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博弈与离合——苏杭甬铁路风潮中的官、绅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博弈与离合——苏杭甬铁路风潮中的官、绅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博弈与离合——苏杭甬铁路风潮中的官、绅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博弈与离合——苏杭甬铁路风潮中的官、绅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博弈与离合——苏杭甬铁路风潮中的官、绅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2 0 世纪初,民族主义被唤醒于中华大地。一系列的收回路权、矿权运动在 在中国各省轰然兴起。1 9 0 5 年1 9 1 1 年江浙两省人民反对借用英款修筑苏杭甬铁 路的斗争,因其持续时间之长、斗争规模之大、参与范围之广而成为其中悲壮的 一幕。铁路风潮好比一个大舞台,不同的社会阶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士绅阶层 因其社会功能的特殊性居于舞台的中心,故考察风潮颇有助于认识士绅群体。铁 路风潮的发生以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大背景,风潮中官、绅关系的变化,实是晚清 社会官、绅关系的一个折射。鉴此,本论文以苏杭甬铁路风潮作为研究个案,主 要考察风潮中官、绅关系的变化,以期加深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这场铁路风 潮的认识,明晰士绅在此次风潮中的角色,认识晚清的士绅群体。同时,也希望 对认识辛亥革命后东南士绅迅速转向革命的历史事实,提供些许思考。 除绪论、结语外,论文正文共四章。 绪论部分,回顾了本专题的研究现状,总结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说明尚 存的拓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为苏杭甬铁路风潮概说。重点从苏杭甬铁路之缘起、英商承办苏杭甬 路之由来、苏杭甬路自办之缘起三个方面来介绍苏杭甬铁路风潮的起因。得出风 潮直接起因于浙赣铁路风波的结论。该章对于风潮的两个阶段及尾声只是简要概 述,以便于后面各章展开论述。 第二章探讨了废草约初期的官、绅关系。其时,清政府实行鼓励商办的铁路 政策,士绅阶层对借外款修路颇为抵制,基于此,官、绅双方在废约运动初期呈 现出良好的合作态势,但是这种合作只是暂时的和表面的。 第三章分析了勘路、订正约及拒借外款时期的官、绅关系。在这一阶段,英 方不断要求勘路、订正约乃至借款,江浙地方则始终坚拒英人之请,坚持铁路自 办,这使得清政府一度处于两难的困境,其政策也一度游移不定。形势在清政府 的两难与游移中日益复杂。 第四章阐述了废除存款章程及革职保汤阶段的官、绅关系。这一时期,“借 债筑路”成为清廷邮传部的铁路政策,基于此,清廷对商办沪杭甬路百般打击, 江浙士绅则毫不屈服,针锋相对地与其进行了斗争,甚至最后未经清政府允准, 废除了存款章程,撤消了设在两公司之上的沪杭甬路局,辞退了英工程师。 结语部分,对通篇论文进行总结。一则对风潮本身进行认识,二则分析风潮 中官、绅关系的变化,三则明晰士绅在风潮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变化。研究表明, 晚清十一年,士绅与清政府之间渐行渐远,辛亥革命后士绅迅速转向革命实渊源 有自。 关键词:士绅苏杭甬铁路风潮沪杭甬铁路官、绅关系晚清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e a r l y2 0 t hc e n t u r y , n a t i o n a l i s mw a sa w a k e n e di nc h i n a ,s oa s e r i e so fr i g h t sr e c o v e r ym o v e m e n t sh a p p e n e di nm a n yp r o v i n c e so f c h i n a t h ea c t i o no fo p p o s i n g u s i n g b r i t i s hm o n e yt oc o n s t r u c t s u h a n g - y o n gr a i l w a y ,w h i c hh a p p e n e di nj i a n g s u 、z h e ji a n gp r o v i n c e s a n dl a s tf r o m19 0 5t o1911 , w a so n eo ft h eg r e a tm o v e m e n t sf o ri t sl o n g d u r a t i o n 、g r e a ts i z ea n db r o a d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o no n eh a n d ,t h er a i l w a y a c t i o ni sj u s tl i k eas t a g e ,d i f f e r e n ts t r a t u m sp l a yd i f f e r e n tr o l e s ,b u tt h e g e n t r ya c ta st h em a i nr o l ef o ri t ss p e c i l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 ,s oi t i sv e r y h e l p f u lf o ru