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丁文江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丁文江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丁文江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丁文江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丁文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丁文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奇人。他是位卓越的地质学家,是中国2 0 世纪初期受过西方教育的科学家中最著名的先驱者。同时,他又是政府官员,新闻 记者,企业家、政论家和教育家,是2 0 世纪2 0 年代和3 0 年代北京学术界的一位 领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由他而挑起和主导的“科玄大论战”, 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文化启蒙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具 有卓越贡献的人,由于对历史缺乏了解,长期以来得不到公t e 的历史评价,一般都 把他作为反面人物来看待,曾一度认为他是“反动军阀的帮凶”。本文在大量收集 丁文江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各种史实,希望能够全面的历史的认识丁文江。 本文酋先考察了丁文江的青少年时代,回顾了他海外求学的历史经历和成长过 程。第二:,论述了有关他在地质学方面的贡献:他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 优秀人才,在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工作时,不辞劳苦,以身作则,为中国地质 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模范;他真诚的爱护人才,热诚而大度的运用中, 外、老、少各种人才,使他所负责的地质调查所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成为一个世界知 名的科学- 扣心;他还是中国近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开创人和奠基人之一。第三, 分析了他的政治观点:他积极干预政治,推行其改良政治的理想,在此过程中,造 成了人们的误会,引起一些争议,但历史证明他不是帮凶,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勇 于实践的人,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重新审视的位爱国科学家。第四,考察了他在 科学文化方面的活动:他高举科学主义旗帜,发动并主导了著名的“科玄大战”, 对后来中国的科学文化产, 三了重要的秘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最后对丁文江的一生 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丁文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乓i 越贡献的人,但由于时代和自身 的局限丁:之江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远非完美无憾。 关键词:丁文江;地质学家;科学家;历史贡献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d i n gw e n j i a n gi sa1 e g e n di m o d e mh i s i o r yi nc h i n a h ei s ar e m a r k a b l eg e o i o g i s t a n dam o s tf a m o u sp i o n e e ra m o n gt h es c i e n t j s t sw h or e c e i v e st h e2 0 mc e n t u r yw e s t e m e d u c a t i o n m e a i l w h i l e ,h ei sa l s ot h eg o v e n l m e n to 用c i a l ,t h en e w s m a n ,t h ee n t r e p r e n e u l t h es t a t e s m a na n d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 i s t ,a n dal e a d e ri nb e i j i n g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i n1 9 2 0 s a n d1 9 3 0 s ,a n dh ei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e o p l ei nc h i n e s en e wc u l t u r e m o v e m e n t “t 1 1 eb r a n c hu n r e l i a b l eb i gp o l e m i c s ”,w h i c hi sg u i d e db yd i n g 、,c n j i a n 岛 i sas i g n i f i c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i n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o fc h j n e s em o d e mh i s t o r y h o w e v e r ,s u c hap e r s o nw h oh a dr e m a r k a b l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i nl h eh j s t o r y h a sn o to b t a j n e