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谷词评论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谷词评论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谷词评论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谷词评论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谷词评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越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日期:迎王苎:? 0 本人完全了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墓茎递导师签名 彝始 日期:出! ! 扣 中文摘要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后世却引起了诸多的争论。本文的第 一部分山谷词评论概述试图围绕着这种种争议,以纵向的眼光对黄庭坚词的 评论史进行梳理( 争议兴起归于平静争议再起) 。把这种种争议还原到 具体的时代和词学背景中去,希冀对种种争议的产生有更好的理解。本文的第二 部分山谷词评论分析,则是以横向的眼光对这种种争议进行剖析,梳理出颇 为重要的四种争议:“以诗为词”的争议,“艳词”的争论,“俚俗”的争论,以 及“秦黄优劣”的争议。探讨产生这四种争议背后的原因,并试图从黄庭坚词的 文本出发,试图来平息这些争议。因而,第一部分是黄庭坚词评论的简史,第二 部分则是对该词论史的分析。史论结合,希冀能够对黄庭坚词在后世的接受规律 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黄庭坚以诗为词 艳词俚俗之词秦黄优劣 中图法分类号码:1 2 0 7 2 a b s t r a c t h u a n gl l n g j i a nw a sa n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b u t h i sp o e m s ( c i ) s t i r r e du pg r e a td i s p u t ea m o n gt h ec r i t i c si ns o n g d y n a s t ya sw e l la st h ef o l l o w i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 i st or e v i e wt h ec o m m e n t a r yh i s t o r yo fh u a n gl l n g j i a n sp o e m s ( c j ) t h i sp a r ti st os o r to u tac l e a rc o m m e n t a r yh i s t o r yi nav e r t i c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di nt h i sp a r t ,t h ep o e m sa n dt h ec o m m e n t s w i l lb ep u t b a c ki n t ot h es p e c i f i cb a c k g r o u n dw h e r et h e ys h o u l db ei no r d e rt og e t a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c o m m e n t a r yh i s t o r ya n ds o m eo t h e r c o n c e r n i n gp r o b l e m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a n a l y z et h ec o m m e n t a r yh i s t o r y i nah o r i z o n t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e r ew e r ef o u rk i n d so fd i s p u t e sa m o n g t h ec r i t i c s :t h ed i s p u t eo f y i s h i w e i c i ”( 以诗为词) ,t h ed i s p u t eo f “y a n c i ” ( 艳词) ,t h ed i s p u t eo f “v u l g a r i t y t h ed i s p u t ea b o u tw h oi sb e t t e ri n w r i t i n gp o e m sb e t w e e nh u a n gl i n g j i a na n dq i ng u a n t h i sp a p e rw i l l d i go u t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 s ed i s p u t e si nd e p t h t h r o u g h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o ft h et e x to ft h ep o e m s ,t h ed i s p u t e sw i l lb es u p p o s e dt os u b s i d e i na l l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ar e v i e wo f t h ec o m m e n t a r yh i s t o r yo fh u a n g t i n g j i a n sp o e m s ( c i ) t h es e c o n dp a r tw i l lb ec o n c e n t r a t i n go nt h e a n a l y s i so ft h eh i s t o r y h o p e f u l l yt h i sp a p e rc a nb ec o n d u c i v et ot h e c o n c e r n i n g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f i e l di nt h ef u t u r e k e yw o r d s :y i s h i w e i c i ( 以诗为词) h u a n gt i n g j i a ny a n c i ( 艳 词) v u l g a rp o e m 3 引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 人,生于宋仁宗 庆历五年( 1 0 4 5 ) 六月,卒于徽宗崇宁四年( 1 1 0 5 ) 九月,年六十一。