s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mt h r o u g h t h er a i l w a ya c t i o n o nt h eo t h e r h a n d ,t h en e wd e a la n dt h ep r e p a r a t o r yc o n s t i t u t i o ni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r a i l w a ya c t i o n ,s of r o mt h ea c t i o nw ec a l ls e et h ec h a n g eo f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i t ya n dt h eg e n t r yn o to n l yi nt h ea c t i o n b u ta l s oi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b a s e do nt h et w op o i n t sa b o v e ,t h i sa r t i c l e t a k e st h es u h a n g y o n gr a i l w a ya c t i o na sac a s et os t u d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i t ya n dt h eg e n t r y , h o p i n gt ok n o wt h ea c t i o nd e e p l m t o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r o l eo ft h eg e n t r yi nt h ea c t i o na n di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og i v es o m et h o u g h t st ou n d e r s t a n dw h yt h eg e n t r yi n s o u t h - e a s tc h i n am o v e dt or e v o l u t i o ns oq u i c k l ya f t e rt h er e v o l u t i o no f 1 9 1 1 t h e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f o u rc h a p t e r s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砀ei n t r o d u c t i o nb r i n g sf o r w a r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i sa r t i c l ea n d e x p l a i n s t h e l a y o u t o ft h ea r t i c l ea f t e r r e v i e w i n g t h e s t u d y a b o u t s u - h a n g - y o n gr a i l w a ya c t i o n c h a p t e ro n ei sas u m m a r y o fs u h a n g - y o n gr a i l w a ya c t i o n t h i sp a r t f o c u s i n go n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r e a s o no f t h ea c t i o n ,c o m e s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t h ed i r e c tr e a s o no ft h i sa c t i o ni sz h e - g a nr a i l w a ym o v e m e n t t h i s c h a p t e ra l s oh a sag e n e r a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t w op h a s e sa n dt h ee n do f t h ea c t i o n ,i no r d e rt og i v ead e t a i ld i s c u s s i o ni nt h ec h a p t e r sb e l o w c h a p t e rt w os t u d y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i t ya n dt h e g e n t r yi nt h ee a r l yp h a s e o fa b o l i s h i n gt h ei n f o r m a lt r e a t y a tt h a tt i m e ,t h e a u t h o r i t ye n c o u r a g e st h eb u s i n e s s m e nt oc o n s t r u c tr a i l w a yt h e m s e l v e s ,t h e 6 g e n t r yo p p o s e sb o r r o w i n gf o r e i g nm o n e yf o rt h er a i l w a y , s ot h et w os i d e s c o o p e r a t ev e r yw e l l b u tt h ec o o p e r a t i o ni st e m p o r a r ya n dj u s tas u r f a c e c h a p t e rt