d f a i r l yh i s t o r i ce v a l u a t i o nf o ral o n gt i m ed u et ot h el a c k i n g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h i s t o r y g e n e r a i l y ,h eh a sb e e nt r e a t e da sav i u a i n ,a n do n c eb e e nc o n s i d e i e da s “t h ei e a c t i o n a r y w a r l o r d sa c c o m p l i c e ”b a s e do ni h em a s sc o l l e c t i o n so fd i n gw e n j i a n g sh i s l o r i c a l m a t e r j a l s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s e sv a r j o u sh i s t o r yf a c t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f o r t h eh o p eo f k n o w i n gd i n gw e n j i a n gt h o r o u g h l y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l y f i r s t ,t h ep a p e rr e v j e w sd i n gw e n j j a n g st e e n a g et i m e sa n dh i sh i s t o r i c a i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g r o w i n gp r o c e s so fp u r s u i n gk n o w l e d g e s e c o n d ,i td e s c r i b e sh i sc o n n 。i b u t i o no n g e o l o g y : t r a i n i n gl a r g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 ;h a f d w o r k i n ga n ds e t t i n gh i m s e l fa n e x a m p l et ( o t h e r sw h e nh ew a sw o r k i n gi ng e 0 1 0 9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a n dg e o l o g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j o ni n s t i t u t e ,w h i c hs e t t i n gu p a e x e m p l a r yp e r s o n f o rc h i n e s eg e o l o g i c a 】 s c h o l a r ;h i ss i n c e r e l yl o v et ot a l e n t s ,h i sa s s i g n i n gm a g n a i l i m o u s l y t h ec h i n e s e ,t h e f o r e i g n e r ,t h eo l dm a na n dt h ey o u n g e rt ot h ep o s t ,m a k i n gt h eg e o l o g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b l e i n s t “u t ew h i c hh ei si nc h a r g eo fb e c o m i n gaf a m o u ss c i e n c ec e n t e ri nt h ew o r l dw i t hi na s h o r tt i m e ;o n eo fc r e a t o r sa n df o u n d e r si n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mg e o l o g ya n dp a l e o n t o i o g y t h i r d ,“a n a l y z e sh i sp o l i i j c a lv j e w :h i sa c i i v e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st op o l i l i c s ,h i si d e ai n m e l j o r a t ep o l i t i c s ,w h i c hc a u s e s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舀a n dl e a d st os o m ec o n t r o v e t sy b u t h j s t o r yp r o v e sh i mn o la na c c o m p l j c e ,b u tap e r s o nj u s tf i g h “n gf o r h i s i d e a l sa n da p a t r i o t i cs c i e n t i s tw h oi sw o r t hs t u d y i ”ga n ds u r v e y i n ga g a i n f 0 1 i n h ,i ti n v e s t j g a t e sh i s a c t i v i t yi ns c j e n t i f i cc 1 1 l u r e :h o l d i 九gs c i e n t i f i cf i a ga l o f t ,a r o us j n ga n dg u i d n g “t h e b r a n c hu n r e l j a b l ew a r ”,w h i c hb r i n gj m p o r t a n ta n dp o s i t i v ei m p a c tt o w a r dl a t e rc h i n e s e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s c i e n t i f