黄庭坚在 文艺上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诗以奥峭奇崛的独特风格卓立于北宋的诗 坛,同时提出了一整套的诗学理论,被后世尊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对后世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书法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大家”;他的词同 样著称于世,现存有1 8 0 余首。然而他的词在后世却引来了很多的争论。褒之者 有之,如陈师道称“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1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八山谷词提要中称赞黄庭坚词“妙脱蹊径,迥出尘心” 2 。当然贬之者也不乏其人,如清光绪年问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言道, “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及秦、苏,亦去耆卿远甚;同时被誉为。宋 词专家及其代表作品俱己入录,即次要作家如时彦、周紫芝、韩元吉、袁去华、 黄孝迈等所制浑成之作,亦广泛采及,不弃遗珠”的朱孝臧宋词三百首,对 黄庭坚的词也一首不选。由此可见,历代以来评论家们在黄庭坚词评价上存在巨 大分歧。同时我们发现这样的分歧并不只简单地体现在“优劣”的评价上,即使 同样对黄庭坚词赞誉的评论者中,对黄庭坚词的“艳词”问题、“本色词”问题、 “俚俗”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评价上也有着矛盾。可以说,黄庭坚词的历代评价和 争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已经超越了词的内容本身的复杂性。 然而建国以后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黄庭坚词的研究一直处于低谷。几十年 间几乎没有任何关于黄庭坚词的研究论文。自八十年代初期,从杨海明先生的黄 庭坚词浅析开始才有零星文章的出现。据统计,从1 9 8 7 - - 1 9 9 7 年,共发表关 于黄庭坚词的专题论文“1 l 篇,在1 9 9 7 - - 1 9 9 9 年,学者进一步发表专题论文 “9 篇。 宋代文学年鉴( 2 0 0 ( - - - 2 0 0 2 ) 收集到的重要的关于黄庭坚的词学论 文也就4 篇。这些研究文章,大多是对黄庭坚词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风格等 内部研究。而深入研究黄庭坚词的历代评价与争论的文章则不多。大多文章只是 对这一现象寥寥几笔带过,并未深入展开讨论。 本文试图以文本为立足点来分析黄庭坚词在北宋以及后世的种种命运。深入 分析黄庭坚词历代评论中的种种分歧现象,并从文本出发,将黄庭坚词放在历代 4 文学史、思想史、社会文化史的坐标体系中,探究产生种种分歧的原因。这样通 过对黄庭坚词的个体研究,我们也许能更清晰地掌握词史的流变,了解文学在传 承接受中的规律。本文所引黄庭坚词作依据马兴荣、祝振玉二先生校注本山谷 词。此本系以明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山谷词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而 成7 。 5 上篇山谷词评论概述 在北宋词坛,黄庭坚的词已颇享令名。在后世,黄庭坚词也一直为读者阅读 和评论家们点评的对象。虽然此中有种种争论,但是对黄庭坚词的关注却是不争 的事实。研究黄庭坚词的历代评论,历代词家的词话就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因 为词话本身的特殊性,也不免给这项研究带来了困难。正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开首就说道:。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8 词话和诗话在这点上具有相 似性,本身的短小、论述的随意性和不系统性,让我们很难全面了解论述者的词 学态度。于是同一评论家对同一作者的评论就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如清代对黄 庭坚词颇为严苛的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言道:“黄九于词,直是门外 汉,匪独不及秦、苏,亦去耆卿远甚”9 ;而在他的词则放歌集卷一又提 到“笔力奇横是山谷独绝处。人只见其用笔之奇崛,不知一片深情往复不置,缠 绵之至也”。”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鉴于上述所 论词话本身的简略,论述的随意以及不系统,我们若将有关黄庭坚词作的评论置 于整个时代词学背景当中,也许更能一窥全豹。 第一节争议兴起 黄庭坚生活年代的词坛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的态势。王兆鹏的唐宋词史 论这样评述这段时期的词坛:“就苏门而言,苏轼独树一帜而开宗立派,但师 法其词的仅有晁补之、黄庭坚两人。秦观另辟蹊径,俊逸精妙,自成一体,并不 恪守师承而为苏轼所囿。李之仪、赵令畴等标举花间词风,继续用小令建造 他们词的世界”,“本不属于苏门的晏几道、贺铸,更是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 (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万俟咏等大晟词人,作词也不受其领袖周邦彦的 制约而另择i ) 币f - j 。王灼说万俟咏与沈公述、李景元、孔方平、处度叔侄、晁次膺 等六人,源流从柳氏出,师法效仿的是柳永开创的柳氏家法。至于曹组, 则另属滑稽幽默词派”。1 2 这段话为我们描述了当时词坛多种风格并存的繁荣面 貌。