h r e er e s e a r c h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i t ya n d t h eg e n t r yi nt h ep h a s eo fs u r v e y i n gt h er o u t e s 、s i g n i n gt h et r e a t ya n d r e f u s i n gu s i n gf o r e i g nm o n e y i nt h i sp h a s e ,t h eb r i t i s hs i d er e q u e s t s s u r v e y i n g t h er o u t e s 、 s i g n i n g t h e t r e a t y a n d l e n d i n gm o n e y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 b u tt h eg e n t r yr e f u s e st h e i rd e m a n d sp e r s i s t l ya l lt h ew a y s o 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f a c e sad i l e m m aa n dd o e s n tk n o ww h a tt od o ,a n d t h es i t u a t i o nb e c o m e sm o r e c o m p l i c a t e d t h e n c h a p t e rf o u re x p l a i n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i t ya n dt h e g e n t r yi nt h ep h a s eo fa b o l i s h i n gt h ed o p o s i t sr o l ea n dr e t a i n i n gm rt a n g s h o u q i a n a t t h i s t i m e ,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m a k e st h ep o l i c yo f b o r r o w i n gf o r e i g nm o n e y 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r a i l w a y , b e s i d e si td e s t r o y st h e b u s i n e s s m e n - d os u - h a n g - y o n gr a i l w a y i nt h i s s i t u a t i o n ,t h eg e n t r yo f z h e j i a n ga n dj i a n g s ud o n ty i e l d ,i n s t e a dt h e ys t r u g g l ea g a i n s t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f i r m l y , a t l a s t t h e ya b o l i s ht h ed e p o s i t sr u l e 、w i t h d r a w s u h a n g y o n g b u r e a u 、d i s m i s st h eb r i t i s h e n g i n e e r w i t h o u tt h e p e r m i s s i o n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1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as u m - u po ft h ew h o l ea r t i c l e f i r s tt oc o m m e n tt h e a c t i o ni t s e l f , t h e nt h ec h a n g e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i t ya n d t h eg e n t r yi nt h ea c t i o n ,t h e nt h ec h a n g eo ft h er o l ea n df u n c t i o no ft h e g e n t r yi nt h ea c t i o n a tl a s t ,t h ea r t i c l ec o m e s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i nt h e e l e v e n y e a r s o fl a t eq i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 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t h e q i n g g o v e r n m e n ta n dt h eg e n t r yb e c o m e sf a r t h e ra n df a r t h e r , t h eg e n t r y sq u i c k m o v e m e n tt or e v o l u t i o na r e rt h er e v o l u t i o no f1911h a sd e 印h i s t o r i c a l r e a s o n s k e y w o r d s :t h eg e n t r y ;s u h a n g - y o n gr a i l w a ya c t i o n ;h u - h a n g y o n g r a i l w a y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u t h o r i t ya n dt h eg e n t r y ;l a t eq i n g d y n a s t y 7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查奎孢日期:逸透: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未0 色 导师签名:2 巧于 日期:2 翌墨:查 绪论 一、选题缘起 “铁路是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一个重要的工具 1 。