i cc u l t u r e f i n a l l y io nt h eb a s eo ft h e s e ,i ts u m m a r j z e sd i n gw e n j j a n g sw h o l el i f e ap e r s o nw h oh a st h er e m a r k a b l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i nc h i n e s em o d e mh i s t o r y ah j s t o r i c a l p e r s o nf a rf r o mp e r f e c tb e c a u s eo ft i m ea n dh i so w nl i m n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d i n gw e n j i a n g ; g e o l o g j s t ;s c i e n t i s t ;h i s i o r i c a ic o n t “b u t i o n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缸丽斓p日期:加;年f 月锣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梳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 h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瓠j | i 老砂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7 护口红 月移日日期: 年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u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枷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技相,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匆l 啊目新驴 指导教师签名: e f 期:础6 年f 月悖日 日期:年 月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青年知识分子中,知道丁文江这个名字的人几乎是寥寥无几的,中年知识分子中 知道他的人稍微多一些,但大都认为他是反面人物的一分子。这可能是因为他曾和 胡适等人一道在2 0 年代提出所谓的“好人政府”,尤其在1 9 2 6 年他接受孙传芳的 委派担任淞沪商埠总办一事,常常被人们的误解。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1 9 7 0 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夏绿蒂弗思夫人 的一本关于丁文江先生的传记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书中认为, 丁文江是“中国的的赫胥黎”,是那个时代“少数儿位受过西方教育的科学家中最 著名的先驱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对丁文江所发挥的历史作 用,称之为,“科学家作为文化的和政治的领袖在中国的历史经验中是前无古 人的”。丁文江的侄女丁予霖先生,将此书译成了中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7 年出版了此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著名地质学家 黄汲清先生为此书作序,并向中国读者推荐此书。 为什么对丁文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一方而可能南 于时代的影响,由于某一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影响了对丁文江的正确评价和认识, 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人甘j 对丁文江了解不多,研究不够,f 是在这一背景下,诱惑 我走进了这一领域。 年鞔 7 7 粥e、c版版披披 柯柯w 调宁序 m me 卜义义静瓤周闺d叶j ,学学私f 江江 史殳r,心山心前弗 蒂精 绿绿夏夏】美美【 m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一、学术背景及意义 丁文江中国社会最后一批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 丁文江中国社会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新型知识分子。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对于丁文江先生的描述。这两种说法看起来有点矛盾,那 么事实上究竟那一种是对的呢? 这是一个曾经引起过很多争论的问题。丁文江 这个被胡适称之为“欧化最深的中国人”、被傅斯年称之为“理学大儒”、被夏绿蒂弗 思称之为“东西方之间的理性主义者”的在2 0 世纪初的中国闻名遐迩的人,在历 史上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出现了上面两种截然不同观点。 丁文江先生曾于1 9 1 3 年出任民国政府 i 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同年9 月, 他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并担任所长。1 9 1 4 年,丁文江先生丌始自编自讲古生物学课 程。1 9 1 6 年,丁文江任农商部地质调查局会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地质科学 调查研究机构地质调查所。1 9 2 2 年,丁文江参与创办了中国地质学会,并任会 长。1 9 3 4 :羊,丁文江担任中央研究院总于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 了许多带有突破性的成就。丁文江先生在中国建立了j 类齐全、高质量、高水平的 古生物科学专业,是中国古生物科学的奠基人。