因首犯农付奉逃到安南,未曾捕 获,韦驮保因此被弹劾落职。到赵翼接任时,农付奉已死,他的儿子阿细被抓获, 奉命办案的人员将阿细和农付奉的尸棺带回镇安,经乡邻辨认无误。因此,赵翼 便向上司具文要求结案。但两广总督李侍尧却想以此钳制韦驮保不让其复官,因 此拒不承认棺内的尸体是农付奉。但照此以来,此案将会一直是个悬案,终不得 结。于是,赵翼再次具文申辩,请求结案,结果激怒了李侍尧。李侍尧立即批转 按察使处理,称“赵守袒护同官,恐吓上司”。但赵翼面对重压,依然无所畏惧, 再次请求结案,于次年春天前往广西梧州亲自请示,结果再次激怒李侍尧。李侍 尧立即上书弹劾赵翼,扬言非令赵翼下台不可。幸亏此时朝廷降旨命赵翼赴滇从 军征缅甸,李侍尧才不得不追回奏章,赵翼也幸运得免厄难。 乾隆三十三年( 1 7 6 8 ) 五月,赵翼奉旨调至云南参加对缅甸的军事行动,定 边将军兼总督阿里衮令赵翼入幕参谋军事。到冬季,总督阿桂到达,与阿里衮同 驻一营。两人所有的笔墨文书之事,赵翼一人兼任。每当两将军出战,赵翼则“守 大营、护将印,一切缓急应援,皆得便宜行事”。圆至三十四年( 1 7 6 9 ) 五月返回 镇安。三十五年( 1 7 7 0 ) 三月,又奉旨调任广州知府。而在此之前,两广总督李 侍尧曾对左江道员宋淇源暗示过,广州知府一职空缺,而广东府内无人可调,赵 翼可以胜任,希图通过宋淇源向赵翼透露消息,好让赵翼恳求自己,借机将其拉 拢。宋淇源深谙官场机窍,便立即找到赵翼,说:“李公意已欲调君,但须君进见 一面恳耳。”。而赵翼则考虑到恩出私门,必不利于施惠政于民,且李侍尧贪黩之 名也早有耳闻,于是婉言谢绝。李侍尧便欲推荐梧州守吴九龄,奏章尚未到达朝 廷时,乾隆皇帝已下旨将赵翼特调为广州知府。宋淇源对他感叹:“君命中合守广 州,然求而得与不求而得何啻霄壤,”回对赵翼的卓然自立十分敬佩。 赵翼上任不久,便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番禺的部分海盗与巡逻的汛兵发生 1 3 9 9 1 4 0 0 1 4 0 3 1 4 0 3 4 i谱谱谱谱年年年年l 0 冲突,官府最终抓捕了一百零八人。按照大清法律,凡江洋大盗,不分首从,一 律斩首。赵翼既不敢违背律条判案,又不忍心见那么多人丧命,于是仔细分析案 情,按犯罪情节轻重,将罪犯区别对待,最终只斩首三十八人。即便这样,赵翼 仍于心不忍,颇有自责之意。 乾隆三十六年( 1 7 7 1 ) 四月,赵翼奉旨升迁为贵州分巡贵西兵备道。刚到贵 阳,恰逢朝廷用兵金川,赵翼便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负责料理官兵过境之事。之 后,又负责管理铅厂。由于革除了铅厂弊端,管理得当,很得上司赞赏,想要为 他请功。然而,他在广州知府任期间的处理番禺海盗的旧案被重提,别有用心者 说他将许多依律当斩的少年罪犯仅以流放论处,于是吏部追查下来,议将赵翼降 一级调用。而赵翼早在广州时,就有弃官归里、奉养老母之心,这次的降级调用 也使他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体会,备觉自己并不适合在官场上继续庸俗应酬,“勤 将政补犹形拙”,“实无才可济苍生”,于是,不顾同僚的劝阻而毅然决定辞官归里。 乾隆三十八年( 1 7 7 3 ) ,赵翼携眷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也就是在这前后b 他 开始了陔馀丛考等书的撰写。四十二年( 1 7 7 7 ) ,其母丁氏去世。从三十八年 到四十五年,赵翼都在阳湖家中隐居著书。服丧期满后,赵翼曾赴京补官,但将 至台儿庄时,两臂突患麻痹,疼痛难忍,于是索性回舟归里,自此便打消了继续, 做官的念头。 从乾隆四十九年( 1 7 8 4 ) 到嘉庆元年( 1 7 9 6 ) 的十馀年里,除随李侍尧赞画 军机征讨台湾林爽文起义外,赵翼大部分时间是在扬州主持安定书院讲席。此詹 的二十二年里,或邀游山水,或著书写诗,先后撰成廿二史札记、皇朝武功 纪盛等。 , 嘉庆十五年( 1 8 1 0 ) ,八十四岁的赵翼与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一起重赴鹿鸣宴, 赐三品顶戴。此后,赵翼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勤学不辍,坚持读书写作。 