列强侵入中国之初,就 觊觎在华修筑铁路。甲午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竟相采取直接和间接投资等种种 手段,疯狂地掠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以此来拓展势力范围和牟取暴利。义和团 运动以后,中国人民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利权丧失的危害性。2 0 世纪初,全国 各地掀起了一系列的收回利权运动。1 9 0 5 1 9 1 1 年江浙两省人民反对借用英款修 筑苏杭甬铁路的斗争即是其中悲壮的一幕。 铁路风潮好比一个大舞台,承载的内容丰富而复杂,能够反映社会的诸多面 相。参与风潮的各阶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舞台上扮演了各自不同的角色,其中, 士绅阶层因其社会功能的特殊性,而居于舞台的中心,其在风潮中的角色不可替 代,作用不言而喻。考察铁路风潮中士绅的言行,对于认识士绅群体至关重要。 “铁路问题是清末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 2 。庚子之变后,清政府面临 不变则亡的危局,为求自保,清廷开始着手于推行“维新新政。新政广涉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其任何一项措施的推行,都与士绅阶层的支持与 否息息相关。具体到铁路问题,官绅之间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昵? 是合作、敌对还 是各行其是? 又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态? 这其中清政府官方出于怎样的考虑? 士绅阶层本身又有怎样的动机? 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铁路风潮的个案分析得到 答案抑或启示。铁路问题上的官、绅关系又是晚清社会官、绅关系的一个折射。 基于以上所述,本论文试图以苏杭甬铁路风潮作为个案,考察该风潮中的官、 绅关系,以期加深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这场铁路风潮的认识,明晰士绅在此 次风潮中的角色,认识晚清的士绅群体。同时,也希望对认识辛亥革命后东南士 绅迅速转向革命的历史事实,提供些许思考。 二、研究现状 关于苏杭甬铁路风潮,专著尚付阙如。除了一些介绍性的文字外,学界对其 研究,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展开,即:风潮本身的研究;重要人物与风潮关系的探 讨;特定群体在风潮中作用的考察。笔者的研究现状分析,亦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关于苏杭甬铁路风潮。学界对此风潮关注较早,论文方面有三篇专论3 :黄 1 陈晖:中国铁路问题,三联书店1 9 5 5 年,第l 页。 2 崔志海:论清末铁路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1 9 9 3 年第3 期。 3 记述苏杭甬铁路风潮的文献还有:m a d e l i n e c h i :”s h a n g h a i h a n g c h o w - n i n g p or a i l w a yl o a n ,a c a s es t u d yo f t h er i g h t sr e c o v e r ym o v e m e n t , m o d e r na s i a ns t u d i e s ,v 0 1 7 ( 1 9 7 3 ) p 8 5 - 1 0 6 ;l e ee n - h a r t :t h ec h e k i a n g g e n 啦,_ 一m e r c h a n t sa g a i n s tt h ep e k i n gc o u r t o f f i c i a l s :c h i n a ss t r u g g l ef o rr e c o v e r yo f t h eb r i t i s h s o o e h o w - h a n g e h o w - n i n g p or a i l w a yc o n c e s s i o n 1 9 0 5 - 1 9 1l ”b u l l e t i no f t h ei n s t i t u t eo f m o d e r n h i s t o r y , ( a c a d e m i as i n i e a 1 9 7 0 ) ;全汉异、何汉威:清季的商办铁路,香港中文火学中文研究院季刊,第 l 铁琮1 9 0 7 1 9 0 8 年间浙江人民反对苏杭甬铁路借款的斗争( 史学集刊1 9 5 7 年第2 期) :赵金钰苏杭甬铁路借款和江浙人民的拒款运动( 历史研究1 9 5 9 年第9 期) ;何玉畴清朝末年江浙人民收回苏杭甬铁路自办运动( 历史教学 1 9 6 3 年第4 期) 。