然而词风虽不囿于一种或两种,但是派别却仍逃不出两种趋势。一为承袭唐 6 五代词风发展而来的传统词派,一为苏轼所开创的革新词派。”而黄庭坚的词正 是词坛多元化的体现。在他的词集中,既有大量的传统词,多为后人所诟病的艳 词;同时又有大量的表现个体生存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词作。 黄庭坚词的这种多元性和他个人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密切相关的。黄庭坚在治 平四年( 1 0 6 7 ) 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元丰元年( 1 0 r 7 8 ) ,他写了一封信并 附了两首诗给苏轼,表示仰慕之意,开始了和苏轼的一生的友谊。特别是元祜年 间苏轼、黄庭坚与其他的苏门弟子,汇集于京师,诗歌酬唱。黄庭坚至此应该说 过着一种较为闲适的生活,特别是少年时生活还颇为放浪。他的好友张未有“黄 子少年时,风流胜春柳”1 4 之句。因此在这段时间也创作了颇多的传统艳词。他 在小山集序里也提到。余少时间作乐府,以使酒玩世”。但是好景不长,到 绍圣、元符( 1 0 9 4 - - 1 1 0 0 ) 年问,新党得势,因为政见不合,黄庭坚被贬为涪州 别驾,先后被安置在黔州、戎州、宜州等地。漂泊异乡,在贬地尝尽人生冷暖、 世态炎凉。因此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表现个体生存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词。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说:“文学方面的兴衰,总和政治情形的好坏 是相反背着的。”1 5 周作人认为,当政治安定的时候,文学就会走入载道的路子。 但即使社会安定,而在政治动荡的年代,词人也会因为有了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和 人生思考,也会作出些不同特色的文学来。这比起升平年代的歌功颂德无疑是更 为多元化了。 北宋时人对黄庭坚词的评价是很高的,这我们在当时“秦( 秦观) 黄( 黄庭 坚) 并称”中可见一斑。陈师道后山词话中说:“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 尔,唐诸人不逮也。”“晁补之也说黄庭坚的词“高妙”1 7 。 同时,黄庭坚的词在北宋已经引起了种种争议。北宋时人对黄庭坚词的一个 争议焦点是他所创作的艳词。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十中记载了法云秀对黄庭坚 艳词的批评。这段故事多种笔记都有记载,另如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五十七,五灯会元卷十七,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二 十三等。多种记载大同小异,只是在文字上有所出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 有对黄庭坚艳词的批评,但是社会或词坛的主流意见并不觉得有何不妥。现存黄 庭坚的词作中,大约有首词作年无考蝎,其中以艳词居多。艳词因其本身的 原因很难考订其创作年份。但是黄庭坚在元祜年间所作的小山集序中明言: 7 “余少时间作乐府,以使酒玩世。”同时元丰元祜年间也是苏门酬唱交游最为频 繁的时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艳词很多应该作于元祜之前的这一时期。而 陈师道后山诗话的“秦七黄九”之称,指的就是元祜时期而言”。更何况在 当时的词坛,与黄庭坚交游的苏轼、秦观以及他们的前辈欧阳修等人都时常创作 艳词。所以我们认为当时的词坛对黄庭坚的艳词不是斥责的,相反是赞赏的。 而另一个争议的焦点则是黄庭坚的词。是不是本色词”的问题。陈师道认为 黄庭坚词是“本色词”,而晁补之则以为黄庭坚词“著腔子唱好诗”。两种 意见截然相反。 上述三点争论在后世的评论中还将不断为评论家提及,我们在下文也会详细 分析这些争论产生背景以及产生这种种争论的原因。 北宋的沦亡给了文人士大夫以极大的刺激。在这一过程,他们中的许多人亲 身经历了流浪逃难的艰辛,目睹了亡国和战争的惨痛。这使得他们的情感、心理 得到了极大的震撼。“悲愤”成了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词经过了长期的发展, 题材得到了拓宽,技巧得到了磨练,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文人悲愤的心态同样反 映到了词中来。于是花间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有 跋花间集,其中感慨到:“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 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 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 ”2 2 宋末 林景熙胡汲古乐府序也批判道:“唐人花间集,不过香奁组织之辞,词家 争慕效之,粉泽相高,不知其靡。”2 3 而苏轼开创的革新词派得到了高度赞扬。 如胡寅斐然集卷十九向芗林 后序中说:。唐人为之最工,柳耆 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倚罗香泽之 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 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黄庭坚词的评价也必然沾染了时代的特色。黄庭坚 后期受苏轼影响写个人境遇的词得到了认可。而不再因为。以诗为词”而遭到非 难。当时的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言道:“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溢而作词 曲。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黄晚年闲放于狭邪,故有少疏 荡处。”2 5 王灼的碧鸡漫志一书贯穿着尊苏贬柳的倾向。因此,王灼是充分 8 认可黄庭坚后期“学东坡,韵制得七八”的词作的。 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变。