他非常注重强调学术研究与应用性 研究的结合,认为科学的研究应该具有实用性。在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后不久, 他便指出:“中央研究院最主要、最有实用性的职务是利用科学方法,研究我们的 原料和生产,来解决各种实业问题。”。另外,jt 江先生还具有杰出的组织和管理 能力,在他的带领之下,使中国地质学成功的跻身国际地质学之林,为世人所瞩目。 但学术界对丁文江先生的研究,相对显得比1 2 薄弱。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 人物,出现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于传记资料少,另外一个方面的 原因可能是m 于对他的认识的分歧所导致的。8 0 ;1 _ 代之前,学术界鲜有文章对丁文 江进行评介。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思想界的不断,l j ¥放,对丁文江的关注慢慢开始出 现。但至今为止,丁文江先生的文集仍然无人整,甲出版,有份量的研究也不多见。 在学界并不多的关于丁文江先生的研究成果中,f l i 具代表性的有:胡适丁文江传: 丁文涛1 :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傅斯年傅盂真) 我所认泌的丁文汀先生; 翁文灏对于r 在君先生的追忆;朱家骅j 史江与中央研究院;朱经农最后 一个月的丁在君先生;黄汲清丁在君先:l 地质学上的工作;胡适丁在君这 丁文江中央1 i j | = 究院之使命东方杂忐第3 2 巷2】9 3 5 年l 1 6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个人:高振西做教师的丁文江先生:凌鸿勋悼丁在君先生:陶孟和追忆 在君;丁文治我的二哥丁文江;蔡元培丁在君先生对于中央研究院之贡献; 汪敬熙丁在君先生:吴定良丁在君先生对于人类学之贡献;张其昀丁文江 先生著作系年目录;g r a b a ua m a d e u s w 丁文江先生与中国科学之发展;傅斯 年丁文随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彩;李祖鸿留学时代的丁在君:汤中对于丁在 君先生的回忆;丁文江一个外国朋友对于一个留学生的忠告漳鸿钊我对于 丁在君先生的回忆;李学清追念丁师在君先生;孟惠民云南个旧地质述略: 尹赞助云南地质研究的进展;李济对于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学研究几段回忆: 罗家伦现代学人丁在君的一角;阮维周丁在君先生在地质学上之贡献等文 章。最近的关于丁文江先生的研究则有:李日章丁文江思想纲要;吴相湘丁 文江走遍全国探宝藏:洪晓斌丁文江学术文化随笔等。在学术界的这些研究 成果中,我们所看到的丁先生,不仅发表有哲学、优生学、教育、政论,游记、杂 论等方面的研究和见解,而且还积极呼唤理性和提倡科学,另外他还身体力行、脚 踏实地的带领一批人开拓革新,对中国的历史进步做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巨大贞献。 2 0 吐纪初期的中国,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综合影响,决定了j 文江先 生的思想及行为处处充斥着矛盾的困境。但他这样终生孜孜不倦,艰难探索祖国富 强之路的科学家,理当赢得人们的重视和纪念。本文就丁文江先生展,r 专门的研究, 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一,丁江先生列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和中国近代科学体制的建立曾有过重 要的贡献,是个刘中国近代科学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对丁文江先生进 行研究,对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丁文江先生是辛亥革命之后爆发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科玄 大战”中,他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对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大力宣传,对科学救 国思潮的出现有着独特的贡献。研究丁文江先生,对研究新文化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一文江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艰苦考察,是中国第一位远征边疆的地 质学家。他;五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科学精神激励培育了中国第一代地质 专业人j 。他所信奉的科学精神脚踏实地、勇了二开拓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对于近 代科学在中国扎根有着重要作用。另外,他所倡导的科学就是求知,就是探索,科 学的方法就是辨别事实真伪、他重视实践,“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这 些他所身体力行进行倡导旧科学精神也大力促进了中圈科学的近代化。所以,对_ r 丁文江先生进行研究,对j 二重新认泌近代科学的中国化具有重人的意义。 “翁文灏对j j 二丁d 稿先生的l “乙独征评论第j 8 8 号,1 9 3 6 年2 川16 。 3 硕士学位论文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二、青少年时期 丁文江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历史背景下,他的社会经历、文化教育、思维方 式乃至精神灵魂都是双重的。所以胡适称他为“一个欧化最深的入”,而傅斯年又 称他是“一个理学大儒”,夏绿蒂弗思则说他是一个“东西方之间的理性主义者”。 所有这些评价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丁文江难以摆脱理智上接受西方,情感上面向 东方的困境。他思想丰富,在多个领域都有一定的贡献。他既是政府官员、新闻记 者、企业家、政沧家和教育家,又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名不可忽视的积极分子, 可以被称为一个与众刁i 同的人物。