三篇文章虽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以风潮的发展为线索, 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其定性为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祁龙威先生在论清末的 铁路风潮( 历史研究1 9 6 4 年第2 期) 一文中,将该风潮放在清末一系列铁 路风潮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对该运动考察甚详,得出清政府在历次风潮中“越 来越把自己推向革命火海的历史法则 。宓汝成先生著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 1 8 4 7 1 9 4 9 、汪林茂著浙江通史( 第1 0 卷) 对此次风潮也有关注,论述亦比 较详细。1 王逍浙路风潮再反思光复会计划失败的原因( 史学月刊2 0 0 1 年第2 期) 一文,分析了浙路风潮中光复会计划失败的原因。此外,一些铁路史 著作对于该风潮也有涉及,只是相对来说介绍得比较简单,而重点关注线路的沿 革与铁路的修筑。2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地是王致中著中国铁路外债研究: 1 8 7 6 1 9 4 9 ) ,该书专辟一章来论述沪杭甬铁路英债与江浙绅民的拒债运动,作者 从外债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沪杭甬英债的形成过程,揭示了其主权侵犯与经济 掠夺的本质。3 再者,一些以收回利权运动为主题的相关论著,对此次风潮也有 涉及,但限于概述或者零星举例。4 关于重要人物与风潮。苏杭甬铁路风潮牵涉的人物众多,包括盛宣怀、袁世 凯、汪大燮等清政府大员,以及领导风潮的汤寿潜、张謇、张元济等地方士绅。 相比较而言,学界对后者的关注较多,也较为集中:关于汤寿潜,除介绍性的档 案史料外,专题论文有:杨菁、杨树标汤寿潜与中国第一条最长的商办铁路 ( 浙江学刊1 9 9 4 年第5 期) ;姚培锋略论汤寿潜与浙江收回路权运动( 绍 兴文理学院学报( 哲社版) 2 0 0 1 年第2 期) ;王逍汤寿潜“晚以铁路见贤 评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4 年第5 期) 。三篇文章都着墨于汤 寿潜在经营浙路公司、争废草约、力拒外款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张元济,叶宋曼 瑛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一书,在士绅改革家和立宪主义 者一章中,以“张元济在浙江保路运动中的作用,1 9 0 5 1 9 1 0 为题,探讨了 9 卷( 1 9 7 8 年1 月) 。这些文献非笔者目力所及,从题目推论,第一篇当是对风潮本身的探讨,第二篇侧重 于论述风潮中的绅商,第三篇町能足作为清季商办铁路的个案而提及。 1 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 8 4 7 - 1 9 4 9 ) )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第2 0 9 - 2 1 5 页;汪林茂 著,金普森、陈剩勇主编:浙江通史第1 0 卷,清代卷( 下) ,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7 7 8 3 页。 2 对苏杭甬铁路风潮有所涉及的铁路史著作有:金- 二宣、徐文述编著:中国铁路发展史:1 8 7 6 - 1 9 4 9 ) ) ,中 国铁道f i j 版社1 9 8 6 年,第1 9 3 1 9 7 页:李占才主编:中国铁路史:1 8 7 6 1 9 4 9 ) ) ,汕头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 第1 3 1 1 3 4 页;杨勇刚编著:中国近代铁路史,卜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第6 0 页。 3 王致中:中国铁路外债研究:1 8 7 6 1 9 4 9 ) ,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4 5 1 7 4 页。 4 王迪:清末“新政”与挽【口| 利权,四川人学学报( 社科版) 1 9 8 4 年第2 期:耿云志:收回利权运动、 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近代史研究1 9 9 2 年第2 期;闵杰:清末两大社会运动的同步与合流,近代 史研究1 9 9 3 年第3 期等。 2 张元济在浙路公司成立及浙江保路运动中作用,并将问题进一步提升,认为清末 “清政府与地方士绅的愉快合作只限于教育领域,而在铁路问题上不可能使地方 士绅感到满意,保路运动因此演变成反政府的力量1 。王逍张元济与浙路商 办( 学术论坛2 0 0 1 年第2 期) 一文考察了张元济在浙路商办及浙路风潮中 的重要作用。关于张謇,章开沅、田彤著张謇与近代社会一书,将张謇放在 东南精英群体中,探讨了东南精英对苏省铁路的主持情况,该书同时考察了张謇 热衷于修筑江浙铁路的原因。2 另外,廖梅在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 义一书中,对汪康年与浙江保路运动进行了讨论,认为汪康年在浙路运动中的 表现“循规蹈矩 、“比较稳健 ,该运动使他对民间素质感到彻底失望,其孜孜 以求的立宪梦想遭到重创。, 特定群体与风潮。桑兵著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一书,以“收回利权 运动中的自我突破 为题,探讨了晚清学堂学生在晚清收回利权运动中的表现及 作用,学生在苏杭甬铁路风潮中的言行在文章的行文中多次被引用。