嘉庆十九年( 1 8 1 4 ) 二月间,赵翼染脾泄之疾,到三月十七日晚病逝,走完 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第二节赵翼诗集版本简介 赵翼的诗歌集大都是在其从贵州兵备道解职之后编辑成的,而通过瓯北诗集 的众多序跋,大致可以探测其诗集版本的渊源递嬗情况。( 以下文字凡有着重号者, 皆由笔者所加) 乾隆二十二年( 1 7 5 7 ) ,汪由敦为瓯北初集作序,其中有云:“兹裒辑其 数年所作诗为瓯北初集,乞余弁其简首。” 由此可知,在瓯北集出版之前, 应有一个瓯北初集。此年,赵翼三十岁,但该诗集卷数多少,出版与否,卷数 多少,未见后世著录。 乾隆四十二年( 1 7 7 7 ) ,蒋士铨为瓯北集作序,其中有云:“吾友赵瓯北 观察自黔中解官归,闲居奉母。以其暇裒辑平生所为诗约二千首,将付梓,邮寄 示余属为其序。”圆由此可见,瓯北集虽已编成,但还未出版,收诗约两千首。 乾隆五十年( 1 7 8 5 ) ,袁枚所作序云:“今年以瓯北集来索序,撷之,只 心余( 蒋士铨) 数行,而他贤不与焉。” 可知袁枚与蒋士铨为之作序的瓯北集 应是同一本。 同年,王鸣盛为之作序:“归田以来,编刻所为诗约二千篇,寄予序之。”固赵 翼归田大约在乾隆四十五年( 1 7 8 0 ) 左右。 同年,翁方纲作序:“今耘菘之诗,裒然成帙,既登于梓者二十七卷。” 此 序所言赵翼诗集应是二十七卷的刻本。 同年,吴省钦作序:“因合向所为诗日瓯北集者,刻成示予,而征序至再。 予以君有老年不向人求序之句也,又曰松泉少师序之二十九年以前,心余编修序 之九年以前,既倾倒推挹而无可以赘说也” 由此可知,在乾隆五十年( 1 7 8 5 ) 之前已出现了一种版本的瓯北集,而吴省钦此序是为另一版本所作。 同年,赵翼的学生祝德麟作序:“房师赵耘菘先生刻向者所为诗二十四卷成, 名日瓯北集,于己亥春邮示。越三年,又益以近稿三卷,命德麟事校雠之役。” o 由此可见,乾隆四十四年( 1 7 7 9 ) 版的瓯北集应为二十四卷。而祝德麟为之 作序的瓯北集应是增益的,为二十七卷本。 乾隆五十五年( 1 7 9 0 ) ,钱大听作序:“归田十数年,模山范水,感旧怀人之 词又日出而未有艾也。” 需要注意的是此序的写作时间远晚于翁方纲之序,但在 诗集的众多序中却列在翁序之前,由此可知,两序应是为同一版本的诗集所作, 即二十七卷本。 乾隆五十六年( 1 7 9 1 ) ,李保泰在瓯北诗钞跋中写道:“云菘先生既刻 瓯北集 m 】附录三序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1 4 3 7 ( 按:后文凡引附录三序跋 文字,仅称序跋) 序跋,1 4 3 9 序跋,1 4 4 0 序跋,1 4 4 1 序跋,1 4 4 2 序跋,1 4 4 3 序跋,1 4 4 4 序跋,1 4 4 7 6 其瓯北集三十三卷成,海内争先快睹先生裒集编次得全集十之五而 分体录之,并命宝泰系以言。” 由此得知,此时刻成的瓯北集有三十三卷本 诗钞即从中辑录而分体编排,数量约为一半。 张舟瓯北诗钞跋云:“己卵岁别云崧于都门,忽忽三十余年。今来相晤 扬州,得尽读先生所刻瓯北诗集三十三卷”o 从中可得知瓯北诗钞得名的 来由和传世面貌的最早最具体的记述。“己卯”为乾隆二十四年( 1 7 5 9 ) ,三十余 年后应是乾隆五十五年( 1 7 9 0 ) 左右。 综合以上可知: 瓯北集最早版本应为瓯北初集,但影响不大。 二十四卷本瓯北集应于乾隆四十四年( 1 7 7 9 ) 出版,仅蒋士铨一人作序。 二十七卷本瓯北集至迟应在乾隆五十年( 1 7 8 5 ) 刻成, 有袁枚、王鸣盛、 翁方纲、吴省钦、钱大听等人的序,祝德麟校雠并序。 三十三卷本瓯北集刻成时间约在乾隆五十年到五十六年( 1 7 8 5 1 7 0 1 ) 。 之间,但目前未见著录。 另,根据赵翼呼匠刷印所著诗文戏作诗,“归田已历三十年,著书未满二 百卷”句下自注:“余所著瓯北集四十四卷”, 可见,瓯北集应还有 四十四卷本,但目前亦未见著录。 嘉庆九年( 1 8 0 4 ) ,赵翼七十八岁时作编诗一首,“踪迹三高士,诗篇半 放翁”句下自注:“放翁诗万首,余几半之。” 可见此时赵翼诗歌的数量已接近现 存瓯北集所收者。 现存的赵翼诗集版本大体可分为三种系统: 一诗集本: 由于作者不断增加诗篇,因此,赵翼诗集本又因卷数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 版本,分别为二十七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五十卷、五十二卷和五十三卷本。 