这一切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具有非常特殊的人 生经历。 ( 一) 少年时期 在这个时期,丁文江全部在家乡度过。1 8 8 7 年,丁文江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 桥镇,他在全家七个兄弟中排行第二。在那个年代,黄桥镇地理位置相当偏僻,几 乎是一个世外桃源,还没有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 五岁到十五岁,丁文江就读于乡村一所向生员考试推荐考生的学校。他代表着 接受这种科举教育的虽后一代人。在这段时期,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主要学习 孔儒思想,剥。究三国演义、韩愈、司马光、苏东坡、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 的著作。此外,他还吸收宋代和明代哲学家的思想。简言之,丁文江特别偏爱研究 人与事方面的问题,也爱读历史书和伟大政治家的传记,特别喜欢那些关于北宋诸 儒辩论改革社会和政治的基本问题的书籍。9 相反地,他对新儒学( 宋明理学哲学 家的神秘思辨) 和清代学者提倡的汉学( 经典哲学) ( 感兴趣。 1 8 9 8 年百r 维新之后,丁文江和他的同学第一次意识到中国自身存在的危机, 非常希望这种战斗精神能在知识青年中复兴,渴望进行次合法的变革以改变当时 腐败的官僚体制。后来,年轻的光绪争帝身体力行包括丁文江在内的有识之士立 志攻读被称为政治行为楷模的名人传记等“严肃著作”,发誓拒绝写任何“八股” 形式的传统文章,也不再把时间浪费存练习书法一卜,转而研究“实学”。 丁文江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社会经历均对仙以后的留学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 6儿2弛斗 3 6m 吣辞0 h 8撇博 4 第 f 敝论1年立青独 固 中录眨笔追啦氢化轶文年术醴学君江n丈淞 1 7 破涛晓史一r u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影响。 ( 二) 青年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段奇缘改变了丁文江的生,那就是他遇到了一位恩师龙 研仙先生。这位先生使丁文江青年时期绝大部时间在留学中度过。1 9 0 1 年,他从故 乡长沙到泰兴的。龙先生耳闻丁文江资质不儿,就招进府内当面面试以“汉武帝通 西南夷论”,面试结果使龙先生确信,丁文江今后必将出人头地。他意识到在当时 对这样位儿童的唯一恰当的培养途径就是把他送出国去深造。”他用“父母官” 和“恩师”的力量来导劝丁家父兄把他送到日本去求学。最终,龙先生“举债以成 其行”。于是,丁文江开始了九年的留学生活,他的人生经历由此而得到改变。后 来,他对朋友谈起龙先生对他的影响,“假若不是碰巧遇到龙研仙先生,我一生的 历史或许完全不同。”。 1 、留日经历 有眼光的龙研仙先生在说服丁文江的家人后,设法托湖南的胡子靖先生带他到 同本去。这样,丁文江于1 5 岁即1 9 0 2 年秋就随胡予靖去了开本,开始了两年的留 日生活。 在r 本,丁文江与汤中先生一同住在东京神田区。当时正是梁肩超和孙中山为 实现各自奋斗的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而争取海外学生所展开的激励竞争的前夕( 他 深受梁启超先生的影响) ,这些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目【_ 的学生,促进了爱国思想 的发展。在政府的鼓励下,军事研究在留f _ | 学生t h i 有优先地位,而他在东京的许 多朋友是军校学员,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使他产生了从军的想法,想把自己训练成一 名海军指挥员。丁文江在梁启超的文章影响下甜一:巨大的政治热情与朦胧的反阜朝 和共和制思想结合起来了,他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沦文在江苏学生刊物发表。当时的 留日学生,除了要求政治改良外,留学生中的革祈派还提出要禁绝鸦片,反对缠足, 他们讥评孔儒传统教育,提倡妇女解放。同时,受到以日本语言为榜样的鼓励,也 试图鼓励中国人使用更具有现代文体的语言,r 羔种浯言不仅易于掌握,而且具有更 1 i 美】夏绿带弗思:丁史江:科学1 j 中田新文化【m 1 ,| 】i 南科技版 h1 9 8 7 年,筘1 6 血。 。胡适:丁义江传海南版札,1 9 9 3 年7 j ,鞯水。,拂6 町。 。【荧】夏绿帮弗心:丁文江:科学,中围新文化【i ,湖市 : 控 饭1 9 8 7 年,铺1 7 虫。 “牟m 鸿留学时代的丁柚君独、n 、r 论弟2 0 8 弦1 1 9 3 6 年7 门5f l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深的内涵,并且更易表意。 不久,日俄战争爆发,人们都无心读书,1 9 0 4 年,由于受到日俄战争的刺激 丁文江结束了掺合着感佩和屈辱的留日生涯,于当年3 月转赴英国求学。 2 、留英经历 由于孙中山的追随者吴稚晖的建议,1 9 0 4 年厂文江去英国留学,中途经槟榔屿, 专程拜访了流亡中的康有为。之后,他就读于英国东部小镇斯堡尔丁中学,一年跳 三级。在这所中学,他详细学习数学、物理、历史和地理等科学知识。两年考进剑 桥大学。 1 9 0 6 年,付不起昂贵学费,丁文江离丌剑桥大学。1 9 0 8 年,他考伦敦大学医 科失败后,后考入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并以地质学为副科之。1 9 1 0 年, 丁文江改修地质学为主科,地理学为副科。1 9 1 1 年,丁文江取得格拉斯哥大学地质 学和动物学双学位后归国,结束了七年的留英经历。 ( 三) 青少年经历对丁文江以后事业的影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丁文江青少年丰富、复杂的经历尤其是留学经历对他以后 的思想、性格和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影响之一: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当丁史江1 9 1 1 年5 月离开英国返回家乡时,他所受到的训练已使他能够胜任一 系列范围很广的艰巨复杂工作。