4 除学生阶 层以外,学界关注最多的是士绅或者绅商。关于士绅与收回利权运动的总论方面: 王先明先生从绅士阶层到“绅商 集团论收回利权运动的主导力量( 社 会科学战线1 9 9 5 年第1 期) 一文,认为士绅阶层居于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动、 组织、指导的中心地位,随着商人阶层在路矿活动中地位的上升,该运动的主导 力量,不再表现为纯粹的士绅阶层,而体现为一个新的集团力量,即“绅商 。 王先明、史春风绅士在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主导作用( 山西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 4 年第4 期) 一文,集中论述了绅士领导收回利权运动的原因。具体到绅商 与苏杭甬铁路风潮:马敏先生在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一书中, 以江浙铁路风潮为例,分析了绅商在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作用,认为爱国绅商始终 是运动的中坚力量和直接组织、领导者,文章最后落脚于绅商民族主义意识的新 发展。5 马敏先生的文章言简意赅,分析论述颇具功力,但因并非专论,很多地 方只是点到为止,未深入展开。马敏、朱英著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 苏州商会个案研究一书,专设一节,以苏州商会为载体,考察了苏州绅商在苏 路公司成立及江浙铁路风潮中的作用。6 易惠莉论浙江士绅与浙路废约一文, 主要依据汪康年师友书札、张元济书札、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盛宣怀 实业函电稿、郑孝胥日记等私人档案资料,追踪盛宣怀、汪大燮、汤寿潜和 张元济等人从苏杭甬路借款草合同签订到废约运动中的言行,“并由此洞察新政 1 叶宋曼瑛著,张人风、邹振环译: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 香港) 商务印书馆1 9 9 2 年, 第8 4 页。 2 章开沅、田彤:张謇与近代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3 4 4 - 3 5 2 页。 3 廖梅: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第3 3 1 - 3 4 2 页。 4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 9 9 5 年,第2 5 3 - 2 6 8 页。 5 马敏:官商之问: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3 2 9 - 3 3 9 页。 6 马敏、朱英: 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 9 9 3 年,第3 1 8 - m o 页。 3 时期士绅从言行到精神道德的演变动向1 。该文写出了清政府外交政策暧昧不 定的深层原因,对张元济等士绅的言行变化亦有深入分析,对笔者有很大的借鉴。 此外,王逍绅商在浙路风潮中的两重性( 唐都学刊2 0 0 1 年第l 期) 一文, 探讨了浙籍绅商在风潮中的革命性、软弱性及软弱性的原因。尹铁晚清铁路与 晚清社会变迁研究一书,从浙路风潮来分析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特征,但论述 较简。2 总之,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风潮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探讨并肯定了个人或 者群体在风潮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对士绅言行与道德演变的追踪,这些都是笔者 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是笔者认为已有研究仍有拓展的空间:首先,已有研究多 重点关注“废草约与“拒外款 ,即风潮之第一阶段,而对于风潮之波澜再起, 即后来的“废存款章程 与“革职保汤,则关注甚少或未予关注。这就不能完 整地展现风潮。其次,具体到风潮中的官、绅关系,尚未有专论出现。已有研究 对于风潮中士绅与清政府的博弈展现得不够充分,这就未能够揭示士绅与清政府 的微妙关系及其变化,未能分析其中之原因。基于此,本论文将试着从这些方面 着力。 三、研究思路及史料运用 本论文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大背景,对1 9 0 5 1 9 1 1 年苏杭甬铁路风潮 之全过程进行考察。论文以“士绅 为视角,以“士绅与清政府 之互动为角度, 重点分析士绅与清政府的博弈与离合,在框架安排上,以事件为经,以官、绅关 系为纬,并将对清政府铁路政策的梳理及士绅群体之群体共性、个体个性的分析 融入其中。 有关苏杭甬铁路风潮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本论文的资料来源大体有三类, 即:报刊资料;资料汇编;文集、全集、年谱等。关于报刊资料:申报是本 文的主要资料依据。作为新闻,申报对此次风潮进行了追踪报道,颇能反映 风潮动态;作为舆论载体,申报记录了国人对于风潮的不同言论,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听到不同声音;再者,前人的研究对申报利用不够。另外,东方 杂志对于此风潮也有较多关注,笔者亦予适当引用。此外,笔者也将参考引用 中外日报、时报、外交报、新闻报等有关报纸的相关言论。