二十七卷本目前能看到的有乾隆四十二年( 1 7 7 7 ) 刻本,有孙星衍批语。三 十卷本则有乾隆年间刻本、清抄本。三十一卷本有清抄本。五十卷本目前见到的 有乾隆五十年( 1 7 8 5 ) 刻本。五十二卷本目前见到的有乾隆年间刻本。五十三卷 本有乾隆间刻本以及嘉庆十七年( 1 8 1 2 ) 刻本, 瓯北诗钞 m 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十年 瓯北诗钞 m 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十年 现存瓯北集有乾隆四十- - 年( 1 7 7 7 ) 的二十七卷刻本 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瓯北集卷四十四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7 年,1 1 0 4 ( 按:后文 凡引此本者,仅标明卷次页数) 卷四十六1 2 0 0 1 9 9 6 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排印华夫主编的赵翼诗编年全集,共四册,附 录有赵翼年谱、传记以及序跋、唱酬、评论等相关研究资料。1 9 9 7 年,上海古籍 出版社排印李学颖、曹光甫点校的瓯北集,上下两册,对赵翼的近五千首诗进 行了较为细致的编年校勘,并附有瓯北先生年谱、他人为赵翼写的传记和墓志铭、 其他诗人或学者为瓯北集所写的序跋、与赵翼互相唱和的倡酬诗以及他人对 赵翼其人或其学所作的评论,为研究赵翼提供了很大便利。 二全集本系统: 全集本目前见到的有四十八册的清湛贻堂刻本,乾隆五十六年( 1 7 9 1 ) 刻本, 二十六册的乾隆五十七年( 1 7 9 2 ) 湛贻堂刻本,以及四十册的乾隆五十五年至嘉 庆七年( 1 7 9 0 一1 8 2 0 ) 湛贻堂刻本等。 三选集本: ( 一) 瓯北诗钞 瓯北诗钞是赵翼从瓯北集中辑出而按古今体分编的,依其卷数的不 同,又有如下版本: 不分卷本,有乾隆间刻本,十一册。一卷本,有六家词律选抄本。五卷本, 有嘉庆元年( 1 7 9 6 ) 刻本和光绪十年( 1 8 8 4 ) 乐道斋刻本。十六卷本,有乾隆五 十六年( 1 7 9 1 ) 刻本以及宣统三年( 1 9 1 1 ) 扫叶山房石印本。十七卷本,有乾隆 五十六年( 1 7 9 1 ) 刻本。十九卷本,有同治十三年( 1 8 7 4 ) 红杏山房刻本,同治 十三年旧学山房重刻本。二十卷本,有乾隆间湛贻堂刻本等。 ( 二) 其他又有瓯北诗选,不分卷抄本;赵瓯北诗稿,一卷抄本;瓯 北诗续增集,三卷嘉庆十七年( 1 8 1 2 ) 刻本。赵云崧诗选一册,民国二十六 年( 1 9 3 7 ) 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 ( 三) 胡忆肖选注赵翼诗选( 1 9 8 5 年) ,选诗二百零九首,对诗中的重点 字词和典故既做了详细注解,也对所选诗歌做了赏析。 第三节赵翼诗歌研究概述 从赵翼走上乾嘉诗坛到现在已经历时二百馀年,但有关其诗歌创作及诗学理 论研究的论文仅三十馀篇,其中研究诗学理论的就占了十四篇,其它十馀篇也多 是对其诗歌创作进行总体性的论述,而很少有专题性的研究。 赵翼诗歌的研究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 一) 赵翼生前即雍正五年( 1 7 2 7 ) 嘉庆十九年( 1 8 1 4 ) 赵翼的诗歌作品在其生前就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这不仅能够从其众多的唱 和诗中看出,而且从当时有关瓯北集、瓯北全集、瓯北诗钞的众多序、 跋、题辞中也可窥豹一斑。 在此时期,为赵翼的诗集或选集所作的序跋有十二篇,既有当朝重臣汪由敦, 又有同为“乾隆三大家”的袁枚、蒋士铨,其中还有知名于时的学者王鸣盛、钱 大昕等。 乾隆二十二年( 1 7 5 7 ) ,赵翼刚过而立之年,便将所作诗篇结集,并由汪由敦 作序日:“欧阳公一见苏子瞻,即许以出一头地,度其时坡公所挟,不过如今所传 初发嘉州诸什,非有后来奇恣横绝之观,然已倾倒若是,盖珠光剑气一见自有不 能掩者。”