他已从一个头脑充满片面的革命思想,满怀读书救 国志愿的:少年转变为个出专业知识武装的成年人。在中国,地质学、古生物学、 考古学和人类学还没有人研究。在这些地球科学领域,中国的资料对地球问题的潜 在贡献仍然只能猜想。甚至连中国的7l 象、地形和人口分布都从未被精确地给制成 图。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书、勘探和研究之中。在他4 0 岁时着手整理徐霞客 游记,完成徐霞客年谱,并制成“游记地图”,这些地质、地理、勘探方面的 成就是其重视实践、不,呐吃苦、无私奉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离j i :他扎实的专业理 论知识,这是他成就的重要基础 影h i q 之二:产生了科学主义的思想 在英国的几年期间,丁文江接受了系统n ,资产阶级教育,其科学思想和科学方 法因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当时足“利川h 学造成福利的最前进国,存若干意 of 美】夏绿带弗思:丁史江:科学j 中田新义化f m 】,湖南利 川l 版i l _ | = ,1 9 8 7 年,箝1 8 负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st h e s i s 义上最近代化的地方在君思力锐而敏,在最短时间中能抓到一个最扼要点而略 去其不重点”。,“在君所在的英国本是达尔文论治世,他所习又是进化论的科学 生命与地质”。,达尔文主义为丁文江接受西方各种学说并形成个人对时代和 变革的态度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广泛的恩想态度,由此形成了科 学主义的思想。虽然他少年时期接受的孔子的儒家教育,但并没有成为儒教的奴隶。 丁文江倡导科学方法,坚决捍卫科学,发起了并参与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著名的“科 玄论战”。1 9 2 3 年,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 ,的讲演,大肆攻击科学, 宣扬玄学,说人生观的特点是主观的、直觉的、综合的、自由意志的和单一性的,认 为物质文明是科学所致,科学应为欧战负责,指出中国青年应回到“侧重内心生活之 修养”的老路上去。对此,丁文江言辞尖锐地予以反击。丁文江高扬科学主义的旗 i 炽,大力宣扬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扩大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在中 国的影响。尽管他的科学主义是一种夸大科学作用的错误观点,但是在科学技术极 不发达的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际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现代化 建设所应具备的两种精神,只有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社会文化才会获得一 种和谐健康的发展。西方的科技决定论显然强烈地影响着他的思想。 影响之三: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君受此一线思想之菁华以近代论为思想之基础而多面发展。”。在众 多西方学说的思想激励下,丁文江不仅掌握了一个科学家的专业,同时也培养了一 种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丁文江特别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科学推理。 他认为,科学推理对于人类肯定可知的_ 切事物提供惟一的向导,科学推理基本上 是经验主义的、归纳性的工作。因此,丁文江十分注重实践调查,强调对研究对象 的分类和怍归纳的概括。这洋,丁文江在英国的学习生活最终奠定了指导他一生思 想与行为的“理性经验实用”思维方式的基础。受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 丁文江成了一个彻底的理性一卜义者。“他在所有情况下都以一种非历史、纯逻辑的 样式进行思维相信推耻能力可以处理生活中使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并承担起使 用各种可能的理性方法解诀问题的义务。”。他确信社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人们对 社会制度、文化、习惯所f 1 二的科学分析。丁文江把他的科学实证精神推广到社会政 治领域,运用他的科学岁j 法去研究一切社会政治问题,寻求能获得最佳效果的科学 途径,这决定了他h 后勺政治和社会改革制定科学纲领时必然要采取某些与众不同 。傅斯年:我所认识的r 立l 先生独札评论第1 8 80 ,1 9 3 6 年2 门1 6i l 。 。傅斯年:丁文江一个人rj 的几光彩独记评c 仑筇1 8 9 : 1 9 3 6 年2j j2 3 i i 。 。博斯年: _ 史江一个人r 幻的儿片光彩独:评论笫1 8 9 寸1 9 3 6 年2 月2 3 。 ”【荚1 夏绿带弗心:一i 史江:科学。,中同新文化 m j ,湖南科披版礼,1 9 8 7 年,船2 0 6 抛 7 硕士章伍论支 m a s t e st h e s l s 的独特视角。 影响之四:培养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丁文江最具有个性的是他信奉的科学精神,这与他在英国和日本的求学经历所 受到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坚信科学就是求知,就是探索,科学的方法是辨明真伪, 求出事物的“公例”。他重视实践,“登山必到峰项,移动必须步行”。丁文江先后 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艰苦考察,是中国第一位远征边疆的地质学家。1 9 1 1 年,他结束 七年留英生活,从越南海防登陆,经贵州到湖南,买舟东下,开始了第一次地质考察。 1 9 1 3 年1 2 月,在山西太行山和云南、四川进行第二次地质考察。1 9 2 8 年,赴广西进行 地质考察,发现了驰名中外的马平石灰岩和南丹、河池的锡矿、迁江带的煤田。