南宋朝廷自建立以来,经过与金人反反复 复的战争和谈判,终于签订了。隆兴和议”,大体上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这 一格局无疑对南方文人士大夫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北方的沦陷在 无形中被默认为既成的事实,一些负有强烈的使命感的文人眼见中原恢复无望, 对民族的危机越加忧心忡忡,内心的悲愤也越加浓重。而另一方面,相对安 定促使南宋的经济迅速繁荣。由于社会较为安定,人们有暇对文学的艺术形 式、风格、语言以及创作思维、题材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拍刘勰在 文心雕龙时序篇里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2 7 。不只是文学 创作,文学批评同样和时代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评论家对黄庭坚词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山谷词的 艺术技巧上。如关于黄庭坚在崇宁三年的一首小词蓦山溪( 赠衡阳妓陈湘) , 魏庆之在魏庆之词话里赞道:“山谷小词云: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极为学者所称赏。秦湛尝有小词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盖法山谷也。” 篮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六对黄庭坚的茶词品令( 凤舞团团 饼) 评论道:“鲁直诸茶词,余谓品令一词最佳,能道人所不能言,尤在结 尾三四句。”又,卷三九对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评论到:“山谷 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住。王逐客云:若 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山谷语也。”凹 曾季狸在他的艇斋诗话中评论黄庭坚的浣溪沙( 新妇矶头眉黛愁) : 。山谷渔父词:新妇矶头新月明,女儿浦口暮潮平,沙头露宿戏鱼惊。 此三句本顾况夜泊江浦六言,山谷每句添一字而已。新月、暮潮、戏 鱼,乃山谷所添也。”关于这首词,吴聿观林诗话言道:“乐天云:眉月晚 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窕娘堤。涪翁用此意作渔父词云:新妇矶头眉黛愁, 女儿浦口眼波秋。然新妇矶、女儿浦,顾况六言以作对矣。”3 1 从这段时期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出,词论界已不再纠缠于。艳词”或“以诗 为词”等问题。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词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段。这是明显不同于南 宋前期的,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9 在这一小节的最后,我们也需要稍费笔墨来描述一下金源一代的词学背景和 元好问等词人对黄庭坚词的评价。 黄庭坚的词在金得到颇高的评价。元好问对黄庭坚颇为称道,在他的遗山 先生文集卷三六新轩乐府引中提到:“( 东) 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 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雄顿挫,能起人妙思。” ”又在此书的卷一一题山谷小艳诗里甚至为黄庭坚的艳词辩护:。法秀无端 会热谩,笑谈真作劝淫看。只消一句修修利,李下何妨也整冠。”由此可见,相 对南方词坛,元好问等金源词人的词学品位是独树一帜的,同时也是宽容的。这 种局面应该说和当时金代的整个词学风尚也是一致的。 翁方纲书遗山集后说:“程学盛南苏学北。”金源一代,苏学盛行,诗文 词多以苏轼为宗。金地处北方,北方的地理环境和北方人的豪迈的性格使得金人 更加容易接受苏轼词潇洒豪放的风格。其次,金文学本身就有任情的传统。3 3 再 则,金初的词人大多是“由宋入金”的。这些人,一方面或是与苏轼有着各种各 样的联系,或得苏门沾溉,或在创作上师法东坡。如吴激为米芾之婿,而米芾则 与苏轼关系密切。高士谈集中颇多次韵东坡的诗篇以及不少集东坡诗句的作品, 蔡松年更是从辞句乃至风格、神韵等方面全面地取法东坡。另一方面,他们被迫 留滞异邦,心中充满了羁旅悲情。绝无北宋文人那种吟风弄月、娱宾遣兴之兴致, 其皆肺腑中流出的词句,正如东坡饱受坎坷而写的词作一样,自是胸臆之抒泄, 一开始便是。诗人之词”。3 4 由此,金源词人对黄庭坚词的赞赏也是可以理解的 了。 第二节归于平静 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政权,也是词没落的年 代。如上所述,宋词发展的两种趋势,一种是传统词派的发展,保持了委婉的风 格,同时在音律和修辞上精益求精,到了南宋末填词已经成了非常高深的学问, 也不适合民间的演口昌了。另一种以苏轼开创的革新词派,自由豪迈,更是脱离了 音律朝着书面文学的发展。因此,两种趋势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不断的“雅化”, 脱离了民间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学样式散曲取代了词的 地位。词也就没落了。与此同时,词学批评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了。我们也 没有发现关于黄庭坚词的评论的任何材料。因此,我们略去元代一节,直接叙述 明代的词学背景和对黄庭坚词的评论了。 与宋词的高峰和以后清词的中兴相较而言,明词的衰敝当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论述明词衰敝的原因的时候,很多词人和词学家把原因归结于花问集和草 堂诗余等词籍的影响。朱彝尊词综发凡称,古词选本多种皆佚而不传, 。独草堂诗余所收最下,最传。三百年来,学者守为兔园册,无惑乎词之不 振也”3 5 。吴梅词学通论第九章云:“论词至明代,可谓中衰之期。探其根 源,有数端焉。开国作家,沿伯先、仲举之旧,犹能不乖风雅。永乐以后,两宋 诸名家词,皆不显于世,惟花间、草堂诸集,独盛于时。于是才士模情, 辄寄言于闺闼;艺苑定论,亦揭橥于香奁。