又曰:“他日才益老,学益厚,万斛之泉不择地涌出,行将卓然成不 朽业,如陈后山所云一代苏长公,四海名不己者,此集犹特其初发嘉州时也”。 。不仅将赵翼早年的诗歌比作苏轼当初见欧阳修时所呈的初发嘉州等诗篇,还 预示了赵翼诗歌创作的发展方向。初发嘉卅l 是苏轼早期的诗作,朴拙之中似乎 还带有些稚嫩,但诗中蕴涵的真性情却令人倍感珍贵,写得含蓄隽永。汪由敦以 此来喻赵翼早年的诗歌作品,可见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之高,期望之大。 乾隆四十二年( 1 7 7 7 ) ,蒋士铨从人生经历积淀的角度为瓯北集作序,称: “然君诗则自出都后且益工,盖天才踔厉其所固然,而又得江山戎马之助,以发 抒其奇。当夫乘轺问俗,停鞭览古,兴酣落笔,百怪奔集,故雄丽奇恣,不可逼 视,虽欲不传,不可得也。”o 袁枚则在乾隆五十年( 1 7 8 5 ) 为瓯北集作序日:“耘菘之于诗忽正忽 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忽叩虚而逞臆,忽数典而斗靡,读者游心骇目, 碌碌然不可见町畦”, 指出了赵翼诗歌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王鸣盛所作序言,从才学与经历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赵翼诗歌形式的多样, 风格的多变:“耘菘之才俊而雄,明秀而沉厚,所得于天者高,又佐以学问,故言 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略言之不见其促,繁言之不见其碎,浅言之不见其轻浮, 深言之不见其郁闷。且耘菘之境则又异甚,夫在廊庙台阁,则有应、奉、经、 进、颂、祷、密勿之诗,在军旅封圻,则有赠、酬、告、谕、纪、述、扬厉之诗, 在山林田野则有言情、咏物、闲适、光景之诗,兹数境者人鲜克兼之,若耘菘既 兼之矣”。曲 钱大听则谓赵翼诗歌“所涉之境凡三变,而每涉一境,即有一境之诗以副之”, 序跋,1 4 3 7 序跋,1 4 3 9 序跋,1 4 4 0 序跋,1 4 4 1 9 。指出了赵翼诗歌的发展演变。 为赵翼诗集或诗选作序、跋或题辞的还有翁方纲、吴省钦、祝德麟、李保泰、 张舟、张怀淮、张云墩等人,或从师承,或从风格等方面论析赵翼诗歌,除去一 定成分的谀奉外,论析尚属允当。 此时期关于赵翼诗歌的评论还可见于一些诗人或学者的诗话、笔记等著作中, 但大多是随感式的,比较零散,未成系统。 ( 二) 赵翼逝世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这个时期是赵翼诗歌研究的沉寂期,又以“五四运动”为晁分作两个阶段。 1 赵翼逝世至五四运动 赵翼逝世之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道光以后,清王朝逐渐由盛转 衰,社会危机日益显露,后又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而作为盛世文学流派 之一的性灵派的一些思想与诗风己不适合时事政治的需要,人们对文学的政治功 能有了新的要求与期待,因此,无论是欲匡正时弊的志士,还是欲变法维新的仁 人,乃至反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对性灵说大多采取批判的态度。赵翼作为性 灵派的副将,自然也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如梁启超就说:“乾隆全盛时,所谓袁( 枚) 、 蒋( 士铨) 、赵( 翼) 三大家者,臭腐殆不可向迩。”。尚镕的三家诗话第一次 对“乾隆三大家”进行了系统地比较与评价。书中分“三家总论”和“三家分论” 两个部分,在比较中说出三家的优劣所在,又在“三家分论”中还具体评价了赵 翼廿二史札记、瓯北诗话以及部分诗篇。这种比较理性与平和的探讨颇多 中肯之见。 2 五四运动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这一时期有关赵翼诗歌研究的论文仅有一篇,寄斧的袁蒋赵三家诗之研 究,固仍是三家总论,探讨力度不够。