1 9 2 9 年,组织规模庞大的地质调查队,任总指挥,赴西南进行地质考察。所以胡适说:只有 丁文江“这样最不怕吃苦,又最有方法的现代徐霞客,爿配做中国她质学的开山大 师”。 影响之五: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丁文江在十五岁以前接受的是中国传统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完全轻视对自 然界的观察,而对学生进行以书本为中心内容的灌输,这种输灌必然导致学生不会 对物质直接进行实际研究。中国乡绅的孩子甚至不被鼓励去参加体力活动,其实这 些活动可以使他们密切接触大自然,所以“文弱”已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普遍特征。 他到了日本,首次接触到几何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课上讲的都是点和线。在英国他又 学习了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拉j 史和法文。在国外几年的学习期间, 他不但掌握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接受j g 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以至后来他在从事教育工作时,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运用。 丁殳江学术文化舾笔,中旧菏年“1 黻礼,2 0 0 4 午,第3 1 6 页。 8 硕士峰值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三、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 一) 丁文江与中国地质事业的开端一地质研究所 1 9 “年7 月,海外求学十年的丁文江经长途跋涉回到祖国,没过多久,辛亥革 命爆发,宣告千年的封建制度破灭,猝然的政权更迭和紧张的时代步伐使丁文江很 快就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中。作为一个爱国的科学家,他很清醒的认识到科学对 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重要作用,因此当有人曾邀请他给当时的南京共和军司 令徐固卿当秘书,他拒绝了,并表示,像受过他这样教育的人,可以通过在中国发 展科学和现代化工业而为革命做山更大贡献。”很快,革命就为他丌通了另一条从 事开创新局面的道路。1 9 1 3 年2 月,2 6 岁的丁文江应张轶欧先生的邀请到工商部矿 政司就任地质科科长,张轶欧先生时任矿政司的司长,是一位有远见的入,他认识 到地质学的重要性所以就先后邀清了翁文灏和章鸿钊到工商部工作,他的计划是要 筹办一个中国地质调查所。但当时中国缺乏地质学人才,般人士对于地质学的重 要,毫无认识。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古典地质学研究带有浓郁的封建色彩。地质 学,古称“地学”,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形成之后,占典地学便陷 入了“风水坩舆”的歧路中去,可以料想,一般国人是很难接受近现代地质科学研 究的,以至于很久了后,连董硅光这样的学者也院过丁文江的地质研究像“山海经” 这类的话。很明显,对_ 丁丁史江来说,中国地质事业留给他的第一个紧急任务就 是训练地质学人才。他利用丁北大停办的地质学系的机会,把北京大学地质系原有 资料和图书标本借过来,由上商部开办了一个地址研究班,即后来地质研究所。丁 文江在北大请了一名德国教授梭尔格( s 0 1 9 e r ) 来帮忙,就着样地质研究所( 1 9 1 3 年一1 9 1 6 年) 开办了,第批学员有3 0 人,丁文江、章鸿钊和梭尔格承担了大部分 的教学任务,1 9 1 4 年,翁。之灏从比利时回国后,担任研究所的主任教授。丁文江教 学注重实践,在努力传拶l ,国第一代地质学者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一股身体力 行的科学实证之风。他学生每周都被攒到野外考察,正如翁文灏先生所醒,“他 的习惯是登山必到顶崆,移动必须步行”。”1 9 1 6 年首届学员毕业,中国地质界的 。t 史江编:梁任公先生年l 需k 编制稿,( 丁史洲作序) ,;5 、6 负 。胡适:- j 义亍= 传 m ,妒一i 柯:i i j 扳礼,1 9 9 3 年7 厂j 第一版,第2 3 虹。 “情艟光;我和扯君申尖司f 宄院院叭笫3 卷,第1 3 5 矾。 翁史濑:| 乙r r i 科,l 生独抗计沦鹕1 8 80 ,1 9 3 6 年2 门i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许多领军人物,如谢家荣、王竹泉、叶良辅、李捷、谭锡畴、朱庭祜、李学清等地 质名人,都是地质研究所这一班培育出来的。 地质研究所于1 9 1 6 年以后,仍由北京大学收回,重办理科的地质学系。当时丁 文江与北大校长蔡元培商定,北大恢复地质学系,担任造就地质人才的工作,丽厂 文江负责的地质调查所专做调查研究工作,可以随时吸收北京大学地质学的毕业 生,使他们有深造的机会。 ( 二) 丁文江与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一地质调查所 地质凋查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地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丁文江摆脱 一般的教学任务,更深入的实地考察提供了基础。在他担任地质研究所的工作时, 就亲自做了大小规模的矿产调查,但受限于资金和紧迫的教学任务双重压力,这种 调查是不彻底的,这对于一个徐霞客式的现代地质学者来说是远远不能满足的。 旧时国人对身体力行的实地调查有着与生俱来的厌恶,这主要是受传统孔儒学 说遗风影响。对于这种学术习惯,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男爵( b a r o nf e r d i n a n dv o n r i c h t h o f e n ,1 8 3 3 1 9 0 5 ) 深有感触,他说:“中国的文人们性情懒惰,他们历来 不愿意很快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既为自己的贪心而烦扰,又不能把自己从关 于礼节和体面的固有成见中解脱出来。