关于资料 汇编:墨悲编江浙铁路风潮3 ,辑录了苏杭甬全案、廷寄章奏、官场函电、 两公司函电、两省拒款函电、两省开会纪事、两省集股情形、时论、杂录等内容, 1 易惠莉:论浙江士绅与浙路废约,朱荫贵、戴鞍钢主编: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第1 2 4 贞。 2 尹铁:晚清铁路与晚清社会变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2 7 2 3 1 页。 3 墨悲编:江浙铁路风潮,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 4 对本论文有重要价值。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汤寿潜史料 专辑1 ,包含了许多汤寿潜与江浙铁路运动的资料,因汤寿潜是浙路公司的总 理,又是运动中的关键人物,故此资料集对于笔者颇有价值。此外,宓汝成编中 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 8 6 3 1 9 1 1 、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浙江省图书馆编辛 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以及其他的一些资料集,对该风潮也都有或集中或分散的 记载。2 关于个人的文集、全集、年谱等:张謇、汤寿潜、张元济、盛宣怀等都 是风潮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文集、全集、书札及年谱等个人资料,诸如张謇 全集、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年谱、汪穰卿先生笔记、汪康年师友书札、 愚斋存稿等,记录了其作为风潮亲历者的感受和经验,这对于认识风潮中 的士绅群体颇有帮助,因此它们也是本论文的基本素材之一。此外本论文顾及官 方声音,将参引清季外交史料、光绪政要、清德宗实录等官方文献。 四、概念界定 考虑到论文的谨慎和严密,笔者还要对论文中使用的相关概念进行一定的界 定和诠释。 第一、绅。笔者将在论文中统一使用“士绅一词,个别情况会因引文或上 下文衔接而有所变动。笔者指的士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士绅,而是指“绅” 与“商”合流后亦绅亦商、一身二任的那一部分人,即学者们通常说的“绅商 。 之所以采用“士绅 一词,是鉴于以下的考虑:首先,“绅商黟一词在文献中出 现时,因语境的不同,可能是绅与商的合称,也可能是亦绅亦商人物的单称,这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就笔者目及的资料而言,“绅 、“士绅 、“绅士 出 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如:浙绅呈请军机处代奏电、杭绅致汪侍郎电、全浙 士绅王中堂等呈军机处电、浙江十一府绅士恭呈浙府文等等。 第二、苏杭甬铁路。“苏杭甬铁路 是1 8 9 8 年盛宣怀与英商签订该路草合同 时的原名,即从苏州经杭州到浙江宁波的铁路。1 9 0 8 年订立该路正合同时,因 上海至嘉兴的铁路即将告竣,若再由苏州另线修到嘉兴,则沪嘉线几同虚设,故 将“苏杭甬改为“沪杭甬 。该路由浙江、江苏两省铁路公司协力修筑,以枫 泾为界,分浙、苏两段,浙段长于苏段。 1 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汤寿潜史料专辑,萧山文史资料选辑( 四) ,浙出书临 ( 9 0 ) 第5 9 号1 9 9 3 年。 2 宓汝成编: ( 第二册) ,中华书局1 9 6 3 年, 第4 3 3 页。 6 获得则与列强对卢汉铁路的争夺有关。 苏杭甬铁路自北径贯长江流域,又连通江浙内地,在英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英人自是不肯放过。1 加之英怡和洋行为“英商巨擘 ,其买办唐继常又“极能效 忠英人,为中国官商界所仰重 ,“势力足以运动一切。2 于是,英人以“狙伏鹘 起之手段”3 ,一面借口中国“关于卢汉铁路事的背信 4 ,由英使商请总理衙门, 索要“五路 借款代造权,一面由怡和洋行唐买办径向盛宣怀说和,议订草约。 1 8 9 8 年6 月1 1 日,在英使窦纳乐向总理衙门提出“五路 要求之前,英怡 和洋行便致函盛宣怀,希望“造办苏杭铁路,并望将来能由苏州造至宁波 。在 自己行动的同时,怡和洋行亦通过英国驻华公使,向中国政府商请此事。在得知 苏杭甬路盛已奉总署之命与浙江巡抚会商后,8 月3 日,怡和再次致函盛宣怀, 请盛“速准商订此路草约”。s 与恰和洋行同时,英驻华公使窦纳乐亦行动起来,向总理衙门提出了“五路 承筑权。这又与列强对卢汉铁路的争夺有关。 甲午战后,清政府于1 8 9 6 年设立铁路总公司,拟先建贯通南北的卢汉铁路。 在争夺卢汉铁路借款权的斗争中,比利时胜出。英使臣窦纳乐“以比国承办卢汉 铁路,疑法国搀越利权 ,多次到总理衙门询问,要求与比国之合同奏报到时, “先与阅看,再请旨批准。时总理衙门“以事碍主权,未便听其干预”,没有遂 其愿。迨至合同奉旨批准,窦指责中国“轻视英国”,且于总理衙门中“争论不 已。6 后窦纳乐于1 8 9 8 年8 月2 1 日开列出铁路五条,要求总理衙门准英商承办, 以作“两国真心和好之据7 。 关于“五路 问题,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曾致电驻华英使窦纳乐: “如果你有任何理由担心他们会迟不接受的话,兹授权给你告诉他们:除非他们立即同 意,我们就将认为他们关于卢汉铁路事的背信是故意敌视我国的一种行动,而且我们将采取 相应的行动你在和舰队司令磋商之后,可以发出限定他们( 对津镇等五路要求的一一原注) 答复的日子的通牒耽搁的时间是不能太长的”。 由此可见,所谓“卢汉铁路事的背信 只是英国索要“五路 承办权的借口, 英国对于该“五路态度十分强硬,有志在必得之势。 