托体不尊,难言大雅,其蔽一也。”拍 由此可见明代 花问集、草堂诗余的流行程度。尤其是草堂诗余一 书,在明代被广泛接受,其繁盛流行情况绝非其他词籍可以踵及。毛晋的跋云: 。宋元间词林选本,几屈百指。惟草堂诗余一编,飞驰几百年来,凡歌栏酒 榭丝而竹之者,无不拊髀雀跃;及至寒窗腐儒,挑灯闲看,亦未尝欠仲鱼睨,不 知何以动人一至此也。”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何士信编辑的词选,其中词作以 宋词为主,兼收一小部分唐五代词。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所载: 。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3 7 可见此书编集应出于书坊。又据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王耕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己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 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当成于庆元( 南宋宁宗年号,1 1 9 5 - 1 2 0 0 ) 以 前。棚明代的许多文人如杨慎、李攀龙、唐顺之、何良俊、沈际飞、钱允治等都 纷纷为其评注、校笺、作序、题跋。因此,从草堂诗余的流行以及这些批评 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明人的词学标准、审美倾向以及词坛的风气。 因而考察明人对草堂诗余中所选黄庭坚词的评论,当可明了明人对黄庭 坚词的态度。其中尤可注意的是沈际飞评点的草堂诗余,其中关于黄庭坚 词的评论多达二十条,是现存的对黄庭坚词评论最多的词评家。这二十条评论都 是对具体词作的点评。这些评论大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黄庭坚词的深 情激赏。如对黄庭坚的采桑子( 夜来酒醒清无梦)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四集续 集卷上点评:“瘦尽,难拼,情切。忽有此境,不是语言文字。”另,对清 平乐( 春归何处) ,沈氏在草堂诗余四集别集卷一提到:“赶上和春 住,唤取归来同住,千古一对情痴,可思而不可解。”另,对 江城子忆别 ( 画堂高会酒阑珊) ,沈氏在草堂诗余四集续集卷下的评语是:“倚阑干, 在此味深。不但不似当时,俊矣。” 其次,是在评点中流露对黄庭坚人品、性格的赞赏。如对南乡子( 诸将 说封侯) ,沈氏在草堂诗余四集别集卷二的点评是:“此与东坡云人老簪 花不自羞,花应笑上老人头,康节云花见白头人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自 欢自乐,善于处老。”另,对鹧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 ,沈氏在草堂诗余 四集正集卷一云:“横笛簪花,仙仙。”另,对 品令茶词( 风舞团团饼) , 沈氏草堂诗余四集正集卷二中评道:。东坡见鲁直赠晁无咎小龙团诗 日:。黄九恁地,怎得不穷。我见此词则日:彼固乐此,不为疲也。” 第三,对黄庭坚词作艺术技巧的赞赏。如对西江月( 断送一生唯有) ,沈 氏在 草堂诗余四集正集卷一中评点:。用昌黎诗两句,每句去下酒字, 便成绝对。莫留残,谓忧其相离,则不得不尽欢。改为留连,上下文义俱 失。”另,对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鸳鸯翡翠) ,沈氏在草堂诗余四集正 集卷二中说:“说美人,随说芳景;说芳景,随说美人。得比体之妙。形容眉 目尽矣。有思有愁,未透方瘦,能曲畅少女心情。”这些都是对黄庭坚词创作技 巧的评论。 以上所论,大体是沈际飞在他点评的草堂诗余中对黄庭坚词的评论。当 然,在明代,王世贞、俞彦、郎瑛,杨慎等词评家也对山谷词有过评价。如王世 贞在他的艺苑卮言中评论黄庭坚的词“精而险”4 0 ;俞彦在爰园诗话中 提到:“山谷喜作小词,后为泥犁地狱所慑,罢作,可笑也。文人多不达, 见忌真宰,理或有之。不达已足蔽辜,何至深文重比,令千古文士短气”“;杨 慎在他批点的草堂诗余里对黄庭坚的 浣溪沙( 新妇矶头眉黛愁) 颇为赞 赏4 2 。但是相较而言,沈际飞的评论数量多,覆盖面广,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人对黄庭坚的词还是颇为青睐的。这点我 们在明人的词选中也得到了印证。明代的词选以杨慎的词林万选和陈耀文的 花草粹编最著,流传也最为广泛。其中词林万选( 据词苑英华本) 选黄词1 0 首;花草粹编(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选黄词5 3 首;同时在明 代广为流行的宋人编的草堂诗余( 据明洪武本题名) 选黄词8 首。这相较南 宋和清的词选,数量上要多得多。南宋流传较广的曾健的乐府雅词( 据四部 丛刊本) ,赵闻礼阳春白雪(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点校本) ,两种词选皆于山 谷词一首未选。黄升的花庵词选( 据四部丛刊本) 倒是选山谷词9 首。清代 流传颇广的张惠言的词选( 四部备要本) ,董毅的续词选( 四部备要 本) ,以上两种词选皆一词未选。朱彝尊的 词综( 据中华书局影印本) 选黄词 4 首,黄苏的 蓼园词选( 据齐鲁书社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本) 选黄词7 首, 陈廷焯的词则(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选黄词4 首。 上述宋明清的词选是流行颇为广泛的1 1 种词选。仅从选黄词的数量上,我 们可以看出明人对黄庭坚词的重视。这也是和上面论述的词话中状况是一致的。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说,相比两宋和清代黄庭坚评论的争议纷呈,明代的黄庭坚词 评论无疑是相对平静的,也是相对寂寥的。 第三节争议再起 词经历了元、明的衰落,到了清代初年迎来了词学的中兴。其时词人辈出, 词派纷呈,词的创作和批评皆趋于高度的活跃,盛况空前。在一种相对多元的词 学背景下,黄庭坚词引来了不同的争论。称赞者有之。如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言道:“余常与文友论词,谓小调不学花间,则当学欧、晏、秦、黄。欧、 晏温藉,秦、黄生动,一唱三叹,总以不尽为佳。”