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也谈到了赵翼 的诗歌:“瓯北诗格调不高,但修辞妥帖圆润,实贯三家。能说理运典。恨锋芒太 露,机调过快,如新狼毫写女儿肤,脂车轮走冻石板”。评论可谓切中肯綮。 1 9 3 6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瓯北诗钞,1 9 6 3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霍松林先生 点校的瓯北诗话,是这一时期赵翼研究的主要成绩。前者为研究赵翼诗歌提供 了文献上的方便,后者为新赵翼文学研究的展开奠定了文献基础,更重要的是霍 松林先生在点校后记中对赵翼诗歌创作所做的总结性评价,令人耳目一新。 序跋,1 4 4 7 粱启超粱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8 3 北京益世报 n ,1 9 2 6 4 3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1 3 4 1 0 ( - -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迎来了赵翼诗歌研究的春天。本期关于赵翼诗歌的研 究论文有二十馀篇,各种文学史、批评史及相关研究专著也多有涉及,是赵翼文 学研究的发展期。 论文方面,有的总论赵翼诗歌的特点,如胡忆肖论赵翼的诗歌创作,o 严 明赵翼诗初论; 有的对赵翼在性灵派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细致和全面的研究, 如王英志性灵派副将赵翼论略和性灵派之袁、赵对日本诗坛的影响;o 有 的则从赵翼作为史学家与诗人双重身份相结合的角度论析诗歌,如张涛史与诗 的合壁:作为史家身份的赵翼诗歌创新,固李鹏史学赵翼与文学赵翼:学者身 份与诗人身份互动的个案研究, 王树民赵翼的诗和史学:。有的则从地域方 面对赵翼诗歌进行研究,如梁扬镇安府上的赵翼,陈友康赵翼云南之行与 诗歌创作,。黄海云赵翼镇安府诗文研究。 论著方面,杜维运赵翼传,从大量的文献资料出发,介绍了赵翼的生平。 交游与史学成就。 王英志性灵派研究则从流派的角度阐释了作为性灵派“副 将”的赵翼的诗歌、诗学理论、地位、影响以及与袁枚的异同等,较为全面。u 赵 兴勤赵翼评传,除了对赵翼生平进行细致地介绍之外,还专章论述了赵翼的社 会政治思想、治史思想、哲学思想以及文学思想。其中第九、十五、十六章是对 赵翼文学思想的阐述,包括诗歌内容、诗歌理论和艺术风格。“梁扬、黄海云合著 古道壮风赵翼镇安府诗文考论一书非常引人注目的。该书将赵翼在镇安 府任职时期所做的诗文,将赵翼的生平创作同镇安的风情、现实社会生活、民族 特色、地方物产、甚至是姓氏源流等结合起来加以深入的考证、研究,注重多学 科的交融与渗透,学术视野非常开阔。” 另外,有一些文学史论著中也对赵翼及其诗歌创作进行了探讨,如严迪昌清 文学评论丛刊f c ,1 8 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3 一 中国古典文学论丛【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9 王英志性灵派副将赵翼论略文学评论 j ,1 9 9 6 年第1 期性灵派之囊、赵对日本诗坛的影响 江淮论坛 j ,1 9 9 7 年第2 期 河北学刊 j 。2 0 0 3 年第5 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j ,2 0 0 5 年第4 期 燕山大学学报 j j ,2 0 0 0 年第4 期 广西大学学报 j ,1 9 8 1 年第1 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j ,1 9 9 2 年第3 期 苏州大学学报! j ,2 0 0 5 年第4 期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杜,1 9 8 3 年 i i 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 1 2 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