1 英国对江浙地区的铁路觊觎已久,早在1 8 9 7 年l o 月,第二次英德借款尚在交涉中时,英国便已谋求将借 款的一部分用于开办杭州、苏州、 :海之铁路,以苏、浙等地的厘金为贷款抵押。只是此事在当时并未引 起包括张元济等人在内的“知识精英”的“特殊的关注”。参见易惠莉:论浙江士绅与浙路废约,朱荫贵、 戴鞍钢主编: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复巨人学出版社2 0 0 6 年,第1 2 7 1 2 8 页。 2 记苏杭甬铁路缘起及英人攘路始凶,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第2 6 4 页。 3 记苏杭甬铁路缘起及英人攘路始冈,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第2 6 4 页。 4 蓝皮书,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 8 6 3 1 9 1 l ( 第二册)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第4 3 2 页。 5 苏杭甬铁路始末记,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 8 6 3 1 9 1 l ( 第二册) ,第4 4 8 页 6 苏杭甬铁路档,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 8 6 3 1 9 1 l ( 第二册) ,第4 4 9 页。 7 苏杭甬铁路档,中冈近代铁路史资料:1 8 6 3 1 9 1 l ( 第二册) ,第4 3 3 页。 3 蓝皮书,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 8 6 3 1 9 1 i ( 第二册) ,第4 3 2 - 4 3 3 页。 7 对英国的“五路请求,总理衙门复函窦纳乐,开首便言“中英两国多年辑 睦,中国向无轻视英国之意 ,至于其所要求的相关铁路,将“咨行盛大臣与英 商妥议 。稍后,总理衙门便致函盛宣怀,“中英辑睦多年,自应言归于好 ,“希 酌照中国南北铁路章程与英妥订专章,并强调“事关两国交涉,幸无舛误 。对 于总理衙门的此种回应,英国甚是满意,窦纳乐复函称,此事“足见我两国睦谊 敦笃 。1 此后,1 8 9 8 年1 0 月1 5 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与英商怡和洋行在 上海签订了苏杭甬铁路借款草合同4 款。草合同规定:将来订立正约,与以 后订立之沪宁铁路正约章程一样;从速测勘;如有地方窒碍之处即行更正。2 苏杭甬铁路借款草合同的签订,是对英国获得“五路 承办权的落实。 但是,草合同签订后,英国因忙于镇压南非殖民地的战争,中国亦爆发了义和团 运动,所以草合同迟迟未能履行,正合同的签订也就无从谈起。英国未履行草合 同,则成为日后江浙人民要求自办苏杭甬铁路、废除草约的重要理由之一。 3 、苏杭甬铁路自办之缘起 苏杭甬铁路自办缘起于1 9 0 5 年的浙赣铁路风波。不过,在此之前,于新政 初年起,江浙地区的铁路申办活动已渐趋活跃3 。 1 9 0 2 年,寓居上海的候补道龚心铭,集同善堂绅董,禀请兴办江墅铁路( 杭 州城江干至杭州日租界拱宸桥间一短距离铁路) ,因其所取西路沿线“庐墓累累, 遵旨饬令停办 4 01 9 0 3 年春夏之交,江苏候补同知沈文孙等自集股款,并借日 商款,取道东路,要求兴筑江墅铁路。同年秋,甬籍绅商、分部郎中李厚祜等完 全自筹股本,亦请申办该路。5 1 9 0 3 年冬,浙江绅商丁宪章等,“由浙省商董筹集 股款,并在京息借美商 ,“商借商还,请求兴办杭州至金华、严州、衢州等地 的铁路。6 1 9 0 4 年,浙绅、分部员外郎钱锦孙等,推举在籍前广东惠潮嘉道沈守 廉为总理,与德商荣华洋行签订合约,要求申办墅浦铁路( 从上海浦东经浙江乍 浦海口到杭州湖墅) 。7 所有以上这些铁路申办活动,由于种种原因皆即起即息,社会影响并不大。 苏杭甬铁路自办的轩然大波,实起于民族主义日益高涨之后,发生于1 9 0 5 年的 1 苏杭甬铁路档,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 8 6 3 1 9 1 l ( 第二册) ,第4 3 5 页。 2 苏杭甬铁路档, ( 第二册) ,第7 1 6 、7 1 7 页。 7 其具体情况详见后碰第二章第一节。 8 浙赣铁路风波。 1 9 0 5 年,湘、粤、鄂三省收回粤汉铁路的运动蓬勃展开,粤汉铁路美国合 兴公司代理人倍次,鉴于三省人民的强大力量,知无法挽回该路,便转而向浙省 当道谋求修筑浙赣铁路。此中缘由,据倍次称,湖州教案经其“竭力调停,始得 议结 ,时浙江洋务局道台许鼎霖曾因此允诺,帮助其“承办杭州至常山县界铁 道”。1 倍次到沪后,在浙江洋务道许鼎霖、沪宁路总办沈敦和的陪同下,于1 9 0 5 年3 月2 9 日,在一品香菜馆宴请浙江名绅张元济、汤寿潜、夏曾佑、张美栩等 人,商议借美款筹办浙赣铁路事。时众人以“此事关系国家权利,区区数人不敢 擅自允许 ,须将“此事原委,究竟如何 ,“禀请浙抚,电询政府 。2 谁知,4 月2 7 日,中外日报刊载驻杭美国领事致浙江洋务局照会,称倍次“欲办杭州 至常山县至江西边界为止 之铁路,据其称,“前在上海汇集浙绅,佥云建造铁 道于本地大有利益,故而“应请贵局详请抚院,饬下商务局绅士集议 ,“至于 章程一切事宜,拟仿宁沪章程 。, 此论一出,“外间谣言,从之而起,留学生亦纷来电函争论 4 。浙省绅民对 此明确表示拒绝。因倍次所言中,有浙赣路章程“拟仿宁沪章程等语,故浙江 商会曾以此事致函沪宁路总办沈敦和征求意见,沈于沪宁章程“指陈利弊 ,认 为“欲取法沪宁 ,可先以“议用华工程司及分占底股两端 要挟倍次,如其不 允,则“不如拒绝柏士,坚持不办之为愈 。浙江商会据此得出沪宁章程“不能 仿行 ,且认为近来上海正在倡议抵制美货,“美货尚欲屏弃,岂容招来美商? 遂径代浙商“同声拒绝。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