4 3 另,贺裳在皱水轩词筌 中说:“( 黄词) 如钗买袖,云堆臂,灯斜明媚眼,汗浃瞢腾醉,前三语犹可 入画,第四语恐顾、陆不能着笔耳。黄又有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新俏亦非秦所能作。”“这两则都对黄庭坚词的“生动”、“新俏”的特色予以了 肯定。 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黄庭坚的词提出了批评。焦点之一就是关于黄庭坚词的 俚俗问题。上面列举的称赞黄词“新俏”的贺裳在同一段话里便说,“黄九时出 俚语,如口不能言,心下快活可谓伧父之甚。”4 5 又,对黄庭坚词两同心 ( 一笑千金) ,彭孙通在金粟词话中这样评论:“山谷女边着子,门里安心, 鄙俚不堪入诵。”拍这种批评和清代的整个词学风尚其实有莫大的联系。清初词 坛虽然较为多元,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影响最大。 陈维崧及其阳羡派极力推尊词体,以与经史并列;强调抒情写恨,对苏轼开创的 豪放一派尤为倾心。而朱彝尊及其浙西词派标举“清空”、。醇雅”,主张宗法南 宋词,尤其尊崇南宋词人姜夔、张炎。两派中朱彝尊的浙西词派影响更为深远, 其势力笼罩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因此不管是哪一派,他们作 词最为忌讳的就是“俚俗”,对黄庭坚词俚俗的批判也是自然而然的。 另外一点就是对“秦黄并称”的否定,认为黄庭坚词不如秦观远矣。如彭孙 通在金粟词话中提到:。词家每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不及秦甚远,犹 高之视史,刘之视辛,虽齐名一时,而优劣自不可掩。”4 7 总而言之,这个时期的词坛毕竟对黄庭坚的词是有褒有贬,从总体上来说, 这样的学术氛围是正常的,对黄庭坚而言,也是公平的。但是,到乾、嘉以后, 这样的一种多元的局面就不再有了。词坛上充斥着对黄庭坚词的贬抑之声。 我们再也看不到前期那种多元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攻击之声。其中攻 击的核心就是黄庭坚的艳词,以及黄庭坚词中的俚俗现象。其中的俚俗现象更是 成了众矢之的。这一时期,李佳、谢章铤、冯煦、沈曾植、刘熙载、陈廷焯、胡 薇元、张祥龄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抨击,并由此出发,得出结论,“黄不及秦”。 这样的论调在清后期甚至成为一种共识。对此,我们在后面将列专节进行论述, 这里只以代表性人物陈廷焯的评论来管窥清代后期对黄庭坚词的偏见。陈氏在 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秦七、黄九,并重当时,然黄之视秦,奚啻磺趺之 与美玉。词贵缠绵,贵忠爱,贵沉郁。黄之鄙俚者无论矣,即以其高者而论,亦 不过倔强中见姿态耳。于倔强中见姿态,以之对诗,尚未必尽合,况以之为词耶? ” ”同书中更是这样贬抑黄庭坚:“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及秦、苏,亦去 耆卿远甚。”这样的评论甚至有谩骂的味道了。 同样,这种现象和当时词学风尚、士大夫的文化趣味是相通的。清中期以后, 厉鹗继朱彝尊之后成为其支柱性人物。但是自厉鹗以后,浙西派开始江河日下了。 嘉庆年间,张惠言用经学的方式提高词的地位,别树一帜与浙西派相对立,开创 了。常州词派”。常州词派提出词与诗一样要讲求寄托,运用比兴,“要其至者, 莫不恻隐盱愉,感悟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卯。后 1 4 来周济进一步对常州词派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化,从而使得常州词派影响甚远,以 致于笼罩了整个清后期的词坛。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浙西词派”还是“常州 词派”,都崇尚雅词,因而对黄庭坚的艳词和俚俗之词的厌恶也是自然之理。 但是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当这些评论家对黄庭坚艳词和俚俗词之外的词作 作进行点评的时候,他们又颇为赞赏。仍然以陈廷焯为例。对黄庭坚的减字木 兰花( 中秋无雨) ,陈氏在他的词则放歌集卷一里这样评论道:。愁苦之 情出以风流放诞之笔,绝世文情。”“对黄庭坚的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 , 陈氏在放歌集卷一这样评论道:“笔力奇横是山谷独绝处。人只见其用笔之 奇崛,不见其一片深情往复不置,缠绵之至也。”可见,清后期的词评家们还是 没有一概抹杀黄庭坚词的所有好处。 词经过晚清的一个高峰之后,自然而然地衰退了。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 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已经不再是文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主要手段。黄庭坚词的 评论也是如此,经过了清朝一个评论的高潮后也渐渐地衰退了。因此我们把近现 代学人对黄庭坚词的评论附在清代之后略为述之。 这一阶段,学人们对黄庭坚的词不再像清末学者那么偏颇和苛刻,而是更多 地肯定了黄庭坚的词作。如胡适评论黄庭坚的词是“流利明显”。这恐怕和胡 适提倡白话文有关系。他在白话文学史里对黄庭坚用俚语写的白话词颇为赞 赏。“黄庭坚是宋朝第一个白话词人”“,“我们现在不懂得宋人词里的方言,并 不是方言的罪过,乃是注家和做字典的人的罪过。假使任渊( 注山谷内集的) 、 史容( 注山谷外集的) 、史温( 注山谷别集的) 班人当e t 肯把他们搜求古 典出处的工夫分出一小部分来,替 山谷词里的方言俗话都做出详细的解释, 后人便没有困难了。他们只肯费死工夫去注那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山 谷诗) 一类不通的古典诗,偏不肯注释方言俗语。编字书词典的人也是如此。怪 不得我们现在不懂得当日的方言了”。8 龙榆生先生在校订苏门四学士词弁言中说:“黄词生新瘦硬,恰似他的 诗;但他的骨子里却蕴蓄着无穷意味;譬之吃橄榄,细嚼之后,舌头上是要回甘 的。”龙榆生先生在此充分肯定了黄词“生新瘦硬”的好处。另外,龙榆生在他 的唐宋名家词选中选黄词达1 4 首,也可见龙榆生先生对黄词的钟爱。 夏敬观手批山谷词5 7 也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少游清丽,山谷 重拙,自是一时敌手。