按照他们的观点,步行就是降低身份,从事 地质行当在人民心中就是斯文扫地。“丁文江对这一评价反应很激烈,他用行动驳 斥了李希霍芬男爵的枉言,也感染了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他们一起不辞辛劳、登山 涉水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丁文江的领导和亲身参与下,地质调查所进行了多次 的地质考察,足迹遍布祖国的天南海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丁文江的第一次地质 考察是1 9 l1 年归国返乡途中对云、贵、湘的考察,这是他归国后的第一次徒步地 质旅行。这次考察中,他发现了中国地图中很多的,1 i 妥之处,二十年后,他参考在 第一次固内旅行中积累的制图测量方面的资料,编辑了中国第一本完备的现代地图 册。这本中国分省新图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曾作为五i + 年代中印边界谈判时的 依据。丁文江的第二次考察是1 9 13 年到1 9 1 4 年k 达一年的山西太行山和云南、 四川的地矿考察。第三次考察是1 9 2 8 年赴广匹考察这次除考察南丹河池锡矿及 迁江一带煤川外,特别注重地层系统及地质构造,列t 平石狄岩的研究尤为详细。 五年之后,丁文江和葛利普出席第1 6 届国际地质学会提交了题为中国之二叠 ”胡适:1 卫江传m ,海南版祉,1 9 9 3 年7 门第一版,销2 5 页。 4 【荚】夏绿蒂弗思:1 史江:科学。4 中冈新史化【m ,湖南科挫出版礼,i 谓7 年第3 4 虬。 “【荚l 夏绿惜弗心:丁文江:制学与中阿新义化【m 1 ,湖南科技 1 l 版 1 :1 v 、7 年,第3 11 j j :。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丁e r lst h e s i s 纪及其在二叠纪地层分类 的意义的论文,使马平石灰岩得以驰名于世。第四 次大的考察是1 9 2 8 年对西南各省的地质考察。丁文江率队先后考察了贵州、云南、 广西等省,“沿途均绘有精细地形及地质图,对地层研究尤一丝不苟,而于泥贫纪、 石炭纪、二叠纪,更有精细的透辟的考查”“。 丁在君除了平日训练和指导一些中国年轻的地质学家之外,还充分了解和聘川 了一些外国专家学者,这也是一个学术大家才会有此觉悟,这种意识列于中国当时 发展地质事业起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有重要贡献的儿位学者足:古生物学的 葛利普;德国学者梭尔格,他曾与丁起进行了回国后的第二次大考察,丁文江花 了一些力气才晴到这位在中国呆了三年,却划谁都看不惯的教授,与同事关系也搞 得很糟糕,后来在考察的过程中才慢慢了解彼此,感情也得到了交流,对丁文江的 科学j 二作f u 虚心好学精神很佩服:瑞典学者安特生( jga n d e r s s o n ) “他是农商部 的高薪顾问,从来没有人去利用他这样的专家,后来我们的地质调查所成立了,安 特生自己愿意来帮我们: 作,我们充分调动他做矿产地质调查他在调查地质的旅 行中,发现了很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结果是,我们地质调查所不但成了中国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中心,而且因此获得了瑞典王国太子和政府的合作 和帮助,还因此欹得金世界的学术界人上的更大注意和重视。”。他为中国史前考 古学划开了一个新时代;还有法国学者德开进( 1 e 油”dd ec h a r d l n ) ,也为地质 学、古生物学,以及地质调查所提倡的史前考古学,做过重要工作。这都是在j 先 生的人格魅力f ,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没有私心地为中国人争光,为中 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 丁文江是地质调查所第一任所长( 1 9 1 6 年1 9 2 1 年) ,到1 9 2 1 年他辞去所长 后,由翁咏霓继任。在他的领导下,地质调查所舵为中h 人在科学界的最伟大的骄 傲,夏绿蒂弗思在评价地质调查所说:“地质渊查所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应有的地 位,它的学省是知名的,它的杂志被人民广泛厣j 读,它的研究对发展地球的博物史 知识做出了真正的贡献。 ( 三) 丁文江与中国的北票煤矿公司 作为一名卜分热衷于祖国的地质事q p 的1 文 l 来说,1 9 2 1 年可能是比较难忘的 。慵长禄 豆江与中础聪代科学l j j ,、朴j 、毕孔会科学,m ,1 9 9 6 年婶0 m 。 “黄沙清;j 打# 先生存地质举【的1 作lr j 驰帮详论i dl 8 8 。 削适;r 殳江传【m 婀南川跹川,1 9 9 3 年7 门靴一md 5 班, 【黄】夏绿芾弗心:丁史江:刊学。,中国斩卫化m “湖南科技版引,19 8 7 年- 鞘5 l 虹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f s 一年,因为他在这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而去担任 北票煤矿的总经理。从现在的史料来看,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当时政府的 官吏俸薪往往拖欠,就算发出也是打过折扣的。他负担的支出远远超出了收入,而 那时最重又最急的就是他四弟丁文渊的留学经费。丁文渊有志学医,而丁文江早年 也想学医学,因为考试医科时有门不及格,所以落选,于是就非常热心的帮助四弟, 学费全有他担负。另一方面,反动军阀掌管着北京政府,干扰和限制了他的科学工 作,“对家庭的关心和对国家的忧虑彻底改变了丁文江早年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的理想”。有志之士只要自己不放弃,不管在哪一行都会做出骄人的成绩。正如 他在经营北票煤矿公司一样,所做的工作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北票煤矿公司成立于1 9 2 2 年,刘厚生( 企业家,张骞的故旧,与官方的农商 部和交通部有联系) 任董事长,丁文江任总经理,属于官商合办的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