曩疑山谷词太生硬,今细读,悟其不然。超逸绝尘, 独立于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东坡誉山谷之语也。吾于其词亦 云。”这样的评论不可谓不高。 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说:“他( 黄庭坚) 的词与少游并称谓秦七黄九, 其实山谷词远不及耆卿、少游的专精,他有时写来也极新警峭健,成为最高的作 品。但多半都是信手写来的短歌俚曲或变相的诗。”9 由此可知,即使对黄庭坚的 词有所指摘,同时也肯定了黄词有时也成为“最高的作品” 总而言之,这个时期的学者在批评黄庭坚词的同时,也会关注到黄庭坚词中 优秀的成分。他们以一种更为公正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黄庭坚的词。 以上三小节论述了在不同的时代和词学背景下,各代文人词客对黄庭坚词的 评价。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认为,不管黄庭坚的词是被褒扬,还是被贬抑,都 是时代文化的产物。而且,不管是褒扬还是贬抑,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黄庭坚的 词一直为词评家所关注,一直为读者所阅读和接受。 1 6 下篇山谷词评论分析 在上篇历代山谷词的评论概述论述中,我们发现历代关于黄庭坚词的争 论不少。有些争论自黄庭坚的时代开始一直到清末就未有平息;有些争论更是同 时代词评家之间的针锋相对;有些争论是前代不曾有,一直到清代才出现。如此 种种构成了黄庭坚词评论史上非常有趣的现象,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可解的疑 点。要而论之,山谷词评论史上四种争议是值得探究的:关于“以诗为词”的争 论,关于。秦黄优劣”的争论;关于“艳词”的争论,关于“俚俗之词”的争论。 在本篇中,我们将立足于黄庭坚词的文本,分析这种种争论背后的原因,并试图 平息这种种争议。 第一节“以诗为词”之争 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 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 李清照的词论评论北宋诸词人:“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 人,作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王介甫、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 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晁补之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是著腔子唱好诗。” l 以上评论中,陈师道和李清照认为苏轼是“以诗为词”,而黄庭坚的词是“词 中本色”。而晁补之则认为黄庭坚词是“著腔子唱好诗”。由此可见在宋人中,这 两种意见截然对立。这一点在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也有提n - 。苕溪渔隐日:无己称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无咎称鲁直 词不是当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二公在当时品题不同如此。自今视之,鲁直 词亦有佳者,第无多耳。”胡仔已经注意到“品题不同”,但是也没有道出所以 1 7 然来。 清代的谭莹在乐志堂诗集卷六 论词绝句一百首云:“诃凭法秀浪相 夸,迥脱恒蹊玉有瑕。黄九定非秦七比,后山仍未算词家。”3 在此他索性否定了 陈师道的词家地位,那么他的评论就更不足为道了。在谭莹看来,陈师道的“秦 七黄九”之论也就变成了无稽之谈了。但是这样的解释也未必太简单了。 然而,有意思的是,宋代以后,哪怕是金代,关于。以诗为词”的争议很少 出现,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词评家每每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认同。黄庭 坚学习苏轼词作法”。如金代王若虚在滹南诗话卷二中提到这一问题:“陈后 山云:子瞻以诗为词,虽工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予谓后山以子 瞻词如诗,似矣;而以山谷为得体,复不可晓。晁无咎云:东坡词多不谐律吕, 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其评山谷则日: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 是著腔子唱好诗耳。此言得之。”“ 清代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中州乐府日:宇文太学虚中、蔡丞相伯坚、 蔡太常琏、党承旨怀英、赵尚书秉文、王内翰廷筠,其所制乐府,大旨不出苏黄 之外。”。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有言:。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黄山 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 以上三条,从金代的王若虚到清代的沈雄和况周颐,都认为黄庭坚学苏轼, 是。以诗为词”的由此可见,关于这个问题,应该在后代的词评家那里得到了 一致的意见。那么陈师道和李清照关于。黄庭坚词是本色词”的论断就错了吗? 我们可以先感受一下黄庭坚两首词: 沁园春 把我身心,为伊烦恼,算天便知恨一回相见,百方做计,未能偎倚,早觅 东西镜贴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添憔悴,镇花销翠灭,玉瘦香肌 奴儿又有行期,你去却,无妨我共谁向眼前常见,心犹未足,怎生禁得, 真个分离地角天涯,我随君去,掘井为盟无改移君须是,做些儿相度,莫待 临时 1 8 江城子忆别 画堂高会酒阑珊倚栏杆,霎时间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及至而今相见 了,依旧似,隔关山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休弹哭损眼儿不似旧 时单寻得石榴双叶子,凭寄与,插云誓 这两首词都是黄庭坚早年的作品。前一首写离别的情景。用词艳丽,极尽缠 绵绯恻之能事,如。向眼前常见,心犹未足,怎生禁得,真个分离”。同时意象 密集;描写空间狭小,大约是女子的闺房;描写对象模糊,个性色彩薄弱。 后一首江城子写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比起前一首,意象不再那么密 集,感情也颇为真挚。正如沈际飞在草堂诗余四集续集卷下中评论这首词 道:。倚阑干,在此味深。不但不似当时,俊矣。”但这仍然是典型的北宋前期的 传统词风格。 而这样的词在黄庭坚词集中并不占少数。因此,陈师道和李清照关于“山谷 词是本色词”的论断,应该也是有依据的。不可否认,同时黄庭坚也有大量的词 以诗法入词,即。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其实就是把诗的内容、手法、风 格应用到词的创作中来,从而开拓了词的新天地。如以下两首词: 水调歌头 遥草一何碧,春入武陵西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 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雾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指 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绛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歌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鹧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相看 前一首词的内容已不再是传统词经常描写的男女恋情或者文人羁旅的惆怅; 意象己不再密集,而是非常清新的;描写的空间也从女子的闺房走向了广阔的大 自然;用词也颇为雅致,同时把诗法融入到词中,特别是“遥草一何碧,春入武 陵西”俨然是古体诗的写法,和传统词的写法已是大相径庭了。整首词给人一种 超逸尘外,飘然欲仙的感觉。明代的杨慎在批点这首词时说:。首二句直是古诗。” 点出了黄词中以“诗法入词”的现象。清代的黄苏在蓼园词评中也称赞此词: 。一往深秀,吐属俊雅绝伦。”后一首词作于元符二年己卯( 1 0 9 9 ) ,此时黄庭 坚贬居戎州。在这首词,他表现出了一种在逆境中放意人生的态度。同时末句“黄 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相看”又有黄氏特有的倔强。清代的陈廷焯在评论此 词的时候说:。山谷此词颇似稼轩率意之作。”蠲清黄苏说:“菊称其耐寒则有之, 日破寒,更显得精神出。日斜风出、倒著冠,则有傲兀不平气在。末二 句,犹有牢骚。然自清迥出,骨力不凡。”卯 检阅黄庭坚词集,这类以“诗法入词”的词作并不少。如念奴娇( 断虹 霁雨) ”,定风波( 万里乾中一漏天)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如此等等,都 是明显地学习苏轼,。以诗为词”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而言,晁补之、王若 虚、沈雄、况周颐的意见也是有根据的。 综上所论,我们认为本色词和“以诗为词”的词是黄庭坚词集中非常重要的 两个部分。而且这些词的产生和黄庭坚生活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我们不能 以偏概全。现在黄庭坚的词可以系年的大概有1 0 0 余首。在这些词当中,。以诗 为词”的词大多作于绍圣( 1 0 9 4 ) 以后,而绍圣以前之作大多是“本色词”。之 所以这样是因为黄庭坚的词学观念在元祜年间经历了一次很大的转变。 我们可以在黄庭坚作于元祜年间的小山集序中看出些许端倪。小山集 序”集中反映了黄庭坚的词学观念。他在序中说: 。晏叔原,临淄公之暮子也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摹 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诸公虽称而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 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持论甚高,未尝以沽世余尝怪而问焉,日:我蹒 跚勃率,犹获罪于诸公,喷而吐之,是唾人面也乃独戏弄于乐府之余,而寓 以诗人之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士大夫传之,以为有临淄之风,罕能味 其言也至其乐府,可谓狭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合者,高唐洛神之 流;其下者,岂减桃叶、团扇哉? 余少时间作乐府,以使酒玩世道人法秀独罪 余以笔墨劝淫于我法中当下犁舌之狱,特未见叔原之作耶? ” 在这一大段序言中,有两点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黄庭坚明确肯定了 “以诗为词”的艺术手段,“寓以诗人之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应当 是黄庭坚词学观念的一次很大的转变。而此前黄庭坚自己创作的词多是传统的艳 2 0 词,手法上也是传统词的创作手法。 第二,充分肯定晏小山的寄托深重的艳词。传统的词学观念认为,词是艳科, 诗庄词媚,词是樽前花下之作。正如后蜀欧阳炯所言:。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 之态。”从黄庭坚此前词作来看,他也认为,词是“艳科”“末技”,是作为娱宾 遣兴的工具、狎妓宿娼的谈助。于是他才创作了大量的艳词,游戏人生的姿态尽 显于词。而他在这里高度评价晏小山词的。寄托深重”,不得不说这里显示了他 自身观念的转变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对艳词的肯定并不能推翻词学观念改变 的结论。寄托深重”的艳词和一般狎游艳词是不同的而黄庭坚尤为肯定的正 是晏小山词中的“寄托”。我们纵观黄庭坚一生的词学创作,我们会发现即使在 晚年,也时有艳词。如 浣溪沙:“脚上鞋儿四寸罗,唇边朱麝一樱多。见人无 语但回波料得有心怜末玉,只应无奈楚襄河,今生有分向伊么? ”3 重要的 是,黄庭坚在不排斥艳词的同时,同时也把许多以往只在诗中出现的内容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